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心照不宣

林子軒和馮曉剛去聞。δ┡.m

兩人還沒來得及安慰姜聞,就被姜聞拉着聊了一通《英雄》的劇本,把整個本子吐槽了一遍,完全沒受影響。

“報紙上正說你是戲霸呢,你這可不就是一個活脫脫的戲霸麼?合着就你能耐,其他人都不如你。”馮曉剛調侃道。

“是你們這本子有問題,就說這刺客吧,前面很厲害的樣子,到真正動手了,被人三言兩句說的萎了。”姜聞不滿道,“還和平,這麼弄有意思麼?”

“不懂了吧,這叫順應時代潮流。”馮曉剛淡定道,“以前武俠片裡那種報私仇啊,家國恨啊都過時了,這是個和平的年代,就要講和平,要把武俠片的格局給昇華了。”

“你一拍低俗喜劇的說這話怎麼感覺那麼彆扭呢?”姜聞挖苦道。

“李桉能把武俠片拍成愛情片,我弄個世界和平怎麼了?”馮曉剛反駁道。

“人家是好萊塢大導演,你這個就是瞎模仿。”姜聞毫不客氣道。

兩人這麼鬥嘴習慣了,見面不埋汰對方几句心裡不舒服。

馮曉剛只在熟人面前這麼說話,姜聞是在其他場合也這麼說話,結果就是在圈子裡馮曉剛的人緣比姜聞要好。

實際上兩人的脾氣都不怎麼樣。

姜聞覺得刺客這個角色應該更張揚一些,這個刺客不是一般意義上江湖上的刺客,而是要刺殺皇帝的刺客。

江湖上的刺客講究行蹤詭秘,生活在黑暗之中,見不得陽光。

《英雄》中的刺客處在亂世之中,就不能算是刺客,而是豪俠一類的人物。

要有血性豪氣干雲不懼生死,這樣的人必定性格張揚,受不得拘束。

姜聞說的張揚不是表面的張揚,而是內心的張揚,表面的張揚是浮躁,內心的張揚纔是沉穩內斂。

通過眼神動作和語言把內心的張揚表現出來。

不把世俗皇帝放在眼裡,敢於匹夫一怒,血濺五步,這不是張揚是什麼?

“咱們這就一商業片,你弄這麼深沉幹嘛,又不是要拿最佳男主角,再說你能演好麼?”馮曉剛懷疑道。

“這話說的,我既然這麼說了,就能演的出來。”姜聞迴應道。

“那行,就這麼着吧。”馮曉剛趁機說道。

馮曉剛對姜聞的演技毫不懷疑,就是激將一下,開個玩笑。

姜聞心裡明白,在被禁止執導電影的情況下,他接下來的五年只能演戲了。

林子軒在這時候請他出演這部大製作,冒着不小的風險,在外人點和總局對着幹的意思。

總局那邊剛禁了姜聞,你這邊就請他演戲,這就不好說了。

而且,他和林子軒馮曉剛是多年的交情,拍戲的時候自由度很大,很舒服,不用理會外界的傳言。

如果和其他不熟悉的導演合作,恐怕又要生出麻煩來。

等拍完這部戲,被禁的風波早過去了,相當於給姜聞提供了一個避風港。

三人心裡都清楚,只是沒必要說出來,朋友之間的事兒,心照不宣即可。

林子軒請姜聞出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揮姜聞的導演能力。

馮曉剛拍慣了商業喜劇片,格局有點小,有了姜聞參與,就能把格局提上去。

或者說馮曉剛負責《英雄》的商業部分,姜聞負責《英雄》的藝術部分。

馮曉剛和姜聞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組合,兩人弄出來的東西想必不會太差。

就像當初拍攝《京城人在紐約》一樣,兩人合作,做到商業和藝術的平衡。

八年前,他們拿着從銀行貸來的一百二十萬美金跑到美國紐約,製作了國內第一部全程在國外拍攝的電視劇。

在電視行業創下了不少的第一。

八年後,他們再次聚,投資兩千萬美金打造國內的商業武俠大片。

和八年前不同,如今的他們已經站在了這個圈子的頂層,心態從容。

林子軒記得當初還了銀行的貸款後身心放鬆,回家生了一場病,現在他談到兩千萬美金的投資都沒有太大的壓力。

這些年讓他有了不小的改變。

二零零零年六月六日,總局下了一份文件,叫做《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影業改革的若干意見》。

這是一份經過國家領導同志和中宣部同意的文件。

其中最重要的幾點是組建電影行業的企業集團,試行股份制,積極推行院線制,促進經營方式多樣化,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

這份文件是爲了應對華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電影行業的展。

根據華國和美國簽署的協議,在華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華國每年引起的國外影片不能低於二十部。

自從九四年國內每年引進十部國外大片後,國產電影票房的比例迅縮水,每年好萊塢大片佔據國內票房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如果一年引進二十部好萊塢大片,那還有國產電影的立足之地麼?

