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主動

相對於《回家》被冷處理,《生死抉擇》則是全國爆紅。

在京城上映半個月票房近千萬,打破了國產電影在京城地區的票房紀錄,隨着影片在全國的院線鋪開,總票房已經過兩千萬。

馮曉剛的賀歲片在京城上映一個月只能拿到一千萬的票房。

一般的國產電影能拿到兩千萬票房就算成功了,《生死抉擇》半個月就完成了。

這部主旋律電影完全違背了國產影片的票房規律。

在京城院線的排片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就算南方的各大城市也沒有低於百分之六十,各地院線的上座率均在百分五十以上。

這說明真有觀衆進場看電影,而不是光買票沒人看,影片在觀衆中的口碑不錯。

不可否認,前期的運作起到了效果,不過關鍵還是上面定下了調子,加大了宣傳力度。

《華國日報》對影片給予了高度評價,並配了評論員文章。

認爲在當前的形勢下,反腐問題刻不容緩,這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又是廣大人民羣衆關心的問題。

評論員文章是新聞評論中僅次於社論的重要評論。

社論的數量較少,一般只有國家出現重大事件的時候纔會表社論。

評論員文章是指結合新聞事件和新聞報道配寫的重頭評論,旨在體現編輯部的立場、觀點和態度,起到導向的作用。

這篇文章一出,表示上面定下了基調,下面的人就知道怎麼做了。

與此同時,華國電視臺的新聞上報道了《生死抉擇》在京城熱映的情況,不少家影院售票處排起了長隊,就爲了看這部片子。

那些接受採訪的觀衆紛紛表示這部電影真實反映了社會問題,領導幹部就是要爲官清廉。

華國自古以來就有對清官的推崇,歷史上不少清官在各地都有廟宇,受後人拜祭,對於貪官污吏,百姓則是憤恨不已。

《生死抉擇》迎合了大衆的這種心理,說得通俗點,這就是一部清官和貪官鬥爭的影片。

按照這部電影票房的走勢,一個月內能夠突破四千萬,後續的票房隨着排片率的降低和觀衆的減少,會逐漸下滑。

不過兩個月內達到七千萬還是有把握的,到年底票房破億的希望很大。

一部國產主旋律影片能夠有這個成績,並不多見。

韓三評知道自己這一把賭對了,上面的領導找他談了話,問了他對國產電影產業的看法。

這相當於一場面試,對此他早有準備。

他認爲華國的電影產業要進行改革,實行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

製片行業雖然是龍頭,卻不是全部,後期製作、院線放映和行等旱澇保收的產業會越來越重要,硬件和軟件都要跟上,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韓三評清楚自己不可能成爲華影集團的當家人,他只想爭取一個好位置。

