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公平

這一年,馬未督只在古玩圈子裡有名號,不被大衆所熟知。

再說了,他不是正經研究文物的,而是野路子出身,他以前在工廠開機牀,後來做了雜誌的編輯,業餘時間搞古玩收藏。

在古玩圈子裡,他算是一個藏家了。

只是這種稱號得不到專家學者的認可,就是私下裡的稱呼。

文物收藏這個圈子也分爲專業的和業餘的,真正懂行的大家都在故宮博物院呆着呢。

次一點的也在各地的博物館和文物研究所,或者大學裡的考古專業。

馬未督說到底只是一個古玩愛好者,通過自身的學習瞭解了這方面的知識,離真正的專家學者還有不小的距離。

他很想成爲專家,擠進那個專業的圈子裡去,不過人家不帶他玩。

他現在不缺錢,缺的是名聲,那些專家不搭理他,他就琢磨着怎麼才能出名,讓大家都認識他,知道他是一位藏家。

他已經不滿足於在古玩圈子裡自娛自樂了,他要走進大衆的視線,甚至想建一座博物館。

你們不帶我玩,那我就自己玩出名堂來。

然而,一個搞收藏的想出名並不容易。

馬未督嘗試寫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介紹收藏知識,可惜這不是一個全民尋寶的年代,對古玩感興趣的人並不多,大家都忙着下海經商呢。

至於到大學裡講座,他倒是想去,可沒有大學邀請。

主要原因還是他沒有專家的頭銜,他要是畢業於名牌大學,在故宮博物院當研究員,想要到大學講座很容易。

當然,如果他發現了一件稀世珍寶,全世界獨一無二,那他也能出名。

就在這個時候,林子軒找了過來,想收幾件老傢俱。

這原本是很平常的事兒,朋友介紹過來,收幾件老東西,他幫着掌掌眼,從中拿一點勞務費,在圈子裡不算什麼。

馬未督做古玩這一行,一個是靠自學的知識,還有就是靠眼力,很會看人,也很會把握時機,這是他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他打聽了一下林子軒的身份,從中看到了一個出名的機會,那就是上電視做宣傳。

只要能在華國電視臺的《文化訪談》上露面,他也算是這方面的專家了。

聽了馬未督的要求,林子軒暗自搖了搖頭。

倒不是他不願意幫忙,而是想上《文化訪談》可不容易,能上這個節目的基本上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要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也有一些有錢的企業家託人給《文化訪談》的欄目組,直接開價五十萬想到節目上談談自己的人生經歷,都被拒絕了,不能因此拉低了節目的檔次。

舉個例子,節目一直邀請鞏莉和姜聞這種大明星,要是某一期請了一個二流演員,那以後就沒有大明星願意上這個節目了,太跌份。

這就是高端的訪談節目。

不過,要是真有企業家願意拿出上千萬的贊助費,就想上一次節目,華國電視臺想必也不會拒絕,這還是要看能不能出的起價錢。

馬未督的不足之處是不夠專業,名氣不大,沒有能拿得出手的頭銜。

如果他上了《文化訪談》,那些專家就會批評《文化訪談》不專業,讓一個外行人講收藏,這不是笑話麼?我們這些專家是幹什麼的。

作爲國家級電視臺的節目,專業是最起碼的要求。

林子軒不會直接拒絕,要給對方留着面兒,他一向講求與人爲善,不會把交情變成交惡。

“馬哥,據我所知這個節目最近都排滿了,怕是沒有機會了。”林子軒婉拒道,“你要是真想發揚傳統文化不如自己弄個節目,國家臺不行,咱不是還有京城臺麼?”

“你的意思是我自己主持?”馬未督疑惑道。

他聽出了林子軒拒絕的意思,不過對後面這個提議很有興趣。

“咱們找京城臺聊聊,辦一個普及古玩知識的欄目,也不一定需要那麼專業,就當是講故事了,馬哥你剛纔和我講的就挺好,聽得我都入迷了。”林子軒提議道,“把古玩和歷史故事,還有收藏價值聯繫起來,這樣更能吸引觀衆。”

“這能行麼?我在京城臺沒熟人。”馬未督擔心道。

“我倒是認識幾個人,有空約出來說說這個事,這種節目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應該會受歡迎。”林子軒斷言道。

