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章 冒險

一萬對二十萬,張信的心裡其實是有些恐懼的,他只是很好地掩飾了下來。

身爲主將,這種“以弱敵衆”的局勢又是他們故意爲之,纔將敵人的兵力都吸引了過來。

這個時候,由不得他逃避。

何況,現在他們一萬兩千人,足有一萬四千匹馬,而對方的騎兵數量絕不超過五萬,並且良莠不齊。即使打不過,難道還跑不過嗎?

跟張信不同,沐昕這個時候的心裡卻滿是激動。

出生在沐王府,身爲大明最受寵信異姓藩鎮世家的一員,沐昕自小聽多了長輩在戰場征伐的故事。

在他的心裡,未嘗沒有親自上戰場的衝動。

但是,身爲家中的幼子,自小又被養在京城,後來還尚了公主,根本沒有他上戰場的機會。

如果是張信帶隊,他絕對不敢完全信任對方,如果是自己帶隊,他也不敢如此狂妄地故意吸引兵力,以一萬對二十萬。

但是現在主持軍務的全部都是羽林衛學畢業的學員,帶隊的還是第一屆的甲字營畢業生。

他們曾經在漠北征戰,在東瀛征戰,從來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擁有火槍的加持,他們不會畏懼任何敵人,哪怕對方有大明人最爲頭疼的象兵。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大明曾經跟同樣擁有象兵的勃固徵戰過。

勃固人喜歡用人騎大象,然後與大明士兵對戰。他們居高臨下,以石塊,長矛,加上大象的踩踏,在一開始給大明士兵造成了重大的傷亡。

但是大明的重弩,火攻,同樣能直接對象兵造成重大的傷亡。

但是德里人不同,他們根本不用人騎大象作戰,而是以軍陣爲單位,每個陣營的前面都會有二十二頭大象。

當作戰開始,對方就會驅使大象進行衝擊,如此巨大的大象,成羣結隊地衝陣的時候,的確是擋不可擋。

不過針對這一點,大明也早有了準備。

自從火槍開始裝備全軍,大明的攻擊陣勢就從原本的軍陣變成了散兵陣。

他們以兩伍爲單位,十個人形成一個小隊,一卒一百二十五人組成一箇中型方陣。

這個方陣不需要嚴格的陣型,只需要一百二十人的方陣能夠相互呼應就好。

另外還有五人充當傳令兵,在槍聲四起的戰場上一人負責吹號,其他人負責傳遞更精確的命令。

然後五卒爲一旅,由一個千總率領,在大明境內作戰的時候,還有相應的輜重兵和後勤兵,但是這次西征,只有五百七十五人的作戰方陣。

這已經是如今大明軍隊的最大作戰方陣,原本的師級作戰方陣,因爲火槍的普及,已經被淘汰,只是變成了單純的管理單位。

人一上萬,無邊無沿。

大明的一萬多騎兵看起來人多勢衆,但是面對對方那漫山遍野的二十萬大軍,又顯得微不足道了。

至於那兩千印度各小國派來的嚮導僕從兵,他們這個時候不拖後腿就已經是好的了。

“常指揮使,關於火槍兵的指揮,你比我二人都要擅長,這次指揮作戰,就全拜託你了。”

常福良看了看其他兩個指揮使,見他們並無異議,也就當仁不讓地說道:“如今敵軍人多勢衆,不過在末將看來卻是土雞瓦狗。唯一能對我軍產生威脅的就是敵人的象兵,但是大象愚魯,一旦放出,就不聽指揮,我們只需要躲過它們的衝擊就好了。所以,請大帥下令,派出兩千騎兵,吸引對方驅使大象,隨後哪一個方向的象兵跑散,我們再確定攻擊方向。”

張信有些神情緊張,看着漫無邊際的敵軍,問道:“不需要先讓將士吃飽肚子,挖掘壕溝嗎?”

