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其說太子殿下講明瞭五點,不如說是陳述了五個步驟。

在如今的形勢下不得不說太子殿下所說的是最合適的做法。

停止裁撤,能迅速消除如今臣工和汴梁禁軍的敵對情緒。

而隨即而來的工坊城選兵,可以直接從禁軍內部瓦解禁軍的凝聚力。

而轉民籍的方式方法,由讓汴梁禁軍有了更多的選擇。

這些所有的措施,全部撇開械鬥的兩營,已經表明了朝廷的態度……對械鬥者不妥協。

然後讓械鬥的軍卒戎邊,無法說清是否算是處罰。

接下來纔是重點……更戎,護衛營軍卒分散軍中,重組護衛營,然後將禁軍鋪面收歸公產……每一點,太子殿下都在一個恰如其分的線上。

富弼明白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殿下的預料之中,也就是說,文彥博是在替殿下鋪路背鍋。

富弼看了看文彥博……一臉的沮喪。

時隔多年,一次不相干的交鋒,文彥博再一次落了下風。

文彥博還不能說什麼,太子殿下這是在爲他收拾爛攤子。

這一番操作下去,代訓親衛的事做成了,很大一部分臣工不會繼續揪着不放。

護衛營軍卒入軍伍了,近兩千的校尉,可以想象再有幾年或者十來年,整個國朝的禁軍將煥然一新。

而這次裁撤的核心衝突……禁軍營地鋪面的收益,直接收到了樞密院。

近百年的演變,這些鋪面在大家族裡已經不足一提,真正在意這些收益的是汴梁禁軍將領,而這些將領無一例外的戎邊了。

西軍回朝後,原本利益糾葛最深的鋪面,已經不會再有人提起了。

只要按照太子殿下這種步驟推行下去,那一方面都考慮到了,懲戒獎賞,條理分明!

政事堂的都看的很清楚,卻不得不就這樣接受了,沒得選。

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政事堂從這個泥潭裡脫身,才能讓文彥博不至於掉層皮。

雖然主導的是文彥博,可事情屬於政事堂統一意見後推行的,文彥博因此事出外…~都還真做不出來。

……

“陳煥,護衛營重新選兵,不能也不會讓整個護衛營全部入軍伍,我的意思是你留下來吧,不必入軍伍了,就在護衛營,做下一任的護衛營指揮使。”

陳煥違命,是因爲自己的原因,趙曦需要照看他。

違命,作爲護衛營軍卒的身份,就是政事堂也毫無辦法,因爲是太子親軍,處置權在他趙曦。

可一旦入軍伍了,處置權自動到了樞密院。

趙曦不認爲文彥博會不計較這事。

因爲陳煥的違命,讓文彥博陷入麻煩中,並且不得不接受一系列並不太符合政事堂意圖的措施。

這所有的一切,最終恐怕都會栽在陳煥的頭上。

“敬從殿下安排。”

陳煥眼裡的失落是很明顯的。

他不是什麼世家子,也沒有多深的跟腳,他當初參加護衛營選兵,就是想博一個跟腳。

有一個跟腳,他不認爲自己不能在軍伍中做出名堂來……

而現在,所有的護衛營軍卒未來都很廣闊,只有他,不得不一直留在護衛營。

他也知道,處理械鬥,那是適逢其會,該他倒黴而已。

因爲他當時的防區正好在虎衛械鬥營的地域,這不是誰有意爲之。

他也知道,一旦他入軍伍了,很有可能會受到打壓,甚至喪命。

他甚至已經跟呂教導說過,若有可能,他希望到西軍的最前線……

“別想那麼多,留在護衛營的成就未必就比領軍差。很多事人們看不到結果……”

陳煥能不能理解,趙曦話只能說到這。

護衛營……以後絕不單純是護衛營了。

在趙曦的規劃中,護衛營在未來將是國朝低級將領的培訓基地,或者說是國朝未來將帥的搖籃。

若沒有械鬥這件事,趙曦本來是留給高敬賢的。

這時代的師徒關係,並不弱於宗親。做了護衛營,或者應該說國朝第一所專門的校尉培訓基地的第一任軍事主官,陳煥將來的人脈到底有多廣,就是趙曦也無法估量。

朝廷幾乎是完全按照太子殿下的幾條在執行。

曾經也想過往裡面夾帶私貨,可任何一點有傾向的想法加進去,都有可能導致這些措施推不下去,甚至再一次出亂子。

這些天汴梁的整個禁軍營,都洋溢着歡快……因爲工坊城來選人了。

現在不是早年,當年轉民是肯爺爺求奶奶的不想去。如今整個汴梁城都清楚,工坊城不僅僅代表着朝廷重視,更是衣食無憂的存在。

這時候也想投門扒窗找關係,卻發現工坊城來選人的,直接把標準公佈了,甚至直接言明,最終的入選名單和具體達標情況也會公佈……這根本就沒留操作的餘地。

每個人心裡都有桿秤,就工坊城制定的標準,營地裡誰能否達到,人們都很清楚。

最終的結果也確實如此……除了羨慕嫉妒,可能恨的心態的很多。

可有這公開的標準放着,就是有不忿,也都得憋着。

雖然這次被選走的很少,畢竟禁軍再一次減少了…~最終還是逃不了被裁撤合併的命運。

“轉民?”

“是轉民,可惜是讓你純粹的脫離軍籍,朝廷並不管你的死活!”

“這話不對,沒看見後面嗎?給補償的……”

“景老三,憑你的年限,也能補償差不多百貫新幣,做個小買賣沒問題。”

“比不上人家指揮使……”

當轉民通告公佈後,應該是汴梁禁軍思潮最亂的時候。

如果說裁撤合併時,整個汴梁禁軍是一個整體,那麼工坊城選人就變成了大團體敵對小團體。

現在嘛,就純粹是一盤散沙了。

每個人都不一樣,各自都在盤算自己如何選擇合適。

況且,補償標準很明顯偏向於將領,也就讓原本還算凝聚的人們,徹底散了。

也就在這時候,龍衛十五營和虎衛七營,也就是發生械鬥的兩營軍卒,全部被搭配河北戎邊,還是把整個隊伍打散了發配。

而當時敢械鬥的兩營軍卒,包括將領,沒一個多嘴的,都乖乖的接受了朝廷的安排。

這……

本來對於轉民標準有點意見,想再鼓動人們鬧事的,看到龍衛十五營和虎衛七營的結果,也悄悄的不敢有小動作了。

這時候再亂,先不說朝廷會不會妥協,有多少人湊熱鬧都很難說。

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二八四章 該露露獠牙了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八三一章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二三三章 死無對證了(加一更)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党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三七章 錢財算什麼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六三六章 都看着呢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第七六四章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六三九章 先禮後兵的兵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二三三章 死無對證了(加一更)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五三章 都挺意外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三四八章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