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舞臺

舞臺上,明星導師和選手在認真的彩排。

現場音響設備的調試,選手狀態的調整,幫唱嘉賓的發揮,明星導師的臺本,主持人的隨機應變,這些都是彩排的內容。

爭取在直播時給觀衆帶來最佳的體驗。

何炯和導演在一旁商量着什麼,他主持了三屆《華國之聲》,早已駕輕就熟,不過依然抱着精益求精的態度。

何況,這次總決賽不太一樣,將在美國的華語電視臺同步播出。

他擡眼看了看不遠處的一羣人,既有紐約華文電視臺的負責人,也有美國音樂行業的專業人士。

紐約華文電視臺對這次的合作非常重視,委派了一位副總前來。

同步播出需要通過衛星轉播,牽扯到不少技術上的問題,他們這幾天在和京城衛視協調,確保數據傳輸不受影響。

美國音樂行業的專業人士過來考察《華國之聲》的節目運作。

國內媒體盛傳美國的節目製作公司有意購買《華國之聲》的製作版權,並非是捕風捉影,雙方正在洽談之中。

“《華國之聲》採用國際一流的設備,音響效果絕佳,負責編曲和演奏的是華國著名的音樂家和音樂樂團,這檔節目開播了四季,我們擁有一支專業和成熟的製作團隊,保障節目具有極高的水準,達到欣賞性和藝術性的全面融合,從而爲觀衆帶來娛樂和享受。”慕姍姍用英語介紹道。

“慕女士,總決賽採用直播的方式值得讚賞,不過爲什麼要在室內演播廳呢?我覺得總決賽的氛圍很重要,如果放在戶外,用演唱會的形式會不會更好?把觀衆的情緒徹底釋放出來。”有人提議道。

“我們考慮過這種方案,進行過嘗試,在上萬人的體育場館的確能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但無法保證現場的音樂效果。”慕姍姍解釋道,“這既是一檔選秀節目,也是一檔音樂節目,音樂纔是重點,首先要確保電視機前的觀衆欣賞到高水平的音樂。”

在體育場館錄製節目,想法很好,但不太現實。

一方面成本過高,相當於舉辦了一場演唱會,要不要向臺下的觀衆賣票?

另一方面效果不好,選手在大冷天裡唱歌,肯定影響發揮,現場人聲嘈雜,不利於管控,沒有在室內演播大廳便利。

一九八五年,華國電視臺的春晚導演組突發奇想,把春晚放到戶外怎麼樣?

於是,當年的春晚把舞臺搬到了京城工人體育館,結果可想而知,效果很差,最終導演組在《華國新聞》上道歉。

不是說不能在戶外錄製大型節目,而是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這兩天,來自美國音樂界的專業人士看了《華國之聲》的節目製作模式,提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意見,很具有啓發性。

只不過,兩個國家的國情不同,適合美國的不一定適合華國。

慕姍姍帶着這羣人來到演播大廳,看着節目的彩排,這些人更注重幕後的籌備工作,這是節目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觀衆看到的節目正是在一遍遍的彩排中成型的。

對於節目組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誰拿到總冠軍,而是把這場秀做好,讓觀衆既爲成功者歡呼,也爲失敗者落淚。

慕姍姍來到何炯身邊,把他介紹給美國來的專業人士,在音樂選秀節目中,主持人發揮的空間不大。

觀衆想看的是選手和導師,想聽的是音樂。

不過優秀的主持人總能找到自身的位置,何炯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不僅引導着節目的節奏,也引導着選手和觀衆的情緒。

他會安慰被淘汰的選手,鼓勵成功晉級的選手,與觀衆互動。

何炯畢業於京城外國語學院,雖說學的是阿拉伯語專業,但英語也不錯,和老外交流完全沒問題。

他介紹了自己在節目中的定位和對節目的看法,獲得了認同。

“慕姐,看樣子咱們是要走向國際啊?”和老外聊過後,何炯開玩笑道。

“哪兒有那麼容易,這纔開了個頭,他們是想購買版權,自己製作節目,我打算和他們合作,參與投資,如果能和美國當地的公司一起製作節目,纔是真的走向國際。”慕姍姍迴應道,“要是有那一天,我肯定推薦你到美國試試。”

