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二章 成了

大宋穩步推進,是戰車兵的穩步推進。

戰車配備火器,各式發射火藥彈的裝備,一旦戰車成陣,北遼根本就無從下手。

大宋現在的火藥彈發射,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投石機、簡易發射器了。單人強弩、神臂弩,甚至連八牛弩、牀弩都成了兩用的。

而且,大宋的八牛弩,也不再是需要一隊人操作,兩人完全可以勝任,射速還比以前提高多倍。

這樣軍備上的差距,讓北遼只能嘗試在戰術上分而攻之。可是,大宋卻絲毫不爲誘惑所動,就嚴格執行着穩步推進。

其實穩步推進也是有弊端的。就是無法兼顧太多。

在不能有效殲敵的情況下,戰略越深,身後的漏洞就越大。

除了推進的這一片區域,其他任何地方都有可能隱藏敵方整建制的作戰隊伍。

這也是大戰之初,雙方這樣試探的現狀。

北遼在退讓,不時會遣千人或者幾千騎兵襲擾,像逗弄一樣,打幾下,打了就跑。目的就是想讓大宋能追擊,或者加快推進的速度。有點示敵以弱的味道。

而大宋這邊,不管對方做什麼,來多少打多少,戰車兵就是戰車兵,絕不出車陣。打跑了休整,將傷患轉運,然後繼續穩步推進。

雙方拉扯到現在,大宋這邊即便是在穩妥,一樣距離邊境線一百多裡了,已經離開後方營帳很遠了,身後都有打下的城池了。

也就是說,縱深已經留足了讓騎兵在身後騰挪的空間······

而戰車前軍和後方補給,到了現在也不再能依靠軌道運送了。雖然還是馬車運送,沒法跟軌道相比,也不得不建立後勤補給線,並派兵守護後勤補給線。

大宋現在的戰兵,對於後勤補給的依賴,比早年沒有火器時更嚴重。不僅僅是糧食,更是需要大量的,不間斷的火藥補給······

“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了。再遠些咱們就真的有可能補給困難,北遼也真可能在戰車後方作亂。百多裡,對於北遼一人三騎的皮室軍、宮衛軍是最合適的距離。”

“補給線如何?”

“疑陣做好了,就看北遼是不是上當了。”

“不管是不是上當,前軍都不能在突進了。工程兵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鋪設好軌道,目前只有前五十里可以利用軌道,後面的,這次推進的都需要馬車運送糧草。朝廷收攬北遼逃民,不敢用在轉運糧食上,只能在廢棄的營帳裡······”

唉······朝廷這一次並沒有征伐民役,全靠軌道兵承擔糧草和軍備轉運······

幾路大軍的帥帳指揮部,討論的內容大同小異。按照既定的戰略,在推進近二百里後,前軍必須稍作休整。

並不是說軍卒累了,也不是說後勤補給跟不上了,而是,在既定的方略中,這是一個節點,一個北遼可以利用的節點。

這也是前方各路將帥針對戰況給朝廷的建議。

倘若二百里的空檔,北遼仍然沒有動作後,朝廷就不必繼續隱藏番騎隊了,就需要戰車兵和番騎隊配合,全面推進,將整個身後縱深徹底穩固,並建立暢通的補給線,然後大舉北上。

前方在等,朝廷也在等。這是第一階段的策略,也是對敵方揣摩的試探······

“成了!官家成了!”

王中正幾乎是嚎着進殿的。這些天,由於官家與內閣一直守在勤政殿的議事廳,王中正需要隨時收集情報,也不是隨時伺候在左右的。

“什麼成了?你嚎什麼?”

現在這種焦灼的狀態,即便是趙曦也有點煩躁。每日就在議事廳,沙盤的地形都快印在腦子裡了。

所有的內閣,現在都是這種狀態。

由於前線始終沒有大變化的奏報,這些天議事廳也安靜了好多。該計算軍備的計算軍備,該考慮傷患的考慮傷患,沒什麼大事,都很少發聲了。

兩天了,這情形已經兩天了。被王中正這樣一嚎,都有些不悅。

“官家,北遼南京道的探知奏報,北遼的前線指揮部決定發兵,躲開國朝的戰車陣,繞到我方身後,分兵搗毀我方糧道,伺機嘗試在空檔區域內作戰,對我方分而攻擊。”

“同時,在遣騎兵繞後後,將派遣先遣隊,嘗試進入我大宋河北道境內,採用原來耶律乙辛的戰術,在我大宋境內作亂,以徹底破壞前軍的後勤補給······”

整個議事廳,在王中正狗攆着一般的語速說完後,瞬間就成了多雲轉晴。

王中正那不陰不陽的聲線,啥時候這般動聽了?確實是,這時候都聽見王中正所說的動聽,還是相當動聽。

“奏報何在!”

趙曦也有點激動······

整個方略雖然是整體的決策,甚至還包括前方的將帥。但是,趙曦清楚,所有參與者都清楚,主導者是官家自己。

是皇城司安排在北遼的探知奏報。這麼幾年,皇城司終於在北遼朝堂打開了局面,能打探到北遼用兵方略,這消息來源絕不是一般人物。

“消息可信?”

王安石也看到了奏報,確實是令人振奮的消息。只是這來源……

王中王沒有回話,而是看向了官家。

“說吧,這些事最終還是得讓朝堂知曉的。”

趙曦是清楚的,也知道這消息來源。

“回王相,是北遼朝廷的漢人,劉家人。皇城司得到官家恩准,許諾在收復燕雲後,確保劉家嫡系性命,甚至根據送出情報的重要與否,可以在戰後論功行賞。”

劉家人……可信不可信先不說,劉家人確實是有能力獲得北遼朝廷方略的。

韓家、郭家、劉家,這都是北遼朝廷漢人勢力的代表,不僅僅居於北遼朝堂,甚至有執宰北遼朝政者。

百多年了,真以爲他們還記得自己的宗族,就有點奢望了。

“如今宋遼實力反轉,有這樣的想法也無可厚非。姑且就看成他們這是歸心吧……”

審時度勢,見風使舵……德性真不好說認同。可有些時候,或者說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又是棄暗投明。

算了,不計較了。

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七五八章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五九一章第五九一章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選擇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襲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四零九章 我要見上國皇帝陛下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四六九章 槍頭趙允弼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八五章 後續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八七九章 含糊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五三三章 大設想第六八八章 等第五二九章 彈劾第四六一章 憤怒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六一二章第七八六章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三七二章 殺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