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明朝那些事兒》

萬衆矚目中,張若虛的新書開始連載了。

名字很簡單,甚而有點俗,《明朝那些事兒》。

聽起來有點怪怪的,似乎不是武俠小說,許多人很好奇,皺着眉頭開始閱讀。

孫浩凱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個資深武俠迷,從上學一直看到工作。只要遇着空閒,總要把書拿出來看看。

積累漸多,對武俠小說的好壞,單憑嗅覺便能分辨出來。

《射鵰英雄傳》的出現,對他影響很大,以往那些小說,他再提不起興趣翻閱。

在他看來,自有武俠小說以來,還沒有哪部作品這般遼闊細膩,人物這麼栩栩如生,性格這麼活潑可人。

若要說個評價,一定是這樣的:格局宏大,石破天驚。

當《射鵰》完結時,他可嘆息了好半晌。

同時,也在期待,希望張若虛的下一部作品更精彩。

但聽着《明朝那些事兒》的名字,他興趣就缺了一半,待打開內容,真是又失望又無奈。哪是什麼武俠小說,分明是歷史札記,他就不明白,作者是不是吃錯藥了,寫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幹嘛。

失望歸失望,張若虛的名頭還在,他耐着性子往下看。

從那份神奇的人生總結開始,他頓時瞪大了眼睛。

不論總結的如何,好與不好,卻總得承認,這絕對是個創意十足的開篇。

在後世,這樣的東西,已經爛大街了,看的人想吐。

一樣東西,尤其是這種單純形式上的東西,第一個人提出,大家會爲他鼓掌,第十個人提,大家只能吐他滿身了。

因爲這東西一學就會,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當然,現在還不存在這種問題,張若虛就是第一個。

有誰想過用簡歷來寫一個歷史人物?

孫浩凱的眉頭舒展了一點,也許,下面能有點意思。

故事開始敘述了,幽默通透,看之莞爾。

語言很好玩,現代而精煉,充斥着流行元素,在傳情達意方面不錯,卻是十足的白話。與《射鵰》相比,它顯得直接,缺了份雋永含蓄。

“有點意思……”孫浩凱點了點頭,安靜地看下去。

漸漸的,他便忘了原有些失望的心情,全心撲在了報紙上。

朱元璋的生平開始展開,作者不動聲色地戲謔着,總能引起人會心的一笑。

在他看來,這是大家風範。前段時間的讀史熱潮,許多人模仿張斯,重敘歷史,爲了能惹人發笑,語言極盡賣弄之能事,硬把歷史講成了笑話。

並且,這笑話也是第三流的。

就像一位相聲大師,他的語言是含蓄的,行動文雅流暢,說個笑話,也輕鬆而自然。底下掌聲四起時,他也只不動聲色地微微一笑,這是一份自信。

他知道笑點在哪,也知道效果如何,更知道自己的實力深淺。

而一些不入流的人物,說起相聲,則是葷素不忌,最愛上躥下跳,語言誇張而鄙俗,令人不忍卒聞。

因爲他內功差,只能通過這些來吸引人,種種行爲,似乎要來撓你咯吱窩似的,透着勉強與尷尬。

《明朝那些事兒》不是相聲,作者也不是說相聲的,但肯定是一流的。

不知不覺中,把最後一個字讀完,孫浩凱擡起頭來,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

報紙畢竟不如看書來的爽,內容有限,故事剛剛開始,便不得不結束了。

在他看來,張若虛不寫武俠小說,是一件罪惡的事。

但是,若他寫的都是眼前這些東西,那麼這些罪惡還是可以原諒的。

這是他的看法,也是許多同在讀報的其他人的看法。

可以說,在認真閱讀之前,大家都會對作者產生怨念,尤其是那些忠實地武俠迷,簡直有點暴走的狀態。

看完之後,怨氣小了些,可暫時原諒一下讀者,看他以後的表現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容易說服,總有一些人是很固執的。

所以,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報紙的銷量有所下滑。

好在讀武俠的人,與讀歷史的人,往往是重合的,故而下滑的幅度並不太大。經過一段時間,新書的口碑漸漸起來,讀者不自覺地在傳播者消息。

這是不可避免的事,一個人若是在地上撿了錢,當然是偷偷藏起,然後隻字不提,就怕被別人知道。而一個人若是看了 一本好書,卻總願掛在嘴上,甚至會有些喋喋不休,希望別人也能看一下,來分享自己的喜悅。

這種口口相傳的口碑,也是最靠譜的一種,含金量最高。

後世的時候,每有電影上映,大張旗鼓地宣揚,弄得人盡皆知,好不熱鬧。

但聽信了宣傳,一進去看,立刻便會後悔,宣傳與真實之間相差實在太大,有時會很懷疑,這到底是不是同一部片子?

