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研討會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得到一些人的幫助,也會幫助到一些人。

對林子軒來說,周天涯就是那個曾經幫助過他的人。

或許當初周天涯更多的是看慕致遠的面子,但這份人情林子軒要記在心裡。

這些年,兩人的交往不多,林子軒沒有繼續在《京城文學》上表小說,周天涯也沒有什麼事麻煩到林子軒。

老一輩人做事講究,覺得提攜新人是應該的,不會去求什麼回報。

不過周天涯還是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以後無論林子軒的名氣有多大,提到林子軒的第一部小說,就會提到《京城文學》和他周天涯。

大家會說是他掘了林子軒,這是文壇上的一樁佳話。

京城作協把退休的周天涯請過來,就有這個意思,伯樂和千里馬,十年後暢談當年往事,展現了京城文壇的優良風氣,能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林子軒和周天涯寒暄一番,表達了後輩對前輩的尊重。

今天是研討會的第一天,主要是介紹衆人認識,互相交流,拉近關係。

國內的學術研討會大多流於形式,實質性的內容不多。

就像這次的“林子軒作品十年研討會”,說是一個禮拜,其實只有四天的時間做討論,其他時間都是吃喝玩樂。

所以一般研討會的舉辦地要麼是風景名勝,要麼是高檔酒店。

說白了,就是公款吃喝。

那些作家和文藝理論家並不是真的對林子軒的作品感興趣,即便是有興趣,也是覺得林子軒現在很火,研究林子軒能夠提高自身的名氣。

他們覺得吹捧林子軒兩句,拉近彼此的關係,興許能夠獲得好處。

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如今的文藝圈早已經走向了庸俗,或者說一直都很庸俗,只是以前庸俗的不是那麼明顯。

當然,和影視圈相比,文藝圈還有着一塊遮羞布。

林子軒同樣是這個圈子裡的人,知道所謂的研討會是個什麼樣子,但他沒有故作清高的拒絕,而是選擇參與進去。

既然在社會上討生活,就不能自絕於圈子。

京城作協這麼做是在給他捧場,他要是拒絕,就是不知好歹,以後在作協很難混的下去。

介紹完畢,有人請周天涯說說當年《頑主》表前後的故事,他是怎麼慧眼識珠,現了《頑主》,並決定表一位新人作家的小說。

誰都知道《頑主》表後被批判成大毒草,認爲是在抹黑社會。

敢於堅持表出來,需要很大的勇氣,還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這是此次研討會的一大亮點,文學編輯對新人作家的扶持正是作協一貫的主張。

周天涯沒有提及慕姍姍給他打電話的事情,只是說起《京城文學》需要改革,《頑主》的出現讓他眼前一亮。

這篇小說形式新穎,京味十足,諷刺了不良的社會現象,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編輯部對《頑主》的爭論相當激烈,認爲這是痞子文學和地攤文學,不能刊登到正規的文學刊物上,這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小說。

在座的衆人聽着十年前的故事,那個時代已經相當遙遠。

九十年代初期和九十年代末期雖然只相差十年,可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過了幾十年一樣。

周天涯講完,衆人紛紛稱讚他思想開明,開京城文壇風氣之先,給後輩做出了好的榜樣。

林子軒再次感謝周天涯當年的扶持,爲他打開了一扇文學之門。

一時間,研討會談笑風生,其樂融融。

有意思的是,《頑主》裡有一段情節正是諷刺文壇的。

小說裡爲一位地攤文學作家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獎的頒儀式,對文壇的形式主義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林子軒想看看明天這幫人討論《頑主》的時候會有什麼感想。

上午的會議結束,他和周天涯一起坐了坐,私下聊了聊。

《京城文學》屬於京城文聯主辦的刊物,周天涯退休後享受的是正處級待遇,生活上很悠閒,偶爾參加一些老年文化活動。

“作協的老劉找到我,我本來不想來,可抹不開情面,只好湊湊熱鬧。”周天涯解釋道,“你現在的成績是自己努力來的,我做的很有限。”

