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候,麥秋至。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時麥熟,故曰麥秋。
親愛的雲女士:
昨天在去單位的路上,我忽然腦子裡浮現出這樣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我之前已經思考了很久。假如有人想要撰寫上古歷史是非常困難的,因爲那個時候留下來的資料非常的有限。如果有人想寫書記錄今天的歷史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爲在今天這個時代,留下來的資料實在是太多了。你需要從諸多的信息當中選出重要的,在一堆被視爲重要資料的當中,選出更重要的。不過在確保資料重要性之前,必須先確保它的準確性。班固在撰寫太史公傳的時候,對這位老先生給予了篇批評。他認爲太史公重黃老而輕六經,由此可見,在漢朝的時候,人們能接觸到的儒教經典是六經而不是後來的五經。所以《六經》當中的《樂》到底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呢?昨天在看紀錄片的時候,我忽然感到一絲悲傷。唐太宗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天子,可他的陵墓卻不能免於被盜掘。
當年溫韜帶着人要盜掘乾陵的時候,上天示警讓溫韜和他手底下的人不敢亂來。爲什麼上天不願意出手保護昭陵呢?根據史書記載,到溫韜把昭陵挖開之後,發現裡邊非常的豪華,還從鐵箱子裡發現了王羲之和鍾瑤的墨跡,據說保存的非常好,跟新的一樣,從那之後王羲之和鍾繇的字在世上流傳。由此可以推斷,唐太宗的墓裡應該沒有太多的金銀器,主要是一些書畫作品。如果記載當中的鐘繇、王羲之的作品都是真跡,我覺得唐太宗的墓掘開也沒有什麼值得同情的。這些東西原本就應該屬於世人,你憑什麼據爲己有帶到自己的墓裡呢?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溫韜這麼做是對的,如果不是溫韜所爲,而是後來考古的時候被人們發現。我們將有幸看到鍾繇和王羲之作品的真跡,至於這裡邊是不是包括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那就只有鬼知道了。現在考古人士仍然在尋找唐太宗的玄宮入口,據說宋朝的時候曾經做過這樣一件事,把那些已經掘開的帝王陵全部用土填埋。
我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想象,假如我是唐太宗,已經知道了後來發生的事情,我要怎麼安排自己的後事呢?第一絕對不要厚葬,第二,絕對不能把那種極其珍貴的東西葬到墓裡,特別是王羲之和鍾繇的字。我寧願火化之後灑到山林之中,但在當時一般人可能沒有辦法接受這種處置遺體的方式。那就用盡可能簡樸的方式安葬自己,生前已經享盡榮華富貴,死後就應該歸於平淡,如果自己的德行能夠得到上天的肯定,上天又怎麼會忍心讓我在陰間受苦呢?如果我的德行沒有得到上天的肯定,又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免於上天對我的懲罰呢?我覺得昭陵之所以被盜,很可能是因爲它過於引人注目了,據說它是建設時間最長的陵墓,從貞觀年間一直見到唐玄宗的時代。據說當時還有這樣一種風俗,臣民如果有冤情可以到昭陵去哭訴。
本來我有興趣去昭陵看一看,我看了一位女士拍攝的視頻之後,就沒有興趣再去了。因爲那裡真正留下的跟唐太宗直接相關的東西已經非常少了。我很期待看到唐太宗的御用之物,很遺憾,在那位女士拍攝的視頻裡沒有看到。目前對秦始皇陵的考古和研究活動還在進行當中,如果有一天秦始皇的陵墓被打開了,我希望從裡邊看到什麼呢?我希望可以看到六經和四書的原文。我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反映秦始皇性格的東西,比如他在世的時候經常讀什麼書?在我的印象當中,他是一個非常忙碌的人。在統一之前和統一之後,這個人的變化非常大。統一之前他是一個能禮賢下士的人,統一之後,天下人都變成了他的奴僕。從後來的安排看,他應該是打算傳位給長子扶蘇的,只可惜他在這方面的準備嚴重不足,最終發生了意外。
