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杜甫,千古……(求訂閱)

第196章 杜甫,千古……(求訂閱)

“詩聖!!!”

看着央視《唐詩何止三百首》主持人陳凡說出的詩聖兩個字。

無數觀衆一瞬間默然無語。

他們被“詩聖”這兩個字,一下子給刺激到了。

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

還有詩人會被稱之爲詩聖的。

要知道。

在唐朝。

哪怕就是有人敢稱詩仙,也沒有人敢稱詩聖。

因爲聖這個詞,歷來都是最高的榮譽。

不過。

很快。

詩聖這個名字就已被他們接受。

特別是那些通過快抖看直播的朋友。

“大愛詩聖,我認爲,詩聖就是杜甫,杜甫就是詩聖。”

“我也贊同,不服來辯。”

“不服也不行,誰還能找出一位超過杜甫的?”

另一邊。

泰山風景名勝旅遊管委會一衆高層,卻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隨即都感覺無比的沸騰。

“鄭總,我覺得就是1個億,我們也要拿下杜甫這首《望嶽》。”

他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

不僅僅是因爲《望嶽》這首詩是爲泰山量身定做的。

更爲重要的是。

這首《望嶽》,是詩聖杜甫寫的。

……

“剛纔說了這麼多,都是比較悲痛,沒有太多開心的事情。事實上,杜甫也有開心的時刻。在杜甫遷到成都以來,他的一位朋友高適來看望他。杜甫很高興,然後就令妻子做飯。可是,一頓飯做好。卻發現桌子上只擺了四道菜。”

“或許大家以爲,有四道菜可以了,杜甫原本就過得不怎麼樣。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四道菜是什麼菜。第一道菜,盤裡只有兩個蛋黃,蛋黃上面放了幾片蔥。第二道菜,只有蛋白。第三道菜只有蔥白,就是蔥的白色部分,第四道菜,只有一碗清湯,然後在清湯上面放了幾個蛋殼。”

當聽到陳凡的解釋,衆人目瞪口呆。

“好吧,感情這四道菜其實就只有雞蛋和蔥。”

“至於最後一道,還只是清湯加蛋殼,蛋殼也能吃嗎?”

“樓上的,給你科譜一下,雞蛋殼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其實還是很有營養的,只不過是我們現代人不吃罷了。對於古人來說,雞蛋殼也是不能浪費的糧食。”

沒得辦法。

杜甫可以說是衆多詩人當中混得最慘的一位了。

哪怕就是好朋友來了,也只能有這樣的菜招待。

但雖然如此。

爲了讓大家不尷尬,杜甫靈機一動,對着高適說:“高兄你看看,這第一道菜叫做兩個黃鸝鳴翠柳。第二道菜,叫做一行白鷺上青天。第三道菜嘛,叫做窗含西嶺千秋雪。第四道菜,叫做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正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絕句》。

“兩個雞蛋,哈哈哈,不就是兩個黃鸝嘛。”

“那翠柳呢?”

“不是有蔥嗎?”

“一行白鷺上青天,蛋清,蛋白,一行白鷺,我突然發現杜甫也是人才。”

“窗含西嶺千秋雪,蔥白不就是千秋雪嗎?”

“至於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更形象了,這一些蛋殼,那就是船啊。”

掌聲瘋狂傳來。

這一個小故事,不只清新脫俗,而且更爲有畫面感。

另外這首詩寫得也非常有美感,同時也非常的簡單,讓人一看就懂。

不得不說,這水平之高,那簡直絕了。

當然。

這個小故事只是小故事。

這首絕句,並不僅僅只是說四道菜。

這首詩,雖然看起來很有畫面感,但卻同樣抒發着詩人對於國家的感情。

正如最後一句“門泊東吳萬里船?”

爲什麼門口之處停了這麼多的船?

