第九十八章 張良

張敖剛從劉邦那裡離開就有謁者過來說有人想見他。

張敖想這人的臉還真大,張敖怎麼也是個諸侯王,想要見面不親自過來,卻派人過來傳信,這是要張敖自己過去嗎?張敖很好奇這是什麼人?

一問之下張敖覺得這人臉確實很大,大到叫張敖過去一點兒也不過分,來人原來是張良派來的。

“我馬上就過去,不讓你家先生多等。”不講張良在大漢的地位,就是漢初三傑的名頭也夠張敖親自去拜會的。

“我家先生今日一個人到城外春遊,望趙王能過去一聚。”謁者說道。

張敖明白了張良的意思,看來不想把這次見面弄得聲勢浩大。於是找了一輛車,帶了幾個隨從跟着謁者出了陳縣的城門。

“我家先生就在前方。”來到城外一座小山下,謁者給張敖指出了道路退走了。

近午的陽光照下來,剛長出嫩芽的小草將山坡染成淡淡的綠色。張敖在山坡的一片草蓆上席地而坐,一身白衣給人以仙風道骨的感覺。

“讓趙王跑一趟我這是託大了。”張良見張敖過來,站起身來相迎。

“先生客氣,您是長輩,有時間見我,我自是感到無比榮幸。”張敖這是穿越後第一次見到張良。

此時張良已經有五十歲,歲月沒有在他臉上留下痕跡,仍然俊美如年青人。張敖看到張良不由想到了後世小鮮肉的流量月明星,張良的長相真可以靠臉吃飯。張敖再次受到打擊,想想穿越後自己不是單身狗張敖心理平衡了點兒。

人真不可貌相,張良雖然俊美如婦人,幹起事來卻真的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年青時張良就謀劃刺殺過秦始皇,差一點兒就成功了。之後跟隨劉邦征戰多年,爲了韓國的復興操碎了心。。

“韓信怎麼樣了?”張良請張敖在草蓆上坐下,打開旁邊的食籃,拿出酒食問道。

“陛下貶韓信爲淮陰侯,讓其隨時陪伴在陛下左右,並命其整理兵書。”張敖將自己知道的都告訴了張良。

“韓信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張良對這一切沒有感到意外,給劉邦出主意的是陳平,一切都在張良的預料之中,韓信去見了劉邦,張良纔出的城。

“先生難道就沒有什麼好辦法嗎?”韓信被貶爲侯只是開始,諸侯王倒黴的日子就要來了。張敖知道張良足智多謀,真希望張良能有解開困局的辦法。

“我也沒有辦法,如今暴秦已滅,韓國得以重建,我的願望都實現了,到了退隱山林的時候了,我能退,大多數人卻捨不得退、免不了一番爭奪。”張良有些遺憾的說道。

張良其實是最早看到危機的人,他不願介入原先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的爭鬥,自劉邦稱帝后,張良就努力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這對大漢來說是一場災難。”張敖自穿越以來想的就是怎麼自保,張良可以用退隱的辦法,張敖卻不能,他的身份怎麼退讓也不會讓劉邦放心。實際上連張良退隱都沒成功,致死都留在了朝堂。

“我自認懂得一些占卜看人之術,對衆人的將來也能窺得一二,看趙王卻是一片迷茫,難道趙王就是化解這災難之人。”。張良看透了朝堂中衆人的一切,對張敖最近乾的事卻不能理解。

張良找張敖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張敖在現在的大漢地位最爲特殊,張敖是劉邦的女婿,與劉邦可以走的非常近,與呂后一族也是親戚,做爲異姓王天然與諸侯王利益一致,通過張敖沒準能調解各方矛盾,平衡各方利益。

“化災難我可能不行,不過我明白雖然戰事結束了,大漢仍然是危機重重,匈奴人對我們虎視眈眈,並且匈奴人利用中原戰亂的時機,又強大了起來,有實力對大漢造成威脅。匈奴不斷的騷擾將嚴重拖慢大漢發展的速度,發展慢了不但百姓的生活無法改善,當面臨更大威脅的時候會吃更大的虧。”張敖比這個時代所有的人都明白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還有比匈奴更大的威脅?”張良聽了張敖的話吃了一驚,張良雖然見識廣卻也認爲大漢乃中央帝國,周圍皆爲蠻夷小國,除了草原上的野蠻人外其他小國對大漢造不成威脅。

“在大漢之外還有更加廣闊的土地,還有許多強大的國家。以後對大漢的威脅不僅來自草原,也會來自茫茫大海。”一想起堅船利炮張敖總感覺胸中鬱悶之氣出不來。

“我們將如何應對呢?”張良倒不認爲張敖危言聳聽,不管在什麼時候居安思危總是好的。

“我們應當儘量減少內鬥,把大漢建的更富強,讓外敵不敢入侵。”張敖的夢想就是隻有我打別人,別人休想打我,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魄永遠保持下去。