根據目前我接觸過的資料,有關秦始皇感情生活的記載非常少。不過要說一點也沒有,大概不至於。比如扶蘇的母親是誰?胡亥的母親又是誰?始皇帝一共有多少女人,與他們之間的關係分別是怎麼樣的?始皇帝一共有多少子女?他的後人真的被胡亥一勺燴了嗎?是皇帝在扶蘇的面前就像是一位嚴父,在胡亥的面前卻像是一位慈父。他大概怎麼也不會想到他的子女有很多會死在胡亥的手裡,由此可見,天是多麼深不可測的東西。你能看到的,你能聽到的,你能感覺到的,你通過邏輯能推測到的。都不可能是世界的全部,別人對秦始皇的評價大家都略知一二,那麼秦始皇到底是怎麼評價自己的呢?從統一最初的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到他快要駕崩的時候是一樣的嗎?據我所知,晚年的時候唐太宗對自己的評價並不是非常高。他告訴兒子取法於上,只能得其中。希望兒子不要以他爲榜樣,而以堯舜爲榜樣。
不僅如此,他還在留給兒子的著作當中對自己諸多的過失逐一進行反省。我覺得這個時候他是非常真誠的,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們誰也不知道他在臨終的時候說了什麼。現在也有一種說法,認爲殺死扶蘇讓胡亥繼位本來就是秦始皇的旨意。如果真的是這樣,這也符合一部分人對秦始皇的想象,只不過這麼一來,秦始皇就是亡秦的第一功臣了。有一段時間盜墓題材的影視劇在各大平臺上密集播放,只不過影視劇裡的盜墓賊一個個看起來非常的體面。他們倒不像是去盜墓的,而更像是去走秀的。有人對這種題材深惡痛絕,在我看來其實很好,有誰看完這樣的影視劇真的去盜墓嗎?大部分人只當它是娛樂而已。只有一小部分人那麼認真,覺得這種題材的影視劇帶壞了社會風氣。
要這麼說的話,影視劇裡有太多在生活當中不合法的事。比如武俠劇動不動就揮劍殺了對手,這難道不會帶壞社會風氣嗎?特別是經典名著《水滸傳》,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它的影響力那麼大,它帶壞社會風氣的能力是那些盜墓題材的影視劇所不能比的。所以我覺得,管制其實不用那麼嚴格,更不要聽信那些聽風就是雨的專家教授。要是按照他們的設想來拍攝影視劇,我們怕是隻能看到科教片了。因爲這些傢伙好爲人師,總是擺出一種要給人上課的姿態。他們也太高看自己了,人家真的需要他教育嗎?不過反過來我也有一種說法,拍攝影視劇應該尊重藝術本身的規律。而不是而不是單純的把它視作是一個賺錢的工具,把各種元素往一塊一放,隨便一整就這麼播出去了。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叫《我纔不會被女孩子欺負呢》,當時我看得很開心,看完之後進行分析。這部電視劇的目標觀衆就是那些女性觀衆,在這些女性觀衆當中突出了年輕女性觀衆。而這個電影電視劇的主要賣點就是男主角是一個流量非常大的明星,劇中大概有四位女生圍着男主轉。我覺得這部作品讓男人非常的露臉,但這部戲部分細節的處置非常糟糕,特別是劇中兩位男士吵架的戲。本來這兩位男士看上去非常的成熟體面,即便是帶着一點戲謔的成分,也應該做得更加精緻一些。劇中兩個人的辯論非常像我在創作的時候爲了湊字數胡亂編造的。相比於影視劇,短視頻平臺上的作品同質化的程度非常高,大家都在相互模仿。相同的段子有一大羣人在那裡演,這玩意兒看多了,真能讓人變成傻瓜。可即便如此,我還是沒有辦法下決心把它刪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裡邊出現了我喜歡的元素,讓我難以割捨。