基於這個原因,總局決定加快國內電影產業的改革和佈局。

企業集團化就是成立像華影集團那樣的大型企業,形成製片行上映一條龍,增強電影企業的競爭力。

推行院線制,促進跨地區經營,建立以院線爲主的供片機制。

在九三年之前,國內所有院線都歸國家所有,由國家按照計劃統一經營。

九三年進行過一次改革,允許私人資本進入電影行業,給予各省市的院線自主經營權,不過院線仍然屬於國有企業。

那是一次不徹底的改革。

院線制借鑑了西方院線的經營模式,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行放映機制。

這是林子軒組建好夢院線的主要依據。

如果是以前,國家不允許私人經營院線,也不允許院線跨省經營,就算建了電影院,也拿不到院線的經營許可證。

唯一的辦法是掛靠在某家國有院線下面,受國有院線管控。

總局的這份文件相當於開了一個口子,有個空子可鑽。

林子軒得到了內部消息纔會籌備院線的建設,這份文件只是意見稿,要落實的話恐怕還要一兩年的時間。

那時他在全國的院線佈局已經完成了。公告:筆趣閣app上線了,支持安卓,蘋果。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十七章 承諾第八百一十九章 舞臺第二百九十章 不見不散第四十六章 屬於平民的時代第三十六章 年輕的熱情第五百四十三章 融資第二百八十七章 素描第九十三章 大約在冬季第七百六十三章 新領域第八百一十一章 勢不可當第四百三十一章 事業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江湖第五百一十四章 尊重第六百七十七章 聲望第三百四十六章 觀望第三百四十三章 盡興而散第六十八章 以後要對他更好一點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衆娛樂大衆第一百九十章 籤售會第七十五章 破滅的明星夢第六百一十章 童星第七百七十一章 碰撞第七百七十八章 印象第五百九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八百二十四章 轉型第二百六十三章 頑疾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幸遇見了你第五百八十章 現象第二百章 照片第四百九十一章 副業第五百六十七章 火花第三百二十二章 改編權第八十一章 新人入門第四百一十三章 回顧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六百一十二章 有意思第六百六十七章 回顧第六百六十九章 陣容第五百三十二章 輕功第一百六十七章 合作伙伴第五百二十章 傾訴第十六章 純真年代第九十三章 大約在冬季第二百一十九章 獲獎第五百二十七章 在路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優勢第六百六十五章 格局第九十五章 情懷的價值第三百一十八章 德藝第二百零四章 相識於微時第三百八十章 分歧第八十章 京城演藝圈的新勢力第二百九十二章 兩部戲第二百二十六章 喬遷第七百章 教育第二百三十八章 踏實第五百二十二章 留級事件第一百一十章 在紐約第三百六十八章 戲包人和人扛戲第八百零五章 交替第二百六十六章 驚鴻第五百六十九章 溝通第八十三章 從前的節奏第五百九十六章 有容乃大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藝的生活第八百三十章 豆豆第一百零九章 印象第八十八章 《活着》第二百七十一章 溫情和冷漠第二百五十二章 好時候第六百零三章 學習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片時代第四百九十一章 副業第七百七十二章 在香江第二百五十七章 娛樂片的春天第五百七十一章 往事只能回味第五百二十九章 客串第三百九十一章 戲裡戲外第七百九十七章 大牌駕到第七十九章 大撒把第一百五十八章 混亂年代第四百六十五章 加入第二百六十八章 畢業作品第三百三十九章 旅遊第六百四十七章 造型第六百三十七章 分歧第二百一十七章 班底第六百七十九章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同學會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標第五百七十五章 提醒第六百九十三章 娛記第一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二百九十六章 女兒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部影片第二十一章 出名要趁早第二十九章 無招勝有招第七百八十九章 驚喜第六百八十六章 碰面第三百三十七章 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