正是因爲安史之亂,所以整個國家都處於戰爭當中。

很多的一些船支因爲戰爭無法通行,只能停在河面上。

因爲船太多了,所以一字排開好像排到了萬里之外。

如果從這個方面來說的話,也不算是一件讓杜甫高興的詩。

不過。

要說表現杜甫開心的詩,還真有一首。而且這首詩,那是杜甫真正的開心。

“公元763年,唐軍在洛陽附近與叛軍打了一個大勝仗,唐軍收復了洛陽與鄭州,開封等地。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杜甫在成都聽聞這個大快人心的消息後,一時欣喜若狂,遂提筆寫下了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可以說。

這首詩與《春望》一樣,都是一首飽有無比愛國熱情的愛國詩。

但與春望不一樣。

春望當時處於安史之亂爆發之即,整個國家一步步進入衰退,民不聊生。

但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則是國家開始走向正常,迴歸到和平。

所以杜甫聽到這一個消息,第一個反應是初聞涕淚滿衣裳。

再看妻子的反應,漫卷詩書喜欲狂。

還不趕緊收拾收拾,我們要回家了。

是的。

聽到這樣的消息。

哪怕一生不得志,一生都沒有啥高興事兒的杜甫,這一次高興的都有一些失態。

所以這纔有“白日放歌須縱酒”。

不管是大聲的唱歌,還是縱情飲酒,都不足於表達杜甫的高興之情。

你能想象,這時的杜甫內心是多麼的喜悅。

而最後一句。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用現代的一句話說,那就是,聽到這個消息,我打飛的也要往家裡趕啊。

事實上。

當時的杜甫並沒有第一時間回到家。

因爲當時雖然有看到戰爭結束的苗頭,但卻還沒有完全結束。

所以杜甫也不敢輕意回家。

但這首詩,卻無比的表現出了作者愛國思鄉之情。

“明白了,我終於明白了陳凡老師爲什麼稱杜甫是詩聖了。”

“陳凡老師不是說了嗎,杜甫之所以被稱之爲詩聖,那就是他的思想高度。”

“是的,確實是思想高度。但,我們也可以進行一下比較。比如,我們拿這首詩與孟郊登科後相比。當時孟郊考上進士,也是欣喜的發狂,然後他就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但這僅僅表現的是他個人,而且這樣的喜,才真正有一些放蕩,有一些得意忘形。但是,杜甫這首詩裡面,就算他高興的再怎麼得意忘形,我們內心也是極度的佩服。”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不比不知道。

一比較。

你就會發現,爲什麼詩聖是杜甫,而不是別人。

……

“安史之亂結束之後,此前多方照顧杜甫的嚴武去世。杜甫又開始了飄泊,還好夔州都督與杜甫是舊識,他讓杜甫幫官家看管一百傾的公田。這時的杜甫生活比以前好了一些,然後杜甫也買了一些田,並買了一個四十畝的果園,還請了一些工人幫他做事。這個時候的杜甫生活比以前好了許多,所以創作熱情也高了許多。在不到兩年時間裡,杜甫先後創出了四百多首詩作。”

“只是可惜,雖然杜甫這時生活稍稍比原來好了,可是,杜甫的年齡已經50多歲。而且因爲年輕的時候生活過得並不怎麼樣,所以身體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在他55歲的時候,某日他登高望遠,創作了一首《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登高。

意思也很簡單。

前面四句寫的是登高望遠看到的風景。

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可能是同樣的風景,不同的人看到卻有不同的感受。

原本這個風景其實還挺不錯。

可是在年老的杜甫眼裡,就顯得有一些孤寂,蕭索。

後四句,寫的是杜甫自己。

萬里形容的是這一生。

這一生怎麼樣呢?

從東走到西,從北走到南,不斷的飄泊不定,不斷的作客人家。

這裡的作客可不是像我們現代人作客別人家一樣。

古時的作客,那完全是投奔別人,還得看別人眼色。

更爲悲劇的是,杜甫不是一兩次作客,而是經常作客……經常投奔別人。

這還不只。

除了生活作客的窘迫之餘,現在的身體也不怎麼樣了,經常生病。

而且,人也老了,白髮也長了起來。

更爲鬱悶的是。

因爲生病,年老,連酒都不能喝了。

那怎麼辦呢?

