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

重新設定膛線的纏距,對於已經擁有了加工工藝的大明來說,並不困難。無非就是調整槍管遞進的轉速,就能得到不同纏距的膛線。

當天晚上,工匠們就已經重新車了幾根槍管,然後連夜進行了淬火處理。

第二天下午,朱瞻基又來到羽林衛學的靶場,將幾種不同纏距的槍管依次試了一遍,確定下來了最合適的一根。

長槍的纏距比手槍要重要的多,手槍射程有限,關鍵的是初速與動能。

但是長槍除了初速,還有最關鍵射程以及子彈旋轉度,旋轉的程度,也決定了子彈的精度。

試驗出了最佳的膛線設計,這支長槍纔算是完全定型。

接下來,就需要根據彈道的弧度,確定槍支的準星。

任何槍支,子彈的彈道也是帶有弧度的。槍管口的準星,都是根據彈道的弧度,進行計算以後,然後纔會進行定型。

對一個外行來說,只需要三點一線,就能準確地將子彈射到目標,但是對槍支設計師來說,準星的調整,其實是一項非常複雜的計算過程。

而這個時候,全京城的勳貴與將領們,也都得到了消息,殿下又研發出了更新式的武器。

對於一個不瞭解槍械的人來說,火銃已經是他們能想到的最厲害的武器。

任何一個經過訓練的新兵,經過最多三個月的培訓,就能成爲一個合格的火槍手。

而火槍的威力雖然略有不足,射程跟長弓差不多,但是因爲覆蓋面大,使用方便,遠比一個優秀的弓箭手更容易形成威脅。

一把威力強大的弓箭,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製成,而一個優秀的弓箭手,更是需要多年的訓練。

火槍的出現,讓大明士兵的身體素質與那些草原民族的差距已經消失。

只需要經過簡單的培訓,一個虛弱的大明士兵,就能打死數倍於自己的騎兵,壯漢。

這幾年,大明之所以能夠牢牢守住北明山,讓草原部落不敢再反覆造反,靠的就是火槍那無法抵擋的威力。

再厲害的騎手,再厲害的射手,面對大明的火槍,都失去了威脅。

特別是大明發明瞭鐵絲網之後,這種可以隨意轉運,佈置的帶毛刺的鐵絲網,讓草原人引以自豪的機動能力都失去了。

曾經的草原惡狼,只能像一個溫順的綿羊。

在聽到朱瞻基弄出了新式的武器之後,威力遠遠大於過去的火銃,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調動了起來。

可是當金闊親眼看到這把槍的威力的時候,卻跪了下來,請朱瞻基封存這把槍,並且將技術封鎖。

在名氣上,金闊遠遠比不上王彥,鄭和他們這些從永樂朝初期就馳名中外的七大太監。

但是,他卻是朱瞻基手裡最值得信賴的太監。

從朱瞻基小時候的照顧,到去寧波幫朱瞻基主持貿易,現在幫朱瞻基當大管家,金闊一直做的非常不錯。

他的命運跟朱瞻基緊緊綁在了一起,絕不會有二心。

現在,朱瞻基的身邊,除了李亮不是金闊的人,諮情司的孫林,劉萬,他們都是金闊的徒弟。

這種休慼相關的關係,讓金闊總是全心全意爲朱瞻基着想。

他的理由就是這種槍的威力遠遠超過了如今的安保能力,這會讓朱瞻基以後在公衆場合的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脅。

朱瞻基弄出火槍的目的,是爲了讓大明的武力更強大。但是現在,這種火槍的普及,對大明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反倒會形成威脅。

以普通火銃來說,因爲用火藥發射五六顆鉛彈。這種火藥威力不夠強大,密封也不夠好的火銃,射程最遠也就兩百米,而且一百米後幾乎失去了致命性。

所以朱瞻基不會怕有人暗殺,以他的能力,一百米外的暗殺,幾乎傷及不了他,而拿着這種長火銃,幾乎也很少能靠近他一百米之內。

但是這種新式的火槍,採用的八毫米彈頭,射程達到八百米,四百米以內就有致命的殺傷力。這也意味着,如果有人想要暗殺他,將會很難防範。

金闊認爲大明火器已經無敵於天下,這種超出了防範能力的火槍,是不該出現的。

既然普通的火槍就已經讓其他國家無法抵擋,已經是站在所有武器頂端的存在,他何必弄出這種對自己有威脅的武器呢?

