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1章 求道記

“你有甚麼事?”

年輕遊人甩動肩膀,掙脫開老者拽着他衣裳的手掌,以手掩鼻,滿眼嫌惡地向老者問道。

周圍人紛紛散開,亦對老者側目相視。

老者咧嘴一笑,置身於周圍人的異樣目光之中,其神色間倒也沒有甚麼畏怯。他指着遠處被雲嵐山霧遮掩着的華山,向身前的年輕人問道:“老朽從別處聽到消息,雕聖楊惠之而今隱居在華山紫雲觀中,要在此處率領衆弟子完成其生平最巔頂的雕塑之作,小郎君是否知道此事真假啊?”

那年輕人雖然嫌惡老者身上氣味,但總算也未有就此跑開,還是迴應了老者的問題:“我和友人相伴至此,是爲尋幽訪勝而來。我們也不是本地人,對於華山上的具體事情卻也不瞭解。”

他說完話便不再停留,與友人結伴匆匆而去。

老者搖了搖頭,正要再找下一個人詢問之時,身旁有一面貌粗黑,揹着個籮筐的中年矮漢主動湊過來,和藹地向老者說道:“老人家得到的消息是真的。楊大師已經在華山上停留有二三日了,他落腳紫雲觀那日,紫雲觀中鐘鳴之聲連響了一刻不止,以此來表示對雕聖的尊崇。

您這樣大的年紀,長途跋涉至華山腳下,也是爲了追隨雕聖而來的嗎?”

“我確是爲了找他。”老者點了點頭,看着中年矮漢背上籮。在其籮筐之中,多能看到錘頭、鑿子、刻刀等工具,老者由此推測這個漢子應當是個雕匠,行至華山,乃是爲了追隨雕聖楊惠之。

雕聖之名,在今時天下之間,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於鴉山首作‘降魔十八羅漢浮雕’,引得鴉山震動,彼處龍脈更易,將肆虐鴉山一帶厲詭盡數困入龍脈之中,至今無從脫離,還當地百姓以太平。

楊惠之大名由此傳揚開來。其之雕塑作品,常有神鬼莫測之能,蘊有某種玄奧意蘊,常能使得天地同力,盡被其雕刻之中氣韻調遣,而山石草木等死物由此化爲‘天地威靈’,懾壓鬼邪,救度羣生。

如曲陽河畔‘龍神吐水浮雕石碑’,鎮住河中三道害人無數的厲詭;

如陽蕩川上十八童子送婚銅塑像,將當地令人聞風喪膽的‘鬼新娘’送入地脈之內,就此封押填埋;

又如‘虎王捉倀浮雕’,在那‘虎山’之下,聚集了二十六道厲詭作倀鬼,此二十六道倀鬼,甚至能爲當地百姓所用!

楊惠之此般手段,堪稱鬼斧神工!

更無愧‘雕聖’之名。

此人在四五載歲月間所作雕塑作品化作天地威靈者,乃有二十餘副,目前最爲人所稱道的一副雕塑,應是‘衛河’之底的‘鼉龍吞棺’。

這尊雕塑定住了衛河百年水患,將曾經引得百千人同時溺亡的鬼王‘無支祁’,填入了鼉龍雕刻腹內棺槨之中。

然而,即便生平已經有此般鎮壓鬼王層次厲詭的作品,楊惠之對自身技藝的追求依舊無有止歇——他而今暫居於華山之中,就是爲了在此地籌謀自己嘔心瀝血之下,一生最巔頂的作品。

爲此楊惠之招來了門下十三個得意弟子!

此事已然吸引來天下人的目光!

不知有多少希望在雕刻、畫技上有所長進,乃至是希望學成此法以鎮詭的人們,如今盡皆聚集在了華山之中,日夜叩門,希望能拜楊惠之爲師。

紫雲觀中香火因此大盛。

今下主動迴應老者所問的這個中年矮漢,應當也是爲此而來!

老者猜出了中年矮漢的目的,便開口向對方問道:“你手指關節粗大,虎口之間結繭厚實粗糙——應當也是一位雕匠,來此尋楊惠之學藝?”

