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

阿拉伯數字相對於中文數字的便捷,這是每一個後世的人都很清楚的,即便是這個時代的人,一眼也能分辨出來。

而標點符號的應用,更是能讓複雜的經意闡釋,變的簡單起來。

但是,這兩種的推廣,卻不是這麼容易的。

阿拉伯數字還好說,即使有人反對,但是便捷的應用方式還是能讓人們慢慢接受。比如在度量衡上面的應用,就能逐漸讓人接受。

但是標點符號,卻被儒家視爲洪水猛獸一般的存在。

從最開始的世家壟斷學術,到楊堅打破世家壟斷,開創科舉。

學術的話語權被從世家逐漸轉移到了一個新興階級,那就是士人階層。

幾百年來,士人階級在經過了唐朝世家階級的衰落,宋代的士人階級崛起之後,已經成爲了新的壟斷學閥。

他們故作高深,設置了高門檻,爲的就是不讓學術氾濫,然後穩定自己的利益階層。

所以,他們是最不願意標點符號的出現的,因爲標點符號讓經意變的容易闡釋,他們就失去了引以爲豪的壟斷權。

不過現在對朱瞻基有利的是,蒙元的入侵幾乎消滅了整個華夏的文化傳承。在蒙元統治階段,儒家從一個統治階級,變成了帝王的工具。

王與士大夫治天下,在蒙元時期,徹底變成了帝王霸權。

朱元璋奪得天下以後,對士人階級也是利用多於扶持。雖然經歷了建文帝短暫的儒家復興,但是還沒有等他們聚起聲勢,朱棣又把一切都打破。

現在儒家還沒有形成根深蒂固的利益階層,人們當官也不是隻有科舉一條路。

就好比楊士奇,這個在後來做到首輔的好運兒,一輩子沒有參加過科舉。

在工部,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工匠,可能大字不識一個,也能成爲九品官員。

雖然他們不可能身居高位,但是現在的大明,絕不止只有考八股文一條路。

在儒家還沒有形成難以打破的勢力的時候,有些東西雖然推廣困難,但是阻力也絕對沒有那麼大。

只要能打開一個缺口,朱瞻基就能培養出另外一批輔助階級,利益階級,讓他們成爲儒家的對手。

而且,朱瞻基絕不是想要滅掉儒家,儒家是封建時代必不可少的統治武器。他做這些,只是爲了削弱和平衡。

十個阿拉伯數字,還有簡單的標點符號,只需要簡單地介紹,就能讓人會意。

解縉和胡廣還在試着用阿拉伯數字來計算的時候,幾個年輕人卻已經意識到了阿拉伯數字的方便。

解楨期就有些興奮地說道:“殿下,此數字相對於中文數字,簡單易記,更主要的是,列舉公式,不論在上下左右,都不會引起混淆。”

的確,這也是阿拉伯數字最值得推廣的原因之一。中文的一二三,都是用橫槓來代替,在計數的時候,往往容易分辨不清。

而且現在因爲大都使用毛筆,所以由上而下寫字,這樣的時候,一二三就更容易混淆了。

一幫人還在議論數字和標點的作用,有家丁進來彙報:“啓稟老爺,大老爺和姑爺下堂之後來了,同來的還有楊侍讀。”

解縉的兄長解綸曾任御史,不過現在調任國子監應天教授,這對一個純粹的文人來說,也是一個號合適的職位。

解綸與解縉一樣,都有些書生意氣,當官是在有些不合適,當教授卻適合的多了。

黃金華是解縉的妹夫,如今任禮部主事,職位也是清貴之職。

他們的到來理所當然,只是解縉有些不明白楊士奇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到來,所以還楞了一下才說道:“待我親自去迎。”

朱瞻基卻很清楚楊士奇爲什麼到來,自己把他兒子送去了應天府,他自然會來打個招呼,探明一下朱瞻基的心意。

不一會兒三人被解縉引了進來,朱瞻基安坐不動,胡廣卻站起身來,以示尊重。三人不等解縉介紹,就向主座上的朱瞻基長揖行禮。

朱瞻基起身回了一禮,請他們在左右坐下。幾個小一輩的也連忙換了下座,請幾位長輩上座。他們雖然跟朱瞻基年紀差不多,但是這個時候,是沒有什麼話語權的。

接下來,在飯前的這段時間,衆人的話題自然集中在了數字和符號上面。

雖然幾位對於符號的出現持肯定態度,但是一談到推廣,幾個人都不敢表態了。

還是在國子監擔任教授的解綸首先表態說道:“殿下,國子監固然可以推廣數字和符號,但是有誰來斷章,誰來推廣,還需從長計議。”

所謂斷章取義,也是儒家掌握話語權的最大標誌。

比如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在中華歷史上打了兩千年的嘴官司。

這句話可以翻譯成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也能理解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同時也能理解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兩千多年封建時代,幾乎所有的執政者都是以第一種方式來執政。

