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輿論控制

永樂十七年的小年,整個皇室和親近的勳貴家族都多了一份浮躁。

南洲這塊大肥肉,已經發現在的幾座金礦,無一不讓整個階層爲之瘋狂。

雖然大明人還講究一些自矜,明面上表現的不是那麼瘋狂,但是實際上,都已經爲此做了許多準備。

朱棣自然清楚地知道這些,所以他在進入武英殿的時候,首先就說道:“今日是小年,朕與諸位親眷歡聚一堂,今日不談公務。”

他一個皇帝不談公務,難道有誰敢跟他談逛窯子,談風花雪月……別開玩笑了。

一頓飯吃的波瀾不驚,但是朱瞻基的身上被無數勳貴的視線都要燒化了。

在永樂十五年出門之前,許多勳貴和宗室還將海外看做是蠻夷之地,打死也不去。

但是現在知道那邊也不是很危險,還有大片無人耕種的土地和金礦,現在大部分人都想去了。

即便是那些荒無人煙的地方,只要有金礦,有能耕種放牧的土地,慢慢總能發展起來。

那裡總比西北要強得多吧,西北不僅荒無人煙,還有蒙元人一些部落作惡,而且又要打仗了呢!

就連朱瞻墉這個小財迷,都在跟張氏哀求,想要去南洲。

艦隊在後世的珀斯遭遇了流感,導致在那邊待了一個多月。也是那段時間,在船上憋的太久了,朱瞻墉才真的把興趣放在了南洲。

那裡大片無人耕種的良田,到處都是小河和金礦,讓他在考慮自己的未來之餘,心動了。

在大明當一個有名無實的王爺,哪裡有去南洲當一個佔地幾千裡的實權王爺好。

身爲朱瞻基的親弟弟,他也從朱瞻基哪裡得到了確定的消息。知道珀斯那裡不僅金礦多,發現的那座金礦,是數一數二的大。

別說是一座金礦,朱瞻墉願意去南洲,願意去珀斯的話,他能把後世的珀斯附近,一百萬平方公里都封給他。

這可不僅僅是照顧自己的親弟弟,更是立一個標杆和榜樣。

太孫的親弟弟都去了南洲最偏遠的角落,你們其他人還有什麼好挑挑選選的?

當然,那裡的千里良田和幾十座金礦會被故意忽略了。

雖然那裡的土地冊封給他,金礦也賞給他,但是並不是就讓他在那裡當個真正的土王。

因爲大明冊封王爺,王爺僅僅是有抽稅權,除了王府屬田,其他田地都要繳稅。就連那金礦,身爲王爺,最多也只能得三成,相當於是管理費。

另外的大部分,要交給朝廷,另外還有礦工俸祿和勳貴的抽成的費用。

因爲朝廷不僅要給那裡移民,還要駐軍,還要給藩王修建王府,每一方面都要耗費不少資金。

不過如今大明財政還算平穩,朱瞻基又帶回來了兩千萬兩白銀的財貨,有足夠的資金來操作這件事。

封藩,肯定是分幾級的。

首先是宗室封王,宗室不可能是光棍一個,還有那些勳貴家族的沒有繼承權的孩子們,只要過去,也能混個封爵。

在大明之外的封藩,雖然沒有先例,但是基本的統治構架,肯定是要完整的。

否則的話,大明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最後那裡卻想要獨立,不想納稅不可能的。

在東方文明大一統的思想下,像西方那樣的完全獨立式封藩,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儒家的好處,所以後世的儒家雖然腐化,墮落,但是現在還是可取的。

朱瞻墉的想法在宗室裡面不少,但是朱瞻墉的想法在張氏面前是不可能得到允許的。

別的不說,他現在都還沒有成年,也沒有成親,就想要獨自去海外,連朱瞻基也不會同意。

最起碼,也要等朱棣去世了,朱高熾登基,他成親了,才能封爵封藩。

但是他不行,其他符合條件的宗室和勳貴卻很多,如何分配這裡面的利益,就連朱棣也頭疼。

因爲一切開發都只是開端,更重要的是要帶着其他人一起發展到底的農業,只有農業逐漸發展起來了,才能養活更多的人。

若只是重視金礦收益,打着去撈一筆就回到大明的想法,這樣的人也不能寄予厚望。

金礦總有挖完的一天,將南洲變成大明不能分割的疆域,纔是長久之計。

席間,來跟朱瞻基敬酒者絡繹不絕,誰都知道,南洲如何劃分,他的意見將會至關重要。

這一幕,看的朱高熾都是眼熱。

而漢王朱高煦,此刻的眼神裡只剩下了失落。

永樂十四年,他被朱棣削藩,發配樂高。原本樂高沒有漢王府,他們一家還能住在青州漢王府,但是在山東都指揮使靳榮被調任西北涼州,新任山東都指揮使曹猛以皇上有旨,收回了漢王府。

