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一生之敵

秦漢之時學問還被士人和貴族壟斷,識字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普通人根本沒機會讀書寫字。

“我們讓陣殺敵,有力氣不怕死就行了,識字好象沒什麼用吧。”眼見因爲識字的事斷了自己進入銳士營的路,一個膽子比較大的士卒鼓足勇氣對張敖說道。

“銳士營的士卒不但要能衝鋒陷陣,而且還要學會帶兵打仗,要從伍長什長一步步升上去,有些人還能夠當上將軍,到時候我寫一道命令給你們,你們卻不知道上面寫的是什麼,那可不行。”張敖十分認真的說道。

“我們也可以當將軍?”士卒們驚喜的有人都直起了身子。

“可我們以前都是農夫啊?”一個士卒的話又讓大家泄了氣。

“銳士營成立之後馬上要公佈新規矩,以後授爵和升官不看人的出身,只要有功勞有能力就能得到提拔。”張敖乾脆坐在了士卒們的中間,與他們面對面的說道。

“這是真的嗎?可識字太難了。”士卒們看大好的前途擺在那裡,自己卻拿不到很是遺憾。

“這個你們不用發愁,到時侯銳士營會聘請先生安排專門的時間讓你們學習。一切都爲你們準備好,能不能加入銳士營,能不能表現優秀就靠你們自己了。”張敖準備將這些人當作將領的後備軍來培養,自然要下最大的力氣。

“我一定要進銳士營,將來我也弄個將軍噹噹。”士卒們被張敖激起了豪氣,信心滿滿,看到孟舒將軍正大眼瞪着他們,他們趕緊縮着脖子低下了頭。

“孟舒將軍,銳士營的選拔就由您負責了。”張敖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銳士營的事只能抓了孟舒的差。

張耳和張敖父子確定了士卒返鄉的基本辦法,趙國軍中的士卒開始成批的離開了軍隊。

此時已經搬到咸陽附近正在籌建新都的劉邦也正爲士卒返鄉的事情發愁。

“樊噲、灌英、夏侯嬰你們手下的部隊不能動,士卒一個也不準返鄉。”劉邦召集了他最信任的臣子關起門來開會,用少見的嚴肅口氣說道。

“是,我們一定會保持隊伍的穩定。”樊噲等人齊聲答道。他們明白軍隊的重要性,當然也不願意消弱自己的力量。

“蕭丞相,其他的士卒返回家鄉有什麼困難嗎?”劉邦向蕭何問道。現在劉邦是漢國的皇帝,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他來關心了。

“連年征戰,壯勞力都上了戰場,農村的田地有很多都荒蕪了。現在這些士兵即便是返回家鄉要生產也是很困難的。一旦誤了農時,到冬天時是會餓死人的。”蕭何負責漢國的後勤保障工作,對鄉村的狀況十分了解,這麼多人一起回到鄉村讓蕭何感到十分爲難。

“按照軍功賞賜士卒錢財,免去有功士卒的賦稅和勞役,只要忍過了這一年,明年就好了。”劉邦儘量兌現以前的承諾。

“是,我這就去辦理。”蕭何鬆了一口氣,得了賞賜返鄉的士卒手中多了點兒錢財,又減少了賦稅,日子應該可以過的鬆快一點兒了。

“諸侯國遣返士卒的工作做的怎麼樣了。”現在劉邦恨不得睡覺都有半隻眼睛盯着那幾個異姓諸侯王。

“諸侯王都已開始裁撤軍隊,不過進度有快有慢。最爲積極的是趙王張耳的趙國軍隊被他裁撤了大半,趙王世子還以贈送士卒種子和農具的方式鼓勵士卒自願返鄉。”漢國收集來的情報大部分先送到陳平那裡,對諸侯王的動向他最有發言權。

“年青人就是好吹牛皮,幾萬的士卒返鄉這需要拿出多少種子和農具啊,據傳聞張敖還想給趙國的百姓每戶一口鍋,那得多少銅?把他老爹張耳賣了恐怕也沒有那麼多錢糧。”做爲劉邦的救命恩人,項伯自動加入了劉邦親信的圈子,議事議到了一半,竟然張敖成了話題,項伯自然的反應也是要先踩張敖兩腳。

“能不能實現,他有那個心也是好的。韓信在幹什麼?”劉邦敷衍了一句,他更關心韓信的狀況。

“韓信到了楚國去了淮陰,贈送了曾給他飯吃的漂母千金,找到那個讓韓信受胯下之辱的無賴。非但沒有報復那個無賴反而任命他做了中尉。”陳平回答。

“楚王還真是個知恩圖報,不記前仇的人。”夏侯嬰感慨道。

“韓信這樣收買人心,他有什麼企圖?”劉邦的語氣中帶着寒氣。

劉邦這樣一說大家都不出聲了。在場的都是聰明人一想就明白了,那個無賴得知韓信當了楚王衣錦還鄉,肯定怕的要死,這時韓信不但沒殺他反而讓他當了官,這個人肯定會死心塌地的追隨韓信,看來漢王不喜歡臣子們這樣幹。

