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絕不可能

第332章 絕不可能

朱棣唏噓短嘆着。

徐皇后卻沒有繼續追問。

不是她對外朝的完全沒有興致,而是她自覺地自己管好宮中的事即可。外頭的事,自有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們去操心。

只是這時天已微微亮了。

朱棣打起精神:“朕今日要去棲霞,要見識見識,既是要當着天下人的面,對棲霞上下進行旌表,也是想親眼去看看。”

“張安世這個小子……”朱棣頓了頓,繼續道:“這些時日,可都沒有來覲見過,朕還聽說他經常忙得家都沒時間回去,可見爲了操持這太平府,他是真的是盡心竭力的。”

“哎,朕難,他也難啊!羣狼環伺,虎視眈眈。可成大事者,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楊卿說起良家子,朕倒想見識一二九縣良家子是什麼模樣的。”

朱棣絮絮叨叨。

這讓徐皇后細看,朱棣確實老了,行動不似以往那般的便捷,眼角生了魚紋,髮梢處多了白絲。

其實以往,他也是如此,只是今日的絮絮叨叨,卻令徐皇后意識到,當初那個不可一世,意氣風發,胸有千萬兵的丈夫,確實隨她一樣,垂垂老矣了。

朱棣沒有發現徐皇后眼神裡的深意,只命值夜的宦官進來,洗漱更衣。

隨即下旨百官至大明門。

當然,這道旨意,又別出心裁,爲了不驚擾百姓,一切從簡,便衣即可。

百官已得了消息,宮裡的事,是藏不住的,所以當許多大臣來到大明門的時候。

卻有不少人,用奇怪的眼神看向楊榮和胡廣。

胡廣的人緣,本是最好的,大家都覺得他謙虛待人,如沐春風。

可今日,雖也有不少人與之行禮寒暄,只是……今兒卻像是多了幾分生疏。

胡廣再蠢,也能體察到這些,心頭憋屈起來,於是他禁不住低聲對楊榮抱怨:“楊公,吾身敗名裂也。”

楊榮微笑道:“浴火方能重生,不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方爲人傑也。

胡廣:“……”

好吧,他總說不過楊榮這傢伙。

大明門開了,隨即,衆臣隨朱棣行色匆匆而去。

大量的大漢將軍,以及抽調來的東廠番子,錦衣衛校尉,個個便裝,潛藏各處,或有緹騎便衣開道,又有一隊禁衛,奉旨以校閱名義,浩浩蕩蕩地抄另一條路,直奔棲霞。

朱棣很滿意這樣的安排,在他看來,排兵佈陣的至高境界,並非是列隊衝殺,而是發動奔襲。

只是奔襲,對於組織力的考驗極大,排兵佈陣時,統帥盯着諸將,諸將盯着千戶、百戶,千戶、百戶監視士卒,誰有異動,亦或者誰停滯不前,可以立即發落。

可歷來奔襲卻需百戰精兵,這是因爲奔襲爲了講求突然性,即便不是在夜間行動,也是一路疾行。

如此一來,用將盯兵的辦法,就沒辦法使用了,這要求最底層的士卒,都能主動性。

在無人盯梢的情況之下,還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命令,身後沒有眼睛,依舊可以做到令行禁止,這纔是真正的精兵。

東廠的番子少,可錦衣衛散出去,潛伏各處,井然有序,朱棣這一支人馬所過之處,他們都做好了周密地安排,確保萬無一失。

這一點,令騎馬而行的朱棣大爲感慨。

於是對隨後的亦失哈道:“當初紀綱在的時候,奉朕的旨意,建了這錦衣衛,號稱親軍,非同凡響,可現在看來……也不過爾爾,倒是朕見這些緹騎和校尉,卻個個不凡,教人刮目先看。

亦失哈也由衷地道:“這是官校學堂的功勞,東廠那邊,也從官校學堂裡挑選了不少的番子,招募來了,即可用。”

朱棣頷首:“張安世那邊,知會了沒有?”