所以,他把重點放在了自己熟悉的方面,那就是電影製作。

他分析了未來華影集團的大體結構,主要是三大塊,一塊是電影製作,一塊是後期行,還有一塊是院線管理。

他沒做過後期行和院線管理,後期行他還懂一點,院線方面就沒太多接觸了。

當然,這三塊都屬於電影產業,只要給他時間,很容易上手。

韓三評覺得自己還是要在製片上下功夫,這是一家電影企業的根本,只要在未來幾年取得成績,他相信自己還有上升的空間。

根據傳言,未來的華影集團董事長可能是總局的某位副局長兼任。

這就是所謂的空降了。

想想也合理,只有有這種資歷的人才能使七家廳局級單位順利整合,其他人上位的話難免會有人不服,到時候內鬥起來就沒完了。

面試結束,回到京城電影製片廠,韓三評總算是鬆了一口氣,應該是沒問題了。

他今年才四十五歲,還很年輕,只要這一步走好了,以後就好走了。

官場上就是這樣,一步沒跟上,或許就這麼掉隊了。

坐在辦公室裡,看着桌子上《生死抉擇》最新的票房,他有點心疼。

如果《生死抉擇》最終的票房破億,按照投資分賬比例,京城電影製片廠只能拿到一千萬的分賬,好夢公司能拿到三千萬。

要是這四千萬都是京影廠的該有多好,有了這些資金,京影廠能拍更多的影片,還能改善職工的生活,讓他在廠子裡獲得好口碑。

然而,這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兒。

韓三評明白以後還會和好夢公司合作,倒不是說他離不開好夢公司,而是大家合作慣了,如果找其他民營影視公司合作,還要有個磨合的過程。

信任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而且,好夢公司在民營影視公司中展的最好。

等到他進入華影集團後,會培養自己的班底,佔有更多的主動權。

說到底,韓三評是一個性格強勢的人,他喜歡掌握主動。

《生死抉擇》的票房大賣對好夢公司是利好消息,到了明年幾千萬入賬,好夢公司的總資產過六千萬,會有更大的展機遇。

林子軒考慮過和韓三評的關係,目前以合作爲主。

等到好夢公司擁有影片自主行的權利後,和華影集團就有了競爭的關係,在未來應該是既合作,又競爭。

十月份,《臥虎藏龍》的香江製作團隊來到京城。

第一批主要是造型師和武行,造型師要給演員設計造型和服裝,武行則要對演員進行爲期三個月的訓練,包括體能和基本的招式演練。

還要給演員找武行替身,至少身形上要差不多。

拍攝武俠片就算是花架子,也要有那個架勢,不能鬆鬆垮垮的,那就不上相了。

何況李桉的要求比較嚴格,要和武行協商,大家一起研究。

爲了協調香江的製作團隊和內地的工作人員,江至強同樣來到了京城,和林子軒見面,介紹了香江方面的情況。

《臥虎藏龍》的製片人分別是林子軒、江至強和徐立公等人。

這部影片終於從計劃進入到了實際籌拍的階段,接下來的一年時間會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未完待續。)

第二十六章 選角第二十一章 出名要趁早第七百八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七百零三章 簽約第六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四章 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詩歌第八百零四章 成名之前第八百零九章 花季雨季第四百四十一章 啓動第六百九十章 窘境第四百二十八章 相約九八第二百一十二章 狼來了第七十二章 改變第六百四十五章 合作第四百零一章 影響力第二百八十八章 先河第七百六十二章 處理第七百九十六章 小圈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羣雄並起的時代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流第七百七十二章 在香江第八百三十一章 基礎第七十六章 恰逢其時第六百二十一章 主導第五百零九章 世交第四百二十一章 從頭再來第九十五章 情懷的價值第五百七十二章 夢醒時分第三百六十章 新角度第五百三十四章 全民寫作的時代第七百四十四章 競爭第五百七十五章 提醒第二章 世界那麼大,我想先回家第六百零二章 渠道第六百二十章 趨勢第三百一十二章 生活化第六百九十一章 低調第六百三十八章 初心第七百零三章 簽約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三章 相親進行時第二百八十七章 素描第三百二十七章 內心戲第三百四十三章 盡興而散第二百八十八章 先河第五百二十七章 在路上第七百六十三章 新領域第六百九十章 窘境第六百六十五章 格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主旋律和大衆化第五百七十六章 縮影第三十四章 寶島之行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演員第六百九十六章 演員第一百七十五章 粗暴下的真實第六百六十五章 格局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映式第六十六章 這一年第四百二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三百四十五章 懷舊情結第二百四十五章 角力第八百一十七章 孩子們第三百五十三章 幾句話第五百零九章 世交第四百零八章 廣撒網第四百八十二章 明星第四百零三章 深談第二百二十二章 民謠的時代第八百一十九章 舞臺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長性第四百五十二章 翻譯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涼好個秋第七百三十一章 成名第六百四十二章 傳言第一百六十八章 投資未來第七百四十章 大片第六百四十六章 目的第二百八十八章 先河第八百一十九章 舞臺第三十八章 一家子第五百二十三章 知遇之恩第二百七十四章 初爲人父第七百二十一章 通知第九十六章 忙碌的時光第三百七十七章 世紀新聞大戰第三百零二章 國際化第五十六章 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第七百六十四章 底氣第七十一章 石橋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意度第二百五十六章 票房分成第四百八十七章 羣雄並起的時代第五百四十章 內核第六百八十四章 鏡子第五百零六章 翻拍第三百八十七章 幸運兒第二百四十七章 迴歸傳統第五章 文藝青年的對話第二百一十二章 狼來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