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低姿態

“清河武二?”

王倫第一反應是好普通的名字,再一想,他的神色一下子莊重起來。

“可是武松武二郎?”

唐宋尤盛行排行,甚至與姓、名、字同等重要,一部分下層百姓只有姓或排行,沒有名更不記字,排行第一可稱“大”或“一”。這位壯士姓武又排行第二,王倫有九成判斷和武植有關。

做了虧心事,自然害怕鬼敲門。這段時間只有武植的事搞得他灰頭灰臉,這人這般相貌,這等英雄氣概,差不多便是人家的兄弟來找場子了。

雖然有些事態的發展和水滸有些出入,但是潘金蓮的未婚夫叫武植武大郎,那麼冒出一個武松也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

那人一聽,當胸抱懷,傲然答道:“正是在下。”

王倫聽了,先是一喜,然後又是一驚。

打虎武松哎,金聖嘆譽爲《水滸傳》中上上之人,智勇雙全、忠義無雙,確實是大宋朝的奇男子。施耐庵老爺子對他也是喜愛之極,是書中單獨成篇的爲數不多的好漢之一,也最家喻戶曉。

他也是王倫前世最喜歡的人物之一,杭州西湖的“義士武松”墓,他曾經瞻仰過。如今能夠親眼目睹其人其面,當然歡喜。

所驚者,這回人家不是找他聯絡感情讓其追星的,而明顯在找茬。聯想到自己造謠中傷武植的“劣跡”,肯定是人家的兄弟找自己算賬了。

只是,他真的是武植的兄弟嗎?

有點亂了。

這個世界出現了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現在又出現了個武松,你說來到了《水滸傳》中的世界吧?人物的出身都有顛覆;說不是吧?不可能這麼巧有王倫又有杜遷!

潘金蓮不再是某個大戶人家的使女而是前知州的千金,自然就不可能是那勾搭外人殺死丈夫揹負一身罵名的女人;武植當然也不是那個“三寸丁谷樹皮”的猥瑣懦弱形象,因爲在古代能做到知縣,最起碼要五官端正,不是歪瓜裂棗,甚至還要儀表堂堂,否則難立官威。

但是王倫又知道,武植不應該出現在此間。歷史上明朝永樂年間的陽谷縣縣令武植,並不可能是洪武三年就病逝的施耐庵所寫的武大郎的原型。

這個世界有些看不懂了。

但是武松真真實實出現在自己面前,想想就讓人激動,如果對方不是找自己的茬的話。

“原來是江湖中有名的武二郎,王倫失敬!”

看武松年齡也就比自己大個幾歲,不知道江湖上是不是已經闖出名聲來了,但是高擡一句總沒錯的。不見俠義小說高手見面都是一句“久仰”之類的,對方也總會客套一句。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客氣了,還打什麼架?

王倫是真怕武松發渾的,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和這個能徒手打老虎的好漢放對,不是找死嗎?

如果是後期的武松,他也不怕,那時候他已經是響噹噹的英雄了,想來他自重身份,不至於和一個秀才爲難----江湖名聲要緊呢。

但架不住現在年輕啊,要不然他也不會因爲性格暴烈,還打架把人打死逃在柴進莊上。儘管後來知道人並沒有死,但他年輕時是道上好漢無疑了。

所以他打着先禮後禮再禮的主意。伸手不打笑臉人,他再痞,也不會恃強凌弱吧?

被王倫這麼擡舉,武松果然臉色緩和很多。

從一見面,王倫就表現出很親切的姿態,如果不是心中有事,便和他做朋友亦未可知。不過他再說話時,語氣已不似剛來時生硬。

“王兄弟,看你斯文有禮,卻爲何對我哥哥做得那事?”

好麼,兄弟都稱上了,王倫心下略定。這是個好現象麼,只是如何把事圓過去呢?

知道武松是吃軟不吃硬的性格,如果自己能拉下臉,像江湖人物一樣納頭便拜,再說幾句後悔之言,只怕立刻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王倫做不來。

畢竟心理上還是後世人的思維,哪怕知道是禮節,卻也拜不下去,總感覺怪怪的。

沒辦法,他只能捂臉蹲下來,長嘆一聲說:“這件事,王某腸子都悔青了,聚九州之鐵不能鑄此大錯呀!”