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寫一首詩來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慨。

“唉,杜甫這一生,當真是過得太慘了。”

“嗯,好不容易生活過得好一些了,又身體不行了。”

“也就只有最後的愛好,寫寫詩感慨感慨。”

不少觀衆又是嘆了一口氣。

當然。

這首詩可不是這麼簡單。

杜甫這一首《登高》,歷來被無數文人評爲七言律詩之最。

這個之最,那就是《登高》這首詩可謂是無一不對仗,無一不工整。

不過。

因爲節目的原因,陳凡也沒有時間去分析這首詩。

但他相信。

就算是陳凡不去分析,這個節目之後,無數看客他們也能發現這首詩的不同凡響。

“768年,安史之亂平定之後的五年,杜甫再也忍不住思鄉之情,準備回鄉探親。途中杜甫經過不少地方,還去了岳陽樓。只是半路當中碰到了臧玠作亂,杜甫只能改變行程。當來到一個叫做耒陽的地方時,河水突然暴漲,一下子將杜甫給困住了,5天沒有吃東西。好在當地的縣令聽到杜甫被困的消息,然後就派人送來了酒與肉。5天沒有吃肉的杜甫終於獲救,但沒過多久,杜甫在一條小船上突然去世,享年59歲。”

關於杜甫的死因,有好幾個說法。

有的說是被賜死。

也有的說是病死。

也有說是掉到水裡死了。

還有的說食物中毒而死。

另外還有一個說是消化不良死了。

對於此。

陳凡更傾向於消化不良說。

因爲各個版本當中,都有提到杜甫5天沒有吃東西。

然後當地的縣令得知,就送來了大魚大肉。

試想一下。

別說是老年人了。

就是年輕人。

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一下子吃大魚大肉,身體絕對受不了。

“唉,一代詩聖就此隕落。”

“是啊。搞得我現在即喜歡大唐,又有一些痛恨大唐。”

“爲什麼?”

“喜歡的是大唐誕生了一位詩聖,痛恨的是,大唐卻並沒有珍惜詩聖。”

“別說了,說得我都想哭。”

關於杜甫這一期節目差不多也要結束。

回想杜甫這一生。

人們即佩服杜甫寫出史詩般的詩作。

但又哀其人生過得實在是痛苦。

這種心理陳凡也是感同深受。

不過陳凡在最後補充了一句:“詩聖杜甫的離世對於當時的大唐來說,並沒有太多的人關注。因爲他本身在當時就不是很知名,但是,待他死去之後,他寫下的那些詩作,卻煥發了別樣的風采。後期白居易,元稹,劉禹錫……幾乎在杜甫之後所有的詩人,都受到了杜甫的影響。從這一方面來看,杜甫,千古長存……”

《唐詩何止三百首》到此結束。

無數的觀衆站了起來。

他們嘴裡念出了一致的聲音:

“杜甫,千古。”

“杜甫,千古。”

“杜甫,千古。”