矮漢憨厚地笑了笑,道:“也不奢望能求得雕聖傳道授業,就是能拜在他某位弟子門下,我也心滿意足了。”

說到這裡,矮漢頓了頓,看着老者猶豫了片刻,道:“華山山勢險絕,紫雲觀的位置,幾乎臨於華山之頂了。

老人家自己一個人上山,難免會體力不支,恐有危險。

既然您也是去紫雲觀尋楊大師去的,咱倆不妨結伴同行?到時候彼此之間,也好有個照應。”

“倒是正好。”老者咧嘴笑着答應。

見他答應下來,矮漢更放鬆了些許,面上拘謹之色少了許多。二者一邊閒談着,一邊往華山上走。

多數時候,都是矮漢向老者詢問,老者看心情迴應一二。

“您尋楊大師,也是爲了向他學習那般出神入化的雕刻之道罷?

您這樣大的年紀,仍舊能精進學習,多少年輕人都比不得您的。”矮漢如是說道。

老者悶悶地應了一聲,拄着柺杖低頭行過幾級山階,良久後纔在矮漢要提起別的話題之前,開口道:“世間也不是隻有雕刻之道,可以出神入化,鎮壓鬼祟,救度羣生。”

他語氣之間,隱隱有些不甘。

矮漢一世未聽出其言外之意,只是順着他的話答道:“是,是。

不論道佛二門,亦或是竈王神教、端公、儺神、巫教之中,都有鎮壓詭邪的法門,我有一族侄,就被竈王神教中大脈‘陰喜脈’看中,成了竈班弟子。

那個族侄父母被詭所害,吃百家飯才長到十歲,如今成爲了竈班弟子,只要好好修行,日後說不得能被玄門挑入鎮詭隊中,從此就是一片坦途了。

天下法脈,盡歸玄門。

連雕聖楊大師,都是玄門中人。

如今世間,不論是法脈弟子,還是秀才高士,除了在朝廷做官來報國以外,還多了一條路——拜入玄門之中,一樣可以報國救民,一樣能得功名利祿,一樣能流芳後世……”

這個矮漢開口吐出一連串言語。

其面貌粗黑,似是常年做苦力的粗人,但言辭之間,卻又不像是個粗人,反而文鄒鄒的,應該有些學問在身。

矮漢還在言語着:“玄門聖人與當朝皇帝,可謂一陰一陽,一位總攝天下鎮詭之事,一位執掌黎民生息之道,二者相輔相成。

若是我以後能拜入玄門之中,不知是否能一睹聖人風采?”

今時民間,對於那位玄門‘聖人’的尊崇,隱然已經蓋過了當朝皇帝。

畢竟,在天下各處鎮壓鬼祟,還人間以清明的鎮詭隊、諸法脈,皆出自玄門。

天下百姓對於玄門聖人帶來的改變有更直觀感受。

老者默默聽着矮漢充滿憧憬的言語,不知爲何,他面色一時間有些複雜。

他嘆息了一聲,同矮漢說道:“你來尋楊惠之修習雕刻技藝,就是爲了有朝一日能拜入玄門?”

“是啊。”中年人點頭道,“我年少世讀書,考取功名不成,家中無餘財供應了,我便出來一邊做活一邊讀書,人到中年,依舊一事無成。

後來玄門大興,我那時便自學了雕刻,只是雕刻些小玩意沿街售賣,從來未想過,這般技藝也能用以鎮壓鬼祟,亦能爲玄門所用。

於是就起了拜入楊大師門下,徹底學成這門技藝以後,再拜入玄門神工局中的想法……”

“想法也是不錯。”老者出聲說道,“但雕刻之道之所以能出神入化,鎮壓鬼祟,是因爲內藏作者與天地交感的真意。

那縷真意,纔是鎮壓詭邪,乃至使詭邪爲人所用的關鍵。

此種天人真意,就不止出現於雕刻之中,就是書畫、詩文之內,亦有天人真意的存在。

你……”

他話未說完,矮漢已經滿面興奮,恍然大悟道:“所以怪不得天下間經常傳言玄門聖人在某某地,與某某秀士吟詩作畫之類逸事!