常福良是最早跟隨朱瞻基的羽林衛,那個時候的羽林衛學還叫幼軍,他就是僅次於陳禮和張鳳山的第三人。

陳禮如今升任羽林衛指揮使,張鳳山成爲羽林衛學的副山長,常福良也被安排到了神機營擔任指揮使。

從永樂九年,今年已經是永樂十九年,他接受了十年的最新式戰爭薰陶,教育出了超過兩千人的羽林衛學士兵。

有這樣的底蘊,雖然面對的是張信,但是他依舊沒有半點怯懦。“大人,敵軍雖然人多勢衆,卻是守成的一方,我軍雖然人少,卻是攻擊的一方。正因爲如此,所以一定要靈活出擊,掌握主動。

如果被動地固守在這裡,成爲敵人的靶子,失去了機動性,那麼我們即使有火槍,也抵不過漫山遍野的敵人。

至於吃飯,在派出兩千人吸引對方注意的時候,就可以安排各軍先行進食,所謂一鼓作氣,不外如是。”

“好,傳令靖遠衛,蒙山衛兩千總,各率一軍,一路從東到西,一路從西到東,呈扇形吸引敵軍出動。”

靖遠衛,蒙山衛都是從漠北抽調的人手。他們長期跟蒙元人作戰,騎術最爲精通,用來吸引敵軍最爲合適不過。

隨着軍鼓敲響,大旗被豎起,張信的命令也傳達到了各軍。

靖遠衛和蒙山衛出動的時候,其他士兵一個個都拿出了自己的乾糧袋。

乾糧袋裡裝的是一包包油麪餅,這些油麪是利用麪粉,羊油,加上調料進行炒制。炒熟了以後,每半斤用沾了熱羊油的草紙一包,只要放在乾燥的地方,可以管半年不壞。

羊油冷卻之後,浸入油麪,也能半定型。

吃的時候,可以幹吃,然後喝水,有條件的時候也可以加上熱水沖泡。

不過這個時候,自然是沒有這個條件,所有人都是吃幾口油麪,然後就這牛皮水袋喝幾口水。

大部分人吃了一半,就已經吃飽了。

大明士兵的飯量大,是因爲油水少。但是這種油麪卻不缺油,所以半斤的油麪,一般吃不完就會膩的慌。

蒙山衛從西向東,靖遠衛從東向西,兩條長龍猶如遊動的蛇,並不是呈一條直線開始衝擊。

德里人顯然沒有想到,大明的士兵剛一出現,還沒有排兵佈陣,就開始了攻擊。

他們原本還想趁大明士兵立足未穩,先試探一番,現在根本不用費心了。

在他們大多數人看來,大明人的武器再厲害,但是僅僅只有一萬騎兵,根本不可能打得過他們。

當他們聽說大明只派了一萬騎兵就敢來攻擊他們的時候,忍不住覺得好笑。

一百年前,蒙元人派察哈臺汗國的三萬騎兵攻打德里國,結果全軍覆沒。兩萬人被直接殺死,剩下的八千人全部被集中起來用大象踩死。

而他們的頭顱,就被用來築造德里城。

這一次,德里城的城牆,又可以加固了。

看到騎兵衝了過來,他們就放出了四個陣營的八十八頭大象。這些大象在訓練師的引導和指揮下,向前猛衝。

但是這顯然是傷害不到大明軍隊的,看到象兵衝擊的方向,騎兵們就立即調整方向,躲避衝擊。

雖然德里人用哨子指揮着大象,但是面對大明士兵舉起的火槍,一聲聲巨響響起,大象驚慌失措地失去了控制。

這些大象沒有經過聲音訓練,對巨響有着天然的恐懼,它們只能想着沒有大明士兵的方向衝去,很快就消失在視野裡面。

見大象失控,德里人不敢再放出大象了。火槍雖然對大象的殺傷力不強,但是大象對巨響恐懼。

