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

大軍在接近善闡府後,稀稀拉拉的包圍圈,以及表演式的作戰,讓人看着都有些假。

“大帥,這樣可以嗎?”

這已經不是戰前議事了,指揮部就像飲宴,一羣將帥都隨意的坐着。這樣的戰鬥,的確不需要他們出面。

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他們丟不起那人。

整個大軍的武將、文佐官,包括監察官,都一副樣子。彷彿他們不是來大戰,而是來遊玩飲宴的。

王舜臣不擅長謀略,只精於戰術。可就是他都能看出來這戰事的假,太假了。

“他們有得選?”

章惇接過機宜文字端過來的茶,隨口回了一聲王舜臣。

對於王舜臣這樣子,也是沒法了。

戰前議事,自決定圍三缺一,給善闡府裡貴人逃跑機會時,這王舜臣就睡着了。

後面到底議定的什麼,他根本不知道。

偌大的指揮部裡,一個個將領都老神在在的,就跟在汴梁飲宴時差不多。

就他王舜臣一副憂慮的勁頭。

現在所謂的圍三缺一,就跟過家家一般,也難怪所有的將帥都如此悠閒了。

沒辦法。

在議定圍三缺一,並指向剿滅大理所有反對力量後,章惇跟諸位將帥講了官家所謂的面授機宜。

官家是面授機宜了,可官家只是把有些事給章惇講了。從監察衙門推動時,汴梁的那些配合性的操作,到這次太子遇襲的謀局……

結果是,在場的將帥沒有一個敢自認爲能比得過善闡城裡那位。

說白了,這一次大軍可能面對的是一位可稱爲謀略大家的人物。

至於官家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不是他們將帥該考慮的,而這一戰纔是他們需要考慮的。

章惇自認爲不一定比善闡城裡那位做的更好,他更習慣直接。

看向種建中,這算是這一代軍將中數的上數的,也是一臉敬佩。

“所有聰明人都會犯一個毛病,就是會在自己的腦子裡完善一個看似混亂的局面……這是官家說過的。”

“還有,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計謀都無解。這也是官家說的。”

“我部南征,或許並不需要計謀,因爲有絕對實力!”

種建中如此陳述,才讓章惇最終選擇了現在的這種圍城之法。

官家說過一種方法:換位思考。

章惇就嘗試着如果現在善闡城裡那位是自己,自己又會怎樣考慮。

突圍?只要對大宋戰力瞭解的人,就不會考慮在大宋軍伍圍困下正面突圍。

那位可是在講武堂、工坊城都有過歷練的,不可能不知道大宋軍卒的戰力。

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正面突圍那就是送死。

大宋軍卒集結的速度,遠不是大理軍卒可比的,搭配上矮腳馬也不行。

然後呢?怎樣想?

負隅頑抗,還是算了吧。大理軍原本的戰力不用提,即便是被國朝訓練過的那三千火槍兵,僅僅是一個回合,就已經崩潰了。

對於南征軍而言,僅僅是打幾發虎蹲炮而已。

考慮官家網開一面,饒恕?設身處地,在朝廷派兵時,就應該絕了這份心思。

剩下的就只有破釜沉舟了。當然,是除了現在就打開城門投降以外。

只要有一線希望,就絕不放棄……章惇如是想。

恐怕善闡府裡的那位也是這樣想吧?否則不至於敢策劃襲擊太子了。

章惇越想,越覺得好像自己跟善闡府裡那位有驚人的相似處……

想當年,也就是嘉佑二年,自己已經考中了,就因爲族侄章衡以狀元及第,自己便丟了敕誥……

想多了,真有點想多了。

其實,章惇也是沒辦法。

所謂的辭蹕時面授機宜,章惇感覺到了官家的爲難,也造成了他現在的爲難。

有可能的情況下留其性命……什麼是有可能?還不就是讓自己創造可能嘛?

當然,章惇從不認爲自己無意中弄死那位了,官家會怎樣怪罪。但心中有芥蒂是肯定的。

章惇所有的一切部署,都是爲最後那個結局在安排……

“大帥,善闡府西門開了,已有前鋒出城……”

“確鑿?”

“回大帥,斥候奏報,西門大開,百數騎兵出城…~怕驚擾,斥候並未靠近……”

那就是了。

章惇很希望那位真的瞭解謀略大家,能真正明白官家的心思,能真正看明白自己的這番佈置。

“介夫,本帥留高敬亭將軍率一萬大軍留守善闡府,並由介夫主導善闡府治理以及善後事宜。”

章惇話是對着鄭俠說,可眼睛卻看向高敬亭。

大軍中的五位將領,真有心弄死善闡府裡那位的,估計也就高敬亭了。

反正章惇是這樣想的。

高家、太子、皇權繼承,以及官家臨行時的交代,章惇只能做到這點了。

“末將遵命!”

鄭俠還沒回話,其實鄭俠這時候也看着高敬亭。

沒想到高敬亭連遲疑都沒有,就這樣接受命令了…~

其實,他們誰又能知道高敬亭的爲難?

出征前,家主說過:有權利決定並處置皇子性命的,唯有官家。

同時,皇后娘娘也遣人傳話了,讓他在陣前儘可能留下那位的性命。

高敬亭不知道官家是怎樣交代章帥的,但是他若直面那位,肯定相當的爲難。

這樣挺好,反正自己在近衛五大將領中也是以善後成名,章惇這般安排,乃是出於公正。

挺好,對誰也好。

“好!斥候繼續尾隨,根據探知情況隨時奏報!”

“本帥以爲,今晚將是善闡軍突圍時機,我大軍一如既往,不做應對。”

“明日卯時,全軍進城,由高將軍率本部五千,其他各部五千,留守善闡府。所有傷兵,全數留守。”

“善闡府善後事宜由文佐帥負責,大軍將根據斥候奏報,對突圍的軍伍追擊。”

“諸位將領要明確一點,此次追擊,大軍殲滅的是所有接納、收留突圍善闡軍的部落和勢力,必須時刻牢記,要給善闡軍留後路……”

“各位將軍也通告全軍,任何人必須牢記這一點,否則軍法處置!”

追擊戰,很有可能會是亂戰的情況。章惇不得不把命令明確了。

這樣的命令,足可以把那位,包括大理段家的段廉義留到最後,自己也能最大限度的完成官家的囑咐。

第五三六章 凡議和者殺無赦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六六二章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五九一章第六一二章第七五六章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五八三章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四三七章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六八章 沒死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三四八章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三五二章 沒想到的戰況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九九章 選兵詔令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三四章 放個煙霧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七三八章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襲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五二七章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六百章 還不到時候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度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