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

心情愉悅了,處理公務也得心應手。

父子倆在融洽和諧的的氣氛中,重複在日復一日的處理奏摺中。

真的是這樣嗎?趙曦不是,他是努力去這樣做的。趙禎應該是,他懂不了趙曦的心底。

這一段時間以來,趙曦在批閱奏摺時,有時候是挑着撿着諮詢他老爹意見的,越是複雜的,或者說需要有鮮明態度的奏摺,趙曦會直接下了結論。

對於趙曦批閱奏摺,並下結論的情況,他老爹已經很久沒有翻查過了,甚至有些不太容易做主的,他都要問一下趙曦。

昨晚趙禎說過那話後,趙曦似乎也覺察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有點過了。

雖然事實證明,老爹當時說話應該是真誠的,事後也確實後悔了。並沒有影響父子情義。

只是趙曦覺得,對自己是個提醒。若沒有昨晚的事,很有可能,父子倆這種情況長久了,自己會不知不覺中做很多替老爹代勞的事,而老爹也會適應他潛移默化做主的情形。

到了那一步,真說不清誰纔是帝國話事人了。

還好,趙曦在處理奏摺時,始終是去揣摩老爹做事風格的。最起碼目前爲止,朝臣們還沒覺察,一旦自己的這種不自覺延續下去,風格轉變總是會被人發覺。

那後果……趙曦無法想象。

所以,趙曦又把自己的定位,恢復到了初聽政時的狀態。

“王介甫文采斐然……”

感覺老爹這話說的很勉強,似乎還有些無奈。

王介甫?不就是王安石嗎?早年趙曦見過,也知道他如今回朝了。

這個名望延續千年的名臣良相,終於要登場了嗎?

王安石,趙曦是知道的,那怕是王安石初入朝堂,還是在羣牧司時,趙曦就知道他在憋大招。

趙曦記得他發大招應該還在十幾年後吧,這會兒……

趙曦帶着疑惑看他爹,這疑惑有自己內心的疑惑,也有對老爹這番話的疑惑。

“王介甫二十年一直在積攢名望,士林中口碑很好。曦兒,王介甫確實是名臣良相,不過爹爹恐怕受不了他,留給汝將來用吧。”

這話沒其它意思,也沒有順着昨晚的話題,只是單純的就事論事,就人論人。

趙禎招手,讓內侍給趙曦傳遞過一份摺子……就是這樣,別看就兩步地,父子倆都不會起身走,有人專門做這事。

被人侍候的人,任何事都被人侍候着。

“臣愚不肖,蒙恩備使一路,今又蒙恩召還闕廷,有所任屬,而當以使事歸報陛下。不自知其無以稱職……釋此一言而毛舉利害之一二,以污陛下之聰明,而終無補於世,則非臣所以事陛下之義也。伏惟陛下詳思而擇其中,天下幸甚。”

趙曦看完了,認真的看完了。畢竟是自己認知中最有名的人物。

除了他的變法,王安石還是後世推崇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所以,趙曦看的很認真。

怎麼說呢,看完王安石這洋洋灑灑的萬言書,趙曦有一個感覺,王安石是個犟頭。用後世的話是,缺少該有的政治智慧。

好歹也是在朝堂混了幾十年了,應該不犯這樣的錯誤,偏偏他就這樣了。

這萬言書,通篇在鍼砭時弊,幾乎將國朝所有的弊端都涉及了。

從財政、軍備、選才、吏治、邊患等等,分析的很到位。

然而,並沒有提及太多改變的方法和措施,反倒滿篇充塞着對老爹帝王的指責。

這意思大概就是說:老大啊,你說你也算勤勉,也很節儉,甚至比很多帝王的操守都好,可怎麼就把個國朝搞成這樣了?

老大啊,有些事不能學那些上古聖賢,時代變了,你得雄起,你這軟性子可不成呀,再這樣下去會把國朝糟蹋的不像樣了。

然後再字裡行間又在暗示:不過沒事,你看看我給你分析的這些弊端,都存在吧?放心,我已經有辦法了。

然後讓趙曦印象深刻就是,王安石着重提出了,治理天下,應該依靠多數的下階官吏,偏偏國朝所謂優待士大夫,只是側重於朝堂重臣。

意思很明白,就是說應該大幅提高國朝下層官吏的待遇……

王安石的萬言書,應該表達的意向很多,可趙曦在看完以後,印象深刻的就這三點:帝王有責,官吏沒錢,我有辦法。

應該是立場的不同吧,反正趙曦就這印象。

趙曦也明白老爹爲什麼會這樣的態度了。

連慶曆年范仲淹他們那種相對溫和的變革,老爹都沒繼續支持下去,就憑你王介甫這性子,這激進的語氣,估計方法也會很激進。

老爹怎麼敢用……留給我?

不得不說,王安石絕對是憂國憂民的,並且這些年在地方轉任,看到的真實的國朝,也沒有停止過思考怎樣改變。

在某些方面,趙曦是真欣賞,甚至敬佩。

倘若朝堂有三成這樣的臣子,趙曦也沒必要早早的就佈局,還是不斷的繞道走……

可惜,王安石這樣的臣子,連一成都沒有。

關鍵是,即便王安石的萬言書裡,仍然沒有忘記繼續攢名望的做法……拉攏那些低級的官員。

確實是在憋大招,他很清楚,就憑他現在的資歷,根本不可能主導朝廷,唯有積攢實力了。

只是,站在國朝大勢力的對面,真的可以嗎?

用肯定是要用的,就看如何用了。

這個名字本來就是深深印在腦海裡的,雖然在這萬言書中,由於立場的不同,讓趙曦看到了王安石的其他心思,但不可否認王安石的操守和人品,包括他那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趙曦並沒有針對王安石的萬言書表態,沒法表態。

他不能說這萬言書好,事實上確實是好,最起碼對國朝看的很明白。

他也不想重複老爹的話,誇一番王介甫的文采。

更不能說這萬言書不咋地,畢竟是老爹認可,並留給自己用的名臣良相。

所以,就這麼過去了,這奏摺也就擱置了。

這應該也是王安石預料之中的事吧?

嗯,事實果然如此。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整個士林都在議論王介甫的萬言書,特別是集中在下層官吏中。

也是沒法說國朝的朝堂了,這奏摺到了帝王手裡,已經倒了幾手了。但好歹是朝廷大員的奏摺,都沒有一點保密意識,現在的士林,居然有人能通篇背誦下來……

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衛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四二六章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四六一章 憤怒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戲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九四七章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樣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党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七九零章 微服私訪(四)第八六四章 這纔是誘惑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七百章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七五六章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四零九章 我要見上國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