這個時候,德里的軍隊動了,他們的步兵擺出了整齊的方陣,舉着盾牌向前移動。

但是這支軍隊本就沒有想過直接與敵人交戰,他們的出動,只是爲了吸引德里人變陣。

他們一直在那裡不動,猶如一個刺激,難以下嘴。

但是當他們的陣型開始變化的時候,機會也就來了。

這兩千人一直在遊離於陣前的大約兩百米外遊弋,吸引着對方的騎兵。

但是對方顯然早有準備,他們的騎兵按兵不動,只是以步兵方陣壓縮着大明軍隊的活動範圍。

要不是火槍的優勢,這個時候最正確的戰術是蒙元人最擅長的輕騎襲擾戰術。

靠着這種靈活的戰術,蒙元幾乎佔領了整個亞洲和半個歐洲。

但是世界各國針對這種戰術也都有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不管是騎兵對騎兵,步兵對騎兵,都有了相應的戰術。

當初德里國針對察哈臺汗國的輕騎兵戰術就是絕不主動出擊,絕不與敵人進行野外對決,用穩固的防禦來消耗蒙元人的力量。

可是這種模式如果是對付沒有火槍的大明軍隊或許會奏效,但是現在當德里人形成密集的方陣進行空間壓縮的時候,卻正合了大明人的心意。

常福良跨身上馬,大手一揮,身後的親兵就豎起指揮旗和代表進攻的紅旗。

三千神機營的士兵不管有沒有吃飽,全部檢查槍械,以十人爲一個小組,馬也不騎,就以散兵陣向敵人衝去。

在他們的身後,有五百士兵並沒有穿上鋼絲軟甲,也沒有拿出自己的槍械,反倒是將腰間繫着的兩個鐵棒取了下來,然後仔細檢查。

這種鐵棒有些像後世的酒瓶,只是稍短一些,這是大明人制造的手榴彈。

鐵棒是空心,外殼是生鐵,裡面裝着黑火藥與鐵蒺藜。雖然黑火藥的威力有限,衝擊波不強。

但是在封閉的鐵棒裡面爆炸,鐵蒺藜的傷人效果並不差,何況還有生鐵的外殼碎片可以傷敵。

這些擲彈兵全部經過了挑選,都是一些手臂力量超強的士兵,又經過了長期訓練,最少可以將這種兩斤重的手榴彈扔出五十米開外。

這個時候,負責引敵的騎兵已經繞開了這三千士兵,從兩邊繞到了陣營的後方。

不,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了後方,因爲德里人的兩側也已經圍了上來,只留下了一個缺口給大明士兵逃跑。

但是沒有人會上當,因爲在缺口之外,還有大量的德里人騎兵駐守。

大明士兵即使要跑,也只會在陣營中打開一個缺口,作爲逃跑的方向。

張信這個時候就一直抱着望遠鏡觀察着戰場的情況,想要看看到底哪個方向的敵軍力量最弱。

騎在馬上的常福良也在觀察着德里人的進攻方向,在他的指揮下,一面面不同顏色的軍旗被豎了起來,而相應士兵或者騎馬,或者步行,形成了一個圓形的防禦圈。

德里人還沒有吃過虧,沒有真正嚐到火槍的厲害,他們的這種全面圍攻,簡直是大明士兵最喜歡的送菜。

wωω▲ тtkan▲ C〇

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士兵們拉下了頭盔上面的擋板,在擋板的下沿,還有一圈牛皮,可以擋住脖子。