但是在來自後世的朱瞻基看來,應該是最後一種才真正符合人性,道德,以及社會發展的規律。

如果民衆可以使喚,便任由他們發展,如果不聽話的時候應該教育他們該怎麼做。

這還只是其中的一段,極具代表性的一段,而在整個四書五經裡面,有無數關於斷章取義的分歧。

所以,誰能取得斷章取義的資格,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這比推廣標點符號本身,更爲重要。

朱瞻基笑道:“我只是認爲這種數字和符號對我們有用,所以想來徵詢解師的建議,然後由解師上一份奏章,交由我皇祖父定奪。”

這種事雖然要推動,但是絕對不能由朱瞻基出面。於公,他沒有親政,於私,他的文壇地位不夠,所以,讓解縉來推動,纔是最合適的。

這個時候,別提胡廣有多羨慕了,長揖說道:“臣雖不才,卻也願與大紳兄共同磋商,寫出一份方略。”

胡廣很爲翰林侍讀,確實比解縉更適合,因爲他經常能見到朱棣和朱高熾。

這個時候,解綸,黃金華,包括楊士奇也都站起身來,長揖說道:“殿下,請允許臣等附名。”

朱瞻基滿意地笑了起來,他今天打的注意就是這個,解縉名揚四海,解綸是國子監教授,黃金華是禮部主事。

再加上一個翰林侍讀的胡廣,這個陣營的力量雖然算不上超強,卻也絕對不弱了。

只是沒有想到,今日還又搭上了一個楊士奇。雖然現在的楊士奇還不算牛掰,但是作爲非科考出身的五朝元老,他的影響力可要比其他人大的多了。

朱瞻基起身長揖說道:“甚好,此事我就託付諸位了。數字和標點符號的應用,最少能讓經意釋讀容易三成,諸位這是造福天下學子。”

衆人連呼不敢,一個個臉上滿是喜色。

此事雖然會得罪一批老派的文人,但是同時正如朱瞻基所言,會造福萬民。

所以在這件事上面,他們的付出和收穫是不成比例的,得到的遠遠多於付出的。

何樂而不爲呢?

解縉夫人打發了管家來通知開席,衆人這才暫時中斷了話題,或淨身洗漱,或直接前往餐廳。

這個時候,楊士奇才來到朱瞻基身邊,長揖到地說道:“臣子愚魯暴戾,猶如井底之蛙,多寫殿下代爲管教。”

朱瞻基問道:“應天府可有結案?”

楊士奇應道:“臣來此時已得到消息,因擾亂治安,違城門令,判處勞役一月。”

這個處罰說重不重,說輕也不輕。

作爲朱瞻基吩咐押送過去的人犯,勞役三個月,半年都很正常。

但是作爲楊士奇的兒子,應天府推官還是看了一些楊士奇的面子,勞役一個月。

這樣既不會損了朱瞻基的臉面,也不會往死得罪楊士奇。

楊士奇管制不高,但是在內閣卻是經常能跟朱棣商議事情的皇帝秘書,說起來,級別比不上應天府推官,卻要清貴許多。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既然侍讀已經知曉此事,此後當嚴加管教,京城不比泰和,由不得他無法無天。”

楊士奇又施禮說道:“臣今日前來,有兩事相求。”

朱瞻基不以爲然地說道:“且說來聽聽。”

“一是臣想接回犬子小妾趙氏,她畢竟是犬子小妾,此事一出,與他名聲有礙。今後我定當嚴加管教,讓他對趙氏好一些。”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趙氏渾身傷痕累累,自泰和來京一千五百里,竟然靠一雙腳走來,這樣連婢女都不如,怎樣彌補纔算對她好?”

楊士奇語塞了,這種兩口子的夫妻之間的事,他這個當父親的也不好插手啊!

他頓了一下又說道:“臣少小離家,不能侍奉母親,後又留賢妻二子在家鄉代臣盡孝,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如今孩子大了,臣也不知如何自處,想請殿下能代爲管教。”

這個老狐狸,尾巴真正露出來了。那個小妾趙氏他其實根本不在乎,在乎的是第二個請求。

朱瞻基拒絕了第一個,第二個就不好意思再拒絕。而將兒子打發到如日中天的朱瞻基身邊,只要不是胡作非爲,今後想要謀一個好職位,自然不在話下。

不過,他將兒子交到朱瞻基手裡,這也是表明投靠的意思了,所以朱瞻基只是略微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了下來。

“等他服了這一個月的勞役,就讓他到幼軍報道吧!”

感謝月野蠻人,大隋章德公的打賞,謝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支持

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章 迎接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章 穿越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三十章 總攻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十一章 各國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三十二章 墳第五章 碰撞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十五章 斬殺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四章 西北第十一章 各國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六章 分道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十五章 斬殺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七章 遷都第二章 勳爵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六章 東洲第四十二章 刀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十六章 隕石第二章 勳爵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