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三章 大設想

趙曦這次真無意再次挖坑埋那些臣工。在富弼回朝後,君臣一心衆志成城的苗頭顯現了,他也就沒必要再去一次次打人臉了。

至於這次在明面上囂亂的臣工,級別不夠不說,就是全算上,也不夠他趙曦一鍋燴的。

在監察體系完成後,趙曦算是對國朝地方體制改革有了雛形。

從大的架構上,軍事、政事、財務、商貿、監察,從朝廷到地方建立了隸屬於朝廷的層級體系。

在軍事上,樞密院管將帥和調兵,兵部管軍備和底層軍官,而軍備的營造和運送,則全部由工坊城掌握。從根本上消除了武將作亂的可能,從制度上改變了將不知兵的弊端,也從程序上改變了國朝以文馭武的祖制。

在政事上,地方官不再介入軍事,可放手專注民生和政務。而趙曦將財權剝離,也就避免了地方官浪用公帑,甚至用公帑飲宴作樂的可能。

市易寺監管商業行爲,有效掌握了各地稅入情況。而所有的稅入將來會由三司使這邊推出一條編的納稅之法,統一由皇家銀行經辦。

而地方官的自由裁量權,只留下了兩稅。爲了讓自己主政的州府寬裕點,地方官會下死力氣的去開荒,去防範土地兼併,以確保地方稅入。

同時,在推動官辦產業這一塊,趙曦讓地方州府郡縣,都變成了各類產業的東家……在未來,這一部分收益,將會遠遠高於農稅。

趙曦也知道,想要轉變千年以來人們對土地的依賴很難,他只想最大限度的讓子民看淡土地。

確保糧食供應是一方面,降低土地的價值纔是趙曦一直致力於做的。

爲此,他一直沒有想着征伐安南,雖然拿下安南對如今國朝的軍力來說很容易,甚至朝堂也有部分臣工有過這樣的提議。

在沒有擴張疆域並另外開發出糧食供應和產地之前,趙曦暫時不考慮征伐安南,因爲國朝需要安南穩定的爲大宋提供糧食。

其實,用所謂的王道,讓安南依附於國朝,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只是趙曦受後世的影響還是很大,始終認爲非吾族類必有異心的說法,用在安南身上是合適的。

這還是很久以後的事。

讓子民看淡土地,並降低土地的價值,並不是趙曦不重視農業。農業是第一產業,這是至理。

而想要子民看淡土地,並降低土地價值,必須得讓子民見識到不依靠土地可以生存的事實。

這就需要一定程度上推動國朝的工業化進程。可能說工業化有些說大了,沒有基礎學科的發展,所謂工業化不如說是工藝化。

目的只有一個,讓物質儘可能的豐富起來。

趙曦也想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也盡力去做了。他給予了蘇頌和沈括無限使用錢糧的權限,就是把希望寄託在他倆身上。

趙曦能做的只是提點,這不僅僅是因爲身份決定了,關鍵是趙曦認爲:屬於這個時代的就應該由這個時代的人物來創造。

工業化,並不是他趙曦一個人辦一個工坊城就可以推動的,趙曦能做的只是引導。

唯有在這個時代建立一個工業化的氛圍,營造一個工業化發展的環境,出臺促進工業化的政策,讓從官到商,從商到民,甚至到士大夫,所有人從工業化中得利,才能真正的促進這個時代的工業化發展。

否則,他趙曦就是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

在這所有的架構設計中,趙曦始終沒有忘記監管。監察體系的建立,完善的細則,三年的輪換制度,追溯機制的設定等等,讓監察體系能有效的發揮作用。

並且,趙曦還有隻屬於自己的皇城司探知……

接下來就是真正的官制改革議題。

首先,讓吏部制定統一的官階。從政事堂、六部九卿到州府郡縣的主官、佐官,明確各職位的官階,廢除原先架牀疊屋的官制。

並且制定詳細的的升遷條件,細化磨堪,制定適應實情促進發展的政績考評辦法。

趙曦並沒有指望能杜絕人情往來,後世都沒有杜絕,更何況在這個師承和宗法大於天的時代,只是儘可能的讓整個官僚體系規範起來。

其次,由戶部着手調研目前各種本官、職銜、貼職、差遣、勳爵等各類貼錢的俸祿總額,以此爲基準,根據吏部確定的官階,形成官階和俸祿對應的官俸體系。

新的官俸體系不僅要體現官階的區別,還有體現職能區別,有無差遣的區別,體現致仕和在位的區別。

新的官俸體系,將忽略文武之別,重視地域差別,着重於政績的獎懲,重出身但不唯出身,看履歷而不唯履歷,憑官階而不唯官階。

再之,是官制改革的核心,同時也是國朝官僚體系的頂層設計,也就是趙曦設想的三級決策制度。

朝會爲最底層一級,然後是議政層,內閣,最終是他作爲君王的裁決。

朝會爲參政一級,也就是說,參加朝會只是具備參政的資格,說白了就是知曉朝政的資格。

參政一級可以對朝政檢點,但僅限於奏摺形式,並且對於最終出臺的政策不得非議。

接下來是議政一級,議政在國朝應該是屬於真正的朝廷大員。十四府的主官,六部九卿主官,皇家銀行、工坊城、講武堂以及新成立的市易寺、國營寺、監察衙門等,都要佔有一定的議政席位。

這應該是提議國朝政策的一級。在這一層可以吵,可以辯,但一旦經過議政遞交內閣,並經帝王裁決後,不論反對與否,接下來唯有執行。

再往上就是內閣一級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相公。

在趙曦的設定裡,內閣,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相公,最好能實行推舉後由自己裁定,帝王必須有最終的否決權。

只是趙曦不可能將現在在職的相公全數替換,所以,對於現在的內閣,只能是補充,從具備議政級別的大臣中補充。

然後,再根據議政的缺額,遞補議政。

甚至趙曦想過任期的問題,就比如他在監察衙門、國營寺和市易寺都推行了任期制……

其實這些衙門的任期,只是地方任職的任期,對於位於朝廷列班級別的,還真沒限制,就是政事堂在制定相關細則時也沒有提及。

官員一旦到了這個層級,決定他們去留的,就是帝王了。

趙曦不確定,自己處於君王的立場,是否該去限制君權……他一直猶豫着。

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七二二章 撤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七零三章 形勢突變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五五八章第六八章 沒死第六八六章 誰也沒料到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九四章 戰爭與需求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八五零章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四三一章 來一次辯經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六三六章 都看着呢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六七四章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六九三章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五零八章第一六四章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四三一章 來一次辯經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六二六章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八三七章 窩囊的海戰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六八八章 等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