“已經知會了。不過……”

這話說到一半,頓了一下,亦失哈才又道:“不過他本是在操辦一場盛會呢。誰料陛下要去,因此……不得不……”

朱棣道:“他忙他的,朕又不是孩子,還需他來擺佈嗎?叫個人,快馬去傳朕的口諭,太平府平日是什麼樣子,今兒還是什麼樣子。手頭的事,誰也不可耽擱,朕此番……只是踏青閒遊。那傢伙若是敢耽擱了他手頭的大事,跑來接駕,朕先罵他。”

亦失哈笑了笑,便連忙吩咐一快馬去傳訊。接着又回來道:“陛下,已經叫人去了。”

這時,朱棣倒是帶着幾分好奇道:“你方纔說他在操辦盛會,他在鼓搗什麼盛會?”

亦失哈懊惱地道:“好像……是什麼詩詞大會,奴婢對這個不甚懂。”

“莫說你不懂,朕也不懂。”朱棣挑了挑眉道:“這張安世,什麼時候又和讀書人廝混一起了?這不是……纔剛剛………和人反目嗎?怎麼,這個小子還以爲,弄一個詩會,人家就會念他的好?”

“這……”亦失哈道:“奴婢……也猜不透他的心思,想來……也是威國公他心善……”

“這是糊塗。”朱棣不禁大發牢騷:“他還太年輕,沒有真正去過戰場錘鍊過,更不知這世上有一種恩怨,是無法化解的,他張安世都刨了人家的祖墳了,還指着能重修舊好?”

說着,他嘆了口氣:“哎……這一點,他就不如姚師傅。姚師傅行事就很老辣,謀定後動,可一旦動手,就絕不指望能夠和解,務求做到除惡務盡,必斬盡殺絕,絕不留下任何的後患。”

朱棣說着,突然提及到了姚廣孝,驟然之間,心情都不免低落起來。

畢竟多年來,姚廣孝都一直陪着他,突然說沒就沒了,直到現在,他都覺得還沒接受過來。

亦失哈似乎也感受到了朱棣的心思,於是便忙故意岔開話題道:“是啊,威國公沒見過戰場,若是什麼時候陛下親征,將威國公也帶上,好讓威國公也感受一下,這心性也就能磨礪出來了。”

朱棣只嗯了一聲,眼睛落向別處,臉微微揚起,擡頭看天色的模樣。

此刻,清晨的曙光如金輝一般的灑落,天空驟然發白,那一道金芒,落入朱棣溼潤的眼裡,驟然間,這曾總是殺氣騰騰的眼眸深處,涌出無數的哀思。

亦失哈默然。

…………

張太公興沖沖地來到了棲霞。

他上一次來棲霞,還是一年多前,那時候覺得還算熱鬧。

可今日卻發現,暫別一年,這裡又變了一番模樣。

林立的碼頭,一處處的棧橋自江面伸出,數不清的客船和貨船,那碼頭處,又是一座座的貨棧。

更遠處,是熙熙攘攘的市集,市集已是從前的簡陋,這原本的不毛之地,如今……竟當真成了一處府城,一座沒有城牆邊界的城邑。

不,這比尋常的府城,要熱鬧得多,人聲鼎沸。更遠處,若是自此遙望,便可見遠處,是恢弘的圖書館,是一座座巨大的建築,還有許多的建築,施工的支架尚未拆除。

從陸路和水路抵達此地的人流,川流不息,猶如無數的溪水,奔入汪洋一般。

碼頭上,是各色的口音在吆喝,大家都竭力地說着官話,可這官話,卻難免帶着幾分家鄉口音,因而……細細去聽,竟覺滑稽。

數不清的馬車,馱載着貨物,寬敞的街道,朝着四面八方延伸。

每隔一些時候,竟有報時的鐘聲,那鐘聲悠揚,卻可從敲擊的頻率來判斷時辰。

人們或奔集市,或往學堂和圖書館,或至工坊。

李秀才因爲經常來,因而先接引張太公下船,而後僱了一輛車轎。

張太公怫然不悅之色,他不喜歡這樣的喧鬧,於是他扶了扶自己的綸巾,帶着驕傲的神色。

只可惜……在這裡,沒有人因爲這個綸巾儒衫且明顯有功名的老讀書人多停留片刻,人們行色匆匆,哪怕眼神,都不曾有過停留。

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張太公覺得自己最驕傲的東西,好像被人踐踏了。

”世風如此,真令人憂心。”張太公帶着幾分憤慨道。

“眼不見爲淨吧。”李秀才看出了張太公的心思,這種感受,他也有,只是有的人……無法接受,有的人慢慢習慣了,也就慢慢泰然處之了。

“此地有傷風化啊。”張太公指摘着,想舉幾個例子來罵幾句。

卻發現這裡除了行人如織,人們行色匆匆,且沒人高看他之外,好像也指摘不出什麼來。

主要還是一時情急,看來得回頭慢慢地想一想。

“太公,時候尚早,要不要去瞧一瞧……糧價……”

“罷了。”張太公收起那令他不悅的心思,便又氣定神閒起來,道:“今日乃詩詞盛會,何需拿那些東西來攪了清淨呢?”