第83章 我要講的,就是岳飛第293章 中華神仙體系……(求訂閱)第42章 四大名山之一:普陀山第78章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第283章 查一下這傢伙有沒有行醫資格證……第255章 被趕到西邊的大月氏,建立了一個龐第136章 這本書要是能火,我吃那個啥……(第354章 創造一個世界……(求訂閱)第256章 飛將軍,李廣……(求訂閱)第93章 上架感言第182章 《琵琶行》……(求訂閱)第150章 陳凡老師,狄仁傑又是誰?……(求第352章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求訂第38章 前往“萬鬆書院”的路都被堵死了第46章 導師,我能向您打聽一個歷史人物嗎?第350章 信不信編一套歷史給你看……(求訂第73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93章 上架感言第347章 陳凡,你給我滾……(求訂閱)第287章 穿越時空,傳承經典……(求訂閱)第184章 老杜是誰?……(求訂閱)第180章 《長恨歌》……(求訂閱)第175章 全唐最孤寂的一首詩:《江雪》……第302章 我舉報,牛頓抄襲了墨子……(求訂第265章 打卡博物館,獲得鑑定術……(求訂第115章 我賭博,喝酒,離婚……我是好女孩第315章 陳凡道友,您與我們道門有緣……(第144章 武媚娘……可能……想……稱帝……第325章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求訂閱第365章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求訂閱第187章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第56章 《千年等一回》第234章 《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第222章 馬超後人在“亞鎂尼亞”傳來的證據第351章 滿門忠烈,林徽因……(求訂閱)第256章 飛將軍,李廣……(求訂閱)第144章 武媚娘……可能……想……稱帝……第366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307章 庶人之劍,諸侯之劍,天子之劍……第261章 三星堆,震撼現世……(求訂閱)第155章 前有《討武曌檄》,王勃有《檄英王第43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位叫做陸游第90章 如果史書由我來寫的話……第15章 擔任“西湖景區推廣大使”第32章 英臺不是女兒身,爲何耳上有環痕?第32章 英臺不是女兒身,爲何耳上有環痕?第318章 陳凡,穿上紫色道衣……(求訂閱)第84章 岳母刺字,盡忠報國第256章 飛將軍,李廣……(求訂閱)第312章 一鳴驚人,楚莊王……(求訂閱)第327章 大一統,大一統……(求訂閱)第163章 我還有《三打白骨精》的IP版權……第40章 狗作者,看賞第266章 《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53章 敢跟我們紹興搶陸游,我跟你們拼了第123章 蘇軾,來也……(求訂閱)第167章 這纔是唐詩該有的氣質……(求訂閱第185章 羣仙雲集……(求訂閱)第91章 我們就喜歡你這樣的猜測第107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54章 啥,這還要交稅?第325章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求訂閱第157章 如果王勃多活幾年,恐怕沒有詩仙什第111章 凡哥,金國有一個大墓等着您去挖呢第89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第326章 春秋三傳之一,《公羊傳》……(求第320章 這拳法好像沒啥威力啊?……(求訂第162章 立貼爲證,神書現世……(求訂閱)第68章 再來3幅千古絕對第258章 勇冠三軍,霍去病……(此時不訂,第231章 創造一個“端午節”出來……(求訂第193章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求訂第154章 《滕王閣序》……(求訂閱)第259章 武將最高榮耀,封狼居胥……(求訂第174章 千萬孤獨“柳宗元”……(求訂閱)第13章 被景區關注了第208章 李白的長詩,那才叫一個爽字……(第16章 我可是自小熟讀唐詩三百首……第169章 易玄老爺子,穩住,不用慌!!!(第321章 職業拳擊,四兩撥千斤……(求訂閱第293章 中華神仙體系……(求訂閱)第139章 “武媚娘”親手掐死自己的女兒……第264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求訂閱第303章 有一位叫“莊周”的朋友……(求訂第129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第274章 武將另一個巔峰,燕然勒石……(求第299章 這是國之重寶啊……(求訂閱)第349章 今天講“徐志摩”……(求訂閱)第26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求訂閱)第196章 杜甫,千古……(求訂閱)第165章 我就靜靜的看着你裝逼……(求訂閱第326章 春秋三傳之一,《公羊傳》……(求第238章 火爆全國第211章 打卡長安,接受任務,譜寫中華上下第32章 英臺不是女兒身,爲何耳上有環痕?第167章 這纔是唐詩該有的氣質……(求訂閱第307章 庶人之劍,諸侯之劍,天子之劍……第41章 帶團第300章 水貨霸主宋襄公……(求訂閱)第10章 中國人不騙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