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再立文廟(上)

聽到姬樂的話,楊柯劍眉擰緊:“說的好聽,但你那理想狀態,又有幾人可以辦到?”

姬樂對兵家傑出者報以的期待,是一來可以憑藉謀略治國參政;二來能整頓軍務,建設軍制,推算戰爭;三來可卜算陰陽,呼風喚雨,占卜兇吉;四來能製作精巧器械,並且傳授軍隊將士吐納練氣之術,增進武魄。

完全達到這四點的人,才能視作真正的兵家傳人。然而現實是骨感的,誰人有那麼多的精力完成這四方面?

“太公就可以。”

廢話,你那武廟中的太公可是神話版存在。能治國安邦,排兵佈陣,還能演算天機,創造軍器械。要再論幾人,恐怕只有管仲、張良又或者諸葛亮才能辦到吧?

“人無完人,更何況這等全才?兵家四脈之中除卻戰略方針外,也有自己的修煉體系。”

“兵權謀一脈倚重國運,借軍煞國運而行修命養氣之法。”

這一脈,就是人道龍庭最常見的官家修行法。國王皇帝冊封官職,然後氣運凝聚力量,借國運之力修行,又名“扶龍庭”。

“兵形勢一脈依賴陣法,通過陣法推演天地法則,以軍魂兵煞之力成就自身。”

這一點,在司馬宣德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在邊臺期間,每日命士兵操練陣法,而自身坐於陣法中央吐納軍煞。隨着陣法越來越玄妙,他自身對法則的領悟也越發精深,如今已經是五鼎巔峰,跨入六鼎不在話下。如果他能從“人之陣”扭轉爲“天之陣”,以人力演化天道,那麼跨入神明行列,成爲天下獨一無二的軍陣之神猶未可知。

“兵陰陽一脈傾向於自身修行,以自身改變天機,從而影響天時地利,製造己方最方便的戰局。”

曹參聽楊柯侃侃而談,不禁點頭。他修行的思路理念就在於此,自身修行《太平天書》,有操控風雨迷霧之能。他平日在太學與人廟算軍演,都是以自身力量催動風霧,用火燒水淹等方式獲勝。

這也就是當年黃帝與蚩尤大戰時,那風伯雨師之流的手段。

對目前處於神話時代的夏國而言,兵陰陽家一脈的理念反而很契合。

“沒想到,竟然是聖王陛下更傾向於兵家四脈?那麼從結果看,是帝君默許了?”

“至於最後的兵技巧一脈,姬樂你命大司馬教授士兵戰技,又命趙高去金宮督造器械,不就是此道?”

“一人之力總有窮盡,與其盡善盡美,不如分工合作。”

比如,設參謀部專門進行離間反間,對國外進行佈局。再以將領爲陣心,負責操持戰爭,行軍略之道。又命教官在城培訓新兵,遣巧工打造器械。最後讓巫覡們以術法干涉陰陽,影響戰局。

姬樂聽後,頓時嗤笑:“你這一鬧,參謀一系可讓文臣操持,巧匠能歸入工部,陰陽術算成巫術。真正歸入兵家的,也就是一個兵法戰陣。”

聽到熟悉的軍事規劃,楊商和曹參不由愣住。

沒錯,姬樂所說的方式正是兵部裡面的幾個部門。

在他們那個年代,兵部主持軍政大事。按照兵家四脈學說,命學子們前往各個部門。可以去負責出謀劃策,統籌全國佈局的參議司,也可以去排兵佈陣,真正進行征戰的外行司。如果不打算外出征戰,只打算操練新軍或者研究軍事工具,也有專門的部門。如果一心修行的話,可以選擇兵陰陽一系。

曹參之所以選擇兵陰陽,是因爲這一系能專心修煉術法,走的是長生之路。

而楊商因爲家族規劃,選擇最適合在兵部晉升,最適合謀取帝國官位的兵權謀一脈。

“罷了,下次廟算再議吧。”姬樂輕敲如意,身子微微前傾,在帷帳內對外面衆人道:“孤這次召集爾等,還有一事要說。”

“武廟建立已有十載。其排位座次理應變更。”

此言一出,各路將軍頓時打起精神。

姬樂仿照故土武廟,按照宋代時候的武廟座次排列,僅稍作微調。

姜太公爲武廟主祭神,號武成王,地位等同君王,乃武道兵家之主神。

張良爲配祀,其後武安君、樂毅、李靖等十人爲列座者。蒙恬、霍去病、鄧禹皆以畫像掛於兩側牆壁,以享香火。

從整個武廟所得香火來看,太公獨得三分,張良爲一分,十哲共得三分,其餘諸名將大賢得三分。

武廟是國之正祀,在姬樂安排下算是最隆重的大祭之一。每年國君親祭一次,每月命朝臣祭一次。其香火之鼎盛,目前唯有文廟、承天殿、豐收神廟以及祖廟可比。

霍去病、鄧禹等人齊齊色變。對他們而言,不僅僅是香火的多寡,更是一種地位的象徵。

尤其是霍去病,等這個機會已經很久了!

“故土武廟中,我英年早逝沒有機會列座。但這次不同了!”

霍去病心中燒着熊熊烈火,看向李靖和白起:“這次我不僅要更進一步,還要在武廟列爲配祀!”