“那多謝林總了,你看什麼時候方便約個飯局,大家認識認識。”馬未督感謝道。

“這個好說,都是朋友間的事兒。”林子軒應承道。

他只負責出主意牽線,至於能不能談成,就看馬未督的能力了。

那套老傢俱馬未督象徵性的收了五百塊的辛苦錢,按照市場價估計要小兩千。

“我聽說做這行的人不是都很低調麼?這人怎麼就想着出名了。”慕姍姍不解道。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林子軒迴應道,“以後這個行當恐怕想低調都低調不起來了,有錢人多了,沒地方花,就會投資古玩,古玩的價格就漲上來了,到那時這位馬哥就發財了。”

在考公務員的熱潮散去後,報紙上出現了關於一部短片的評論,就是那部《姐姐》。

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可由於拍攝的對象是兒童,容易引起觀衆的同情心,得到了大量的關注,不少專家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這部短片。

有人認爲這是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情感缺失,應該關注兒童的教育問題。

有人在討論有多個孩子的家庭父母如何做到感情的平衡。

更尖銳的觀點指出這是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祟,當父母在孩子沒出生之前給小女孩冠上姐姐的名義後,就強行的改變了女孩的命運。

作爲姐姐的女孩從而成爲男孩的陪跑,從一開始就輸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

舉一個例子,如果姐弟兩人同時考上大學,家裡經濟困難,只能讓一個人上學。

“你是姐姐,應該讓着弟弟。”

這句看似公允的話實際上是最大的不公平,姐姐出去打工,弟弟去上大學,兩人的人生就因爲多年前的一個決定完全不同。

這種事情在華國並不少見,有千百萬個這樣的姐姐,就因爲身爲姐姐失去了選擇的權利。(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第七百六十三章 新領域第一百五十九章 紛擾第三百五十八章 暢銷第四百五十八章 創作理念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部影片第二百二十二章 民謠的時代第三百五十七章 優勢第三百四十七章 邊緣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資料片第四百零四章 獲獎之後第七百一十七章 偶像第三章 相親進行時第十四章 世界真奇妙第五百四十四章 紛擾第三百六十一章 鑑寶第四百零三章 深談第七百八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七百九十一章 富豪第五百二十二章 留級事件第二百一十五章 生活不容易第一百七十章 歸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走向世界第六百七十二章 好彩頭第八十三章 從前的節奏第一百九十八章 困境第五百七十六章 縮影第三百二十五章 抓週第二百八十八章 先河第二百三十三章 陽光正燦爛第三百九十九章 熱門第六百八十章 經紀第二百七十五章 貴圈第七百七十章 觸底反彈第四百五十五章 叫好不叫座第六百零四章 反派第七十四章 回家第二百二十七章 借勢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場面第三百三十九章 旅遊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幸遇見了你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使第七百六十章 選角第四百四十章 簡單的力量第三百九十八章 評分第六百五十九章 結合第七百七十四章 座談第六百五十一章 品牌第二百九十六章 女兒第四百二十六章 刪減第五百四十二章 表演第五百一十六章 鍛鍊第六百九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二十三章 神帖第六百零五章 小孩演大戲第一百八十六章 開機第四十三章 家庭肥皂劇第一百五十九章 紛擾第六百一十五章 好奇第六百九十一章 低調第七百零四章 主動性第七百七十三章 現實第五百章 以誠待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幾句話第七百九十六章 小圈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解讀第六百一十四章 看好第二百九十六章 女兒第三百零六章 小目標第三十章 家的味道第七百八十四章 告別第三十四章 寶島之行第五百一十四章 尊重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年的焰火第五百七十六章 縮影第一百八十九章 羣雄並起的時代第七十二章 改變第五百九十四章 包裝第四百零三章 深談第三百六十九章 主動性第四百五十七章 等級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涼好個秋第三百八十六章 嚴冬期第一百六十七章 合作伙伴第二百三十九章 閒言第六百七十章 時機第六百五十五章 工作第七百三十六章 衝刺第四百八十八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八百二十九章 招牌第五百一十二章 導演第七十章 大時代第二百九十八章 類型第一百六十九章 仿如昨日第七百八十二章 時間的味道第六百九十四章 片場第二百九十六章 女兒第三百三十六章 變通第七百八十七章 考察第三百六十五章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