他便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撿要緊處講了一遍:千里投奔、誤會武植、奸人挑唆、知錯已晚、縣學除名、投河自盡、潘公諒解…

到底是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並經歷過高考和大學的薰陶,前因後果條理清晰明瞭,不但把責任都壓到西門慶身上,還把自己塑造了知錯就改、願意以死贖罪的光輝形象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王某在黃金莊雖然得到潘公的原諒,但是終究心意難平!此次雖是受奸人矇蔽,也是某心志不強所致。所以此次回家,便是準備變賣家產,然後到陽谷縣爲武大官人正名。某早已抱着必死之心,雖然知道那位惡霸西門慶財大勢大,卻又何懼之有!”

開始時的表演還有些牽強,但後來進入狀態之後,連王倫自己都信了。說到激動處,他便站起來往家裡走:“二郎來了正好!我這屋子便是尊兄所贈,房契均在,今日正好物歸原主…”

王倫很好地延續着一個演員的本份,拿捏得很到位。

除非書上所說都是假的,此武松非彼武松,否則以他急俠好義的性格,無論如何都不會收回他哥哥贈與別人的房產,否則如何做得好漢?

他在賭。

當然,如果武松這麼做了,王倫也準備認了。

揹負着忘恩負義的名聲,在臨清也待不下去了。他走了一夜路,也想了一夜事。在大宋,名聲很重要,再說生員被革,繼續在這裡混沒意思,臨清畢竟還是小地方。

男兒志在四方,出去闖蕩一番也好,至不濟,到滄州找到那位廣交天下英雄的柴大官人,再受其資助上梁山去了。只要自己謹慎些,將來遇到落難的林沖不要刁難,遇到大隊人馬上山的晁天王別亂了分寸,大不了主動讓賢,還是能在這即將到來的亂世裡活下去的。

首先得把丟掉的名聲再正回來。

第66章 我見青山多嫵媚第172章 處置第4章 小娘子,誤會了第153章 不摻和第191章 金錢不足貴第117章 不需贖身第57章 吃了孫三四的洗腳水第27章 快樂的太學生第38章 尿遁之術第180章 李四來複仇第61章 想差了第159章 李師師的一福第185章 聚義商行第25章 往何處去第188章 山水郎很有名第34章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第207章 促膝談心第6章 秀才無禮第152章 不小心唱了周邦彥的歌第216章 談生意不是談戀愛第100章 問月第127章 和李師師談合作第21章 好兄弟第120章 飢餓營銷第185章 聚義商行第106章 我也問姮娥第77章 粉絲第35章 高衙內第51章 叫板第122章 潑皮欺人太甚第107章 會不會不太謙虛第47章 同文秋社第99章 山水郎會騙人第186章 又見西門慶第32章 麗香院第158章 不是愛風塵第129章 周邦彥要挑戰第117章 不需贖身第233章 三寸不爛之舌與退婚第82章 饋贈第144章 慵懶的李師師第128章 任是無情也動人第64章 禮遇第231章 橫刀奪愛善莫大焉第141章 兄弟夠義氣(中)第119章 廣告第150章 還有一個男人第129章 周邦彥要挑戰第193章 詞原來可以這麼唱第160章 蛇鼠一窩第76章 王爺有請第76章 王爺有請第197章 文化人殺人不見血第212章 我要買酒樓第206章 約架第91章 不巧了第98章 帝姬有請第96章 神遊宋時歡樂第233章 三寸不爛之舌與退婚第132章 兩個老太監第16章 碰到軟刀子第164章 殷勤的主僕第61章 想差了第50章 出手不凡第246章 這酒不對第49章 坐不住了第111章 無心插柳第165章 等待是一種煎熬第63章 一舉三得第64章 禮遇第157章 對奴家的誠意第47章 同文秋社第48章 動員大會第215章 收薛永第248章 捉姦第158章 不是愛風塵第145章 一不小心成了香餑餑第94章 人心不古第164章 殷勤的主僕第165章 等待是一種煎熬第174章 送了個老婆第30章 好大一個烏龍第132章 兩個老太監第17章 勸酒第160章 蛇鼠一窩第114章 發財了第96章 神遊宋時歡樂第43章 小騙貽情第18章 宴無好宴第207章 促膝談心第242章 猴急的王倫第249章 不需贖身第10章 低姿態第2章 善惡一念間第204章 一合之敵第37章 禍事來了第243章 李瓶兒要讓山水郎佔便宜第112章 我有一所大房子第157章 對奴家的誠意第9章 清河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