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

官家這彎彎繞啊,還真是讓人敬佩。

“富相,你說官家是否在一開始準備着最終讓礦城守衛接管大理防務?我是說早年官家南征之時。”

韓琦不得不這樣想。

礦城守衛跟礦城的礦工不一樣,在官家的產業體系中,所有負責安保的守衛,都執行三年輪換的制度。

也就是說,大理段氏可以用礦城守衛,同樣又得接受官家產業體系中守衛輪換制度。

這也就確保了大理段氏不可能養成自己的隊伍,始終要受國朝的節制……不管是商賈也好,還是官家的產業體系也罷,都是國朝的。

至於礦城守衛會不會變節……看看工坊城的情況就知道了,根本沒這可能。

更何況,現在在大理征戰的礦城守衛,是去年才從工坊城輪換到礦城的。

那些守衛的忠誠度,甚至連西軍都不可比。

“我也不確定。”

富弼是真的不確定。他不敢相信,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會對十年後所發生的事有預判,並且直接埋了伏筆。

可若不是這樣,爲什麼十多年前的事,在今天就用上了呢?

單純從守衛而言,堅守一城要比來回輪換更有利。也就是說,官家早年設計的輪換制度,對於守衛產業而言完全沒必要。

難不成真的爲現在的大理而設定的?太可怕了!

文彥博在謀劃大理一事中參言很少。一是大軍出征,樞密院事務繁忙,他太多精力放在南征軍的事務上。

二是,文彥博想置身事外,以一個旁觀者來看官家對大理的謀劃。

結果呢,讓文彥博感到很無力。

他可以肯定,早年官家親征時,就已經有了要拿下大理的心思,所以早早的留了後手。

不僅僅是礦城,就連官家答應納娶段貴妃,恐怕也是爲今日之事留的後手。

想必當初在大理,官家已經看出了高氏有意謀反的苗頭……

官家的謀,從來就不是一時一事而謀,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唉!這就是個妖孽。

呂惠卿這時候也算是看明白了官家的整體佈局,也就清楚下一步該如何做了。

大勢已經形成,若他呂惠卿還不能讓段思廉入局,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他不敢跟官家的大謀略相比,但對於在段思廉跟前玩些小手段,自覺還是沒問題的。

“如今南征平亂之王師,已經平息了大理境內大部分的叛亂隊伍,唯剩下少數負隅頑抗的叛軍了。”

“段王之幸啊,用不了多久,段王即可返程了,到時候惠卿也算完成了使命。若在此期間有何不周之處,還望段王莫計較。”

官家讓對段思廉透露些戰況,呂惠卿當然清楚是什麼意思。

所以,他也就跟段思廉說說這形勢,至於具體細節……憑這憨貨自己想吧。

“呂館伴,降兵幾許?上國大軍又如何處置,不知呂館伴可知曉?”

段思廉現在是真的踏實了,總總跡象表明,上國是真的無意染指大理。

大理的王,最終還真是要交給他。

所以,這時候他也需要考慮返回大理後如何穩定大理的事宜了。

高氏謀反,自己被礦城守衛兵救援,在大理並沒有多大的戰亂,對於大理的損害也並不大。

他相信,高氏也不會將王室的隊伍全殲了。

如今王師平息叛亂,自己返回後,可以從王師中將降兵接受過來。那樣,自己就應該有可用之兵了,也不用擔心那些烏蠻二心。

“降兵?段王多想了。惠卿不曾聽聞奏報有降兵一說,皆爲殲敵幾許之論。”

“段王也到工坊城觀摩過我大宋火器之威,炮火之下,真不由不了將帥。”

這……段思廉愣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可細想想,可不就是這樣嘛。

他在見識過宋國火器時,就應該想到這樣的結果。

“段王,大理高氏軍卒悍勇,實乃罕見。聽聞抵抗頑固,致死不降,對王師甚是不理解。若非段王遣人送信,恐我王師會被整個大理圍困……”

“唉……我大宋南征又是爲何?爲大理平息叛亂,卻又要擔負這等因果……”

呂惠卿不用演,這樣的風聞本就在國朝流傳,呂惠卿也曾有過這般想法。這時候說出來,倒也顯得特真誠。

段思廉根本無心聽呂惠卿這些囉嗦話。他現在心裡就一個念頭:沒了軍卒,他這個大理王還做的有什麼意思?

別說那些烏蠻部落,就連?咩城估計都不會有人在意他。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他在想,恐怕他段家人抵達大理之日,便是段氏王室覆滅之時。

不管是高氏還是楊氏,段思廉絕不相信宋國大軍能趕盡殺絕,即便是少許餘孽,對付他們段家也綽綽有餘了……他就三五十個親衛了。

這可如何是好?

大理不是宋國,並非文臣高於武將,甚至說武將要比文臣地位高很多。大理的勢力,靠的是武將打出來的,沒了隊伍,對於段思廉而言,就是沒了勢力。

這所謂的大理王,做不做又怎樣?

“呂館伴幫我……!”

段思廉也是急了,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會有這樣的話。

讓呂惠卿幫他,怎麼幫?他現在想的是儘量能遲一些時間回大理,也好讓他有時間來想對策。

賴在宋國,這沒法通過官面上正常渠道來實現。

“段王,何處此言?你貴爲大理王,我只是館伴使,談何幫你?”

真是把呂惠卿給驚着了,他以爲這段思廉得有幾日緩緩,然後他再添些料,最終往礦城守衛上扯。

沒想到這還沒怎麼呢,段思廉就趴了……這是根本上的不同。

在呂惠卿看來,沒了軍卒並不是多大事,無非重新招募即可,只要大理的文臣還在,這都不算事。

“呂館伴,小王懇請呂館伴斡旋,在王師平息叛亂之後,小王可在汴梁多留些時日……”

幾個意思?白吃白喝都不想走了?樂不思滇嗎?

“呂館伴,小王實言相告,沒降兵就意味着小王沒了隊伍,實難於諸多烏蠻中立足。懇請上國寬限,待小王想些對策。”

這時候呂惠卿明白了。敢情這小子還真想做大理王啊…~也不看看你能吃李碗飯。

不過好像這是個合適的時機。

“段王,此言差矣。你有隊伍,且並不弱。”

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九四七章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四二六章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二八七章 征戰之力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五五八章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七一七章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七二九章 執行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五三六章 凡議和者殺無赦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六七六章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七六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