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發佈會結束

第七百零一章

最終接頭的重新對接!

當在座的記者聽到鄭淳緩緩吐出這幾個字時,目光齊齊的一凝。

衆人不遠千里的跑來參加渤海隧道的竣工儀式,當然是在來之前做足了功課的。

所以,明白‘最終接頭重新對接’這八個字代表了什麼,意味着什麼。

於是。

在鄭淳的話音落下後,就有一位記者亟不可待的站起來問道。

“鄭總工,請問,您是說,我們渤海隧道的最終接頭,是進行了一次重新對接嗎?”

“是的!”鄭淳點點頭,沒有否認。

下面的記者們嚥了口唾沫。

尤其是那些國外的記者,則是瞪大了眼睛,神色中有着濃濃的不可置信。

在這羣記者各自的國家,或多或少有着海底隧道的修建工程。

但他們還從來沒聽過。

隧道的最終接頭在下水安裝後,還可以進行一次重新接頭的逆向操作。

也就是說。

在這個方面,國外是一片空白的。

要渤海隧道的工程項目組真的實現了這項壯舉,那就是世界的首創。

同時……

在另一個層面證明了,海底隧道的最終接頭安裝,具有工序可逆性。

“鄭總工,那可以給我們講講事件的具體經過嗎?”又有另外一位記者站起來問道。

鄭淳輕咳一聲,用早就組織好的語言不徐不慢的闡述,“事情的具體經過是這樣的,兩天前,隧道的最終接頭安裝工作順利完成,通過GPS數據顯示偏差爲四釐米,這個數據偏差是在我們預計的範圍內的。”

“但,幾個小時後,我的手下跟我彙報,說貫通數據測量的偏差最大值爲十七釐米,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但接口處止水帶正常,隧道並不漏水,說明渤海隧道是可以投入實際使用的。”

說到這,記者們疑惑了。

既然隧道並沒有出現漏水現象,那我們還要冒着那麼大的風險去重新對接呢!

有人問出了這個問題,“鄭總工,既然這樣,那你們又是出於什麼目的,決定對最終接頭進行重新對接呢?”

“爲了不留遺憾!”鄭淳深吸一口氣,大聲說出這句話,“我們不想給工程、給國家、給歷史,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而臺下的記者們被鄭淳的這句話說深深震撼。

接下來。

鄭淳聲情並茂的向臺下的記者們講述了整個重新對接工作的具體經過。

在鄭淳的講述下,記者們宛若是身臨其境似的。

所有人的心情隨着鄭淳的講述而不斷地上下起伏。

時而緊張,時而輕鬆。

尤其是在鄭淳說道結合腔艙門漏水的時候,衆人緊張的小心臟幾乎要提到了嗓子眼。

而隨着鄭淳的講述,衆人也明白了爲什麼顧律這個技術顧問會坐在嘉賓席上。

正如鄭淳所說的一般。

在那樣緊急的情況下,要不是有着顧律站出來。

最終接頭的重新對接工作是否還會成功,這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顧教授,這是救了整個渤海隧道項目啊!”

一位記者一邊搖頭一邊感慨。

“雖然有些誇張,但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這麼說!”另一位記者在旁邊附和。

“顧大爺不愧是顧大爺,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是這麼的強勢!”

“這位顧大爺,似乎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吶!”

議論在低聲進行着。

而臺上。

鄭淳已經把最終接頭的重新對接過程講完。

“……最終,經過將近十個小時的努力奮戰,我們成功實現了最終接頭的重新對接工作!”鄭淳聲音高昂的說出這句話。

啪啪啪~~!

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記者們都在一邊動容,一邊賣力的鼓掌。

這時。

一位金髮的外國女記者舉手。

鄭淳示意一下那位國外女記者。

那位金髮記者站起來,握着話筒問道,“鄭,我是《全球時報》的記者凱麗,我想請問一下,重新對接後,貴國渤海隧道最終接頭的貫通數據偏差是多少?”

與此同時。

下面的不少記者都齊齊豎起耳朵。

這位國外女記者的問題,不僅她好奇,在場的不少記者同樣很好奇。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

重新對接後的貫通數據偏差肯定是要比第一次要小的。

但究竟這個數據是多少。

衆人可是好奇的很。

“這個問題問的好。”鄭淳等的就是這個,於是哈哈笑了一下,便開口說道,“經過我們的重複測量,經過重新對接後的最終接頭貫通數據爲,橫向偏差0.8毫米,縱向偏差2.5毫米!”

0.8毫米,2.5毫米!

果不其然。

在鄭淳說出這兩個數字後,臺下的記者們不出預料的沸騰了。

那位金髮女記者更是狠狠的嚥了口唾沫,嗓音聽起來有些乾澀,“鄭,這個數據是真的嗎?”

