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

有錢就是大爺。

那怕心裡憋屈,最終糧商還是沒堅持住,沒兩天,終於以鬥米二十文的價格糶出去了。

“二十文?”

趙曦有點不敢相信,自家都是些什麼女人呀?居然用這價格躉了糧。

再聽聽詳細過程……唉!還是想的近了點。

斗酒三百錢,鬥米二十文,一斗酒需要鬥半米,這裡面的附加值真不少。

關鍵是,真不能往死裡得罪朝臣,那個羣體太大了,這得慢慢來。

錢是肯定要花的,惹一堆不高興,沒必要。本來一件送人情的事,非要玩成爭鬥。

“讓汴梁糧價維持二十文每鬥旬日吧。”

“三哥……”

滔娘很不服氣,是真不服氣,不過不是對趙曦決定,是對這幫朝臣。

“吃虧是福,特別是表面上吃虧是大福。汴梁糧價本來就應該跌下去,只是都強撐,咱也配合着,沒有打臉太狠。”

“如其等一些時候,不如現在咱們直接降下去,也好讓他們感覺是咱吃虧了。還能讓朝堂的公正之士看明白,讓相公們愧疚。”

“人,特別是衆多的人欠着人情,比衆多人怨恨要好的多。”

趙曦不喜歡內苑干政,也很少在東宮說起朝堂的事。

這一次,是沒辦法。留給女人們處理,本以爲女人心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不得不闡述一些理念。

“三哥,可滔娘聽聞,在軌道劃分時,只給咱們留下了工坊城到汴梁……這就是欺負人!”

相處的久了,東宮裡,除了段氏硬咬文嚼字的,其他人好像適應了這種非官方、特接地氣的說話方式。

“錯了,他們都錯了。他們想不到,你家三郎最想做的就是這條道。”

“至於其他,最終還是都會由咱們主導的,沒有意外,或者說是等出了意外以後了。”

這些話沒聽明白,不過,只要自己男人不覺得吃虧,那就行。

趙曦說這麼多話,也是心情好的原因。

出汴梁溜達一圈是一方面,真正讓他開心的是,原來汴梁城裡就有很多甜水井。

這事說來怪他,他只說要找山泉,可汴梁周邊連個山都沒有,那能有山泉?

然後就往西北方跑,都快到河東路了,山泉是見着了,可把酒廠設到這裡來……不說放心不放心,是太不方便。

等說明白,才知道,這汴梁城裡就有甜水井,偏偏三眼井就在工坊城到汴梁的官道旁……

連拆遷都有光明正大的藉口,怎能讓他不開心。

至於軌道,誰說工坊城到汴梁要鋪設軌道了?

新事物,那得一樣一樣的推。

現在軌道是被人知曉了,也可以推開了。

至於軍備,朝廷財政緩解後,配合着護衛營練兵,也逐漸推開了。

有一樣,一直還沒人關注過……水泥。

就是當初相公們看過,估計現在也拋腦後了。

如今,沒其它事,自己又錢多燒的,朝廷再分配了這樣一段路…~簡直就是爲推廣水泥而天造地設的契機。

腦子裡裝的事太多,需要展開的事也太多,趙曦不得不順序着來。

其實,自從解決了糧食,趙曦最想做的,是加大對遼夏的羊毛採購量,同時將安南的糧食轉賣到遼夏,讓這兩地的百姓,有不會缺糧的感覺。

然後……然後就是安撫一邊,壓榨一邊……這需要軍備呀!

唉!觸一發而動全身,沒有一件事可以單獨運作。

不過這樣也好,等軌道有規模了,可以改善淄重轉運,等練兵有成效了,有了可用之兵,等狄漢臣恢復了,有了可戰之力……

等一切就緒了,也該着跟遼夏交交手了。

挺好,趁這段時間,再把白酒搞定……想必西北之民,應該相當喜歡烈酒吧?

果然,當汴梁城裡的糧價跌到二十文一斗時,還是在東宮收購餘糧剛剛結束就跌到了二十文。整個朝堂,都覺得虧欠着太子這邊。

這不是純粹的商賈行爲,更像是太子殿下爲國朝商貿背鍋,拿自己的錢,維持市面的繁榮。

像是太子殿下這邊,搭上人力物力,替這些糧商們賣糧,就爲了這些商賈有閒錢去鋪設軌道……

富弼疑惑,他可沒認爲殿下是個吃虧的主。爲國朝商貿興盛,他信,要說太子殿下這邊賠錢幹,他說什麼都不信。

官家是這性子,殿下?還是算了吧,從懂事開始,就沒見過殿下吃虧過。

在某一天,汴梁城西門以外,突然豎起了牌子,上面還有告示:前方施工,請繞行。

軌道已經是國朝衆所周知的物事了,沒想到朝廷都準備把軌道修到城裡來了……

所以,沒人驚訝,都等着看軌道馬車呢。

高等級的公路,趙曦玩不了,更沒有瀝青什麼的。

就現時的車輛承載量,趙曦覺得後世那種村村通等級的水泥路足夠了。

不需要鋪設多厚的水泥,有個三五公分足夠了……

“殿下,水泥就這般糟蹋了?”

確實是糟蹋。對於水泥的功能,護衛營應該是都清楚了,就是方城山的那些原本是爛人的工匠也清楚,可國朝其他人不清楚。

修房架橋,紮營寨,築邊牆城牆……這纔是水泥該用的地方。

“也不算糟蹋。修通了這條路,真正方便的是工坊城,也就是方便了咱們的人。”

“不用擔心雨天一身泥了,即便是再大的雨雪天氣,一樣可以趕馬車回城。”

“最爲關鍵的是,可以讓國朝所有人,都看到水泥!水泥本身就不是軍備,它是民用物。”

“邊城,城牆可用,同時自家修房建屋也可用。爾等可以想象,當整個國朝修建房屋都使用水泥了,那將是怎樣的情形……”

在汴梁城邊修一條水泥路,哪有比這更好的廣告效應!

一般道路開通,都要舉行儀式的……這是後世。

這年月還沒人搞過那些。

所以,在整條水泥路開通的那天,趙曦調來了五輛馬車……準備給工坊城的工匠做通勤車的馬車,邀請了自己老爹,內苑,包括夠資格的朝臣及其家眷,來了一次工坊城一日遊!

而起點,就是汴梁城的西門。

當這衆多的貴人,站在汴梁西門,看着這一條筆直寬闊又平整的水泥大道時……

沒人可以平靜。

第四二八章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八九三章 番騎隊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三七五章 司馬光也想瘋掉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七三八章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六九三章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六七六章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七七九章 人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三七五章 司馬光也想瘋掉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一七零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日更奉上,感謝書友打賞。)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七二一章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九二六章 別無選擇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七八六章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三七一章 翻了個底朝天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