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

大西北的天黑的很晚,而天亮的卻很早。

嚮導們說過,他們這些天也用銅壺滴漏查驗過。

這地方,天黑差不多到定昏了。也就是亥時才天黑,而寅時尾差不多就天亮了。

所以,百五十人,襲殺千數人,人均需要殺十幾人。

“既然是襲殺,最後還是別動火器,儘量採用無聲作戰方式。當然,一旦暴露,所有人不得留手,最大限度的消滅對手!”

……

制定了作戰計劃,高敬亭把整個情報整理了,也罷五人一起商量的過程整理了,包括他們制定的作戰計劃。

將所有的一切,形成了文稿。

“此事我想加一句,就以我極力促成全殲吧!”

高敬亭在撰寫奏摺時,很鄭重的提議。

他是後族,即便是擔了濫殺的名,對他而言也不會有多大的問題。

可是其他人,特別是王舜臣和周侗,一旦被文臣逮着這一點,恐怕對將來的升遷影響很大。

“沒必要!既然是五人商定的,那就五人共擔!敬亭,兄弟們知道你的好意,可別忘了,咱們是官家近衛,最起碼現在還沒有編入軍伍。”

“就是,敬亭,我王舜臣相信官家!”

“誰若是有意見,就讓他來看看!歐陽公也是文臣,我相信他會站在我們這邊。”

“對,五人共擔!章惇和蘇轍也是文臣,在講武堂討論這些情形時,他倆的選擇也是全殲!”

“敬亭,就這樣吧!大家事大家擔,功勞罪責,都是咱們五個探路者隊伍的。倘若文臣真找事,並不是你的極力促成就能避免的。”

“更何況,這是戰場!”

高敬亭不再多說了,只能照實奏報。

都是多年的戰友,都是怎樣的性格相互太清楚了。

奏報是密奏的形式。他們都相信官家,可對文臣不敢奢望。

所以,便以皇城司密奏的方式轉遞了。希望這樣的奏報,不會在朝廷公佈,甚至連內閣大臣也別看到最好。

畢竟這是族羣滅絕式的全殲,被那些悲天憫人的文臣看到,一個濫殺的帽子是肯定的。

殊不知,自從探路者行動出現意外時,趙曦已經授權王韶、章惇、蘇轍,有了開啓前方奏報的權利…~趙曦希望前方一旦有異常情況,王韶他們在河湟,可以比朝廷早一些做出反應。

前幾份奏報,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無非是五隊又各自打掉了幾家馬匪的據點,水源地又都在什麼地方,大致可以容納多少軍卒駐紮等等。

還有些從嚮導口中探聽到的,在無人區的生存要點……這是高敬亭在得知朝廷已經分散軍卒進入無人區後,把這些要點奏報朝廷的。

連續幾份奏報都這樣,對王韶派兵確實有很大的用處。

可誰能想到,這時候居然來了這樣一份奏報。

王韶是軍將,同樣他也是文臣,自然知道文臣們的操性。

犯愁呀!

“子厚,子由,你倆看看這份密奏……”

王韶知道,現在的朝堂跟以往略有不同,武將地位略有提高。但是,對於這種濫殺…~真不知道到了朝廷會發生什麼。

內閣大臣,可全是文臣,即便是有所謂知兵事,經歷征戰的韓琦和文彥博,王韶敢肯定,就是王安石贊同探路者隊伍的做法,韓琦和文彥博也不會贊成。

章惇和蘇轍跟探路者隊伍都出於講武堂,又都是官家的親近,或許他們才真正有辦法。

“很正確的決斷!”

章惇看了,直接表態。而且,章惇還直接提筆了,在五人簽名的頭前,添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督府,章惇想承督府個情,還望將此密奏延遲三日返還皇城司。”

說完,又按了手印,才把密奏遞給蘇轍。

蘇轍只是笑了笑,跟章惇一樣的動作…~

王韶挺驚訝。要說章惇這樣做,王韶一點不奇怪,這也是他把密奏先遞給章惇的原因。

沒想到蘇轍蘇子由,一個處事相當老道持重的人,也這樣做了。

王韶還是不瞭解講武堂,甚至說不算了解官家。對於這種情況,即便是滿朝堂都叫囂,官家也不會搭理他們。

別說這是近衛,就是新軍這樣做了,官家一樣如此。

或許官家會問:你是大宋的臣子還是其他什麼王朝的?

“督府,下官見此密奏,倒是有另外一個建議。朝廷給予我們河湟督邊以查驗皇城司密奏的權利,應該是讓河湟能清楚探路者隊伍的境遇,並我所反應。”

“下官以爲,這時候,河湟督邊應該是向青塘發起進攻的時候了。如此一來,可以將一邊的所有魑魅魍魎的關注點,一併吸引到青塘城來。”

“如此,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探路者隊伍的壓力,也能儘可能避免朝廷的大謀劃走漏風聲。子由,你以爲如何?”

章惇做事強勢,甚至有點咄咄逼人。

就是給王韶提建議,因爲每次提出後,王韶都會問一句蘇轍,這幾天他總是在提建議的最後,加一句:子由,你以爲如何?

在提醒王韶的同時,也是要告訴王韶:我們都出自講武堂。

“督府,子厚所言極是!”

難得蘇轍今天明確表態。通常情況下,蘇轍都是笑笑,然後禮貌的看王韶。

“好!韶正有此意。那就連同探路者隊伍的密奏,一併請奏朝廷吧。”

對王韶這樣的答覆,章惇很不以爲然。

請奏朝廷?對青塘施壓的目的是爲了緩解那些雜碎對探路者隊伍的關注度。

等朝廷的反饋回來,還能發揮這樣的作用嗎?既然河湟督邊衙門有臨機決斷之權,何必非要過這道手續?

若是戰場,說不定就貽誤戰機了。

可是,王韶纔是督府,章惇也只能認同。

王韶不傻,相反,還相當的聰慧,只不過他比章惇和蘇轍要謹慎。

奏摺撰寫好,王韶邀請章惇蘇轍一同附議,並且在奏摺中,着重提出了這是章惇首倡,蘇轍贊同的結果。

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九三章 誠實是美德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七二二章 撤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吧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訪(十一)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第五八章 繁亂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八零六章 工農優先的問題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選擇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八章 甲子桃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五三一章 處置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六八五章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二八八章 真有這樣的傻缺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