“當然!”鄭淳攤攤手,“這個數據是我們經過多次測量得出的,絕對不會出錯!”

天哪!

華國竟然將隧道的管道接口處偏差控制在了毫米級別!

所有的國外記者都無一例外的陷入了深深的震撼當中。

毫米級的貫通數據偏差。

在國外的不少專家學者們對這個問題絞盡腦汁而毫無辦法時。

沒想到。

是華國,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率先完成了這個幾乎不可能的壯舉。

而國內的記者們,同樣是無比的激動。

“大新聞,這是一個大新聞啊!”

“毫米級的偏差,要是我記得不錯的話,這應該是全世界的獨一份吧!”

“你沒有記錯,目前全世界海底隧道管道接口處的最小偏差,是1.2釐米,而渤海隧道這次,可是將這個記錄刷新到了0.8毫米!”

“華國威武,鄭總工牛逼!”

記者們一邊歡欣鼓舞着,一邊抓緊時間撰寫新聞稿,發表在各大媒體平臺。

接着。

鄭淳又回答了記者們的幾個問題。

比如說渤海隧道建成的意義,渤海隧道修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渤海隧道的使用年限等等。

等回答完這些記者的問題後,時間已經快要來到了中午。

鄭淳便宣佈渤海隧道新聞發佈會結束。

第二百四十三章 無誤!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循第一百七十八章 熟悉的名字第五百二十二章 包院士第四百九十一章 艾亮第七百一十四章 絕無僅有第六十三章 自閉了第四百二十章 我盡力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宿醉第五百零八章 出營第三百八十三章 給每一根頭髮取了名字第八十一章 可能是我的基因比較好!第二百一十三章 包鬆全的驚訝第五百零一章 採訪第二百五十一章 驚訝第四百四十六章 回國?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院士來電第六百六十章 通訊作者:顧律!第二十章 審稿人回覆(爲舵主“天啓灬晨曦”加更!)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佬雲集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蒙回國第二百六十二章 待遇第一百六十五章 複雜的數學歸納法第六百五十八章 新一期發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練,是我開歪了嗎?第三十章 姜校長的憂桑(推薦票加更!)第三百七十二章 年輕的團隊【求訂閱】第五百五十四章 榜單熱議第一百五十七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情交換?第三百五十二章 父與女第五章 合影第七百二十二章 顧教授,永遠滴神!第九十四章 決勝二十一點第一百零二章 技術指導第五百六十七章 半年後見!第七百二十章 驗證結果第五百九十九章 接機第四百零八章 震撼第二百八十二章 四十五分鐘報告?!第三百零一章 採訪第六百二十九章 多勞多得第四百二十章 我盡力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八月第六百零八章 股份獎勵第七百一十三章 普林斯頓的榮譽校友第四百一十八章 唯一的方案第五百六十七章 半年後見!第二十七章 二試(推薦票加更!)第六百零五章 大佬雲集第四百六十七章 聘任合同第一百二十二章 十四位院士第三百八十九章 上門第五百零五章 慘絕人寰第一百二十七章 愛才之心第六百四十六章 領軍人物第三十四章 十校聯考第六百八十八章 渤海隧道第九十八章 你們是魔鬼嗎?第四百六十四章 衝擊廣義霍奇猜想?第二百六十三章 博士生導師第二百八十九章 驗證工作第六百六十五章 困難模式第六百五十五章 求助吳老第五十八章 偶遇故人第五十七章 趙老師是個好人啊!(求推薦!!)第三百五十二章 父與女第三百六十章 與西蒙的對話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去年也是這樣想的第六百五十二章 審稿通過第五百六十八章 量子糾纏第三百二十章 爆肝藥劑第四百八十章 失敗的實驗記錄第二百五十六章 原稿第二百一十四章 新學期開學第三百四十七章 卑微的望井新一第一章 開學第一課第三百一十三章 職稱授予儀式第三十六章 模擬題(推薦票加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晦澀的理論第二百零六章 大年三十第四百六十二章 熟悉的感覺第六百四十三章 黑心老闆第二百九十八章 泛函分析第七百四十五章 菲爾茲獎的展望第十二章 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第九十九章 我欲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四百三十章 慶功宴第六百八十八章 渤海隧道第四百零八章 震撼第二百九十七章 男人的求生欲第七百五十二章 專利權第四百三十八章 偶遇張主任第三百八十章 盆栽第八十四章 海報(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三十八章 課題組核心成員第二百二十章 不靠譜的團隊第四百二十九章 二人世界第四百六十四章 衝擊廣義霍奇猜想?第七百零五章 集齊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