“蕭何抓緊把長安的宮殿建起來,不能讓我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劉邦見所有人不說話,只好拿蕭何出氣。

蕭何急忙應承下劉邦的話,一場會議沒取得什麼成果,倒引得劉邦不高興,衆人蔫頭耷了腦的散了。

項伯回到自己的住處心中也很不痛快。項伯現在倒不關心韓信怎麼樣,他主要是看張敖不順眼。張敖要娶公主擋了項伯一家成爲皇親國戚的道,而且張敖又數次讓項猷出醜,項伯決心要跟張敖鬥到底,張敖幹什麼項伯也要跟他對着幹。

“項猷,你去找一下楚國經營銅器的商人,讓他們不要賣銅到趙國。”項伯將項猷叫來面授機宜,這個兒子雖然蠢了點兒,辦起事來還是自己人放心。

“耶耶你放心,我保證楚國的銅今後不再運往趙國。”如今整個漢國銅總產量最高的地方就是楚國,而項家在楚國還是很有影響力的。項猷聽說要收拾張敖立即鬥志十足。項猷已經將張敖當成了一生之敵,所以十分關注張敖的一舉一動,項伯一說限制銅進入趙國,項猷就明白是要收拾張敖了。

項伯父子能量確實很大,他們串聯了幾個大的銅商,一起囤積居奇,減少了銷往趙國的銅。大商人本來就是逐利的,當項伯給他們提供了趙國需要大量銅的消息後,他們樂得將銅價擡高,從而賺取更高的利潤,所以行動起來異常迅速堅決。

“我太難了,整個朝廷裡就沒幾個能幹活的人。各地物價飛漲,處處都要花錢,世子你說我可怎麼辦。”貫高做爲趙國的丞相國內所有事務都堆到他的面前,趙國原先的官員結構是偏向保障戰爭勝利的,現在突然轉向處理百姓生活的瑣事,許多官員一時還沒有適應,這些事讓貫高很是頭痛,在沒有外人的時候貫高忍不住向張敖報怨。

“這**商,這是在發國難財。”張敖知道生產恢復期商人必然會囤積物資擡高物價,卻也忍不住罵了一句。

“要不我們將這些商人都抓起來。”世子既然說商人們是奸商,那就收拾那些商人好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過來第七十二章 一道將要關閉的門第三百六十七章 跳級第二百八十一章 賠錢貨第九章 韓信亂點兵第三百零七章 有人謀反第十三章 車迷第三百章 游擊戰專家第二百七十四章 親情與宮鬥第一百五十八章 好消息第一百九十五章 營救財神第五十章 斬首行動第四十四章 允婚第四百三十九章 匈奴中的聰明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漢發展的方向第三百七十一章 尋仙第五十章 斬首行動第一百零四章 君臣爭封第八十四章 張老師第二百三十九章 下一代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臉與有前途第三十九章 豆子投票法第三百三十四章 好東西要分給兒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百倍奉還第十六章 俯視衆人第四百三十三章 棱堡第三章 大漢公主第二百零三章 瘋狂的女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邯鄲時報第八十八章 離別第二百一十一章 錢生錢第二十六章 返鄉後的出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斬將奪旗第一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二十二章 互相勾結第四百一十六章 正面對抗第一百一十五章 沒錢萬萬難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征第四百一十六章 正面對抗第一百零二章 黃金盃聯賽第二百五十七章 無拘無束的殺戮第三百零一章 心慈手軟第二百五十二章 深入敵營第四百二十三章 逃跑的路上第四十九章 大漢的態度第四百二十章 函谷關硝煙再起第二百七十九章 科舉制度第三百八十九章 皇帝與太后的日常第一百一十六章 鹽票第三百零七章 有人謀反第二百九十七章 拆房尋書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有錢的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能幹的女人第一百二十章 漢人奴隸第一百四十五章 犧牲第八十章 程序正義第一百五十三章 韓王信的背叛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王不好當第一百四十三章 匈奴人攻來了第四十章 長樂宮第三百九十八章 你捨得第三百三十八章 把你安排的妥妥的第七十章 水澆不滅的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專業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王辛苦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阻擊第三百六十九章 宣傳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水能克火第一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一百八十八章 龍門飯店第八十四章 張老師第二百一十章 投資辦廠第二百三十八章 經濟制裁第一百三十三章 公務員考試第一百五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九十四章 車馬砲第四百三十章 開發房地產第二章 四面楚歌第二百六十八章 僞趙王必須死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漢發展的方向第一百八十八章 龍門飯店第三百零七章 有人謀反第二百二十六章 誰是最大的叛徒第二百四十章 深挖洞廣積糧第三百三十六章 危險的任務第六章 漢奸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建學校第二百零六章 捨不得衣服第二百七十二章 能幹的女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推恩令第四十四章 允婚第三百七十九章 登陸倭國第四十五章 算算禮金第九十九章 大漢的業餘生活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山四皓第二百二十八章 碰壁第三百六十九章 宣傳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邯鄲時報第三百一十四章 黃金寶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公務員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