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

又是一次雙方友好的交談,依然是沒有任何確切話題的交流。似乎政事堂相公真的是來串門的,就是來看看段王爺日子過得是否滋潤。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段氏很忐忑……”

段思廉那神情,誰人都看得清楚。更別說文彥博這樣的老狐狸了。

“能不忐忑嗎?被叛亂者推翻而流亡,偏偏國朝依然以藩屬國王待之。如今是一無臣工二無將,赤條條只有家眷,愧不敢當呀……”

韓琦心情很愉悅,國朝有戰事,從來沒想如今這般輕鬆過。

長驅直入,所向披靡,他作爲執宰,有愉悅的資本。

不過調侃大理王……能被韓琦調侃,也算是一種榮幸了。

“呂公著可能太明顯了,不過倒也沒什麼壞處,反倒有利於朝廷跟段氏接觸。”

官家讓朝廷找理由,完善大理改土歸流的理由和道義,富弼憂心呢。

從國朝整個教化理念,遵從儒家思想,這種賴皮的做法,想要名正言順了,還真是爲難朝堂了。

“涼幾天,涼上幾天,讓段氏陷入困境,更加無所適從時,朝廷再指派館伴使接觸!”

“稚圭,內苑……官家內苑稀薄,是本性使然,還是寵愛有加?”

“這事國事!豈能由內苑干政?官家寵幸又怎樣?能冊封貴妃,也能降其品級!”

說這話,韓琦的基礎是,官家絕不是會被婦道人家干擾的性子。

富弼搖搖頭……不過還是很輕鬆的。

基本盤確定,接下來就看如何把細節做好了。

呂惠卿不反感做館伴使。國朝的執宰多數有出使的經歷,也有館伴的經歷。

可讓他做一個流亡王室的館伴使,呂惠卿是真心的不爽快。

如其陪伴一個流亡王室,還不如繼續待在國子監混日子。

可惜自己這一身才華了。

早些年,他曾與王介甫深度交流過,真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本以爲王介甫集三十年名望,在新皇即位後,能很快的回到朝堂。

可沒想,新皇即位已經快兩年了,朝堂還是被遺老遺少把持着。

呂惠卿仔細研究過官家的許多做法,一直認爲官家該是個銳意改革的明君,沒想到政局穩定了,還是一潭死水。

兵伐大理,呂惠卿並沒有感到意外,可讓大理段氏王室進駐汴梁就有點不理解了。

依他看來,這段氏王室,就該在大理境內,隨便怎麼處置算了。

如今,段氏入汴梁,給國朝對大理進一步行爲,帶來很大的麻煩。

至於爲段氏復國,呂惠卿清楚,別說是官家,就是政事堂的富弼等人,也不會有這種心思。

這時候,偏偏他接到了大理館伴使的差遣。

伴什麼?大理王已經是高氏了,不管國朝是否承認,最終這高氏能在王位上待多久,都不能改變段氏亡國的事實。

官家到底要幹什麼?難不成真會因爲婦人而視國事爲兒戲不成?

政事堂又在幹什麼?真的容忍國朝浪費錢糧去爲段氏復國?

館伴使……伴什麼?遊山玩水嗎?現在的大理王室有什麼館伴的必要?

心思歸心思,呂惠卿還不至於拿橋,他不是王介甫,沒有多高的名望,可以拒絕朝廷的任命。

從心底裡,他是真煩在國子監混日子了。

不管怎樣說,這也是介入朝堂事宜的差遣。

“吉甫,館伴大理責任重大……”

呂惠卿很不耐這說辭,什麼責任重大?當自己官場小白了。

那個館伴不是責任重大?還有比館伴大理更不重大消息嗎?

“遵富相公囑咐。”

不過好像沒聽說館伴使行使職責之前,還會被政事堂單獨召見的陳例。

“彥國,我看這呂吉甫倒是有些不耐呀,此事非同小可,不如換一人試試?”

韓琦純粹是揶揄呂惠卿。

之所以選定呂惠卿,是因爲朝堂方正之臣居多,厚黑玩的有道行的還真不多。

這也是司馬君實提議的。

“回韓相,惠卿無不耐,誠然接受朝廷差遣。”

幾乎相當於三堂會審了,政事堂相公全在。

這場面讓呂惠卿真覺得有點責任重大了。臉色的不爽快,很快消失了,轉而成爲一種期盼。

很細微的變化,連他自己都感覺不到,也說不清。

“朝廷朝議集議保密法令你可熟悉?”

“回富相,惠卿熟悉。”

這時候的呂惠卿已經是欣喜了。

當說到保密法令,呂惠卿已經肯定,絕對是事關重大了。

“此五條原則你熟記,館伴大理王室,一切爲此五條爲核心宗旨。至於如何行事,朝廷不做要求,也沒有指令。你可以便宜行事。”

“同時,若因你的行爲導致朝廷五條原則不能順利推行,絕不是貶黜可承擔起罪責的。”

呂惠卿已經聽不到執宰們的聲音了,這時候他只有這片紙上的內容……

現在已經不是欣喜了,而是驚喜。

他可以確定,這五條原則,絕不會是政事堂擬訂的,這絕對是官家的旨意。

還有什麼比這樣處理大理更合情合理了。

站在道義的高度,避開了蠻夷的抗拒,實行了國朝的制度,未來大理將不可避免的成爲國朝的軍州。

段氏還是那個大理王,偏偏又不是原來的大理王。那怕這個王位可以永久繼承,但實際上還不如國朝的府尊。

這差遣簡直就是爲他呂惠卿量身而定的,他可以肯定,就現在的朝堂,沒有誰能比他更適合這個差遣。

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

呂惠卿穩了穩心境,拿出火摺子,輕輕的吹了一口,就那樣當着諸位相公的面,把那片紙點燃了……

“惠卿定不負朝廷委任!”

……

宋國的接待,真不能說是怠慢,可段思廉就是感覺不到踏實。

宮裡遣來了內監,連廚娘都一應俱全。

日子就跟在大理王宮裡一樣,甚至比在大理王宮還滋潤。可心裡一點不滋潤。

大宋越這樣款待,越讓他不安。

宋國陛下說了,有什麼可以跟館伴使提,可這都來汴梁快一個月了,除了開始那幾天宋國陛下和相公們拜訪,到現在就只有這些內監宮女下人了。

想出去逛逛?可以,府門邊隨時有內衛候着,還有特漂亮,特穩當的馬車。

這是款待,無微不至的款待,可段思廉沒一點被高待的感覺。

很不想想象成牢獄,可自己就是有牢獄的感覺。

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六二六章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五六四章 白登山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七十章 騎行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七百章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訪(十三)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五五七章 蕭卓爾一口老血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六八章 沒死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十六章 內苑不同版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八章 甲子桃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四一三章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四八八章 其實是錢的事第四二八章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