當敵人進入兩百米的範圍的時候,負責測量距離的士兵晃動了旗幟,隨着一聲令下,槍聲如同鞭炮一樣響起。

每個小隊的十個人,都會分成三組,以三段擊進行射擊。而且,由於大部分士兵都是配備的雙管火槍,他們雖然只有一萬人,卻有着不下於兩萬人的攻擊力。

從兩百米到一百米,是德里人最爲痛苦的階段。他們每走一步,都要損失一大批士兵。

這些拿着大刀長矛的士兵,還沒有能靠近敵人,就只能倒在地上慘叫起來。

他們是有盾牌,可是大明人手裡不是弓箭,而是火槍。火槍比弓箭更容易瞄準,而且每一次出膛的是六顆鉛彈。

六顆鉛彈的威力被減弱,覆蓋面積卻變大。他們的盾牌可以擋住要害,卻擋不住頭和腿。

而且他們的人密密麻麻,隨便一槍,就能看到敵人倒下。

德里的將軍原本還充滿信心,認爲自己就是用人來堆,也能將大明士兵淹沒。

可是面對連綿不絕響起的槍聲,那片被白煙籠罩的中心區域彷彿變成了魔鬼的大嘴,不停地吞噬着德里士兵的性命。

一個個士兵倒下,他們也擋住了後面士兵的道路。密集的陣型讓每個人都身不由己地向前衝,然後倒下。

當越來越多的士兵倒下,他們大多數並沒有直接死亡,而是在地上翻滾,慘叫,這些人成爲了德里人進攻的障礙。

從一百米到五十米,倒下的人更多了,衝的越快,死的越早。

當他們終於進攻到了五十米的距離,已經等候多時的擲彈兵從火槍手的身後站了出來。

他們的左手拿着已經點燃的火繩,點燃了手榴彈上被蠟封的引線,然後用盡全身力氣扔了出去。

比槍聲更加劇烈的爆炸聲響起,這遠比火槍威力更大的手榴彈成爲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手榴彈爆炸之處,都能形成一個直徑十米的殺傷圈,大量的德里士兵倒下,即使有了漏網之魚,也成爲了火槍手的目標。

哪怕將軍們這個時候叫的再厲害,也沒有士兵聽他們的了,轉身開始了逃跑。

德里國的統治架構就決定了他們的士兵不可能忠誠,阿拉伯人,突厥人是上等人,然後印度人被分成了幾個等級,形成了階級嚴明的階層。

處於底層的士兵毫無忠誠可言,他們只要有機會,就會反戈一擊。

在面對無情吞噬他們生命的大明士兵面前,所有人開始了逃跑,阻擋他們逃跑的士兵,將領,都成爲了他們的敵人。

雖然只是相差五十米,他們就能接近大明士兵,但是這個時候,再也沒有人敢再向前了。

看到這一幕,站在山崗上的一衆將領也忍不住鬆了一口氣,這次冒險,算是成功了。

常福良雖然一直沒有動,但是他已經出了一身汗,這一身汗都是因爲興奮和恐懼。

雖然他很清楚火槍的威力,也知道只要應對得當,矛盾重重的德里士兵不可能堅持很久。

但是爲了達到最大的攻擊效果,他這次將戰術手冊拋在一邊,就是最大的冒險。

在戰術手冊上,遇到這樣的情況,最佳方式是先鋪設鋼絲網,防止騎兵的衝擊。

其次是挖掘幾條壕溝,一是作爲士兵的藏身壕,而是可以阻礙敵人的進攻勢頭。

可是爲了最大量的殺傷敵人,他沒有選擇穩妥的方式,而是選擇了冒險。

那些已經被培養的不可一世的士兵,也都支持了他的決定……

幸虧賭贏了!