他們一家寄居在樂高縣衙一年有餘,才被移居到新漢王府,而新漢王府比原本的規制小了一半有餘。

朱高煦現在是一介平民,新漢王府其實是賞給他的大兒子朱瞻壑,在整個宗室內部,他已經完全被邊緣化。

縱然他有萬般不甘,但是現在太孫朱瞻基勢大,不論民間,還是軍隊,都視太孫爲正統。

支持他的靳榮被調走之後,如今他想出樂安,都不能行。若不是這次沾了朱瞻基的光,得到恩賜可以入京,他還被軟禁在樂安。

來到應天府,看到如今的應天府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廠。一座座火炮,一杆杆火槍被大量生產出來,而這些全部都掌握在他這個侄兒的手裡。

他已經認命了。

這次來京,他就想着父皇能顧念父子之情,寬宥他這一支,讓他帶着兒子們能遠離大明,出去當個藩王。

不僅他這樣想,趙王朱高燧同樣也是這樣想,只要還有一點追求,都不願意像豬一樣被圈禁在王府裡生孩子。

但是,由於朱棣如今還沒有拿定注意,所以,如今誰也沒有得到準信。

朱棣坐了一會兒就先行離開,飯前得到朱瞻基給的文檔,又聽朱瞻基說了那麼多改革的想法,朱棣的心裡一直還裝着這件事。

年紀大了,雖然今日朱家宗室,勳貴匯聚一堂,但是人太多,吵的他腦仁疼。

他一走,朱瞻基身邊登時熱鬧了許多,跟着朱瞻基一起下了一趟西洋的宗室們,各個更是將朱瞻基當做了指望。

就連朱高煦也放下了架子,給朱瞻基敬了一杯酒,但是請求的話一直說不出口,還是朱瞻壑代替他說了他的想法。

作爲勝利者,朱瞻基這個時候十分大度,直接應承道:“侄兒帶宗室出海,目的就是爲了在海外開疆拓土,然後讓我朱家子孫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四海揚威。

除了南洲,西洲,還有東洲這幾年也要派人過去。不論如何,任何人都有一大塊封地,不小於我大明一州一府。”

話雖然這樣說,但是朱高熾很清楚,封地封在哪裡纔是最重要的。地盤再大,如果土地荒寂,又沒有礦產,還是難以生存。

所以他這個時候顧不得面子,平揖說道:“這幾日我也打聽了一些海外各地風物。如今南洲人口稀少,沒有紛爭,各宗室勳貴無不想往南洲。

但是西洲是崑崙奴的地盤,那裡東部有大片平原,南部也有不少土地適宜種植,據說還有金礦。故此……還請瞻基在父皇面前多多美言。”

朱瞻基心中一動,這朱高煦的眼光好啊。南州雖然大,沒有紛爭,但是除了礦多一點,良田主要在南部。而南部那些地方,各大宗室無不虎視眈眈。

西洲也就是非洲的北部是阿拉伯人地盤,大多是沙漠。中部瘴氣橫行,但是物產豐富,黑人衆多。

現在人口稀少的南部地區,不僅土地肥沃,而且金礦衆多,在那裡發展,其實比在南洲大部分地區更有發展前途。

因爲南洲孤懸海外,誰也不會去那裡。但是西洲在今後的幾百年,都會成爲海上貿易的重要節點。

朱瞻基不敢受他全禮,還了一禮,也不虛頭虛腦,直身後直接說道:“南洲南部大約有我大明中原一直到南粵這麼大,如此大的地區,最少要封十幾個王爺。不過越是向南,地盤越小,在跟崑崙奴接壤之處,地盤會大的驚人。二叔可以好好想想,究竟是選安全一點的小地方,還是選地盤更大的北方。”

朱高煦斬釘截鐵地說道:“不用考慮,我選擇北方。我半生戎馬,想去西洲,就是爲了打仗的。在那裡爲我朱家打下一片天地,也算不負此生。”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那好,等到塵埃落定,定不負二叔所託。不過,這件事可能要過兩年纔會定下來。”

衆人紛紛奇道:“如今朝廷塵囂日上,爲何又會耽擱?”

朱瞻基哈哈笑道:“別忘了皇祖父可是一直念念不忘西征,可不願因爲開發南洲,西洲分兵。”

不管是去南洲也好,去西洲也罷,開發都需要人手。

大明朝初建,如今土地充裕,除了嶺南,福建山多地少,百姓都不願意背井離鄉。

如今大明最大的移民集團不是老百姓,而是軍戶。只有這些軍戶,纔不怕遷徙海外,提供開發的人手。

所以,朱棣不西征,不把帖木兒國打趴下,戰爭不結束,移民恐怕都還是一個夢。

朱瞻基這樣一說,衆人也都明白了過來。不過今天得了朱瞻基的這句踏實話,封藩人人有份,他們心裡也踏實了。

哪怕再等兩年,也沒有任何人會不願意,那些勳貴甚至還想着跟朱棣一起出徵,撈點軍功,回頭也封一個大一點的地盤。

“瞻基……”

朱瞻基回頭一看,行禮喊道:“有燉叔。這幾日太忙,還想過後就找你敘話。”

朱有燉清減了許多,整個人更顯得玉樹臨風了。他露出一絲苦笑說道:“你可是把我給推到風頭浪尖上了啊!”

