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三大國,中日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電影人。
河瀨直美、是枝裕和算是日苯電影圈最國際化的兩個導演,他倆都是戛納的嫡系——北野武不是,北野武是威尼斯的嫡系,他的事務所,馬克·穆勒就有投資…
所以,張偉品說《三峽好人》拿金獅是因爲馬克·穆勒投資,雖然不太準確,但確實是有投資,《三峽好人》的投資方是北野武事務所…
河瀨直美就是那種花大力氣拍小電影的導演。
她的作品總是透露着一份清新淡雅,恬靜婉約的女性氣息,內容上多討論生與死,存在的問題,在色彩和攝影上偏重於營造夢幻感和實驗性…
沒什麼故事…
但是她的電影總能入圍戛納…
這對新垣結衣來說,是個不小的誘惑。
……
說了你可能不信,其實戛納是很看重華語市場的,要知道官網只有四種語言:法,英,中、西班牙語…
沒有德文,沒有意文,沒有日文!
畢竟是第二大電影市場。
去過戛納就知道了,能在電影宮外面跟好萊塢超級大片對掐的,只有華語大爛片!
海報那是賊大賊大,場刊首頁的廣告好萊塢甚至是幹不過我們的。
有錢!
那是真有錢!
最大的海報你猜是哪部電影?
沒錯,是《新警察故事》——程龍大哥佔據了C位!
其實,這幾天,呂老闆儘可能的放鬆自己,縱觀呂瀟然的生活,其實一個字就能概括:累!
作爲一個有輔助器的男人,他知道中國電影市場即將贏來巨大的風口。
這種時候當然要做點什麼!
於是,不停地忙碌着、忙碌着,試圖能夠趕在這樣的重大的風口,把橙子帶上正軌,同時也希望能夠對中國的整個電影行業有所帶動…
但是這樣生活,真的毫無情趣!
不說養瘦馬、高爾夫之類的高段位才能玩的玩意,最起碼也應該培養點愛好吧!
連養狗這件事,他都嫌耽誤時間,送回老家了…
有時候,回想一下,這麼活着有什麼意義呢?
可他也知道,一旦回國,就不可能這麼清閒了…
……
斯皮爾伯格沒來,大概是爲了避嫌…
不過,李鞍來了,還有克里斯蒂安·蒙吉、妮可·基德曼、河瀨直美…
李鞍主要跟阿謀聊天。
內容大概是:
謝謝阿謀哥賞識——李安的四座三大最高獎有兩座都是阿謀爭取來的。
不開玩笑的。
《喜宴》當年的評委就是阿謀,當時謝飛的《香魂女》和李鞍的《喜宴》都是金熊得獎大熱,在評審團投票中相持不下。
是阿謀提出讓兩部電影並列金熊…
最終,李鞍的《喜宴》和謝飛的《香魂女》成雙黃蛋,一同拿下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熊獎!
《色戒》拿了威尼斯金獅,評委會主席又是阿謀,當時媒體還盛傳評委會內部爭議很大,阿謀力排衆議,把金獅給了《色戒》…
事後的記者招待會,李鞍第一句話就是‘謝謝張一謀導演!’
新垣結衣如願以償跟河瀨直美搭上話了。
呂瀟然則在跟妮可·基德曼閒聊,她很喜歡《黑暗面》…
很有可能也有《潛伏》北美大賣的緣故…
《潛伏》以300萬美元的成本,首週末拿下2600萬美元的票房…
業界預測,至少能拿6000萬美元的票房,與此同時,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地區上線…
溫子仁牛逼了!
不過,這些只是呂瀟然的猜測,妮可·基德曼再怎麼着也有湯姆·克魯斯可以炒作,不至於要打恐怖電影的主意。
正聊着呢,克里斯蒂安·蒙吉走了過來,呂瀟然趕緊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
克里斯蒂安·蒙吉是個很有意思的導演。
羅馬尼亞導演,拿過金棕櫚,他是典型的戛納的電影人!
就混戛納,從來不參加威尼斯或者柏林…
而且這個人很有分寸,從來不會埋怨自己的作品賣不出去…
他來過中國,擔任過上影節電影評委,他很羨慕中國電影環境…
“羅馬尼亞的人口一千八百萬左右,比如一千萬的票房中,95%都被好萊塢電影賺走了。事實上我們二十年之前就失去了電影市場,現在羅馬尼亞市場上那些賣得好的電影,不會有太多的羅馬尼亞電影。羅馬尼亞跟鄰國波蘭就有個差異,波蘭就可以拍類型電影,因爲觀衆足夠多。不少他們的類型片還在羅馬尼亞很受歡迎。”
“…還是因爲市場足夠大!”
“對,所以你們可以建立明星制度,我們就不行了,沒幾個人看羅馬尼亞電影!”
呂瀟然點了點頭,然後道:“其實《四月三週兩天》、《山之外》這樣的電影在中國應該也有觀衆願意看。”
“真的嗎?”
“中國有14億人口,其中對電影有興趣的超過7億,這其中又有很多對海外文藝、劇情片感興趣,您要是有想法,可以授權給我們,我們在中國有接近100家電影院,可以放映一下試試。”
“嗯,我會認真考慮的。”
好吧,這就是赤果果的行賄…
《山之外》、《四月三週兩天》都是克里斯蒂安·蒙吉的作品,版權當然夜歸他,所謂的授權,當然要收取授權費…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電影方面的交流…
……
能入圍戛納的基本都算作者電影,作者電影就是文藝片。
某種意義上來講,法國電影之所以衰落,就是那幫新浪潮乾的好事——拼命鼓吹文藝電影!
1957年,巴贊在《電影手冊》直接發表言論:所謂作者論無非是把一個在其他藝術中被廣泛承認的理論應用到電影上。直接確立了一批“作者電影”,把自己的隊伍直接擴大。
特呂弗、戈達爾搖旗吶喊,頓時間吸引了一羣電影人,個個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開始了自由創作之路,每一個都好似鬥士一樣,掀開了電影史上的“新浪潮”運動。
然後法國電影,徹底被好萊塢打垮…
文藝電影與商業電影本來就是扁擔上的兩端。
好萊塢並非沒有獨立文藝電影,但攻城拔寨所依靠的最終還是那些商業大片。
單獨的去吹捧某一類型電影,都是電影市場不成熟的體現。
對於一個地區、國家的文化產業,晦澀難懂的精英類文學並不能抵抗住外來大衆通俗文化的入侵!
回想一下我們的四大名著就該明白,通俗文學影響力顯然會更大,不然四大名著爲何不是《易經》?
那邊,李鞍大導演跟阿謀聊的差不多了,然後走過來:“呂導演!”
“…李導演,您好。”
呂瀟然當然一臉受寵若驚…
“《黑暗面》我看了…你現在對探索人性很感興趣嗎?”
“…沒有,這是我早些年寫的劇本,覺得很有意思,就拿出來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