以前的視頻平臺,看到的都是完整的作品。現在不一樣了,每個人手裡都拿着手機。拍出來的東西也就那麼一點點,在鏡頭前扭兩下就傳上去。而且短視頻平臺非常過分的一點就是發明了各種特效,能把一個跟鬼差不多的人弄成仙女。所以我覺得指責短視頻平臺沒有什麼不對,因爲即使指責它,它也不會因此而消失。既然如此又有什麼可擔憂的呢?不過也正因爲如此,她的門檻非常的低。只要你長得體面,不管你拍出來的東西有多無聊,總有一堆人在那裡圍觀。我曾經在短視頻的平臺上試過身手,發現自己在這方面的表現着實不佳。十年之約結束之後再看吧!假如我能夠有好的表現,也算是讓人感到欣慰的一件事,但我覺得這不可能。雲,我會爲你祈禱,希望你的每一個願望都能夠實現,希望你每一天都過得開心。不管我們今後的關係如何發展,我會在漫長的時間裡持續的對你保持善意。
中午的時候,那個圍繞着採風活動建立起來的社羣,有人更新了內容,活動從九點到十二點持續約三個小時,不知道爲什麼,我有一種感覺這一次採風活動也許只有其名並無其實。不過也沒有關係,我之前就算是連假的採風活動也都沒有參加過。今後有沒有機會參加也說不好,而且對於這次活動上,我能不能有好的表現也說不定。我的最低要求是能夠順利的完成各項任務就行了,按照活動要求,需要在當天發表一篇三百字字的圖文資料,這對我來說並不是很困難。但我如果想要把這篇東西做得更精緻,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不過如果上天不給我這樣的時間,我也沒有什麼怨言。我需要一種叫機會的東西,但我又有一種感覺,即使上天真的把機會塞到我的手裡,我的表現也可能會讓自己失望。
在這一段時間裡,我的腦袋裡非常的混亂。一方面是自己的思考變得雜亂無章,另一方面工作當中也是狀況百出。現在已經進入了洋歷六月,未來將會進入最忙碌的一段時間。這些讓我感到恐懼,因爲我知道一些疾病將爲我以後埋下無窮的隱患。我在文學方面所做的事情沒有任何起色,也許我這一生只能玩一點個人化的東西。沒辦法這就是命,讓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一篇五百字的七言古詩是不可能的。我需要一整天的時間,並且是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即便如此,我也不能保證從自己手底下流出的東西一定是好的作品。我現在腦袋裡亂的像是一坨漿糊,所以我說出來的話也是前言不搭後語。可我還是要咬着後槽牙,繼續對你表達。我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建立一種默契,不管我說的話聽起來是多麼的雜亂無章,你都能夠聽出弦外之音。
我知道這樣的要求對你來說實在是太過分了,但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眼下我的朋友寥寥無幾,你是我的朋友之一。今天上午的時候,我把《秦始皇本紀》又讀了一遍,有些文章讀一遍,你不能夠記住其中的內容,多讀幾遍,能夠記下的內容就會多一些。請以《秦始皇本紀》爲例,讀完第一遍之後,我幾乎只記得一個題目,但這一次情況就不同了。同樣是在這篇文章當中有一些相互矛盾的內容,一會兒說秦二世繼位的時候是二十一歲,又有一種說法說秦二世繼位的時候是十二歲。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秦二世是一個非常暴虐的皇帝,如果他是一個二十一歲的成年人,他表現出荒淫暴虐的特性是非常合理的。如果他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他能表現的多麼荒淫暴虐其實是存疑的,一個乳臭未乾的小毛孩子是極容易被人操控的。即便是當年十三歲歲的秦始皇也沒辦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秦二世比起他的腦子差的太遠了,他哪裡有條件那麼放縱自己呢?
