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

趙曦對九連環把握真的不大,他只記得:上倆下一個,再動後一個;上一個下倆,再動後一個……這口訣總綱。

依稀記得需要三百多步,還記得後世的最短記錄是兩三分鐘。

他當初看着口訣,一步一步幾乎用了半個小時。當時他似乎是掌握了某種規律,可惜,當初他認爲不算難,只是太繁瑣,所以就沒繼續。

早知道……誰能知道自己會死半拉來大宋玩這個。

也只能試着來了。

趙曦選擇魯班鎖,就是給自己留了後路,即便是解不開這九連環,聰慧之名也算是落下了。

第一環很好解下,第二環似乎也不難,然而第三環……

趙曦不得不再把第一第二環套上去。

這樣的操作倒是讓杜衍頷首,最起碼老頭子不會覺得這鄂王爺是有所準備了。

“杜相……”

“王爺此舉正常。”

相公也看着趙曦忙乎,壓低聲音交談。

“這環環相扣,實爲難解,一二可自由上下,如何窺明其中玄機,並非易事。”

“韓相公此言有理,我曾試過,每每到四五環便混亂了。”

“兒戲而已,奇淫巧術與國無益。”

“永叔兄,此言差矣。兒戲不錯,絕不可等同奇淫巧術。連環之解,蘊含數理推演,同時也是演繹。非常人所能至,孩童解之,可知其聰慧,並因材施教……”

杜衍持重,但對於歐陽修如此武斷之言,也是長篇駁斥。

“少時了了,老未必佳。”

趙曦看似專心在掇弄九連環,其實在他上下第一第二環時,已經想起了當初自己拆解時的規律。只是這玩意兒……怎麼說呢,總覺得還需要磨蹭點時間。

也正好聽聽這相公們扯什麼鹹淡……

“歐陽相公,開關早,關關遲,放書生過關了嗎?”

趙曦一出口,就知道自己唐突了。後世有歐陽修這故事,誰知道現在是不是已經流傳了。恐怕自己說出來沒來由呀。

“王爺,永叔武斷了。敬請諒解。”

這……趙曦愣住了。這老小子居然沒惱怒,而是如此做派,倒讓他不知所謂了。

“歐陽相公,曦兒童言,還望相公不計較。是吾教之過。”

唉?咋皇后接茬了?也好,省得自己不知道說什麼好。

“娘娘不必如此。王爺所言極是,孩童未定性,後天教育爲重。金溪仲永有例在先,永叔也是前車之鑑。”

哪跟哪呀?趙曦真有點不適應士人的這種坦誠,讓人無從着手。本來挺丟人的事兒,被他這麼一白呼,得,成了範例,成大才的範例了。

看諸位相公和老爹那樣子,似乎本該如此。

倒是這韓琦和富弼盯着趙曦,讓他有些不自在。

反正自己是孩子,不是說童言無忌嘛,哥就這麼說了,愛咋想咋想吧。

不跟你們玩瞪眼,哥玩九連環去。

被這樣盯着,還真有點心虛,不是被窺探的心虛,而是知曉這故事的心虛。

他那知道,此時諸位相公心中的驚濤。知道歐陽修故事不奇怪,這本就是傳唱的故事。只是鄂王爺三歲幼童,居然可以針對歐陽修‘少時了了,老未必佳’,而找到最合適的反駁依據。

這纔是諸位相公驚詫的,驚詫程度甚至強過了趙曦解開魯班鎖。

魯班鎖是兒戲,倒是趙曦的這這番話,很明顯表達了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天賦。

有一個或許聰慧的帝王,對於他們是好是壞真不好說。

而范仲淹則是一臉驚喜,爲新政老頭算是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了,但偏偏反覆與陛下講述,陛下仍不知所云。

倘若陛下有鄂王爺之聰慧,那朝是君臣同心,豈會有如今搖擺不定之局面。

只是此時鄂王爺已經在上下拆解九連環了,不是賀喜陛下時機……

趙曦這時候已經有把握解開了,只是他在考慮,是不是需要在五六環時再重複一次,來一次恍然大悟的做作。

第二次就這麼解開,會不會太驚人了?

超過常人一尺你還是人,超常人一丈算是妖孽了,若是超常人一里怕不會再用人來定義了。

用不着他故意,這玩意兒不熟練,即便是知道其中原理,也得專心致志。趙曦心有所思,再上下拆裝時真就亂了……

杜衍又是一次頷首,反覆很認同趙曦的這番操作。

不用裝了,也正好。當趙曦再次套好了九連環,稚嫩的小手便沒有再停下。

衆人看着他上下掇弄着那些環,聽着叮叮噹噹的銅圈聲,全都死盯着趙曦。

“嘩啦啦”

所有的環已經解開了……

“這……”

“富相勿躁,且看下面。”

就見趙曦又一次擺弄着已經散下來的銅環……他要裝上去。

裝和卸,本來就是這遊戲的本意,自不能拆下來不管了。

“鄂王爺……”

“相公,其實解此環關鍵是找準規律,其餘只是繁瑣而已。所謂規律也只是順序特異。”

“解環除一二環外,其餘均須隔環而解下一環,順序必須是自後向前。”

趙曦不知道這樣能不能說清,但絕對是不能說口訣的。解開可以,對解環做歸納和總結,還不是他這個歲數可以做到的,即便是這兩句話,他都覺得有些寬外了。

誰在意他說什麼了?這一手解環的操作,把所有人都震着了,各自都有百種心緒充塞着,那還有誰關注他言語的組織能力。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臣建議鄂王爺可進學……”

“臣附議……”

“臣附議……”

這是幾個意思?不是說這是兒戲嗎?

鄂王爺聰慧已經是確定的了,接下來需要的是怎樣將王爺教育成他們希望的那樣……這纔是各位相公首先想到的。

如此智力,若長久在宮中被骯髒的後宮教唆,指不定最終會成爲怎樣的帝王。

“諸位相公,曦兒尚不滿四歲,這般年紀進學,可有先例?”

“陛下,鄂王爺之聰慧,自不能以常人度之。項橐七歲爲聖人師,甘羅十二拜上卿,曹衝五歲稱象,此乃古之賢人。”

“我朝金溪仲永五歲能吟詩,司馬君實六歲破缸救人。各自成才與否,皆因教授之故。還請陛下定奪。”

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七八六章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四八四章 我是君王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三五三章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八四章 射殺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一四零章 太子祈天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七零五章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三七一章 翻了個底朝天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七十章 騎行第六八五章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三七五章 司馬光也想瘋掉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七三八章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三七二章 殺第一零三章 韜光養晦的憋屈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三四八章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七三八章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七九零章 微服私訪(四)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衛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五八章 繁亂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