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515

漸漸的,模仿四姥爺的商人是越來越少,他們發現能夠做到四姥爺那樣每天笑呵呵的面對所有人,對於一些刁難或者說一些刻意刻薄的人,還能夠一副充滿陽光的模樣,的確是非常難以模仿的,那個時候他們的確是從心底裡佩服這位四老爺,這得心多大才能夠每天都能笑着面對這些許人各種各樣的人物。

當然他們不會承認,這樣簡單的一件事情他們卻無法做到,所以對於四老爺經商的手段,他們在後宅其他人面前可是大吹特吹認爲稱爲四老爺的手段了得這才能夠掙下如此大的一番家業,所以以訛傳訛之下,大家對於死老嚴的都是敬佩不已,認爲他是經商的天才。

而莫名其妙得到這樣一個稱號的天才四姥爺,其實也是感覺很是無語,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經商的時候能與其他人有什麼區別,畢竟所有人緊張的時候,難道不不是一開始互相瞭解,然後攀談一些俗事,漸漸的對對方的一些觀點或者看法有了明確的瞭解之後,纔會接下來商談自己的一些貿易上的事情,當然也存在那種一上來就在商言商直接談利益的人,但是這種人反而更爲直接好應付的很,畢竟在他看來,有着全身心支持着自己的妻子和兒女,有着必勝的信念,這些事情在商場上他也的確是應付的遊刃有餘,但是他並不覺得自己的經商手段比別人高明到哪裡,在他看來他好像跟其他商人並沒有任何的區別,好像大家的行爲舉止都差不多,但是他也能夠知道自己承擔率是比較高的,在省城中與他打交道的商人那是不勝枚舉,基本上即使是一個外地新來的商人,在省中單打聽一番之後也會主動找上他,畢竟在其他商人的口碑那裡自己也是穩操勝券的。

這也多虧了自己妻子全身心的支持自己的決定,有的時候他在商業上也會吃些虧,畢竟他並不是那種斤斤計較的人,難免會中了別人的一些圈套,大的問題可能放不了,但是小的差錯還是出過的,那個時候他也的確沮喪過,但是妻子的全身心的安慰以及全身心的信任和支持卻是讓他很快的就鼓起了勇氣。

所以說一個實物實物課不用再向四周發散着,正能量表達着自己歡快之情的商人總是令人更爲喜愛。很多時候別說那些大的商家,就連普通的百姓在去選擇商店的時候,不自覺的都會直接選擇了四姥爺的商店。

雖說隨着這次姥爺掙錢的家業越來越多,他開的店鋪也越來越廣。所以能夠在一家鋪子裡見到這位笑臉常開的四姥爺,的確是一件碰運氣的事情,但是運氣好的人能夠見到,自然心中很是高興,即使是遠遠看上一眼,能夠看着那樣像個太陽一樣不斷散發着熱量和快樂情緒的老闆一眼,一天的心情都能高興少不少。

另外有句老話那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這樣的四老爺手底下的掌櫃們,可見是怎樣挑選出來的,能夠符合他演員的,基本上在性格或者是做事風格上都有與他相類似的地方,所以他家的鋪子本身就具有着那種能夠讓人感到身心一個月的首要因素。

所以在這樣的鋪子裡,大家都會能夠感覺到那種比較平和的氣氛,或者說能夠讓人高興,所以說同樣是買東西,但是有這樣的家庭之下四老爺的鋪子,這樣光顧的人更多。而在這樣的口碑下,那些外來的商家在打聽一番省城中的局勢之後,自然也會選擇大家的一致推薦。

而隨着四小爺的生意越做越大,家產積累的越來越多,他在家族中的地位慢慢的上升,原本他們這一家最能夠在親戚親朋好友面前出點的,也就是他們的大哥了,畢竟這位從小被老一輩人事做是別人家孩子的人,自然是受到更多人的矚目,也是大家傳言之下,更是覺得這位曾經被譽爲楷模的人,雖然現在並沒有取得太大的共鳴,但是本身的機遇卻已經深重,很多老一輩的人還是念念不忘的,說着他們這一家族中的希望也就是他了,畢竟這孩子從小就是喜歡讀書的。

四姥爺在家族中也是聽着這樣傳言長大的,不過他心中確實不屑一顧,畢竟大哥什麼樣子他卻是非常清楚的,他們幾兄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大哥從小被譽爲是那種沉穩讀書很好的孩子。那是被他的父母傳揚很廣,自家最出色的一個孩子了。

而在自家父母的宣揚或者說是不斷的宣傳之下,大哥自然成了經濟家中,那所有家長訓誡自己孩子中的那個標榜,也成了一面旗幟,好像就成了壓着他們所有人心中的一座大山,畢竟對於他們這些不愛學習的孩子來說,人家能夠學習讀書本身就是已經比他們高尚不知多少等或者說是他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夠,與之相比,或者說是能夠超越的一個存在。

二哥是比較老實的一個人,從小到大並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也許就是因爲伴隨着大哥的成長,二哥越來越不受重視,也許一開始父母對他身上也存在着異常的期待,希望自己家門能夠出現不止一個人的讀書種子,但是很顯然二哥的表現讓父母異常的失望,以至於後來幾個兄弟出生之後卻並沒有受到任何的重視,這也可能是從二哥那裡就使父母得到的教訓,畢竟在他們看來老實木訥的二哥實在是一塊扶不上牆的爛泥。

在這樣的襯托下,大哥的光彩越來越少,一直到三哥出生大哥在家中的地位,那也是已經是牢不可破了。而不同於二哥的純老師,三哥其實是有着小聰明的,只不過他的聰明才智卻真的不是用於讀書這一方面。三哥更是喜歡手工藝,對於木匠,瓦匠甚至於鐵匠這些職業都有着異常的好奇心和興趣,從小到大以及讓他去私塾裡讀書,倒不如說是他喜歡逃學去各家鋪子裡看那些工匠們製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