他雖然一直爲了華夏復興這個偉大的目標在奮鬥,但是在內心裡,他其實一直都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

他也從來沒有把其他人的利益,置於自己之上的崇高精神,所以所以推廣這種火槍的想法,變的猶豫了起來。

這天晚上,朱瞻基在書房獨處了一個時辰。最終決定,新槍照常展示,但是普及,再推遲一段時間,最起碼等朱棣回來,看看他怎樣看待這種新武器。

朱棣雖然是個最大的戰爭販子,但是他在政治與軍事之間的分寸把握,還是比較有手腕的。

在原本的歷史中,他就非常重視新武器的開發,火炮,火槍,在他的手中都發揚光大。

但是到了朱高熾,朱瞻基上臺之後,火器的研發得不到重視,火槍的製造越來越差。

如何在穩固統治與增強火力這個矛盾中掌握平衡,朱瞻基不可能求教別人,只能求教於他。

有了這樣的想法,朱瞻基就直接傳令,將這次參與新槍,特別是子彈製造的工匠,全部圈禁起來。

在朱棣回來之前,他們將會暫時失去自由,不能離開下馬橋農莊。

雖然沒有新火藥,沒有底火,他們也製造不出有威力的新槍。但是這種加工工藝本身,就是最大的秘密。

有了這樣的想法,剩下的一點雷酸汞,就被朱瞻基全部安排生產圓頭的手槍彈,這把十五世紀的博萊塔手槍,是他在這個世界不受威脅的最犀利武器。

而這把槍的彈道,精準度還需要再調整,需要大量的子彈來練習。

下馬橋,羽林衛學。

“李子風,你消息靈通,前日殿下還說讓所有人觀摩新武器,爲何今日卻又封鎖靶場啊?”

“這我可不知道……”十五歲的李子風還有着少年的張揚,忍不住又低聲說道:“既然殿下要保密,肯定有保密的理由。想想我們應天府有多少……最少有數萬他國使節吧,要是讓他們學了去,豈不是我大明大患。”

與他說話的是武康伯之子徐勇,小傢伙深以爲然地說道:“這應天府的夷人實在太多了,除了東瀛和朝鮮小娘子之外,我認爲殿下該把那些夷人都趕走。”

另一個小傢伙不屑地說道:“你懂個屁,殿下難道沒有你懂?只有讓夷人見識了我大明的繁華,才能讓四夷歸心。光靠打,你打的過來嗎?”

徐勇怒笑着摟住了對方的脖子,冷笑着說:“趙方,幾日沒練,你膽子見長啊!”

李子風連忙掰住了他的手說道:“別欺負趙方,他身體不好,你贏了也是勝之不武。”

趙方是忻城伯趙彝之後,當初他祖父趙彝任徐州指揮使,因爲殺運丁,盜軍餉,被革職流放。

恰巧他重病沒有來得及醫治,落下了病根。

其祖後來在呂梁遇地龍翻身,大災救人無數,得以官復原職,恢復了爵位。不過他這身體卻一直比尋常人虛弱一些。

但是趙方雖然身體不好,卻是聰明伶俐,詭計百端,是他們之中有名的神算子。

徐勇本就是跟他鬧着玩,鬆開了他的脖子笑道:“任你計謀多,也要李子風來救你。”

趙方不服道:“有本事你跟李子風打,欺負我這個病秧子算什麼。”