一幫宗室鬨然大笑,但一個個臉上露出了羨慕的神色。

這可是在朱棣廢了朱氏擔任宗人令之後,宗室裡唯一出仕的,而且擔任的還不是閒職,而是禮部五品郎中。

其職責有二,一是掌管天下戲曲編撰,排戲,採風,監管教坊司。這個職責還不算什麼,以周王世子的身份,還有些大材小用。

不過監管教坊司,也是個容易拉關係,油水豐厚的職位。因爲那些罪臣之後想要除籍,都要通過他。

而且他又掌管天下刊物,話本小說出版,這個權力可就大的驚人,因爲等於控制了天下讀書人出書成名的渠道。

他說哪本書能出版,才能出版,他不點頭,哪怕是“衍聖公”府想出書,也不行。

朱瞻基當初點了一把火就走,朱有燉坐在這個位置上戰戰兢兢,生怕那裡做的不好牽連到了周王府。

但是正因爲他行事謹慎,又不需要看其他人臉色,只向皇室負責,所以反倒做出了一些成績。

朱棣原本只是看在朱瞻基的面子上,安排了朱有燉負責這兩項工作。但是當有個自己人坐在這個位置上之後,他逐漸發現了好處。

首先,大明那些靡靡之音的戲劇少了許多,許多弘揚英雄主義,宣揚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的戲曲和小說卻多了許多,對於引導民間風氣,有很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如今大明建立了出版法規,嚴禁盜版。

這樣一來,出書不僅不用自己花錢,銷量好還能賺錢,不至於讓那些無良書商一邊收作者錢,一邊收讀者錢。

而且,朝廷直接控制住了各地的出版標準,那些鼓勵造反,甚至是扭曲是非的書籍,戲曲,再也不能上演和出版。

雖然朱棣還沒有領悟到輿論宣傳的深層重要性,但是已經看到了規範出版,規範演藝市場的好處。

所以朱有燉現在頗受朱棣重視,並且讓內監印書坊,刊印了周王的《保生餘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四本農書,每本刊印了萬本,總計四萬本。

這四本書由朝廷統一分撥各地縣衙,並要求各地縣學要教學生們會辨認野草,食物,知道各種能救命的本草。

這一下可讓周王出了大名,天下無人不知。除此之外,竟然還有六百兩銀子的稿費,朱棣還另嘉賞了三千兩。

能千古留名,還能有“稿費”,宗室衆人無不羨慕異常。

當然,坐在這個位置上自然會面臨無數的指責和抨擊,被無數人恨之入骨。

可以說,要不是朱有燉的宗室身份,他恐怕早就被那些讀書人給弄死了。

朱瞻基雖然瞭解不多,卻也知道,這兩年,發生了好幾起處死多人的案件,全都是因爲不服朝廷出版條例,刊印造反傾向書籍的。

大名鼎鼎的“衍聖公府”,自以爲有天下讀書人庇護,刊印了一本《蒙元溯正錄》將蒙元統治劃爲正統。

這件事被朱有燉舉報給了朱棣,朱棣直接派人將孔府圍了,削了衍聖公爵,讓他們換一個家主,並且收回所有已經售出的書。

這件事鬧的沸沸揚揚,朱瞻基下西洋回到柯枝的時候,就接到了這方面的彙報。

對此,朱瞻基只覺得大快人心。

想到他們在明末的所作所爲,朱瞻基就覺得噁心。俗話說虎父犬子,但是這一家子,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孔夫子要是在天上看到這一切,不知道會是什麼感受。

也有因爲寓意不詳,被要求修改內容的,其中就包括了《西遊記評話》。

在來這個時代之前,朱瞻基一直也認爲西遊記是吳承恩寫的,但是他最多是個彙編者,並不是原作者。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在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作者是施耐庵和羅貫中。他們在朱瞻基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