“周叔,您能過來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林子軒真切道。

“算了吧,這個研討會估計你也不稀罕,都是形式化的東西,不比以前了,以前大家雖說思想上不夠開放,可對文藝還是抱着認真負責的態度。”周天涯感慨道。

兩人隨意說起了文壇上生的故事和一些作家的新作品。

周天涯對這一塊還很關心,經常讀書看報,這是作主編時候養成的習慣。

他提到了韓含和新概念作文大賽,了幾句感嘆。

實際上,林子軒對於韓含,正如周天涯對於林子軒一樣,都是前輩對於後輩的一種扶持。

在文壇上不只有文人相輕,還有各種佳話。

林子軒不會全程參加研討會,他還要忙其他的事情,而且,有作家本人在場,與會的作家和文藝理論家很難放得開。

要知道研討會不光是吹捧,還要指出作品中的不足,甚至是進行有限度的批判。

京城作協舉辦這場研討會自然是以讚揚爲主,替林子軒造勢,怎麼說林子軒也是京城作協的副主席了,屬於自己人。

但文藝理論家要體現自己的理論水平,不能光說好話,還要有點真東西。

研討會的內容整理後會表在國內的文藝理論刊物上,作爲京城作協今年的一項成績。

林子軒回到公司,去找了慕姍姍,慕姍姍正在忙碌着新節目。

“會開的怎麼樣?”慕姍姍詢問道。

“還能怎麼樣,就是哄着玩唄。”林子軒無所謂的說道,“你猜我今兒碰到誰了?”

“我又不認識那些作家,這麼神秘,不會是哪位女作家吧?”慕姍姍取笑道。

“瞎想什麼呢,是《京城文學》的周叔,我也不知道他會過來,就聊了一會。”林子軒迴應道,“他還留着你謄寫的那份《頑主》的底稿呢,問你還要不要了?”

聽到這話,慕姍姍停下了手裡的工作,彷彿回到了十年前。

她揹着父母在自己房間裡偷偷幫林子軒謄寫手稿,心裡既忐忑又甜蜜。(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七章 內心戲第七百四十四章 競爭第四百一十三章 回顧第四十一章 青春正當時第五百三十九章 會面第九十三章 大約在冬季第四百七十七章 處罰第五百章 以誠待人第十四章 世界真奇妙第五十三章 和女演員面對面第四百一十五章 玩家第二百七十八章 滿月酒第五百零七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八百二十六章 跟過去幹杯第七百五十三章 自信第五百九十七章 變與活第三百一十九章 那年春天第二百六十三章 頑疾第二百九十七章 給年輕人一個機會第三百六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七十三章 投資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生的悲喜劇第五百七十四章 夢想第四百二十四章 批准第四百二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四十三章 家庭肥皂劇第六百五十三章 角色第十四章 世界真奇妙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場面第七百九十章 表率第十章 沒有觀衆的人生第二百零四章 相識於微時第四百九十六章 補考第四十六章 屬於平民的時代第六百八十六章 碰面第七百六十二章 處理第五百四十二章 表演第四百七十二章 名流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很懷念它第四百八十二章 明星第二百八十七章 素描第二百八十八章 先河第三百九十一章 戲裡戲外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逃第六百零一章 鍛鍊第三百九十七章 競爭第二百三十八章 踏實第二百四十七章 迴歸傳統第三百九十七章 競爭第二百三十八章 踏實第八百二十八章 嫡系第七百二十八章 股份第六百一十四章 看好第四十章 非主流和主流的抗爭第三百八十章 分歧第六百二十四章 動員第八百二十九章 招牌第七百八十二章 時間的味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八百二十九章 招牌第十章 沒有觀衆的人生第九十五章 情懷的價值第八百二十七章 搭臺唱戲第六百四十九章 規矩第二百六十章 舊瓶裝新酒第四百五十七章 等級第九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三十六章 年輕的熱情第七百五十一章 綜合第七百六十一章 狗仔第三百九十四章 偶像劇第四百七十三章 未映先火第二百八十章 老徐第三百二十一章 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江湖第六百九十一章 低調第四百一十七章 女性電影第二百章 照片第七百八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八百二十三章 宣傳第三百零一章 機遇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冰第三百五十五章 朋友圈第二十二章 看上去很美第六百二十六章 過節第七百八十六章 同學第七十八章 波折第四百七十八章 冷處理第四百七十五章 主角第五百八十一章 十七歲第四百四十四章 文憑第六百九十二章 軟肋第八百零二章 校慶第二十一章 出名要趁早第二百五十七章 娛樂片的春天第三百零六章 小目標第四百一十三章 回顧第十五章 發薪記第七百八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四百七十一章 過去的日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叫好不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