我原本還以爲這是聖人在天下四處遊山玩水,相見友人。

如今來看,他請那些秀才高士吟詩作畫,是了您說的那‘天人真意’?!”

老者聞言愣了愣,旋而笑道:“你倒是聰明。

對那位聖人也確實是關注得很。”

“您有這樣的學識,一定也不是庸人。”矮漢咧嘴一笑道,“我們一起走了一路,我還不知道您尊姓大名?

您叫我王全就是。”

“我名吳道玄。”老者微微揚首,向矮漢如是說道。

他把話說出口以後,面上神色依舊平靜,只是一雙眼睛暗暗留意着矮漢,看其聽得自己名姓之後的反應。

矮漢聞聲後,明顯地愣了愣。

繼而道:“吳道玄?我好似在哪裡聽到過與您一樣的名字。”

“天下同名同姓之人,何其之多。

你在別處聽過這個名字也是正常。”吳道玄垂下眼簾,徐徐說道,“不過這個名字還能在你心中留下些絲印象,想來是這個名字的主人,本身也不尋常?”

“倒也不是。”王全笑着回道,“我們這些販夫走卒,常要走街串巷作生意,我有時也會被僱主召到家中去,做些雕琢器物的活計,是以難免要記住僱主的名字,好與其往來。

您這個名字,大抵是與我某個僱主重了罷……

我到如今還不曾見到過與您同名的名人……或許您在楊大師這裡學好雕刻技藝以後,您的名字,也能傳揚天下,爲天下人所熟知呢?”

王全語氣和善,對老者多加鼓勵。

然而吳道玄聽得王全這番話,原本平靜的臉色,卻一時風雲變幻,一下子陰沉了下去。

他悶哼一聲,拄着柺杖往前走,再不與王全言語。

好似王全的話冒犯到了他一般。

王全見狀一頭霧水,心底覺得這個老人性情古怪,實在不好相處,待與之結伴到紫雲觀之後,還是得找機會與之分開。

其正思忖着,悶頭往山上去的吳道玄,忽有停下腳步來,轉回頭冷冷地看了王全一眼,道,“老夫遊歷天下,曾在朝中爲官,卻也有些見識。

能夠掌握‘天人真意’,將之運用嫺熟者,往往在接觸到與自身契合的‘道’以後,便能展現出此般天賦來,嘗試幾次之後,即能‘入道’。

反之,若不能找到與自身契合的技藝,甚或是學錯了門,走錯了路,那便是努力萬千次,也無從入道,無從感應到‘天人真意’的存在!

你年少時功名不成,後來轉做了雕工塑匠,在此道上想來也浸淫了十數年,至今可曾入道,可曾生出某種玄之又玄的感應?”

王全只當老者是個雖有廣博見識,但是性情古怪,不好相與的人。

未曾想到吳道玄竟還做過官,已經達到了自己前半生難以企及的高度——他一時瞠目結舌,又見吳道玄目光直盯着自己,等候自己回答,連忙回想從前過往——實不曾有如老者所說的‘入道’之時,未在雕刻之時,生出過甚麼玄之又玄的感應。

於是,王全慚愧搖頭,向吳道玄如實作答。

吳道玄冷笑一聲,轉回頭去,丟下了幾句話:“你浸淫此道十三載,亦不曾入道,有過天人感應,想來是無緣在雕塑一道上出頭,藉此拜入楊惠之門下,拜入玄門之中,成就一番功業了!”

這番話,如晴天霹靂,一下子打落王全腦頂!

王全呆愣半晌!

本只是一個同路老人的幾句言辭而已,雖然對方自稱做過官,見識廣博,但其三言兩語本也擾亂不了王全這個一心上進的中年人的心境,然而王全聽過吳道玄所言,卻又本能地覺得,對方所說是真的!

自己怕是無緣雕塑一道,不可能拜入楊大師門下了!

從前種種追求,今下一朝淪落成空!