李秀才訕訕一笑,他發現自己終究還是世俗了,當下便道:“也好,昨日跌了一些,今日必定回漲,看不看都一樣,再者說了,只怕宮中的利好也要出了,現在各府都減產,這太平府若是再減產,這價錢……”

張太公帶着幾分不耐煩道:“好啦,不議這些,這畢竟是外物。”

當下,二人啓程至會場。

這會場的規模很大,如今有許多的彩旗,倒是頗顯新鮮。

再者,此處臨江,至這裡可以眺望長江的美景,這樣的樓宇,似乎是花了大價錢修建的。比之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更顯恢弘。

主要是佔地更大,高二十丈,有七層,採用的乃是滕王閣的樣式,也是主閣也是採用“明三暗七”格式,且又設迴廊,在不同樓層,可眺望遠處江景。

此樓之下,鋪設地磚,佔地更大,就像……一個廣場。

最奇異的是,這個廣場,竟是不禁絕外人出入,於是乎……竟有不少人清閒之餘,來此閒遊。

於是當張太公等人來到這裡的時候,卻發現這廣場上,已不下千人。

今日來的讀書人尤其的多,也有一些今日不必上工的好事者,也沒別的,就是來湊趣。

“此閣叫什麼?”

“叫羣儒閣。”李秀才道。

張太公來了幾分精神,道:“不曾想,此等污濁之地,竟還有這樣雅緻的所在,羣儒閣……卻不知此樓的主人,又是何人,這必是一位身居高位的高士吧。”

李秀才顯得尷尬,老半天沒吭聲。

張太公看他這反應,便問:“你爲何支吾不言?”

“咳咳……太公……此樓,是威國公的產業,這是爲了紀念……京城六儒而建……”

張太公頓時感到窒息。

老半天不吭聲。

李秀才苦笑一聲。

緩了緩,才道:“京城六儒,是哪六儒?”

李秀才認真地思索道:“我想想,張安世是一個,還有朱勇,此人乃成國公朱能之子,還有一個張𫐄,此人乃故去的英國公次子,還有丘鬆,此人乃……”

張太公已經捂着自己的心口,口裡發出:“呃呃呃……”的聲音。

李秀才忙關切地道:“太公,伱怎麼了,你怎麼了。”

張太公一臉痛苦地道:“別說啦,別說啦,別污了我的耳朵,這……這定是假的,老夫不信。”

“不敢欺瞞太公,那羣儒閣…下頭有一處石碑,就是這樣刻着的,還說是爲了紀念六儒光大儒學,迄今爲世人傳頌,因此纔不惜重金設此樓,供天下游人,在此觀賞棲霞江景。”

張太公很努力地深吸了一口氣,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他還能堅強地站着。

可這番話,直接把他幹沉默了。

“張公。”

就在此時,有人喜滋滋地上前,朝張太公來,作揖行禮道:“張公,許久不見了。”

張太公的臉色,這才勉強恢復了一點紅潤。

他定睛一看,卻是縣裡的舉人,姓周。而這周舉人,和他是世交。

於是便忙回禮道:“周賢弟也來了。”

“湊湊趣罷了。”周舉人微微一笑道:“只是不曾想,張公竟也有如此雅趣。”

