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

國朝現在兵員調集很快,在朝廷議定沒出一旬,近十萬的軍卒已經北上河北道了。

本來嘛,戰事一開,整個河北道的軌道全線對民間停運,全部用來運輸軍卒和戰車·····戰車直接就可以攜帶軍備借軌道北上。

一時間,整個河北道就緊張起來了。

“北遼停戰了……”

很不幸,當國朝剛剛陳兵邊境,北遼那邊就傳來消息……耶律乙辛居然以宋國收復燕雲做理由,要求北遼皇帝談判。

要求似乎也簡單,就是要求北遼皇帝,要將宮衛,皮室軍什麼的,防禦河北道。

否則,他將直接放棄河北道的防禦,將宋國大軍放進來…~

“他不怕北遼宮衛從背後抄後路了?那樣對他是兩面夾擊,死無葬身之地!”

章惇有點想不明白。耶律乙辛起事的基礎上北遼南京道,而河北道邊境,說白了,就是在南京道一帶。

本來南京道漢軍偏多,又是忠於北遼皇帝的。

一旦北遼宮衛、皮室軍南下,隨時可以轉頭攻擊耶律乙辛的後背。

若再有漢軍配合,耶律乙辛真的會陷入重圍……

“若北遼的宮衛,皇家的皮室軍南下,北遼皇帝只能靠後族蕭氏的皮室軍了。”

“那樣,對於耶律乙辛而言,是最有可能獲得事成的機會,還是唯一的勝算。”

“蕭觀音被賜死,想必後族會有怨恨,而上京道、西北招討司鞭長難及。耶律乙辛估計想盡快結束戰鬥吧……”

呂惠卿格局不算大,能看到陰謀詭計,卻看不到大局在哪。

其實……

“蕭氏是後族,不止蕭觀音一位皇后。北遼從立國以來,蕭氏賢后頻出,蕭氏對北遼的忠誠恐怕不會因蕭觀音之事有所減弱。”

“即便有,也只僅限於後輩以及蕭觀音親近的勢力。在大勢面前,這都不算什麼。”

王安石是忠貞愛國的品質,考慮問題的切入口不同,看到的層面也不同。

趙曦暫時沒摻合內閣的討論,這本來就是一次試探,倒是不急做決斷,可以先看看形勢。

“恐怕耶律乙辛是有恃無恐……”

蘇轍,看問題很獨到,也有深度。就比如現在所說的…~

“國朝已經陳兵邊境,如果就這樣撤回來…~不說一鼓作氣再而衰的問題,就單純說官家試探的意圖,也達不到。”

“北遼這些年在對騎兵進行火器的針對性訓練,面對國朝火器的作戰是否有提高?國朝又該如何應對?這些都需要有個試探。”

“所以,邊境的陣勢鋪開,不管怎樣,都需要打一兩場戰來看看。耶律乙辛這是陽謀,是國朝不得不配合做戲的陽謀。”

“我甚至在想,很可能在耶律乙辛起事之初,就已經預料到國朝的反應了。”

蘇轍所說的,讓內閣有些頹然。

原本自認爲是時機,當時機是敵方故意留給己方時,那就肯定不再是時機了。

都是精英,這感覺不好,很不好。

“確實,耶律乙辛是陽謀,是國朝不得不配合的陽謀。朕也明白這點,或者說從開始就考慮到了。”

“這樣說吧,有了這樣的時機,國朝若一點表示都沒有,也太對不起耶律乙辛的籌劃了。當然,咱們自己也心裡過不去。”

“大宋想的燕雲,敵對是北遼,不論耶律乙辛還是北遼皇帝,對大宋而言都無所謂。即便沒有耶律乙辛謀反的事,這兩年之內,國朝也必須跟北遼打一場局部戰爭,以便驗證雙方的戰力。”

信心難樹立,卻很容易失掉。哪怕滿朝臣工都被埋了,趙曦這時候也得鼓勁。

“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北遼內亂是國朝期望的。所以,雖然國朝不屑於與耶律乙辛同流合污,倒不影響對北遼內亂的事推波助瀾。”

“所以,朕倒覺得,這次試探性的作戰,倒是示敵以弱的效果好一些。”

“讓北遼的精銳陳兵邊境不參與內亂之戰,很難達到消耗北遼戰力的結果。”

趁火打劫也好,還是乘人之危也罷,終歸還是旁觀者。

這時候真的沒必要深度參與,過深的代入感,或者對現在北遼形勢以及國朝和北遼形勢感同身受,很難做出理性的判斷。

唯有真正做到旁觀,才能充分利用好這次機會。

“官家,西北一帶是否需要配合河北道做伐?”

王韶心好像一直離不開西北之地。也是,哪裡的地形都鑽腦子裡了,只要開戰,他首先會想到西北之地如何部署。

“不必了!若西北之地再增加壓力,說不定真的會讓耶律乙辛成事。”

“朕以爲,西北各地應該將邊境駐防軍伍後撤百里…~”

“官家……”

“王相,不管如何,耶律乙辛是謀反,國朝陳兵河北道,說是謀算燕雲也行,可說是討伐不臣的耶律乙辛也說得過去。”

“西北各地防禦後撤,纔有可能讓西北招討司可以派兵支援中京道,纔可以派兵勤王。”

“朕的確有些擔心耶律乙辛成事,更擔心北遼這一次內亂快速出結果。國朝的目的是儘可能的讓北遼內亂勢均力敵,打成一場持久的內耗戰!”

西北各地駐防軍伍後撤,河北道進伐…~估計北遼也會疑惑吧?

既然耶律乙辛有心謀算大宋,趙曦自然不介意還回去一局。

即便是配合耶律乙辛,也不想讓耶律乙辛痛快了。

“這樣吧,河北道的軍伍,最好能打出替北遼清奸佞的口感,算是兄弟之邦幫個忙……”

“若是以這樣的藉口,讓北遼不派遣精銳對峙,將精銳用於內戰,纔是國朝想達到的效果。”

“具體情況內閣議定吧。確保兩個目的,第一,要確保北遼內亂能持續;第二,要確保有一兩場驗證戰力的戰事。”

內閣介入太深了,想的也太多了。把北遼內亂跟這次調兵北上攪和到一起了。

本以爲,借北遼內亂,國朝可以趁機得到些什麼。其實,任何一個王朝,一致對外才是至理。

趙曦所做的,僅僅是將內閣再次拉到一個旁觀者角色。

精英畢竟是精英,只要確定了目的,明確了立場,內閣可以做出合適的方略來。

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二六二章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八三一章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六八章 沒死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九六七章 大定亂了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三零二章第三五二章 沒想到的戰況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一七零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日更奉上,感謝書友打賞。)第七二章 馬蹄損傷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三四八章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六八章 沒死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五五七章 蕭卓爾一口老血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四三七章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