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

相對於章惇和蘇頌的難題,呂惠卿就要輕鬆很多。

呂惠卿原本就主管市易,而官家在革新朝廷體制時,已經將市舶司也讓市易司統管了。所以,呂惠卿對於市舶司的業務不算陌生。

熟悉市舶司的業務,自然就熟悉從事海運的諸多商家。他呂惠卿也是福建人······

“吉甫,朝廷詔令必要不折不扣執行。對於三月限期後,依然與海盜勾連者,必須嚴懲不怠!”

讓呂惠卿唯一不爽的就是,王安石盯這邊很緊······不是說王安石精於市易,這時候呂惠卿在易貨之道的造詣,除了薛向不敢輕視,整個國朝他不認爲還有比他更強者。

曾經王安石一起提攜的呂嘉問,已經被他遠遠的甩在身後了。

也是有曾經被王安石提攜的原因,讓呂惠卿不便把王安石頂回去······大家都是內閣,不存在誰高誰低。

“首輔,惠卿自知使命,萬不敢懈怠。如今,市舶司已經將涉足海運事務的商賈名錄一併整理成冊。隨後惠卿將着人清理對比歷年海運易貨的數據,並與薛師正溝通,查對資金往來,以明晰各大海商出入,甄別與海盜勾連的可能······”

“同時,市易寺已經遣人前往國朝各沿海州府,配合皇家銀行方面,調查流入市場的番貨和資金往來,以查對海運逃稅事務。”

“監察衙門、皇城司均有參與。屆時,惠卿將整理奏報,以備內閣審議······”

既然王安石盯着,呂惠卿不介意將行動說明白。至於王大首輔是不是懂其中道理,那就不是他呂惠卿該管的了。

呂惠卿不認爲王安石能懂這些,現在國朝的市易,與早年的國朝的市易完全不一樣。

有時候呂惠卿不得不佩服官家的大謀略格局,就說這皇家銀行,雖然對商賈交易提供了方便,可商賈們永遠不清楚,在方便商賈交易的同時,更有利於朝廷對市易事務的監管。

沒有那個商社樂意轉運大量的銅錢,而規模以上的交易,藉助皇家銀行就成爲必然,在於市易寺溝通,使國朝的規模交易的稅入,幾乎無處遁形。

或許在官家推動這兩項革新時,就已經將國朝的商賈都裝進了籠子裡。

所以,呂惠卿在針對海商的事情上,不敢有任何隱瞞,他知道,即便是薛向和他,都比不上官家對市易方面的精通。

至於王安石······

果然,王安石帶着一臉疑惑走了。

“官家,呂吉甫在整理海商名錄,對比歷年海商易貨數據,並協同薛師正的皇家銀行清查流入市場的貨品。恕臣愚鈍,老臣不知此爲何意?”

王安石不好意思請教呂惠卿,可並沒有不好意思請教官家。

“哦,呂呂吉甫倒是費心了······”

見王安石一臉的迷糊,趙曦就接着說道:“整理海商名錄,這算是基礎性工作,知道了海商都有哪家,就將範圍縮小了。”

“進一步查對番貨,對比數據,並與皇家銀行的資金流動對比,以此就能清楚海商將番貨販賣進國朝的數量和收益。”

“王相也知道,不管是番商,還是海盜,對於國朝貨品的喜好都是那些,其中銅錢便是最受歡迎的貨品之一。”

“暫不說銅錢的交易。以貨品、收益以及皇家銀行的資金往來,包括番貨進入國朝的交易等等,就能查對出海商應該得到的收益,應該獲得的財富,應該販運的貨物總量等等數據。”

“海商供養海盜,不會是次次都需要繳納過路費用,貨品不管是不是定數,在繁雜的數據中,總是有跡可尋的,也就能從諸多數據中知道哪家海商與海盜有勾連。”

趙曦感覺自己說清楚了,可看王安石的樣子還糊塗着。

唉······

“王相,比如王家是海商,這一次從國朝帶出的海的貨品價值百萬貫。海運有風險,有路途遙遠,海商在西番採購或者交換貨品時,肯定是儘可能足量採購。”

“而番貨的利潤這些年在海商圈子裡幾乎是明事。那麼,這一次你們王家帶回來的貨品,並不足百萬貫再加利潤的番貨,這就說明,王家的這次出海有額外的支出。”

“以多次數據對比,就可以看出各家海商額外支出的大概情況,以此來推斷是否存在與海盜勾連。”

“當然,這只是一種模糊的推斷方式,具體甄別需要結合皇家銀行、皇城司探知的情報等等,各方面綜合以後來判斷。”

這時候王安石是真明白了。到這時候,他不得不承認,呂惠卿之於易貨,確實可以算登峰造極了。

“官家,能窺透其中道理者,國朝有幾人?”

王安石心裡有點模糊的擔心。如果說海商有這樣的覺悟,那朝廷清查就沒有了意義。

“薛師正應該清楚,賈憲也該懂得。至於說其他人······太子是否明白?”

趙曦轉頭問了一句。

“回爹爹,孩兒曉得。爹爹曾跟孩兒講授過相互道理······”

太子是不是真懂,這時候都需要說懂。就像趙曦,有很懂事務,是他引導的,但並不是完全明白,但是臣工都會以爲他精通,自然就不敢欺瞞。

知識在於積累,太子即便現在不懂,朝政接觸多了,也會慢慢清楚的。趙曦並不在意太子是不是原本就懂,最起碼現在懂了。

以這樣的方式讓王安石明白,並傳播出去,對於太子也是有好處的。

趙曦明白王安石的擔憂,不是趙曦貶低這個時代的學識,而是側重點的區別。

記得有句話,漢文化有邏輯思想,但是沒有邏輯學。

這個時代的學問,多是一種模糊的,廣泛的,提綱掣領的學問,像呂惠卿這樣針對性的推理,是一種邏輯學,或者推理學的範疇。

這是因爲這些年呂惠卿真正的吃透了趙曦講武堂的那些記錄,並且有針對性的學習了,也延伸並懂得運用了。

精英就是精英,只需要指出方向,他們就能促進發展。

趙曦對國朝的發展又有了一種期待······

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六八八章 等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党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二六九章 一念定性命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六二六章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五五八章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八五九章 一言定人生死的感覺不好第六六七章第六六二章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訪(十三)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五三六章 凡議和者殺無赦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十六章 內苑不同版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八八三章 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