校場那邊突然傳來一聲槍響,這種槍響比尋常的火槍要低沉一些,然後就聽到傳來了一陣歡呼聲。

這些小傢伙一個個也不說話了,好奇地盯着校場的方向。

李子風嘆道:“也不知道新槍是什麼樣子的,要是能讓我打兩槍就好了。”

其他人也都是連連點頭,一個個臉上露出羨慕的神色。

而在校場那邊,隔着兩百米,朱瞻基一槍正中靶心,子彈穿過了一寸厚的木靶,留下了一個孔洞。

看到這一幕,所有的勳貴,將領都咋舌不已。

如今的火槍,只有五十米以內有殺傷力,超過一百米,即使打中要害,也只能傷,死不了。

不過因爲是鉛彈,這鉛彈進了體內,是個要死八個,還有兩個命大的,也要殘疾。

所以如今的火槍威力,已經足夠厲害了。

但是這種火槍,雖然只是一顆子彈,但是似乎,打到人身上,就會沒命啊!

而且,距離遠了一倍。

不,還不止一倍。

朱瞻基打了一槍,就有羽林衛的護衛扛着靶子回到了人羣處,讓所有人都能看到射擊的效果。

有人誇槍好,也有不少人誇朱瞻基的射擊準。

朱瞻基揮了揮手,止住了衆人的議論,又說道:“有話稍後再說,再來試試三百米和四百米的距離。”

前方的人羣立即散開,讓出了一個扇形的空地,但是他們一個個的臉上都帶着疑惑。

這三百米,四百米,一個人形的靶子,看起來比黃豆大不了多少,真的能打中嗎?

但是朱瞻基看起來很有把握,自然沒有人這個時候觸他黴頭。

又是一聲槍響,衆人能夠清楚地看到,三百米外的那個靶子應聲而倒,雖然沒有完全倒下,但是也能確定,子彈打到了靶子上。

藏在地溝裡面的護衛立即起身,扛起了靶子,就往回跑。

這一次,子彈雖然打在靶子上,留下了一個孔洞,但是子彈並沒有完全穿透。已經變形的子彈與木屑混雜在一起,張輔伸手摸了一下,卻被燙了一下。

他忍不住嘖嘖稱奇道:“雖然三百米外沒有穿透,但是也能在人身上打一個大洞。而且還有高溫,顯然只要中彈,絕無幸理。”

朱瞻基點了點頭,又讓人舉旗,瞄準了四百米外那幾乎被準星完全擋住的靶子。

昨日他已經試驗了多次,兩三百米中靶不難,但是四百米外,完全要靠感覺了。昨日練了一下午,十槍最多也就能上靶五槍。

一拉槍栓,退出了一個彈殼,李亮沒有讓別人撿,親自撿起來,放在了他特意準備的一個口袋裡。

衆人心裡的疑惑很多,因爲朱瞻基連發了兩槍,都沒有裝彈,而是射擊完了以後,只是拉了一下後面的槍機,就又繼續射擊。

難道說,這槍可以先把多發子彈裝進去嗎?

不懂槍彈分離的衆人,只會覺得很神奇。

這種長槍,不能說仿造哪一種型號。因爲這是朱瞻基借鑑了很多種長槍的樣式,製造出來的。

裝彈方面,他借鑑了毛瑟,一次可以裝彈五顆,每射擊一次,手動退出彈殼,然後才能繼續射擊。

這一次,他不是隻射一槍了,槍膛裡還有三顆子彈,他一次性全部射擊了出來,才讓護衛扛回了靶子。

這次的三槍,他表現的還不錯,應該有兩槍上靶。

看到朱瞻基放下了長槍,一幫勳貴立即就忍不住上前來想要仔細觀察一番。

但是李亮的動作更快,在衆人還沒有來得及靠近的時候,就直接用一個布袋,將長槍裝了進去,抱在了懷裡。

衆人皆愕然,楊章德跟李亮的關係親近,忍不住說道:“李少監,這是爲何?”