王全體內氣力一下子被抽乾,更覺得那古怪老者冷言冷語甚是傷人,他靠着山階欄杆,喘了幾口氣,待身上力氣恢復些許以後,便憑着胸中一口惡氣繼續往山上去,走不多久,就又看到了那個坐在石頭上休息的吳道玄。

此時兩人再見,便各有不同心境了。

“我初學雕塑之時,便能雕刻出完整物器。

將我領進門的師傅,都說我在這一道上很有天賦,可見你說的未必就準!今天上到紫雲觀去,待我拜入楊大師門下,我看你還有甚麼話說!”王全憤憤不平地向吳道玄說道。

吳道玄走了一路,想是累及了,靠着背後山階,無力地衝王全擺手:“且去,且去……”

第870章 尋崑崙(12)第1505章 五千年來誰鑄鼎?(一)請假條第1290章 “野人”(22)第725章 真龍道我異相(2/2)第210章 繫縛‘心詭’ 二(2/2)第119章 五大巡察(1/2)第839章 旦增一家(1/2)第658章 瘟王元帥,天師鍾馗(2/2)第773章 行風 推雲 召雷 布雨!(1/2)第1450章 閭山神譜廟系第611章 沉寂的虺神(2/2)第147章 小貴人(求月票,3/2)第973章 萬劫金丹!(12)第646章 怨神顯世,魁神出宮(1/2)第65章 警兆第500章 厲詭的影子(2/2)第1004章 天理打神拳(22)第1451章 嬰初第1044章 大成太上爺(22)第1242章 大江東去,明月還來(完)第878章 “世界的終極”(12)第1430章 異石第574章 鬥法(2/2)第1519章 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第1479章 宇宙洪荒(一)第883章 追因造果神咒(22)第954章 以你之名(22)第1081章 地獄之刑(22)第1366章 九五,飛龍在天,大人造也第799章 星火(2/2)第787章 篤本師(1/2)第443章 紅線(1/2)第266章 趕集(1/2)第1174章 封棺(22)第634章 三十六日祭神大醮(1/2)第842章 馬幫(1/2)第1017章 紅哀王傳貞(12)第1章 完美人生模擬器第752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2/2)第1467章 大化地獄孕育大磨第1244章 容納‘三清之腸’(二)第211章 根本因(1/2)第20章 一隻與衆不同的雞第1372章 問鼎(五)第1235章 匯聚(22)第163章 瑣碎小事(1/2)第1428章 西王母天人真意第550章 生造命格(2/2)第882章 “門票”(12)第855章 女媧!(22)第931章 用‘刑’(12)第1442章 道士下山(九)第980章 與詭結親科(12)第1251章 安頓(22)第841章 強盜(1/14K)第111章 神秘銘文(2/2)第869章 崑崙山中升起的太陽(22)第260章 ‘嘛喇罕護法’(3/4)第812章 返老還童之屍(1/2)第1047章 授命於天,黃天法旨(12)第540章 本命祿位燈(2/2)第539章 晦詭(1/2)第1094章 希夷鬼蜮(12)第1324章 玄門都領袖第1435章 道士下山(二)第750章 雞母毗藍婆(2/2)第415章 斬切羅生門詭之人(1/2)第731章 劫材(2/2)第384章 “頭石,心石”(2/2)第49章 ‘格鬥家’的過去人生(四)第1303章 “裡世界”(六門)(12)第1389章 劈山救母(二)第1335章 鬥法盛會(九)第1068章 分別(12)第329章 織錦山厲詭(2/2)第1031章 祭祖(12)第1360章 人神象升第201章 卓瑪尊勝(爲盟主‘楓跡’加更,3/第32章 屍香供第1236章 誰傳道之?(12)中招了第1416章 山嶽威靈第440章 守護將軍(2/2)第1077章 祖源薪火,燧皇印記(22)第829章 第一階!(2/2)第826章 脫困法(1/2)第1345章 無餘依涅槃(22)第177章 風起雲涌(2/2)第68章 複製的影子第143章 變改的真實(1/2)第1455章 景室真山第29章 人皮枯詭畫第1154章 天下五猖兵馬(22)第24章 搬運工第1065章 邵道人(115K)第200章 生死密大關(2/2)第1223章 聖王(四)(12)第1120章 “汗阿瑪”(22)第1415章 嘉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