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

官家的意思就是讓那些富有者,把大部分的錢財都投入到產業擴張上,從而減緩國朝土地兼併的進度?富弼不確定是不是這樣。

“官家可是要緩解土地兼併的難題?”

大宋不限制土地兼併,這也是早些年朝廷不斷增加廂軍的原因,也是早些年國朝州府郡縣流民盜匪處處烽煙的原因。

可這些年這樣的情況幾近絕跡,已經不再是朝廷議事內容了······不知不覺,現在的朝廷議事內容已經與早年完全不同了。

其實,農業發展的極致,也應該是集約化。可趙曦並不敢在現在就試圖去推動,沒有那個基礎。在沒有科學的基礎下,不現實。

“中正,將工坊城這次撲賣的畫冊拿來,讓富相看看······富相,本次撲賣是有部分農具的。”

趙曦很早就考慮過農業機械化,可惜,趙曦發現,在動力沒有大進展以前,農具的變化也只是改進,談不上什麼機械化。原來,後世小農作業的那些農具,在當下已經多數出現了。

趙曦能做的,也只是引導着工坊城做些改進。就如紡車的改進一樣······

“從某種程度上,產業技術和工藝是可以帶動農業發展的,或者說工業農業是相輔相成的,產業技術是可以爲農業服務的。”

見富弼看完撲賣畫冊,似乎有些明悟了,趙曦便扯開這有的沒的了。即便是有這些改進農具的實物,趙曦在陳述這些理論時,仍然有些不紮實。

比如,趙曦按照記憶中已經很模糊的那些加工糧食的機械,嫁接了水輪動力;比如,趙曦把現世使用的農具按照後世的形態做個改進等等,都仍然談不上所謂的農業機械化。

甚至說,在自己的設計基礎上,蘇頌和沈括也有所改進。可惜,仍然無法跟農業機械化沾邊。

早就引導蘇頌和沈括玩蒸汽機了,可惜,一直還沒影······真不是這個時代可以玩出來的。

雖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官家的說法了,可富弼總覺得還有些不豐滿,總覺得這些理由牽強。

農具作業能力的提升,加上國朝現在牲畜不缺,似乎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耕田用工的不足,甚至說能解放出人力來。而這些人工便可以從事各種產業······似乎,最終還是要發展各類產業,而不是針對農業發展出現的問題解決。

這幾年國朝耕田增長,若不是西夏和大理收復,耕田的現實的不增反減的。私訪時發現的耕戶和佃戶之變化,官家的這些做法並不能改變現狀,或者說連促進的可能都沒有。

事實上,在富弼看來,新產業出現的結果,只會使人們更專注於產業發展······耕田的所有權並不會因爲是不是耕作而改變。

“恕老臣愚鈍,難以明瞭此舉能否促進耕田大增······”

“富相,朕也只是有個初步的想法,尚不成熟,這個想法現在正處於雛形,跟富相說說倒也無妨。”

“富相,可知我朝商稅與農稅在朝廷所有稅入的權重?”

“官家,刨除西北之地的牧業,單單以田畝稅入算,一條編的兩稅,在朝廷總稅入中不足四成。而商稅,包括易貨之稅、產業之稅、市舶寺外貿之稅,已經在國朝稅入中舉足輕重。”

“也正是如此,老臣才疑惑官家調研農桑後,繼續促進產業技術發展的做法。朝廷稅入的權重,充分說明了產業收益的龐大,如此做法,更會導致所有人的關注點集中在產業上,對農桑無利。”

官家問出這樣的問題,也就是說,官家對於現在的稅入比例很清楚,是知曉國朝現在的現狀的。

產業發展用工甚多,導致了子民收益增加,而子民收益增加,同樣促進來市面上各種物品的銷售,從而激發產業的繼續革新。

在產業發展和朝廷稅入上,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而對於農桑,在富弼看來,這未必是好事,甚至說更加會導致農耕被忽略······這與官家在私訪時更自己談起要重視農耕的想法相悖。

太子陪同着,或者說伺候着,看着老爹跟首相的奏對。在太子心中所想的,也是認同富弼的說法的。

“富相所說乃是去歲的比例,朕現在已經讓戶部、三司使以及市易寺在彙總今年的稅入比例。初步估計,今年的商稅可以佔到總稅入的七成左右······”

“如果,這一次工坊城的撲賣成功,在下一個五年十年,國朝的農稅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情形?”

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情形?不用說,別說工坊城再一次撲賣,就是沒有這一次,國朝農稅的比例也只會是越來越輕。西域商路的暢通,本來就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商貿往來,增加商稅。

這樣的結果,只會是農稅最終會被朝廷忽略······這豈不是更加導致不再重視農桑嗎?

富弼更加疑惑了,越發不明白官家的意圖。

“富相,當國朝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忽略農稅一項時,朝廷直接取消農稅······”

農無稅?這一下富弼頭炸了,腦袋真的有點嗡嗡的。農無稅呀,這將是什麼?這將是······富弼居然想不出可以來形容這個現象的詞彙。

“官家,這···這真有可能?”

富弼有點不敢相信,恐怕任何一個人都不敢相信。農無稅,這對於一個王朝而言,將是真正的千古基業。

“爲何不可能?富相,以去歲稅入而言,相比國朝前五年的稅入,商稅的稅入與國朝五年前的總稅額相比如何?”

“皇家銀行中,朝廷的儲備錢糧,與前五年朝廷的總稅入相比如何?試想一下,若朝廷取消農稅會對朝廷的收入會有多大的影響?又會對子民在農桑事宜上提高多大的熱情?是否能促進農桑?”

富弼無言了,除了震驚,心裡也是清楚的。這幾年朝廷的歲入盈餘,遠遠超過了農稅的總額。這還是朝廷有對外作戰的形勢下。

這些年國朝各種產業的蓬勃發展,加上官家設置的市易寺,朝廷稅入幾乎是在成倍的增長,盈餘一年比一年多。

難道真的已經可以農無稅了?

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六八五章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八四三章 太子成長了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二九四章 戰爭與需求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八四章 射殺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三七一章 翻了個底朝天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七六六章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六七四章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八五零章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七五四章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三零二章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五三三章 大設想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二九六章 揚長避短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九三零章 一級戰備了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五九五章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