而在朱瞻基出生之前,也已經有了《西遊記評話》只不過,現在的西遊記與後世大相徑庭。

現在的西遊記只有不到二十萬字,原本是戲曲,因爲大受歡迎,出版了白話版的小說,專門給那些說書人說給老百姓聽。

而且這裡面的故事情節也非常簡單,只有後世的大約三分之一,有孫悟空拜師學藝,有大鬧天宮,也有去西天取經,只是沒有後世那麼細緻。

因爲是戲曲改編,前面的內容幾乎一樣,但是後面的內容大不一樣。

這裡面,就有孫悟空到底是佛教弟子還是道教弟子的區別。

明末清初,寺廟的勢力龐大,比蒙元統治者的土地還要多,他們也是大明最大的地主和富豪。

所以,在他們的安排下,原本拜道教菩提祖師爲師的孫悟空就被趕出師門,最後入了佛教。

這個時代,也是三教合一的時代,老百姓們不在乎孫悟空到底是屬於哪一教的,儒釋道都三教合一了,還用分那麼清楚嗎?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這種影響力有多大,這本在如今還是一本上不了檯面的小說,在後世的吳承恩彙編以後,就變成了古代四大名著。

這種幾百年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直接讓所有人都接受了這種文化的薰陶,認可了佛教的正統地位。

所以,朱瞻基直接就跟朱有燉佈置了一個任務,要求將所有版本的西遊記全部蒐集起來,然後進行統一彙編,以後形成只有一種情節的小說,而且還是以道教爲尊。

後世版的《西遊記》,在大鬧天宮以前,孫悟空無人可擋,在大鬧天宮以後,一個小妖怪就能讓他吃不了兜着走,關鍵就是因爲和尚們的改編。

朱瞻基就看過道教身份孫悟空的小說,孫悟空是道教身份,違反天庭法令,被壓五指山。

玉帝不是道教身份,雖然不敢明說是皇上,但是差不多人人心知肚明。

如今這個時代可不是滿清,在朱有燉上任以前,並不以言定罪,也沒有文字獄。

如今的大明有了這方面的法律,也是受到朱瞻基的影響,並且輿論環境比較寬鬆,跟滿清的文字獄根本不能比。

孫悟空違反天律,是被菩提祖師壓在五指山下,根本不是如來佛。

後來天帝自覺天下教派太多,要儒釋道三教合一,便於管理,纔將孫悟空放了出來戴罪立功。

孫悟空是道教,豬八戒也是道教,豬八戒的九齒釘耙都是太上老君打造的。

他跟孫悟空一樣屬於戴罪立功。

這個時代的西遊記,受到了現實三教合一的很大影響,內容基本都是佛教和道教的合作。

所以唐僧,沙和尚出錯,就是道教的神仙出來安慰孫悟空,豬八戒。若是豬八戒,孫悟空出錯,就是佛教的神出來擦屁股。

看到這樣跟後世完全不同的西遊記,雖然處處隱射現實,但是的確很有趣。

這就相當於兩家公司合作,然後派了四個人,成立了一個項目小組。

項目小組裡面勾心鬥角,而上面的神仙打架,他們也要遭殃。

而後世吳承恩彙編的,變成了前半部分是道教大,後半部分是佛教大,而道教的孫悟空,豬八戒,最後竟然被佛教封佛,真是滑稽。

朱瞻基當然是要求將孫悟空與豬八戒繼續寫成道教,然後進行彙編,形成一套完整的小說,而不是現在簡略的話本。

至於隱射現實,連朱棣都不在乎,更別說朱瞻基了。

有時候無聊了他就在想,後世的西遊記大變樣,大家可別怪我哦。

聽朱有燉興奮地抱怨了一番,再跟其他宗室聯絡一下感情,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一幫小孩子想要看煙花,但是宮中明火管理甚嚴,這事必須要朱棣做主。

派人去跟他說了,他的心情不錯,立即答應了,但是要求多派內侍防備。

其實煙花燃放都是在武英殿之南,宮中御河的南側的演武場,這裡遠離其他建築,在宮城的西南角,還從來沒有因爲燃放煙花起火過。

數百人冒着寒風移駕演武場,宮中沒有執勤的宮女和太監們也都湊過來看熱鬧。

朱瞻基十幾個孩子,還有其他宗室的大大小小的孩子一百多人,興高采烈,就連吃飯時候要睡着的霏兒這個時候也跟哥哥姐姐們一起激動不已。

這個時代,好玩的事務太少了,過年是每個小孩子一年到頭的期盼。

當光彩奪目的煙花升上了半空,也宣告着永樂十七年,走到了尾聲。

永樂十八年馬上就要到了!

(一夜沒睡,完成了第二章。總計一萬兩千字。這一章本來開始寫到西遊記那裡都有六千字,但是關於衍聖公和西遊記的內容太敏感了。最後刪了大約一千字,又重新修改了很久,爭取不那麼引人爭議。)

感謝大隋章德公,燈火見人家,竹籤子,只想看爽文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章 處政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十章 學與道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章 穿越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十五章 斬殺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六章 東洲第十九章 厚賞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八十章 父子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七章 蒙特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六章 分道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十七章 師弟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