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

董氈是真見識了,鬼章也同樣。

首先見識的是工坊城的戒備,接下來見識的是讓他們滋生無力感的火器。心底裡可能還有得一點點亂七八糟的想法,因爲工坊城的見識,徹底打消了。

宋國攻打邈川城,他倆都沒有親臨前線,所有對於火器的瞭解,都來源於道聽途說。因爲,傳言宋國一旦使用火器,火器之下絕無生還······王韶在河湟,對於使用武力的部落,一律都是全殲的。

這一次工坊城的見識,終於讓他們死心了。還想什麼呢?這都是借天威的兇器!

趙曦乃至整個內閣,已經忘記了董氈這回事,這時候需要考慮已經進入青塘以西那部分隊伍的過冬事宜。

“時間上還能走一趟商隊,應該不會引起西夏和黃頭回紇的注意。這一趟,所有的馱馬、駱駝,全數帶上工坊城新出的棉衣棉被,帶上儘可能多的石炭。”

“另外,讓太自館準備足量的治凍瘡的藥……富相,可以嘗試着從太醫館找些忠誠度較高的醫館,直接派遣到前方……”

趙曦純粹就是在安排,這時候不能客氣,他需要把所能想到的全部想到,儘可能的讓在前方過冬的軍卒們出現非戰鬥減員。

對於朝堂而言,對寒冷的瞭解,因爲國朝疆域的原因,僅限於河北和河東的冷,根本無法知曉真正寒冬的感覺。

所以,趙曦必須儘可能的想周全了。

“官家,十二個據點,探路者隊伍將收繳的戰利品全數留在了各據點上。臣以爲過一個冬天應該沒問題。”

王安石覺得官家真的有點小題大做了。

都是軍卒,還是受講武堂訓練的軍卒,他可是聽說官家那一套訓練方法很殘酷的。不至於連一個冬天都熬不過來。

若真是這樣,那一旦對戰西夏了該怎樣?一旦對西夏作戰時戰事不利,又該怎樣?

王安石南方人,不會想到,取暖會成爲人生存的第一需要。

更不會想到,趙曦之所以前期在沒有講明那條通道寒冬具體情況下,仍然讓王韶派兵進入,他並不是擔心探路者隊伍不能應付,而是用先進入這條通道的軍卒,來體驗那一路冬季怎麼過,爲將來運兵,乃至最終控制這條通道做準備。

在趙曦心裡,第一個冬季在那條通道上過的軍卒,在功勞上並不比探路者差。

“物資朝廷不需要考慮,這一次運送也不再攜帶生活物資。但是,保暖和取暖的物品,必須盡最大限度的供給!”

趙曦再一次強調了保暖和取暖。

“官家,那條通道上冬季會有多冷?”

富弼大概看明白了,官家一直在強調取暖保暖。

富弼出使過北遼,也曾閒聊過北遼如何過冬的事。無非是袍子熱炕,這條通道並不特別北向,大概與河北一帶相當,又能有多冷?

“是你們想象不到的冷!”

這時代,即便是北遼也沒有真正佔領了遼東。前朝雖然也有些記載,也是靠近鴨綠江一帶,還不是冷到極致的那種。

“滴水成冰?”

這已經是內閣各位想象的最冷的天氣了。

“不,應該可能是滴熱水即成冰!”

趙曦也不確定。但是他記得後世有玩撒熱水變冰花的遊戲。想來在海拔三千米的青藏高原,應該也有這種可能。

他記得,他去青海時,大白天穿半袖,到晚上是保暖衣加衝鋒衣…~

不管信不信吧,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內閣大臣沒必要跟官家較這個勁,隨了就是了。

“另外,告訴王韶,讓他責令前方的軍卒,務必要做好記錄……”

趙曦說到這,突然想起來,這時候根本沒有溫度的概念,也沒法記錄溫度。

算了,就這麼一說,具體怎樣記錄,隨他們吧。

……

臨近夏末時,走這條通道行商的,是準備穿過這條通道,在那裡的冬季來臨之前,抵達巴格達的。

以往也有,本來這條通道上的商賈也不算多。

這時候,王韶已經西移了自己的營帳,將河湟直接交給了蘇轍。

王韶一直是個講規矩的人。

從朝廷接受皇命開始,他就應該是這支偏師的大帥了。之所以留在河湟,是爲了輔助蘇轍和章惇順利接管。

從青塘董氈內附後,河湟一帶已經不再有任何可能的意外了。關鍵是,他看得出,蘇轍在處理政務上,比他強。

隨同王韶西移營帳的,還有章惇。

朝廷的用意很清楚,章惇也是個有自知的人。那怕是做王韶的副手,也沒必要繼續在河湟待着。

在河湟,每當遇到一些繁瑣事務時,章惇老有把吐蕃人殺一批的念頭……還是作戰吧,自己適合。

既然青塘已經被國朝掌控了,在西行的商隊上,自己就好掩蓋,很容易瞞過西夏。

幾次,連續幾次,探路者的這幾位,都要求繼續帶隊西行…~

讓他們留在河湟,這可是皇命。

……

入冬後河湟督府帶來的奏報,終於讓諸位內閣信服了。

河湟督府這邊,在入冬後,也曾嘗試過再派人西行…~

結果是,別說再往西行,就一場大雪,連河州跟青塘都沒法聯繫了……

“蘇轍奏報,青塘以西全部被大雪覆蓋,根本就沒有路線和方向,放眼往全是雪,走不了多遠就會導致雪盲。”

“即便是用吐蕃人的方法,用皮子遮了眼,也根本不知道該往那邊去!白皚皚的,都是雪,四向都一個樣…~”

“聽牧民們講,這一場大雪,一直到開春都未必能融化了……”

“青塘一帶,牧民都圍繞着青塘城集中。這樣的白毛雪,那些遊牧的小家族,不僅僅會凍死牲口,恐怕凍死的人都有……”

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五二七章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三七九章 憑什麼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九六五章 恩威並施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七八六章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七十章 騎行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七五六章第六一二章第七七九章 人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第五七章 趙曦你幹嘛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