而單單觀衆的口碑,還是很靠譜的。

因爲這完全源於自發,沒有任何利益在其中。

《明朝那些事兒》正有這種趨勢,那些被驚豔到的讀者,就愛時刻掛在嘴邊,不遺餘力地鼓動身邊的人去看看。而歷史 札記與小說的區別也得到了體現,小說是連貫的,不讀前面,便讀不了後面。

歷史札記則可單獨分開,自成一體,不影響閱讀。

報紙銷量開始回暖,又恢復到了原來的位置,並且還在慢慢增加。

這不得不說,要歸功於《品三國》掀起的讀史熱潮。

因爲歷史讀物畢竟是小衆,看的人很少。市面上流行的,多是武俠言情之類,少有歷史讀物。

而《品三國》橫空出世,雖然是電視節目,還未以書籍形式發行,就影響力而言,卻更大些,實實在在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讀者至此才發現,原來歷史這麼精彩,這麼有趣。

這種興趣起來後,就開始找歷史書籍讀,正好便宜了一批投機倒把的人。

可惜,大家做的都不好。

電視節目畢竟是電視節目,更多的是靠口頭宣講,寫到書裡就顯得粗糙而冗長了。大家只顧模仿,卻沒有研究一下其中的區別,所以寫出來的東西不倫不類,看着很無聊。讀者只因沒有書可讀,才勉強看看。

《明朝那些事兒》的出現,就提供了一個範本。

標準的書面形式,獨創的用語習慣,新穎的敘述角度。

這一切,就像是爲那些飢渴讀者專門準備的,完全符合心意。

所以,退出了一部分武俠讀者,卻又補進了更多的歷史讀者。

《明朝那些事兒》在逐漸升溫,在步步高昇。

第三十二章 食堂偶遇第四章 教課第六十九章 比較第二十一章 畢業生子第十九章 電影上映第八十四章 閒聊第三十七章 文化苦旅第八十章 騎車第四十章 流氓粉絲第十七章 秋楓書院第四十章 流氓粉絲第十六章 老師迴歸第八章 節目之後(二)第三章 讀書心得第四章 教課第四十八章 功在千秋第四十三章 晚會(三)第七章 美女老師第十七章 秋楓書院第十九章 齊聚一堂第二十一章 卷珠簾第八十三章 私生女第六十七章 齊頭並進第二十三章 再講一回第十九章 狙擊電話第五十六章 風波暫息第一章 《百家講壇》第五十五章 交朋友第二十一章 卷珠簾第二十二章 作家排名第七十章 拆報刊第二十四章 一個包裹第三十四章 電話營救第四十七章 義學端倪第三十三章 李雄抉擇第八章 節目之後(二)第五十三章 寓中細事第二章 人間詞話第三十六章 風雲漸起第八章 佳人復來第五十二章 任重道遠第七十六章 另一要求第二十七章 半路截殺第四十四章 名聲在外第五十四章 身份告知第七十六章 另一要求第三十九章 國際獲獎第九章 同桌的你第二十章 書房雜事第二十八章 姐姐探望第四十七章 義學端倪第三十三章 兩女應約第五十七章 曲動天下第五十五章 完美結局第二十三章 比較第八十八章 發誓第三十二章 總結生活第五十六章 《東風破》第二十七章 半路截殺第三十五章 忠告第三十章 怒立樓前第三十章 酈清出擊第五十章 教授書籍第三十三章 我自橫刀第五十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九章 現身第三十七章 車站雜談第三十六章 改稿與酒宴第二十章 小說現實第九章 拒絕第三十一章 管錐之書第四十一章 評論涌起第二十二章 小李飛刀第四十六章 舊相識第十七章 媽媽的哭聲第三十五章 忠告第十章 邀約講課第四十一章 意外重逢第二十章 書房雜事第二十五章 二次曝光第三十四章 張斯反攻第二十八章 孤膽特工第八十七章 洗衣服第三十章 怒立樓前第十五章 書迷活動第二十七章 震動第十八章 請硃紅揍人第十二章 校慶任務第六十九章 比較第三十四章 電話營救第八十八章 發誓第六十三章 《明朝那些事兒》第五十一章 留下與道歉第八十九章 桌邊趣事第四十三章 晚會(三)第十二章 驚聞第六十八章 桃源喜事第四十六章 無風起浪第二十九章 親生母親第二十八章 孤膽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