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

滔娘很欣喜,最起碼兒子所表述他爹爹的意圖,要比她想的周全。

對於兒子所疑惑的,滔娘也同樣有疑問。

這般運作此事,彷彿得利的只有朝廷,爲何商賈會競爭哪個什麼航道經營權呢?

“首先,沒人擔心取得航道經營權以後會虧損,特別是那些熟悉航運業務的人和勢力。”

“之所以感覺朝廷得利了,是因爲原本朝廷就該得利,卻被整個漕運衙門消耗了。朝廷所謂的得利,其實就來自於供養漕運衙門運轉的耗費……”

“而對於競爭航道經營權者,隨着國朝產業的類型增加,產業發展會促進易貨的頻繁,運輸量增加是顯而易見的。”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在考慮問題時,你被什麼所左右!對於商賈而言,他們首先考慮利潤,而航道經營權有利潤,對於商賈而言就夠了。”

“對於地方州府而言,原本因爲漕運是獨立衙門,地方州府在管理上也就沒積極性,因爲吃力不討好。如此改革漕運衙門,地方州府對於航道有了一定的權利和收益……”

“同時,站在朝廷的角度考慮…~正如你說分析的。這是各自有各自的訴求,便會被訴求所左右……”

還有些深層次的內容,趙曦沒有繼續講述。自己認識到的,纔是真的屬於自己的。

兒子是要做君王的,有些思謀,趙曦希望是兒子自己看出來,自己體會到,而不是這樣完整的教導。

漕運衙門、摻和的勢力、地方州府、朝臣等等,作爲君王,需要站在另外的高度來看待他們……

“爹爹,是不是隻有置身事外,才能真正看清楚事件的全貌?”

太子能有這樣的認識,趙曦是真的滿意了。

“兒子,帝王之術,在你求學時,有大儒教你。牧民之道,在你歷練時,你自己體會到了。”

“爹爹想要告訴你的,也正是你剛纔所領會的。唯有置身事外,才能窺其全貌。”

“朝臣是大宋的,商賈是大宋的,百姓也是大宋的。而朝廷又是什麼?朝廷便是大宋的所有。作爲君王的立場,是儘可能讓所有組成大宋的成分,都能在自己執政下獲得……”

對於太子的成長,除了兒時的引導性教育,趙曦沒怎麼用過心。這一次,算是兒子成年後,唯一的一次教導。

……

在趙曦教導兒子的當時,整個汴梁也有多處在討論趙曦關於漕運的改革話題。

對於易貨之道精通者,除官家以外,薛向是被朝堂公認的。

然而,薛向是絕對忠於官家的,即便能明白官家背後的意圖,也未必會告知。

接下來就要數呂惠卿了。

呂惠卿這些年因爲執掌市易寺,在易貨之道上,很是有了長進。

至於呂嘉問,也就王安石還在繼續看重……

這個時間受邀到王安石家裡做客,呂惠卿是有些不樂意。可官家針對呂嘉問的做法,讓所有人都明白,官家很在意官員的人品。

呂惠卿不管怎麼說,他是經王安石推舉,才入了官家的眼。

所以,呂惠卿還是來了。

“官家目的從來不單純,所謂的漕運改革,所謂的拋去負擔,這絕不是官家唯一的目的……”

呂嘉問多年了,依然還停留在輔助王安石處理三司使的角色上。

不過,這樣的說辭相當於沒說,誰都知道官家的目的不簡單。

“吉甫如何看?”

王安石很鄭重的向呂惠卿徵詢。

說起來,之所以官家有了改革漕運的提法,還是因爲王安石把漕運的內幕挑明瞭。

王安石很有必要去了解官家的意圖。

“閣老,官家的目的是多贏。朝廷甩掉了漕運衙門這個包袱,商賈可以經營航運,地方州府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參與到漕運利益中來……”

呂惠卿不得不往外吐點,多少的說,都得說點。

“吉甫,官家不擔心朝廷失去對運河航運的控制?”

這是王安石想不明白的。儘管官家提到了每年撲賣一次,可王安石不覺得每年撲賣就能改變經營方。

這不是三倆錢的事,漕運衙門有多大資產,那怕是分割出賣,有能力拿到這些資產的,也不會太多。

一旦朝廷失去航運的控制權,對國朝而言,是不亞於整個河北道大旱的災難。

“閣老,運河航運是分割出賣,並且是按州府界限分割,也就是說,漕運衙門的資產也會分割。這就有了參與者衆的基礎。”

“其次,朝廷撲賣只有一年,每年的停運期,航運就又重新迴歸朝廷,有足夠的時間讓朝廷組織撲賣或者再次恢復漕運衙門……”

呂惠卿挺累的,他能看明白官家的些許意圖,可不敢說呀!

畢竟他執掌市易寺,就是朝廷負責許可和審批的衙門,又如何不清楚官家的目的?

呂惠卿心裡考慮的是:自己能不能主導航道所有權!

可現在王閣老問了,他只能這樣強拉硬扯了。說的自己都不知道說什麼了。

“一年…~一年的時間倒也不存在多大的隱患,就是國朝常平倉的存糧,也足可以彌補漕運一年的運量了……”

王安石是一個純粹的官員,是一個真正憂國憂民的官員。雖然也對易貨之道有見解,可還是想不到朝廷許可和審批的層面。

王安石和呂惠卿的交流,算是有一定深度了。

整個汴梁,討論的大多數,基本都是考慮如何能在漕運改革的饕餮盛宴中分一杯羹。

就是趙曦一直倚重的老六家,也同樣都在商議是不是摻和漕運事務。

不過,他們都有一個遵旨:看宮內趙琴如何做。

這也是因爲消息沒有傳開,僅僅是在內閣一級討論。

至於設置在汴梁的那些漕運衙門,則仍然一無所知。

只是有部分人,被邀請了,都在詳細諮詢關於漕運的細節。從斗門、支渠,到船隻、船員,乃至一年走運河的運量等等……

這就是趙曦跟太子所說的:看你考慮問題時,被什麼所左右。

漕運到底如何,滿朝堂都清楚,甚至介入和摻和的臣工不在少數。

本來因爲太子遇襲,都處於膽戰心驚狀態的一些人,這時候卻鑽進了漕運龐大的利益中,而難以平復。

這就是衆生相。

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九三零章 一級戰備了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五二七章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四一六章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五八章 繁亂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三二章 推進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五五七章 蕭卓爾一口老血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八五章 後續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四八五章 不合時宜的決定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五三六章 凡議和者殺無赦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五五八章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五五六章 亂象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三七四章 狠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四八七章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