當然我們可以做另一種假設,就是趙高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不斷的用一些手段激發秦二世內心暴虐的心性,於是他的這一特徵被不斷的放大。趙高利用這一點,除掉了自己想要除掉的所有人。所以表面上是秦二世暴虐,實際上是趙高在篡逆。在已經完全控制局面的情況下,趙高到底有沒有動過取而代之的心思呢?這個不好去推測,但他謀害始皇長子,之後又殺掉了由他擁立的秦二世。不管這個人有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思,他都是貨真價實的反賊了。同樣是在這篇文章當中, 前面非常詳細的記錄了子嬰殺掉趙高的過程,在文章結尾的時候又說秦王子嬰車裂趙高。太史公爲什麼要這樣記錄?實在是令人費解。
也許他接觸的材料互相矛盾,於是他就把這種矛盾性呈現出來,讓後人去求證。《漢書》當中有司馬遷列傳,結尾的部分評價太史公的時候,班固指出《太史公書》有很多錯漏之處。我曾經說過,在我看來,司馬遷實際上是一位儒家代表人物,他與自己的父親司馬談的見解有所不同。他的父親司馬談是黃老之學的代表人物,不過司馬談老先生也有一些沒有看透的內容,並非我在你面前賣弄,而是後來漢宣帝曾經談過這些內容。他立的儲君沉迷儒學,甚至情不自禁的找到自己的父親,卻皇帝要重用儒生。這件事讓漢宣帝感嘆道:“亂我家者,儲君也!”他曾經直言不諱的表示,漢室家法是王霸之道雜之。這裡所說的王,原指三王之學。這裡所說的霸,原指五霸之學。到了這個時候,意思應該發生了變化。所謂霸道就是人們所說的法家思想,儒家經常以王道自居,但漢宣帝所說的王道應該是指道家,因爲漢宣帝並不喜歡重用儒生。當然這僅僅是我一個人的見解,至於道法同源、一體兩面的說法就更是我自己的觀點了。
老子曾經說過,抱一爲天下式。同樣一種學問,在學習和運用的過程當中,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面對的問題,靈活的使用它。比如老子說過,小國寡民。在老子那個時代就已經不實用了,爲了方便使用,不得不做一些調整,我覺得運用一門學問大可以不拘泥於形式。法家看起來非常的高剛猛,而道家看起來非常的柔和。他們似乎是如此的不同,但你只要仔細的研究和對比,你就會發現他們有諸多驚人的相似之處。我同事有一個女兒,讀書的熱情很高,這當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現在人家已經讀四大名著了,據說還要讀《史記》,如果完全由我來設計孩子的讀書規劃,我首先考慮蒙學讀物,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等把這些內容都背熟了,我會考慮讓他讀五經和四書,之後再考慮讀《史書》和諸子百家的書。這種安排看起來是非常傳統的,但我覺得又是非常合理的。有了這些書籍作爲底子再去讀各種小說,我覺得情況就會大不相同。當然有了這些書,作爲底子以後,做小說家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如果我能夠看到他在學習方面的潛力,我會支持他更加精進。如果他在這方面表現不佳,我也支持他專業一門技藝作爲一種謀生的手段。有這些東西打底,它大概不會是一個自甘平庸的人,至於最後能夠表現出多大的韌勁那就不知道了。古往今來熟讀四書五經的人有很多,真正成才的人卻不是很多。因爲真正的學問不在書本當中,而是在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一個又一個問題時練出來的。
什麼纔是真正的學問?真正的學問不是鸚鵡學舌。不是簡單的被一些古人留下來的句子。而是在生活當中一點點去感悟他,不會讀書的人只懂得死記硬背,會讀書的人能夠發現書裡面的問題。比如之前我在聽萬國旅行社一位先生講《史記》的過程當中,《史記》記載與史實不符的地方。如果你在熟讀四書五經之後,你能夠發現四書五經當中存在的問題,比如那一些篇章應該是僞作。當然學問做到這一步是非常困難的,我覺得一個人如果早早的就背過這些書,他們會在你日後的生活當中,持續的發生影響。這些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正面的,我們經常擔心人,會不會因爲讀書讀的太多變成傻子。我是這樣看的道理不在書本里,不在文字裡,而是存在於人們生活當中,就如同六祖慧能說的那樣。我用手指指明月給你看,文字好比手指,明月好比天道。不能把文字等同於道理,不能把手指等同於明月。而且如果你要發掘某個道理,不一定要通過文字,要觀賞明月也未必要通過手指。
回首我過去的這三十多年,我覺得自己把日子過得非常的失敗。因爲我好像越過越糊塗,如果相反我越活越明白,越來越有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這個時候我的人生一定會更加的精彩,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灰頭土臉。如今我每天都有一種山窮水盡之感,就以給你寫信爲例,我總是在不自覺的重複昨天前天寫過的內容,這讓我感到非常的恐懼。我已經進入了一個漫長的瓶頸期,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才能夠從裡面走出來。我大概不會等到那一天我的作品被天下人知道,天下人只要聽到我的名字,就會忍不住肅然起敬。也許會有很多人聚集在一個大房子裡,大家穿着體面的衣裳,談論着關於我和我的作品的事情。當然這永遠是一種幻覺,就好比有演員經常幻想自己得獎的場面。
此致
敬禮
你的朋友陶唐
新豐九年四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