武將們逞兇鬥狠,別說霍去病傲氣沖天,就連蒙恬又或者李靖,也打算在這個世界重立功勳,爭一爭這第一的名頭。

也唯有武安君白起因爲經歷過一遭,重新看這一幕,臉上掛着淡淡笑容,彷彿回想到曾經的事。

但他這表情落在蒙恬、霍去病眼中,就是不把他們放在眼中。

這就是列座者的從容?要不是姬樂/殿下偏心,你後來也是沒座位的!

甚至鄧愷、荀安等也露出幾分躍躍欲試的表情。

曹參將衆將軍官的神態收入眼底,心中暗道:在場這些人中,倒真有幾位武廟列座者啊。

帷帳中,姬樂把握火候,再度扔下一枚重磅炸彈:“當然,不僅武廟。文廟也是如此。”

“文廟祭祀儒家諸賢達。但有功之臣,興文之賢非儒家一脈。”

“諸子百家,但凡於國有功之文臣,皆可歸入文廟。”

自打建立文廟後,姬樂就開始後悔了。

孔聖人這些門徒好不好,優秀不優秀?

當然優秀。

但有些人並無治國經驗,僅僅是自身德行出衆,是一個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

降靈儒家七十二子有什麼用?

弄幾個代表,來幾個儒家典型也就罷了。孟子、曾子這樣的大佬來上三四個。至於其他大賢,還不如請蕭何、陳平之流呢!

聽出姬樂的口風,司馬景文不禁皺眉,顫顫巍巍起身:“殿下,您要廢黜仲尼公的地位嗎?”

十年過去,司馬景文更添幾分老態。

“此舉只爲撥亂反正。儒家自行立祠,尊奉自家前人,七十二子盡歸孔廟,孤沒有意見。但以文而尊——文廟之主還是換成老爺子吧。”

“啊?”史皇正在低頭寫文,突然聽到火燒到自己身上,連忙擡頭。

第二百四十章九重冥府第二百零一章王朝更替(第四更)第二十七章戰神之怒第二百三十章冬季(第二更)第一百三十四章神之原罪第八十三章再世爲人(二合一大章)第十六章伐山破廟,我道將興第四百六十六章海王們的戰鬥方式第一百七十三章雷煌(上)第二章異世英傑第四百八十七章人文初祖打賞名單和加更規劃第八十章潛在的盟友(三更求推薦票!)第一百六十一章帝冕第三百七十六章懸空無主的生命神職第一百八十六章躍龍門(第一更)第二百七十七章回溯時光,原初宇宙(第三更)第三百零九章宇宙大觀(第二更)第二十一章劃宮而治第二百七十四章新降臨的造物主第二百五十七章至高天之秘第四百八十一章天火第一百二十二章國靈們的禁忌(第三更)第四百九十章造物主,晉升(下)第二百零三章兩全之策(二合一章)第四百七十二章仙道至高經典第二百五十三章九星連珠第一百八十六章躍龍門(第一更)第五章身份,無名氏?第三百五十九章羅馬十二神(第五更)第四百七十一章時隙之雪第一百九十一章奮鬥吧,雷神的電氣文明(第三更)第三百零五章突如其來的婚約?第一百八十六章躍龍門(第一更)第四百八十八章造物主,晉升(上)第三百五十三章元旦日第一百零八章驚鴻一現的地母(上架第十更)第九十一章山河社稷圖第九十八章重創第二百一十九章正直善良的古蛇第一百九十五章日常被虐的楊柯(第三更)第四百零三章光明教廷的起源(下)第五十四章驃騎之雄第一百六十一章帝冕第三百八十八章記憶的差異第三百一十一章異世界的封神演義第三百零二章回歸第三百三十四章進擊的西王母神第四百九十九章永恆自在的造物主(第八更)第三百五十六章毀滅魔母第十一章施恩與隱忍第三百二十二章參商不相離(三合一大章)第四十九章薪火之樹第四百零六章審判開庭第四百一十六章雙月與雙王第二十四章靈宮之爭第二百五十七章至高天之秘第一百七十九章心相內景,太初起源之地(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九章除蛇(恭賀祖國母親華誕七十週年!)第二百零七章墮落的地母神第二百三十一章冬至?還是立春(第三更)第三百八十三章獨攬大權的鮑叔牙第三百二十一章最後的禮物第六十九章地母之死第二百四十章九重冥府第二百九十九章殺神白起第七十三章損友(二合一大章)第二百零九章變數第一百九十章自導自演?(第二更)第一百三十章人帥是罪第二百二十五章楊離第四百三十一章金龍飛天(第三更)第二百八十九章山中禁忌第二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三更)第二百九十章蔡姬撫琴(第三更)第四十七章從不貪功的姬樂第二十四章靈宮之爭第五十三章獵獸(下)第一百九十八章三代之基(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三章豐收秘儀(第三更)第四百五十一章金色的信仰之海第一百九十九章不承其負,何以爲國;不承其責,何以爲君?(第二更)第六十一章智商在線的女神第四百七十四章窮極無聊的國神們第六十四章天篆地隸第四百三十二章封神帝祇(第四更)第三百二十三章靈臺廟算第三百四十章你就是個弟弟第四百二十八章五嶽煉形,兵陣之首第四百五十一章金色的信仰之海第四十六章黑彘第二十四章靈宮之爭第三百零六章冥府中的光暗循環第一百九十四章國靈們的鹹魚日常(第二更)第二百五十六章倒黴的太陽(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五章捨身飼魔的太陽神第三百九十四章冠冕之戰的競爭者第一百一十六章地母(第三更)第三百九十三章救人(下)(加更)第一百九十九章不承其負,何以爲國;不承其責,何以爲君?(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