二人見面,分外親暱,於是便索性結伴,等進了這羣儒閣,便見詩會已開始了。

這其實採用的乃是猜燈謎的形式。

這裡預備了許多筆墨紙硯。

來此的讀書人,只要提筆做了詩詞,便可張掛起來。

而後,大家在此駐足看張掛起來的詩詞,做出品評。

此時,已有許多的讀書人,揮毫潑墨了,牆壁上也掛了許多的詩詞。

張太公不急着作詩,而是先看別人的大作。

總算,他終於能將方纔的煩惱,忘了個乾淨。

而且張太公驚喜地發現,在這裡,他遇到了許多的故舊,此時見面,個個分外的親暱。

甚至還有一個老者,乃他年少時的同窗,都曾拜入名師門下學習,只是大家都在各縣,雖有書信往來,卻幾乎難有見面的機會。此時見面,分外的親熱,彼此拉着手,敘舊了許久。

“怎還有商賈來?”張太公瞥眼,卻見有穿布衣、布鞋之人進來。

他皺眉,商賈是很好辨認的,太祖高皇帝不許商賈穿戴絲綢,所以許多商賈,便讓人裁剪上好的松江布來穿戴,有的好布,價值並不比絲綢要低。

“據聞此次詩會,誰都可以來,並無門禁。”周舉人在一旁低聲道。

張太公嫌棄地搖着頭道:“大煞風景,大煞風景。”

正在此時,卻有一行人步入其間。

щшш TTKдN ¢ Ο

這些人不多,只有七八人而已。

朱棣爲首,隨之而來的,有楊榮、胡廣、夏原吉、金純、金忠人等,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翰林學士。

朱棣也只是想看看這詩會是什麼樣子的,因此,大隊的人馬即將抵達棲霞的時候,便先行一步,等到了羣儒閣,又撇開了隨行的扈從,只帶着幾個重臣進來。

“羣儒閣……”念着這三個字,朱棣有些無語。

好在在這兒,沒有什麼是張安世幹不出來的,他習慣了。

眼前見這裡張掛的許多詩詞。

許多讀書人駐足,激動地竊竊私語。

更有人看完了詩,意猶未盡,又開始說到了太平府。

“太平府這一次,怕是要遭殃了,聽聞……胡公昨日就入宮了。”

“朝中諸臣,胡公至賢,有他在……”

後頭的話聲音越來越低。

讀書人嘛,湊在一起,就愛討論這個。

聽說有人討論胡廣,朱棣將目光笑吟吟地落在了胡廣的身上。

胡廣:“……”

“現在糧價漲得這樣的厲害,依我看……”

糧價……

朱棣若有所思。

卻又有人興奮地道:“怕還要漲,至少得是十兩銀子,等到了十兩銀子之後……”

不知是誰,談到了糧價,幾乎所有人,都變得興奮起來。

在此的,大多是士紳出身。

這一次,加倉糧食的不少,本來讀書人不該言利的。

可糧價關係到的,卻是太平府和威國公,卻不禁讓人滋生出無窮的興趣。

朱棣默默地走到一處角落,落座,詩會這邊主辦的人,立即有人奉了茶來。

朱棣呷了口茶,依舊沒有發出什麼響動,只安靜地聽着其他人的話。

“聽說……許多地方已經出現餓殍了,這糧價不瘋漲纔怪,我看不只十兩,便是十二兩、十三兩也有可能,前幾日,老夫聽聞鳳陽出了餓殍,立即便又東挪西湊加了一倉的糧,等着吧,現在天怒人怨,這是天災人禍的徵兆,到了那時,糧食就是金銀。”

“你也加了一倉?我加了三倉。”

“劉兄大手筆啊!”

“掙錢是小,捍衛名教是大,現在外間有許多人說,什麼太平府今年糧食大熟,老夫就不信了,他太平府………這樣胡來,還能豐收!必定是有人急了,知道這太平府要出大事,到時無糧,所以想辦法放出這些消息,好低價購糧,想要緩解燃眉之急。”

“只是你這購糧的資金……”

“我是抵了地,籌措來的,哎……真恨平日裡沒有多少金銀在手,反而便宜了錢莊。”

“無妨,無妨………”

大家議論得越來越熱烈。

一時之間,竟無人關心詩詞了。

那張太公見許多年輕人說得興高采烈,他年紀大,沒有急着去討論,心裡卻也是樂不可支,只是不好表露,只是含蓄地帶着微笑。

“當今陛下……糊塗啊!”有人極小聲地竊竊私語:“歷來大奸似忠,太平府此等欺上瞞下的手段,這是歷朝歷代的奸臣慣用的手法,可陛下竟不能察覺。”