“這不行吧,咱們國內主持人的風格和美國那邊差別很大,文化環境不同,很難融入進去。”何炯理性道。

“不試試怎麼知道,在國內的這些主持人裡,你雖然不是播音主持專業畢業,但在舞臺上放得開,尺度拿捏的很好,應變能力強,臺風穩健,有自己的風格。”慕姍姍評價道。

何炯進入主持行業將近八年的時間。

從最初的少兒節目到如今在全國收視率很高的綜藝節目,在成名的同時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主持風格。

和華國電視臺主持人一貫的莊重不同,他具有娛樂精神,心態上放得開。

對於慕姍姍所說的前往美國發展,何炯非常理智,那個有點兒遙遠,還是把眼前的主持工作做好。

他繼續和導演商量明晚的節目安排。

二零零二年的最後一天,跨年之夜。

林子軒帶着女兒來到了現場,坐在觀衆席裡。

這是早已形成的習慣,等到總決賽結束,他們和慕姍姍一起回家。

小雪拿着一副小小的望遠鏡,好奇的四處張望,想要找到媽媽的身影,可惜都沒有看到,不免有些失望。

這是趙莉穎送給她的禮物,觀看演唱會專用的望遠鏡,帶有夜視功能。

慕姍姍正在後臺坐鎮指揮,要和美國的電視臺同步直播,大家不能放鬆。

時間接近晚上八點鐘,導演做出了倒計時的命令,各部門準備就緒,《華國之聲》總決賽的直播即將開始。

何炯穿着一身黑色西裝,站在舞臺的一角,做着準備。

時間到了,他大步走上舞臺,燈光隨着他移動,直至來到舞臺的中央。

第五百二十三章 知遇之恩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衆娛樂大衆第二百二十四章 閃光點第六百一十四章 看好第二百二十三章 鐵三角第五百三十二章 輕功第一百七十五章 粗暴下的真實第三百三十三章 經營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數據第七百二十一章 通知第三百九十七章 競爭第二百二十九章 傳媒第三百二十章 拿獎模式第四百零九章 紀實風格第五百三十二章 輕功第二百五十七章 娛樂片的春天第七百六十一章 狗仔第五百二十六章 草根的夢想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流第四十六章 屬於平民的時代第六百八十五章 影響第一百零五章 首看權第七百四十八章 賣點第二百零八章 告狀信第六百二十二章 性格第七百四十五章 目標第四百六十章 衆說紛紜第二百三十七章 武俠第八百二十八章 嫡系第四百二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一百五十七章 獨門秘方第四百四十三章 年度大戲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馬獎第六百四十一章 態度第五百九十四章 包裝第七十八章 波折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標第八百二十二章 領導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天地第五十三章 面試第九十七章 好日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造型第七百六十七章 小雪日記第五百五十一章 籤售會第八百一十九章 舞臺第六百零二章 渠道第五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一章 文藝青年的美好時代第六百八十一章 前奏第三百七十八章 特立獨行第六百四十三章 出發點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好萊塢的距離第一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七百七十一章 碰撞第六十一章 浪子回頭金不換第四百九十一章 副業第四百五十二章 翻譯第四百八十一章 京派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情第四百三十三章 市場決定價值第八十七章 一步天堂,一步地獄第六百五十二章 定位第五百六十九章 溝通第八百零八章 機遇第七百一十二章 專訪第五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開端第六百八十四章 鏡子第四百一十章 大綱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件小事第三十四章 寶島之行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話第三百三十二章 意境第二百六十五章 勤儉傳統第六百八十八章 現實第三百零九章 不溫不火第七百二十章 會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長性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數據第七百零五章 成就感第六百二十六章 過節第三百零九章 不溫不火第七百四十四章 競爭第一百九十五章 圈內圈外第六百八十五章 影響第七百零六章 交流第二百零三章 半日閒第一百五十八章 混亂年代第二百八十四章 只肯在戲裡低頭的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小意外第三百二十章 拿獎模式第八百二十八章 嫡系第一百一十四章 策劃案第三十六章 年輕的熱情第二百二十四章 閃光點第三百六十一章 鑑寶第七百九十二章 財富對話第三章 相親進行時第五百三十七章 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