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通爲什麼王安石會如此激進。
一個可以幾次推掉擢升,用三十年時間養聲望的人,怎麼會這般着急?一項接一項的拋出新措施,而且每一項還都是攪動國朝利益平衡的措施。
真有點想不通。
趙曦支持變革,可他傾向於循序漸進的方式,而不是這樣緊鑼密鼓的做法。
不說原本的歷史,王安石變法就因爲他的激進,最終以失敗告終。
就說趙曦瞭解的後世那些變革,真正成功的,也唯有這片土地上的循序漸進方式。
趙曦有能力也有措施能把握變革的方向,甚至在具體方式方法上,也有辦法調整王安石變法的細節。可他還是不想太激進了。
人說政治鬥爭是你死我活,趙曦更傾向於儘可能團結大多數。
人說變革就是利益再分配,趙曦則傾向於創造新的利益階層。
這是一種認識,基於後世的認識,也是符合當下的認識。
這些年,趙曦也是這樣做的。
幸虧沒有像王安石所說的那樣趁熱打鐵,沒有緊趕緊的推市易法。
即便如此,王安石仍然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攻擊。
事情是由今年的河北大旱引起的。
國朝延續五六年的風調雨順,終於在今年戛然而止了。
整個河北道,從開春以來,就一直沒有下過一滴雨……
國朝現在不缺糧,常平倉也時刻處於滿倉的狀態,這十來年的時間,米價也始終保持在二十文每斗的低價位。
可國朝百姓,能有餘錢購糧維持一年口糧的還是少數。大多數百姓,還是靠每年田地裡的產物度日。
而官府,能做的也只限於施粥,以保證災年無餓死的人。
趙曦倒還真想過朝廷直接爲災民供糧,就跟後世那種救災賑災一樣……瞎想了。
很奇怪,那些災民很奇怪,朝廷已經大量的往河北道運送糧食,可災民們還是源源不斷的向汴梁而來。
趙曦甚至着令皇城司和朝堂,遣人專門徹查賑災糧的問題,並強調,一旦發現有貪瀆賑災糧者,無論職位高低,是何身份,一律殺無赦。
結果是,賑災糧全數用在災民上,甚至地方官員都把自己該的份額也貢獻了,仍然擋不住災民浩浩蕩蕩的向汴梁而來。
“工坊城要增加運輸糧食的專列,確保京師與河北道用度。漕運衙門同樣要動起來,盡最大可能運糧。所有平常代運貨物的營生,立刻停下來,專注於運糧,若有違反者,殺無赦!”
“三司使監測市面糧價動盪,凡有趁機哄擡糧價,或妖言惑衆者,一經查實,一律查封,沒收財產充公!”
“知會京東路,京西路,清點常平倉儲備,一旦運糧通道出現問題,隨時準備調集糧食支援京師和河北道。”
“另外,着廣南東西路新軍,在安南邊境展開一定規模的火藥彈演習,大理也要配合廣南路開展演習,以震懾安南不在這檔口以糧食拿捏和要挾。”
“朝廷遣重臣前往廣南主持軍務,給予臨機決斷便宜行事之權,若安南有異動,隨時率軍教訓!當然,若安南規矩,我方沒事找事的話,以妄起邊釁處置……”
“開封府要做好流民安置工作。防盜、防火、防疫、防亂,必要時經由政事堂容許,可由新軍介入。”
“禮部知會蹴鞠快報,每日必須留專欄,用於刊登救災賑災告示,從施粥地點,當值官員,協作吏員等等,明文刊登。”
“要告知汴梁臣民朝廷的糧食儲備情況,糧食運輸情況,以確保不被人趁機作亂。”
“這是應急狀態,我現在是下令,在應急狀態下,朝廷所有的陳例都給我放一邊去。誰若是有檢點我作爲君王得失的意願,要不等災情過後,要不在你遞奏摺的同時,直接自請出外!這時候不接受辯駁!”
這是朝會,趙曦根本就沒按規矩來,韓琦出列奏報他都直接打斷了,然後便開始安排處置災情的事務。
“政事堂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御史,前往河北道督導賑災工作,凡發現有不利於賑災行爲者,全部記錄在案,根據情節輕重,交於吏部考評使用,或在災情結束後另行處置。”
“還有其他考慮不到的地方,政事堂要儘快完善起來,形成成文,明發相關州府衙門…~”
說完,趙曦看着陛下的臣工們…~等着他們表態。
已經說了,這是應急狀態,不接受辯駁。
國朝何時有過這情形?官家的這一通安排,讓整個朝臣都愣了。
不合適?官家已經說了,這是應急狀態。況且官家的安排,雖然在處罰上有些強硬和狠辣,在這樣的狀態下倒不爲過。
有一陣吧?韓琦感覺官家一直盯着自己看有一陣了。
“臣領旨……”
韓琦還是出列表態了。
“臣領旨……”
相公們一個個終於算是表態了。
說實話,趙曦的做法確實有點武斷了,可他不得不這樣。
眼看汴梁城外的災民越聚越多了,工坊城運糧也快到極限了,偏偏漕運這邊拖拖拉拉的。
而且市面上的糧價,又有了上漲的苗頭。
這時候要再讓朝議集議,磨磨蹭蹭,等朝廷定下來,說不定糧價會失控,災民也有混亂和失控的可能。
趙曦可沒有再增加廂軍的想法。
“臣刑恕有奏……”
就這樣,還是有人出列奏本了。那一瞬間,趙曦真想隨便手裡抓點啥,直接照這孫子臉丟過去。
“講!”
還不能不讓說,但趙曦的語氣裡是真的帶着寒意。
“陛下,先賢曾言,執宰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君不名惡,臣不名善,善皆歸於君,惡皆歸於臣。”
“今有執宰王介甫者,冠青苗之法與民爭利,皆農田水利之法毀天地平衡,提攜佞臣,重用小人,致使天降災異。臣懇請陛下降罪於王介甫及其所用之佞臣,以息上蒼之怒!”
一下子趙曦還有點愣,這什麼跟什麼呀?
本以爲這刑恕上奏是要評判這些安排,或者說在處罰上不合聖君之道。
沒想到他居然是提溜王安石了。老王,你得多招人恨呀,居然能把不下雨的事,也能給你扣腦袋上。
趙曦之所以在朝會上一上來就開始搶主動,就是擔心有人把河北道旱災跟革新勾連,或者說自己又有哪裡不合適。
沒想法居然把這帽子給王安石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