成國公朱勇笑道:“李少監,殿下讓我們來見識新槍,這怎地又收起來做甚?”

李亮嘚瑟地說道:“如此兇器,當然要保密。只有等到陛下准許,才能讓你們過目。”

衆人的視線都看向了朱瞻基,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這是孤的主意。這兇器威力巨大,四百米,甚至一里地外都能致人死命,不可不防外人學會。”

所有人臉上都是一頭黑線,這把人都喊過來了,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又把槍藏起來,這不是調戲人嘛!

要不是朱瞻基是太孫,衆人恨不得將他暴打一頓。

連張輔都忍不住搖了搖頭,抱拳問道:“殿下,既然如此,爲何今日又把我等全部叫了過來?”

“英國公稍安勿躁,孤自有道理。”

一個護衛扛着靶子氣喘吁吁地跑了回來,其他人將三個靶子插在土地上,讓衆人圍觀。

第三個靶子上面,光潔的木板上面有兩個已經變形的子彈打出的凹坑。雖然沒有穿透靶子,但是威力依舊不小。

朱瞻基這才又說道:“諸位可以看得出來,這新式火槍威力巨大,若是流傳出去,今後各位的安全就難以防範。所以,此等兇器絕不能任意流傳出去。

但是,新武器的出現,加上如今火槍已經普及開來,那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我大明如今的戰術,已經跟不上武器的發展。

今日喚諸位過來,也是我給諸位出的一個題目,那就是如何行軍佈陣,才能發揮新式武器的最大作用。”

衆人這才明白了過來,但是一個個眼睛盯着李亮懷裡抱着的槍支,心癢難耐。

他們都是戰場上打拼了半輩子的人,看到這樣一種武器,不研究透,哪裡按捺的住啊!

張輔點頭說道:“靖難之時,兩軍對壘,主將需要殫精竭慮地排兵佈陣,在戰場上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但是自永樂十二年,火器大規模應用,特別是殿下遠征東瀛,採用散兵陣,三段擊之後,這兩種陣型就成了如今我大明將士的常用陣型。但是,現在是敵人沒有火槍,我大明才能百戰百勝,若是他國也有了火槍,如今的陣型確實落後。”

朱勇笑道:“英國公此言差矣,那些蕞爾小國,哪有火槍……歐羅巴!”

鄭和點了點頭說道:“我曾隨殿下出海到歐羅巴,那裡雖然小國林立,各國勢力不強,但是正因爲相互之間戰鬥不止,各種火器的發展也不比我大明慢多少。要不是殿下改進了黑火藥,改進了槍管和槍機,當初安遠侯組建的火器營的火器,不比對方的好。”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如今皇祖西征,諸位留守大明,卻也不能荒廢了時日。這火器發展一日千里,我大明將士性命寶貴,當以潛心研究,該如何在戰場上發揮自己的優勢。孤一人計短,望諸位能拿出一套更好的排兵佈陣方略。在平原,在山區,在集鎮,在河灘,都應該有不同的陣型。”

衆人紛紛躬身應是,朱瞻基又說道:“在皇祖歸來之前,這種新槍暫時保密,所有技術封存。待有了更好的應對方法,再推廣新槍也不遲,這也是爲了諸位安全着想。”

“殿下英明!”

