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

竇卞開始正面接觸蕭卓爾,但他知道,自己不是做主的,就是儘可能打探北遼底線的。

以前的館伴使也是打探底線,可館伴使可以表態,只要在北遼使臣的要求下,討價還價即可。不管導致怎樣的結果,功勞總是有的。

現在不同了,同樣的探底,卻不再敢表態了。國朝軍力的提升,大軍勢如破竹的推進,讓朝臣們還不適應對北遼使臣強硬。

竇卞已經盡力了,可還是做不到像當初遼臣對待國朝使臣那般。

習慣了彎腰,能挺直腰桿活着,也是需要適應的。

“竇兄,兵者兇器也!自澶淵之盟以來,兩國友好和睦多年,是天下子民盛事,即便是邊境,也是歡樂祥和的。”

“唉…~卻不料我大遼陛下秋捺鉢之際,國相耶律乙辛被西賊蠱惑,不慎挑起了邊疆戰事,險些鑄成大錯。”

“如今,我大遼皇帝陛下回到中京,已經嚴厲斥責耶律乙辛之過,並驅逐西夏使臣,有意與貴國修復友好鄰邦的關係……這也是拙弟再次出任使臣的目的。”

“竇兄,你我並非初識,拙弟是何種人竇兄最爲了解。此番前來自是帶着誠心,爲兩國兄弟之情而奔波。”

“竇兄乃是文臣,豈能不知武將之驕橫?耶律乙辛也好,還是貴國狄青也罷,一旦領軍,自不會考慮天下子民的生存,更不會有我等文人憂心天下安樂祥和之意。”

“我大遼耶律乙辛因興戰事而導致代州一帶生靈塗炭,竇兄豈能任由大宋之兵事繼續導致雲州一帶民不聊生嗎?”

“雲州之地苦寒,即便由貴國收回又怎樣?無非駐派官員和軍卒而耗費朝廷錢糧而已。如今,貴國大軍在雲州掃蕩,那可是近二十萬火器軍啊!”

“我大遼宮衛軍又陳兵河北道,雙方這般對峙,除了耗費錢糧,與國何益?”

“我大遼皇帝陛下令拙弟執誠意,以兩州之地償還被西賊蠱惑之錯,正是我等文臣撥亂反正之時。還望竇兄周全!”

蕭卓爾說的很在理,甚至跟竇卞這幾日跟同僚談起時口吻接近。

二十萬新軍在外,是跟國朝強幹弱枝的祖制不符。

至於雲州那苦寒之地,是衆所共知的。如今兩國這般陳兵邊境,不僅僅是耗費朝廷錢糧,更是令邊境子民無處安身。

不過,自家人隨便怎麼議論都成,當外使跟自己這樣說起時,竇卞有些懷疑了。

既然雲州爲苦寒之地,兩國友好近百年,也沒見北遼丟棄過。況且,即便他竇卞不知兵事,也懂得燕雲十六州對於國朝的效用…~那是屏障,自古以來抗擊遊牧民族的屏障。

耗費錢糧是事實,可這一次卻沒聽說戰事把朝廷拖進困頓,倒是聽說戰利品似乎抵還了大部分的耗費。

既然是耗費錢糧,他北遼完全可以先撤軍呀,一直在河北道邊境晃悠算怎樣回事?

竇卞不是那種迂腐的文臣,說起來他們那一屆沒一個迂腐的文人。歐陽相公主考,取士很明顯側重於策論,這也是他竇卞能及第的原因。

嘉佑二年,那怕就是當下有成爲文壇領袖的蘇軾蘇子瞻,也不是迂腐的文臣。

竇卞緩了緩,從蕭卓爾帶入的情緒中掙脫出來,再一次客觀的去考慮當下的形勢。

章惇跟自己說過,說講武堂記載着官家跟第一代護衛營軍卒的很多談話實錄,談到過立場的問題。

用官家對立場的定義展開看,竇卞覺得,蕭卓爾沒有站在大宋立場的基礎,更沒有爲邊境上北遼二等子民漢人說話的立場。

剩下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北遼的朝堂扛不住了。

政事堂有過交代,儘可能爭取利益…~不是說基於戰前來爭取利益,而是在現狀下爭取利益。

竇卞覺得自己應該搞懂了朝廷的意思。

“蕭兄客氣,言之有理。貴國君王被權臣糊弄方有此次戰禍,確實值得我等警惕。”

“蕭兄有所不知,我大宋當今聖上爲歷來君王之難見。曾記得我大宋陛下還是太子時,因安南助儂氏作亂廣南,便率軍攪爛了整個安南北部……”

“竇兄所言,有所耳聞。聽聞當初貴國皇帝陛下歸還了朗頌、高邦二州。如今,我大遼也有此意!”

竇卞舉這例子本來是想說官家強硬,不擅妥協,沒想到蕭卓爾倒是會借坡下驢。

“蕭兄有所不知,那一次安南幾乎是掏空了國庫,賠付我大宋的戰爭賠償,同時無限期低價供應我大宋糧食才讓陛下收兵的。”

“而後倒是跟大理高氏有過勾結,結果我大宋陛下再次派兵…~主帥即是如今河北道安撫使。那一次出兵,將大理除段氏一族外,其他大理的貴族屠殺個乾淨!”

“蕭兄,如今聖意難測,二十萬大軍北伐,愚兄見奏報,兵鋒已至蔚州一帶。一旦河東路大軍突破蔚州,恐怕會一路東行,從河北道回京也不是不可能。想來當初陛下與狄青率軍,平息廣南之亂後,就是借道大理回朝的!”

該不是朝廷真有這謀劃吧?竇卞隨口這麼一禿嚕,才覺得自己有點冒失了。

這是談判,若自己不小心泄露了軍機…~

這時候,不但是蕭卓爾臉色煞白,就是竇卞也坐不定了。

這事……若按照保密法令,自己唯有遠竄崖州了。

這…~這嘴呀,怎麼比心思還快?還沒想透徹,居然就出口了。

竇卞硬裝着,端了一下茶碗……想起來這是在都亭驛,不是在竇家。喝了一口,潤了潤有點乾巴的嗓子,站起身拍了拍蕭卓爾的肩膀,離開了……

蕭卓爾滿腦子都是從蔚州突破的大宋火器軍…~二十萬火器軍,從蔚州東行,然後南下…~

到時候,現在陳兵與河北道的十幾萬騎兵,將再次被宋國夾擊,重蹈覆轍呀!

這是大災難……在大遼想不出如何應對火器之前,決不能再與宋國交戰!

蕭卓爾被嚇着了,根本沒注意竇卞的異常。

竇卞也被嚇着了…~

“富相,下官……下官實在是無意之舉,下官並不知朝廷謀劃,只是想恐嚇蕭卓爾才這般揣測的!富相,下官罪該萬死!只是,富相,該請朝廷儘快採取措施,防備遼使將此事稟報於北遼朝廷!”

竇卞哆嗦着跟富弼認罪,卻不料富弼也被他的想法驚着了。

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四二八章第四二八章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三八七章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八章 甲子桃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五三九章 戰略部署(中)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四八七章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九三章 誠實是美德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五三三章 大設想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