雖然看到德里的士兵在逃竄,但是這個時候,並不是追擊的好時候。

因爲敵人還沒有分散開來,他們的騎兵依舊沒有受損,還有足夠的攻擊力。

所以在見到德里士兵開始瘋狂逃跑的時候,他們並沒有追擊。

裝好彈藥的士兵依舊在威懾性地開槍,更多的士兵將來不及裝填的火槍裝滿了彈藥。

等到濃煙終於全部消散,以大明士兵爲中心的矮山四周,是一大片被打死和受傷的士兵們。

他們無助地在那裡慘叫,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一途。

這個時候,當然用不了大明士兵出動,不少大明士兵甚至因爲鬆懈下來,受不了眼前悲慘的場景,蹲在地上乾嘔了起來。

這個時候,兩千印度僕從兵就派上了用場。他們手持長刀和長矛,開始打掃戰場。

打仗他們不行,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化作了死神,收割着一條條的生命。

死去士兵的武器,錢財,首飾都成爲了他們的戰利品。

但是他們不敢隱藏,將值錢的金銀堆放在了張信他們這些將領的面前的山坡上。

經過了大明士兵的檢查,他們才能帶着那些落後的武器和剝下的衣服,鞋子收起來,這些纔是他們的戰利品。

而這些東西,特別是武器,也能給他們換來不菲的收入。

要是以前,他們也難以攜帶。但是現在有了馬,他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將這些綁在了馬上。

“派出細作,觀察敵人行蹤,挑選新的落腳地,整理繳獲。救助傷員。”

這個時候,不用常福良指揮,張信和沐昕也知道該怎麼做了。

一條條命令被傳達了下去,但是沒有一條是去追敵的。

敵人這麼快被打散,但是他們死去的人並不多。

粗略觀察,對方最多隻損失了兩三成的人馬,在這個陌生的地方貿然追擊,只會讓自己的士兵陷入險境。

而且,他們要更多地保存兵力,而不是殺敵。

他們征伐德里國的目的,不是爲了佔領這裡,也不是爲了消滅德里人,只是爲了削弱他們的力量,讓他們不能再成爲大明統治這裡的威脅。

只要將他們的力量打殘,讓他們知道大明的厲害,不再成爲帖木兒國的擁躉,就已經達到了目的。

當然,還遠不止這些,如果能夠讓對方直接臣服,那是最好的結果。

即使不能讓他們完全臣服,讓他們推出開伯爾山口的白沙瓦城,也達到了大明進攻這裡的戰略目的。

這一戰,大明士兵受傷的也有好幾百,死了幾十個。

這些都是被對方的弓箭射傷和射死的,其中有七個人,卻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一個年輕的士兵因爲過於緊張,在擲彈的時候,沒有把手榴彈扔出去,反而脫手落在了自己的腳下。

這顆手榴彈,就奪走了七條人命。

幸好他自己也死了,要不然,即使他活下來,也會被殺死祭旗。

敵人的弓箭威力有限,只要不是射在要害,當場死亡,其他人都是輕傷。

隨軍的醫師緊張地救治着他們,在天黑之前,終於將所有人都包紮完畢。

而這個時候,細作在他們戰場的西方,挑選了河邊一處山崗,已經安營紮寨,佈置好了防禦。

所有傷員被轉運到了新的營地,休息一晚,明日繼續出發。

倉皇而逃的德里人雖然沒有看到大明士兵追過來,但是也被嚇破了膽子。

他們連沙赫布爾城都不敢再進,一路向着德里逃竄。

這也讓沙赫布爾城的百姓和貴族們驚慌失措,他們雖然是印度教徒,但是也怕大明人對他們進行屠殺。

當天晚上,他們就派來了使者,希望能用金錢換取大明放過沙赫布爾城。

張信他們本來就沒有攻城的計劃,他們全都是騎兵,也沒有攻城的器械,要是強攻,不一定能攻下來,死的人還不知道有多少了。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是討價還價的好手,而是派出了監軍秦川。

只有讓這些好財如命的太監出馬,才能吸出油來。

而秦川愉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他沒有先去見使者,先問了嚮導這裡的經濟情況。

當他知道齋浦爾是印度半島的寶石中心,沙赫布爾也是寶石產地的時候,他的笑容也就變的更加燦爛了。

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三十章 心態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十七章 師弟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三章 克太子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十一章 各國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五章 碰撞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八十章 父子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六章 分道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十九章 思想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十一章 逆反第八章 鄭家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十章 囚禁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七章 遷都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四章 蒲家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二章 家天下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