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閒談三

聽了田掌櫃的話,老管家立刻站起來,他高聲反對:“不行。老田,你這怎麼想的?宮健那小子,即使你看着再好,那也只是鄉野村夫一個。他怎麼可能,配得起咱們家的大小姐呢!”

說完這句話,老管家還覺得很是不夠,他繼續厲聲說道:“就是他家現在生活不錯了,那又能怎樣?咱們田記隨隨便便手縫裡漏出來一點,都要比他們一年掙的還要多。

你就是對那年輕人,誇出個花兒來。他也配不上,咱們家的大小姐。”

老管家的極力反對,田掌櫃當然是清楚的。其實,在他們和老東家的心裡,自家大小姐那是樣樣都好。

要想找出那麼一個人,能配得上自家大小姐的,還真是少有。要不,老東家也不可能,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全國各地經營着各地的分號,其實他主要還是想,在各地尋找一下人中俊傑,尋找可以託付大小姐的終身的人選。

但這麼多年下來,老東家仍然在苦苦尋找中,從這就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對大小姐的重視程度,以及對這個人選的挑剔有多高。

所以老管家張口就拒絕自己的提議,田掌櫃一點都不感覺到奇怪。再說老管家並沒有見過宮健本人,他要是能夠一口答應下來,那纔是有鬼呢。

但三人中,還是有另外一個人是見過宮健的,所以田掌櫃並沒有理會老管家的嚴厲拒絕,反而把頭轉向了宋媽。

他想看看,宋媽這個見過宮健的人,她的反應又是怎樣呢?

老管家自己在那幾乎要跳腳,他卻發現田掌櫃並不接自己的話。他靜下心來,仔細一看在那裡,一直不吭聲的田掌櫃,卻發現田掌櫃根本沒理睬自己,反而是他正盯着,一邊坐着的宋媽。

於是老管家也把頭轉向宋媽,卻見宋媽此時一臉糾結的坐在那裡,彷彿心裡在進行着天人交戰。

可不是,宋媽她坐在椅子上,已經完全陷入了自己的思緒之中。即使客廳中的其他兩人,也正盯着她看,但她此時卻是一點反應也沒有。她完全的在思考着自己心中的事情。

坐在那裡的宋媽,一臉的猶豫的神色。她雖坐在凳子上,身體卻扭來扭去的,彷彿有兩個不同的宋媽,正在相互爭執,誰也勸說不動誰。

老管家看了看,這樣子奇怪的宋媽,一開始,他還有些好奇的等着宋媽自己想清楚,可漸漸的,他發現宋媽這麼長時間,還在陷入那種糾結的情緒之中,彷彿已經完全忘記了,他和田掌櫃兩人的存在。

於是他不得不開口提醒:“宋媽,你想什麼呢?想得這麼入神,把我和老田都給忘了。我們現在還在說宮健這件事情呢。對了,你是見過宮健那後生的,那你也應該清楚吧,那後生肯定是配不上,咱們家的大小姐。”

宋媽卻是被老管家的話語叫醒了,她怔了一會兒,這才反應過來,現在到底身在何處。

宋媽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聽到聽老管家那斬釘截鐵的話語,她又不由得擡頭,有些不滿的望向老管家。

“我說老管家,你這人也太武斷了些。你又沒見過宮健那後生,你怎麼能就直接下了決定呢。”

“咦?”老管家不由得發出驚訝的聲音,“怎麼?聽你的意思,你是贊同老田的話了?那個宮健到底是,給了你們倆什麼好處?怎麼一個個的,都在這裡使勁說他的好話呢。”

宋媽聽到老管家驚訝的問話,,卻又忙開口爲自己解釋,“我沒有贊成老田的話。我只是說,你在看到宮健那後生之前,不要過於武斷的下定論。”

這一下,老管家更是糊塗了,“宋媽,你到底是什麼意思?你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老田剛纔說的提議?我怎麼聽你的話,越聽越糊塗呢。”

其實,老管家這種迷糊的感覺,正是宋媽糾結的心理。一方面她是見過宮健,她覺得那後生的確不錯。而且,最難得可貴的是,宮健對於自家小姐,那種珍而重之的態度。

更不要說一開始,就宮健那後生救了她和小姐兩個人,避免了小姐落入那些歹人手中。

所以,從開始的時候,宋媽就對宮健就有天然的好感。而後來,宮健雖然在宋媽面前抱走了小姐,可是宋媽並不是那種不知好歹的人,她知道,當時情況,宮健那樣做,並不是有意冒犯小姐。

而且她這一路行來,宋媽仔細觀察過,她發現宮健的確是,對大小姐非常的關心重視。但凡他走在崎嶇的路上時,宮健都要認真的考慮,走一條比較穩妥緩慢的山路行走。爲的就是,能夠讓大小姐少些顛簸,從而減輕大小姐受傷的腳踝的疼痛。

而後來,宋媽跟到宮健家裡時,看到他一直守在田小姐的牀邊。而且,宮健望向田小姐那種,溫柔似要滴出水的目光,更是讓宋媽動容。

宋媽可是有過家庭的,她當然知道男女之情。從宮健那目光中,她完全看得出,那後生對自家小姐,那滿滿的都是情意。雖然宋媽有些奇怪,就情誼來得有些突然,但不能否認的是,這麼深刻的感情,是宋媽前所未見的。

再後來,宋媽更是看到,要不是宮健的母親,強行把他叫出屋子,宮健是不會離開田小姐的牀邊的。

而在三人在院子中談話之時,宋媽也注意到,宮健的目光,往往都會投向,田小姐所在的方向。

從這一下午的接觸來看,這年輕後生從點點滴滴各個方面都可以看出,他對自家小姐已經用情之深。

那後生雖然對小姐的情誼,與他們這幾個人的感情不同,但程度卻完全可以比擬,自己這幾個一直陪伴在小姐身邊,十多年的老人了。

但同時,宋媽也從田掌櫃口中知道,宮健這後生可謂是能力出衆,更是一年多的時間就帶領一家人,從貧寒走到了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