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

讓趙曦感到欣慰的是,富弼同意了朝會和議政中的武將比例,就是政事堂的其他幾位,也並沒有針對這一點有異議。

這一次,趙曦安排韓琦和文彥博處理禁軍安置事宜,是真沒有想到會導致他倆在三級決策制上閉嘴。

因爲趙曦不可能預料到他倆會玩小心思,會搬石頭砸自己腳。

雁門之戰以前,趙曦已經初步拿出了三級決策制的概要讓相公們看了,那時候很多都還是概念,框架都沒有成型。

而韓琦和文彥博在放任禁軍在河東路遊蕩之前,趙曦已經把初稿擬定。

可是他真沒想到韓琦和文彥博會把把柄送到手裡來……

朝臣可不這樣認爲,就是富弼也不這樣認爲。

王安石本來就傾心於改變國朝現狀,自然不會反對。而韓絳和呂公弼歷來以官家爲主。

在政事堂裡,真正有可能反對官家三級決策制中武將問題的,唯有韓琦和文彥博。

偏偏他倆因爲雲應四州武將利益問題,在處理禁軍上出了昏招。雖然心知肚明的過去了,可韓琦和文彥博確實是官家擡手了,否則他倆不可能聯名幹一個什麼《論邊州制衡疏》。

這是自知理虧的表現,也就導致他倆不可能在三級決策制上去唱反調。

朝臣中,夠資歷任內閣的很多……

在富弼看法裡,這一切都在官家的預料之中,就是韓絳和呂公弼也是這樣認爲的,估計整個朝堂有多數臣工都這樣認爲了。

所以,出現了趙曦認爲根本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居然沒有朝臣針對朝會和參政比例之事上奏,真是奇了怪了。

趙曦突然有點看不明白了。

不管是朝會,還是議政,很明顯,這將是國朝權利的體現,地位的體現,文臣團體居然就這樣認可了?

畢竟在三級決策制的章程中,趙曦明確了,一旦經過三級決策制而確定的國策,任何人不得隨意改變,必須遵照執行。

“官家,如今的朝會也是文武列班,可曾見有武將在朝議時發言?”

富弼這樣解釋現狀。

或許是這樣吧。可三級決策制有明確的條款,不管是議政還是朝會,不論文武,都是有任期的,並且,若不能勝任職責,即便是任期內,也有可能被罷免。

只要進入朝會和議政,就必須有參政議政的能力和作爲……之所以加這種強制性條款,趙曦就是不想讓武將繼續弱勢,想讓他們在三級決策制中充分發揮作用。

難道文臣們看不到?這一點,武將就是爲保住在國朝核心權利階層的地位,也不會繼續像當下這般,帶着耳朵上朝。

“富相,一旦三級決策制推行,與如今的朝會會有很大不同,框架中已然充分說明。”

趙曦總覺得這事不那麼簡單,就是皇城司那邊也沒有特別是奏報。

考慮到富弼的配合程度,他覺得需要開誠佈公的談一談。

“官家,其實在這一點上,老臣也很疑惑。朝會和議政的武將比沒超過如今朝堂文武列班是一個原因。”

“在老臣看來,新軍、講武堂、工坊城,自己監察衙門的執行官,都有武將職銜。很有可能臣工們會認爲這些部門的武將職銜入朝會和議政不可逆轉。”

“另外就是,國朝的武勳世家,不管是開朝時的高家、使家、曹家,還是後來居上的向家、折家、種家等等,在朝會和議政中擁有席位也屬於正常。”

“還有一個可能。國朝在事實上,文武的界限並非如表面那樣明顯。這需要在確定具體名額時纔有所表現。”

或許這樣能說的過去。就連富弼也不敢肯定。

官家似乎認同了。

確實,趙曦認同了。本來趙曦也不會單純的以爲國朝的文武就是全然割裂的。

韓琦敢殺焦用,那是因爲狄青這個主帥就是草根,焦用更是如此。但韓琦對於那些武勳世家的子弟卻是另外一種態度。

別說見了曹利會恭稱太尉,就是見了向家的向鳴中,也一樣客氣。至於種家和折家,那怕是看不上眼,也沒有當面落面子的事。

大多數文臣,多多少少都跟武將是有勾連的。關鍵在是不是成了氣候。

就即便現在安置處理的這些廢物禁軍,不一樣能在朝堂找到跟腳嗎?

想來都以爲這三成的席位,是留給武勳世家和有跟腳的吧。

然而,直到趙曦看到了朝臣集中上奏,要求儘快推動監察衙門辦公時,趙曦才恍然明白:原來如此。

真正的原因卻是從這一次禁軍北上安置引起的,是因爲朝臣們的恐懼導致的。

因爲韓琦和文彥博放逐那些廢物禁軍,用強令逼迫他們北上轉民。

他倆的目的,是讓這些禁軍在一定範圍內能有一些騷亂,不管是騷擾州城,還是阻攔軌道運輸,亦或是落草爲寇,都能激起趙曦對武將的防範,從而對雲應四州的利益分配調整。

只不過趙曦在第一時間杜絕了所有的空檔,讓新軍和軌道兵嚴陣以待,堵上了他倆做法的漏洞。

當時趙曦是爲了避免朝臣們嚷嚷,才把皇城司拿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情報,通過內參明發了。

也正是這一點,讓朝臣害怕了。

前朝武后的梅花內衛,偵辦了多少臣工,作爲朝臣幾乎沒人不知道。

國朝自開朝,將武德司改爲皇城司,由官家直接統領,擔負着宮衛和密諜之責。

官家自即位以來,兩次利用皇城司的奏報處置朝臣,這不是好兆頭。

偏偏這兩次,都讓朝臣無從反駁。叛國投敵和文武勾連,都是忌諱。

但是,作爲朝臣,誰也不想時時處於監視中,更不希望以內監爲主的皇城司插手朝廷事務。

不僅僅是不希望如此,更對這樣的行爲擔心,甚至到恐懼的地步。

從先帝的仁慈,直接轉變成今上的強勢,很難適應的。

朝臣們還是希望,屬於朝臣的事,應該由朝臣解決,而不是密諜和官家。

這時候,官家推行的監察體系就成了將密諜擯棄在朝廷之外的利器。

因爲監察章程的綱領中有一條,處置朝臣,必須經由監察官調查,並取得真憑實據後,依據監察條例,對照處置。

雖然官家有赦免權,卻沒有任意加罪的權利,同時,那怕是官家,也不得推翻監察衙門查驗後的定論。

朝臣們之所以不再武將比例上糾纏的原因,是他們在擔心皇城司……

第九零二章 看熱鬧希望事大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四一六章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九零二章 看熱鬧希望事大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九二六章 別無選擇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二九六章 揚長避短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四六三章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七二章 馬蹄損傷第三五三章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七八五章 章惇奏對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謝雲哥的fans盟主打賞,加更)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六五七章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八五零章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七六六章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五五八章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四零九章 我要見上國皇帝陛下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