這些技術被封存,最失望的就要屬馬迪了。朱瞻基笑了笑,沒有理他,帶着衆人又返回京城。

第二日朱瞻基的一道聖旨傳到了位於方山腳下的馬家,立即讓馬家喜出望外。

朱瞻基給馬迪指婚了。

馬迪在如今的大明,屬於一個絕對另類的人物。

在官場序列,他不過是一個七品所正,連主事都不是。

但是他的妹子是朱瞻基的良媛,他也就是未來的國舅級別人物。

等朱瞻基登基,他一個伯爵的封賞是少不了的。

特別是他備受朱瞻基重視,在他的身邊,常年就有兩個羽林衛的護衛保護,這是一般的四品大臣都享受不到的待遇。

而知道馬迪的人就更不敢小看他,且不說如今大明軍隊最具有先進性的滑翔翼偵察兵,完全依靠他控制的滑翔翼作坊。

光是他在朱瞻基安排下,整理出來的物理教材,又擔任了格物研究院的主事,這一點就能顯示他的重要性。

何況,他的伯父馬致才如今已經是工部員外郎,父親馬致德是大明最大的皇商,這等家世,絲毫不遜色於那些貴族家庭。

而他的婚事,也一直牽動着不少人的心,這樣的金龜婿,哪怕是公爵府,也是願意將嫡女下嫁的。

不過朱瞻基當初出海之時,就把馬迪的婚事接了過去,原本想將嘉興下嫁,但是張氏不願擔了換親的名聲,所以只能作罷。

如今馬迪已經整二十歲了,他的婚事不能再拖。

朱瞻基幾個月前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孫嫺,讓她從宗室裡面,要挑選一個賢良淑德的堂妹,嫁給馬迪。

孫嫺也沒有辜負朱瞻基的期望,很快挑選了十幾個適齡待嫁的郡主。

而朱瞻基只是一看,就幫馬迪確定了周王府的開平郡主。

周王是朱棣的五弟朱橚的封號,封地開封。他也是跟朱棣關係最親近的兄弟,家風良好。

朱橚一直研究農科和醫學,遠離政治,如今的周王世子朱有燉更是朱瞻基的文壇代言人。

所以,他一看到有朱有燉的女兒,自然就選了跟自己最親近的朱有燉的女兒。

馬家人口簡單,富可敵國,馬迪性格單純,又癡迷研究,開平嫁到馬家,只有享福的份。

朱有燉當然知道馬迪的重要性,也見過幾次馬迪,對這門婚事滿意無比。

朱瞻基的聖旨一下,他也不顧如今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坐船返回開封,親自爲女備嫁。

馬家對這門親事也很滿意,周王因爲連續出了基本農科書,賢名遠揚。朱有燉也是宗室裡面少數能夠掌握實權的代表,周王府跟皇室關係親近,這門親事無可挑剔。

爲了給馬迪籌備婚事,朱瞻基將自己在下馬橋的一套別院賞給了馬家,這是他原本在在建設下馬橋農莊的時候,工部爲了巴結他,專門給他修建的一套幽靜別院。

這個別院不僅位置好,環境好,一磚一木都是皇家御製。

但是因爲下馬橋距離皇宮太近,朱瞻基一次也沒有住過,空了幾年。

朱瞻基將這套房子賞給他,也算是物盡其用。

當然,因爲是御製規格,這套院子賞給他,還需要重新修葺一番,比如大門的規制要改,原本的主殿這一塊,也要被單獨隔開,不能賞給馬迪。

否則的話,皇室規制的房子,他也不敢要。

即便如此,只是後面住人的院子,面積也比一般的公候家族還要大。

朱瞻基做出這樣的決定,也讓所有看到了他對馬家的偏愛。

但是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就因爲他對馬迪的寵愛,也讓許多年輕人對格物有了更大的興趣。

二兄要結婚了,馬欣自然也開心不已,這些時日,親自帶了一幫內侍與宮女,與周王府的人協商着給二兄的新家裝飾。

這個時代的婚姻,絕對不是男方一家的事務,比如說男方家裡備新房,女方家就要打傢俱。

房子有多大,傢俱要打多少,這都需要雙方溝通,馬欣的身份做這件事再合適不過。

(這兩天走親戚,心思繁雜,這一章寫的不太順暢。現在又欠大家一更,我爭取早點補回來)

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十四章 爵位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一章 穿越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十三章 人心第四章 蒲家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十九章 變化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章 迎接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十八章 驚喜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八零章 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