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八章 評估

打戰打的是錢糧,打的是裝備,打的是後勤,打的是士氣,打的是將士們的勇猛,將帥們的謀略。

真正到了戰場,到了擺明兵馬跑對戰時,謀略倒顯得無足輕重了。

現在的河北道,在宋遼這個戰場上,似乎不怎麼需要謀略了,最起碼,在對於戰場本身,謀略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在關於戰爭勝負的諸多方面,北遼這時候幾乎沒有任何優勢······

可這戰不得不打。

或許說,這一戰,北遼是被逼到必須打這一戰的地步了。

從耶律乙辛內亂開始,北遼的戰事就沒有停止過。也正是因爲耶律乙辛的內亂,讓北遼朝廷覺得有些勢力需要削弱了。所以,在一開始知道會有一戰時,北遼並沒有選擇與大宋談判。

也正是因爲這樣,北遼的精銳主力,在平息內亂,跟耶律乙辛的叛軍作戰時,並沒有投入多大的精力,一直就防備着宋國······

然而,宋國這一次的排兵佈陣,讓北遼的隊伍特別不適應······

趙曦在戰略謀劃上,還是受後世影響比較大。冷兵器時代的對戰,基本上都是雙方把戰力集中在一處,以某個點的勝負,來決定整個戰役最終的勝負。

更早一些時間,甚至是由將領的一對一來決定戰爭勝負的。

即便是現在,雙方交戰也是基本上確定某個區域作爲戰場。比如曾經的河東之戰,曾經的好水川之戰,都是以某個特定區域來作爲戰場,然後以勝負定論。

但是,趙曦是後世人,在戰略部署上偏向於大的佈局。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若全部集中在雄州易州一帶······這樣的戰,趙曦腦子裡沒概念。

沒想到,正是因爲這樣的部署,徹底讓北遼的騎兵優勢沒有了。再加上戰馬的疲勞、後勤補給的不及時等,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並不是君王親征就能改變的。

北遼的文臣武將,對於現在北遼的情況都清楚······

大宋現在不需要借步卒人數來硬抗北遼騎兵了,不必用原本的軍陣來對抗騎兵。戰車的堅固性、機動性,火器的大規模殺傷力、遠程中程碾壓性的優勢,原本幾萬人扛幾千騎兵的格局,已經變成了可以少對多,甚至持平的對砍能力。

每三十里一營帳,全部騎兵和戰車兵等量協同,幾乎將整個河北道的邊境防線做到的密不透風的地步······

北遼原來那種依靠騎兵的機動能力,在河北平原讓大宋防線千瘡百孔的做法,現在幾乎一點用都沒有了······

同時,大宋這樣全線均衡的派兵佈陣,迫使着北遼不得不也對應的去部署兵力。而北遼非絕對的一統王朝性質,導致各方勢力多有怨言。

這真不是趙曦故意的,純粹是無意中導致的結果······

北遼的君王親征,對於士氣有提升,但作用真的不大。

大宋不同。怎麼說呢,現在大宋的軍卒,已經基本都屬於老護衛營和近衛帶出來的,也就是說,大宋的軍卒,基本都是趙曦的門徒。

不說趙曦在軍制上的改革,不說提高武將地位,就單從大宋讓周邊各國臣服的現狀,大宋軍力的提升,都是自趙曦率軍第一次南征開始的。

第一次南征、好水川之戰、河東之戰,一直到平滅西夏,所有的戰例,讓整個大宋的軍伍對趙曦有一種盲目的崇拜。

這一次,是官家親征······大宋的整個士氣完全是在飆升。

當官家檢閱車輛經過是,整齊劃一的,震天的吼聲,讓每一位親臨者都有熱血沸騰的感覺。

其實,趙曦真的沒做什麼。在親征時,趙曦就說了,親征就是一個形式,一切都按既定方略作戰······所以,他無非沿着整個防線,坐着馬車溜達了一圈······

“官家,老臣很久不接觸軍伍了。老臣不是恭維官家,不論是記載,還是眼見,老臣認爲當今世上,絕不存在可以贏大宋軍伍的王朝!臣文彥博爲陛下賀!”

“多年前,老臣主導平叛王則,當時是河北道和京東道的禁軍全來了,卻對一些烏合之衆絲毫沒有辦法。若當時大宋是這樣的軍伍,臣只需要三五千軍卒即可平息那場叛亂······”

文彥博陪着官家巡視了,震撼是驚人的,也是令他折服的,他是真正的看到了大宋軍隊的變化,真的不可同日而語······

“官家,臣以爲,朝廷應該着手籌備燕雲十二州的官吏了!”

真不是恭維,王安石這一次也算是平生首次檢閱隊伍,真正見識到到大宋如今的戰力後,對於這場戰的勝負,再沒有一絲擔憂,甚至理解了爲什麼章惇的鷹派作風······

有這樣的隊伍做後盾,這就是朝廷的膽!

“這種事朕就不操心了,這是內閣的職責。不過,朕提個建議,凡在戰後到新收復州府任職者,可比原本國朝州府的俸祿提高三成。”

“一場大戰,損傷是難以估量的。從丁口到民生,都需要恢復。勇於來戰後瘡痍之地爲官者,朝廷不吝賞賜。這條詔令時間爲五年······”

巡視完整個戰線,趙曦也算是徹底放心了。

百年的執念,幾十年的韜光養略,三年的謀劃,終於具備了完勝北遼的實力。

檢閱結束後,趙曦也覺得朝廷完全可以考慮戰後的事了······

這一戰,不會有任何意外。

當然,這不是僅僅靠檢閱的印象下的定論,而是綜合考量雙方的兵力、軍備、士氣、後勤以及情報收集等所有因素,在前方將帥、陪同官家親征的老帥,以及整個隨同文臣綜合評估下得出的結論。

······

整個河北道都是戰場,沒有什麼主力和偏師,也不分策應和主攻,就這樣全線均衡的推進······

即便是這樣的部署,既然君王親征了,還是要亮出君王旗的,也是要擺出君王儀仗的。北遼也是如此······

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六六七章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四二章 宮牆外的世界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七三零章 這纔是謀略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七四一章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四六九章 槍頭趙允弼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第八六四章 這纔是誘惑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一零三章 韜光養晦的憋屈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七八九章 微服私訪(三)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棗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八八一章 狡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