“怎麼減少內鬥?各諸侯國和平相處。”張良其實也是有執念的,他做了幾代韓國的丞相,張良的夢想就是爲韓國復國,雖然明白天子帶領諸侯治理天下的模式已經不行了,張良還是不願意看韓國沒了。

“分封諸侯的辦法,不能集中全國之力幹事,而且也會埋下叛亂的隱患,最好的辦法還是陛下想推行的郡縣制。”祖傳發展到此時諸侯國的存在沒了合理性,劉邦雖然想方設法異剷除了姓王,卻保留了封國,將封地給了老劉家自己人,以爲就此高枕無憂,可就是這些劉氏子孫,發動了“七王之亂”,內戰同樣也不能避免。

“你願意放棄你趙王的位置。”張良有點兒不理解了,他一個韓國後裔都不願意韓國沒了,張敖的諸侯王怎能不想當了。

“在合適的時機這個趙王我可以不當。中原各國不管分成幾個國家始終也是認可統一的,如果真能讓國家有更強凝聚力的話,有沒有趙國的名稱並不重要。”大一統的思想是深入人心的。張敖作爲現代人更是認可國家的統一,任何分裂行爲都是不能容忍的。

“可惜其他人不是這樣想的,連陛下也未必認可你說的實話。這個難題就留給後人解決吧,希望陛下之後是個仁慈的皇帝,太子生性仁厚,會給諸侯王一個好的歸宿。”張良雖然想要歸隱,對衆人歸宿卻也放心不下,劉邦有換太子的想法張良知道,不過張良更希望太子能穩定繼承帝位,這樣對諸侯王和功臣們都是好事。這也是張良這次見張敖的主要目的。劉盈如果有了張敖的支持保住太子之位就容易的多。

“可惜,我們大多數人活不到那個時候。”張敖知道劉盈確實拿不動刀,劉邦收拾起大家來從來沒有手軟過。

第四百三十九章 匈奴中的聰明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被信任被依靠第二百九十三章 打天下與坐天下第三百零二章 信任第三十二章 二牛之力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一齣戲第一百七十九章 女人的眼淚第三百四十章 悲喜之間第十章 共享天下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院第三百二十二章 糊塗仗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盤大棋第二百五十章 難題第八十五章 男女都要第二百一十八章 兒子對爹的吹捧第一百六十章 白登之圍第二十八章 一生之敵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的女人第二百零三章 瘋狂的女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移民關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前景廣闊第三百二十八章 膽大的趙離第四十三章 圖書館的構想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乎意料第一百五十六章 斬將奪旗第二百一十章 投資辦廠第三十七章 你有錢嗎第四百三十三章 棱堡第二百九十三章 打天下與坐天下第二百五十章 難題第三百一十章 攻心爲上第六十二章 青史留名第四十二章 搬磚第二百九十七章 拆房尋書第一百六十四章 認識認識我第三百九十二章 貿易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看不懂第一百五十五章 阻擊第二百七十三章 期期不奉詔第一百四十六章 爬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誰要造反第七十七章 鹽販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錢生錢第二百零二章 孩子是誰的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市第一百零四章 君臣爭封第三百三十四章 好東西要分給兒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我要去長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終極後裝槍第三百二十章 先禮後兵第四百二十七章 火炮的缺陷第六十四章 兄妹情深第三百六十五章 偉大奇蹟第三百七十二章 邯鄲時報第七十九章 這下麻煩了第二百九十章 兄弟鬩牆第二百八十一章 賠錢貨第一百四十章 軍校生活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與貿易第二十三章 一家人第一百章 大漢棗核球隊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四百三十八章 火炮揚威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降神火第二百五十八章 來了別想走第四百一十六章 正面對抗第三十章 鍊鐵第一百六十三章 賄賂第一百九十四章 押入大牢第三百二十五章 你來晚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遊說趙佗第三百二十章 先禮後兵第六十五章 王見王第二百一十三章 歷史的偶然第二百二十六章 誰是最大的叛徒第二百一十四章 王和王不一樣第五十六章 可以腐敗一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逃跑的路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的攻城辦法第三十一章 艱難的試驗第四百三十二章 終極後裝槍第二百五十六章 簡單防箭法第四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六十九章 深井第三百零八章 老男人的憤怒第七章 惦記公主的黑胖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來了別想走第三百八十章 快樂的感覺第七十二章 一道將要關閉的門第三百九十九章 好人難當第二百七十八章 漲工資第三百四十章 悲喜之間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三百六十八章 獎學金第二百四十章 深挖洞廣積糧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二十四章 認清形勢第三百三十八章 把你安排的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