“這你就不懂了……”有人聲音壓得更低:“依我看,有些事啊……人家不是不知道,就如那章惇,窮兇稔惡,罪無可赦,可爲何他能爲相,執宰天下?不還是因爲……”

說到這裡的時候,這人用手指了指房樑,意味深長的樣子。

有人便接口道:“這倒也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朱棣依舊喝茶,只是聽到這裡的時候,身子稍稍頓了一下。

“無論如何,此番……等夏糧徵上來之後,真相大白,一切奸邪,便無所遁形。到了那時,朝中有胡公等這樣的君子,必要仗義執言,我等小民纔有出路。”

衆人紛紛點頭,張太公也聽得激動。

此時,卻聽這回廊那邊有人傳出聲音:“那是什麼?”

衆人聽了這人的話,便也朝迴廊那裡看去。

迴廊那裡,可以眺望江景。

於是有人踱步而去,一看,竟沉默了。

張太公見狀,自然也上前,便見那江面上,浩浩蕩蕩的,竟都是貨船。

無數的貨船,前後銜接,浩浩蕩蕩,數之不盡,竟是充塞了整個江面。

有人細細看那貨船上張掛的旗幟,雖然旗幟上的字是不可能辨認,可是這旗幟的款式,其實許多人卻是熟悉的。

這是糧船特有的旗幟,官府徵糧,運輸途中,必用糧旗爲標誌,示意沿途的差役和巡檢,不得橫加阻攔。

於是有人驚呼:“糧……糧船……”

“何處來的糧船……”

人羣有些騷動。

越來越多人出現在迴廊上,許多人扶着欄杆,認真地瞧着那些貨船。

卻見那糧船數百上千,猶如江面上的長龍,一個個的在各處的碼頭靠岸。

“這像是……像是……能運來棲霞的糧船,應該是那太平府九縣的吧。”

“不可能,絕不可能,怎麼會有這麼多!”

(本章完)

第216章 加官進爵第476章 給朕剮了第222章 洞房花燭殺人夜第87章 起死回生第555章 一個個收拾老虎祝大家新年快樂!第362章 一鍋端第60章 萬壽節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56章 皇孫餓了第563章 立殺無赦第468章 反殺第261章 大賺特賺第381章 斬草定要除根第449章 謝陛下恩典第102章 高中會元第90章 朱允炆入宮第233章 格殺勿論第243章 往死裡坑第285章 擋我者死第299章 天下無敵第311章 震驚四座第43章 炸上天第247章 喜從天降第170章 有一百七十章:原形畢露第355章 滅國第594章 出擊第455章 敬天法祖第45章 龍顏震怒第500章 滿門富貴第107章 真實的棲霞渡口第304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555章 一個個收拾第601章 獻禮第256章 大功告成第488章 只在今日!第275章 真相來了第104章 陛下 我們發財了第405章 破釜沉舟第396章 你也敢代表太子第564章 水落石出第20章 陛下 有個好消息第570章 破賊老虎祝大家新年快樂!第524章 位極人臣第254章 人間至寶第86章 血淋淋的真相第365章 真相中的真相第151章 大獲全勝第541章 聖駕第55章 太子好厲害第361章 一夜暴富第32章 皇孫沒舅舅了第531章 千秋功業第178章 天羅地網第138章 父子相殘第429章 他們都是自願的第348章 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第476章 給朕剮了第271章 石破天驚第553章 急奏第325章 成王敗寇第260章 卷王之王第54章 龍顏震怒第463章 暴利第41章 老兄威武第440章 龍顏大悅第463章 暴利第463章 暴利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報第146章 功臣面聖第459章 驚人數目第480章 壞人心術第226章 大殺器第348章 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第116章 龍顏大悅第445章 天下第一功第347章 狠人還有文化第352章 經天緯地之才第56章 皇孫餓了第357章 大肆封賞第79章 大膽的想法第237章 富可敵國第89章 入宮報喜第372章 自取滅亡第403章 震古爍今的賞賜第517章 甕中捉鱉第323章 功德無量第409章 謀逆大罪 無所遁形第460章 你敢想嗎?第594章 出擊第584章 百倍千倍的回報第125章 殺他個片甲不留第311章 震驚四座第39章 京城二兇辦事第395章 生殺奪予第359章 天大的喜事第66章 朕發財了?第575章 風向變了第470章 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