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製片人

林子軒對着法國人把《陽光燦爛的日子》一頓好誇,把這部片子說成是華國最好的藝術電影之一,來華國一趟不看看是你的損失。

這種叫賣式的推銷讓一旁的翻譯忍不住笑場。

這翻譯其實不算是翻譯,也是一位製片人,京城人,叫做王微。

王微四十多歲,1977年進入電影圈,當了十幾年的演員,沒混出太大的名堂。

八十年代後期華國興起出國潮,她到法國留學,學的是工商管理,畢業後搖身一變成爲了電影的製片人和監製,在電影製作和國際融資上有着豐富的經驗。

製片人也分檔次,像林子軒這種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只能在國內鬧騰。

高級的製片人能邀請大導演和大明星,推動國際資本的合作,拍完片子還能保證參加國際性的電影節,甚至能影響到電影節獎項的歸屬。

這種國際電影人和各大電影節的主席都很熟悉,瞭解國際影壇的動態和趨勢。

法國人讓路易和王微這次來華國,就是覺得張億謀目前正在上升期,能拍出有藝術性和高水準的片子,這種片子在歐洲很有市場。

尤其是在歐洲的電影節上會受到歡迎,能賣出好價錢。

一位導演真正展現才華的時間也就是那麼幾年,在某段時間能拍出一系列的好片子。

這就是創作的高峰期。

當然,這不是說他以後拍不出好電影了,他也能拍出好電影,只是沒辦法超過以前了。

圈子裡有句話,一個導演一生只能拍三部電影,其餘的電影都是這三部電影的重複。

事實上,很多導演一生就拍了一部電影,想要突破自己的風格實在是太困難了。

張億謀目前正處在創作的高峰期,《活着》應該說是他最好的一部電影,這就像是拋物線,到了頂峰就會開始下降。

除非是尋求轉型,否則很難再有大的藝術突破。

王微雖說不經常在京城,卻也聽說過姜聞和他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圈子裡不少人都以爲這片子會爛尾,想不到都開始做後期了。

一部片子做後期說明就要能放到市場上銷售了,這時候進場很少會失手。

畢竟拍攝的素材都在哪兒擺着呢,看看就能大致判斷片子的質量,不像是在影片剛開始籌備的階段,很難判斷片子會不會成功。

看得出這個劇組很困難,不然林子軒不會用這種方式推銷電影。

作爲製片人,王微想的是能不能從中獲得收益,這個只有看過電影才知道。

對她而言,勸說法國人去看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是舉手之勞,還能在林子軒這裡留下一個人情,就算暫時用不到,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

這件事掌握在王微的手裡,否則任憑林子軒說的天花亂墜,王微不去翻譯,或者故意翻譯的驢脣不對馬嘴,林子軒也沒轍。

經過一番交流,法國人讓路易同意觀看《陽光燦爛的日子》。

林子軒打電話給姜聞,讓他把片子拿到京城電影製片廠的放映室裡,等他們到京影廠的時候,姜聞已經準備好了。

片子還沒剪輯完整,情節有點散亂,不夠緊湊,不時出現一些錯亂的鏡頭,影響觀感。

然而,正是這樣的電影讓法國人看的特有感覺,不住的稱讚。

華國第五代導演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大都是表現苦難的片子,這部《陽光燦爛的日子》表現的卻是青少年的懵懂和衝動。

這種題材很對法國人的胃口,就算沒有法文字幕,他仍然看的津津有味。

讓路易看完,給姜聞寫了七張紙,提出了33條意見,並答應幫忙解決劇組面臨的困境。

林子軒看了翻譯過來的這33條意見,覺得真不愧是法國人。

讓路易對一羣少年演員光着身子在浴室裡洗澡的那段情節大加讚賞,認爲這表現了東方男性的健康美,並稱呼那些少年爲美男子。

他還對女主角寧菁頗爲欣賞,寧菁在片中的表演勾人心魄,他認爲可以更大膽一些。

這就是法國人對於藝術電影的看法。

其實,看法國電影就知道,沒有裸露鏡頭的法國電影就不能算是正宗的法國電影。

讓路易帶着姜聞提供的一段十幾分鐘的錄像帶回到了法國,很快聯繫到了一位德國導演,這位德國導演幫助姜聞找到了一家叫做柏林貝克斯伯格製片廠做後期製作。

當然,這不是免費的,而是拿《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德國放映的版權進行交換。

這時候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先把片子弄出來再說。

雙方簽了合約,姜聞帶着片子趕往德國柏林。

六月初,林子軒在機場送走了姜聞,不由得鬆了口氣,爲了這部片子這一年多的時間把他折騰的夠嗆,現在終於要結束了。

從機場出來,他到華國電視臺去接慕姍姍。

兩人沒有回家,而是先去了什剎海的那間四合院,穿過悠長的衚衕,推開院門。

院子裡的人都搬走了,只剩下空蕩蕩的房間,相對於周圍的熱鬧,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

這兒暫時還不能住進來,都是有些年代的老宅子,年久失修,要找施工隊對房屋進行加固和修繕,刷漆翻新一遍。

估計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接下來,還要添置傢俱,配備日常用品。

“感覺咱們成了以前的地主階級,要是再僱上幾個丫鬟和長工整天伺候着,就回到舊社會了。”慕姍姍說笑道。

“地主那是不勞動,靠剝削勞動人民爲生,咱們這是自己辛苦賺來的,是勞動所得。”林子軒不同意道,“再說了,現在誰還講究這些啊,能過好眼前的日子就成了。”

“咱爸誇你有眼光呢,以後樓房會越建越多,四合院越拆越少,物以稀爲貴,從這個角度說四合院比樓房更有價值。”慕姍姍表揚道。

慕致遠是文化部門的領導,看的長遠,不像現在的不少人,一心想着拆遷,能住新樓房。

兩人在院子裡隨意的走動着,商量着院子的佈局和規劃,畢竟他們會在這兒住上很長的時間,甚至可能是一輩子。(未完待續。)

第五百二十八章 海選第一百九十五章 圈內圈外第五百七十五章 提醒第九十四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四百四十章 簡單的力量第九十章 籌資第八百一十章 演員第七百一十五章 遊戲規則第五百五十四章 報道第四百五十九章 武術和舞蹈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生做演員的材料第九十一章 拉大旗作虎皮第七百零九章 配合第四百零七章 選題第九十六章 忙碌的時光第九十二章 再不折騰就老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低調第六十一章 浪子回頭金不換第五百二十九章 客串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開端第四百四十四章 文憑第五百八十章 現象第八百零六章 新聞第二百八十六章 指導第五十九章 靡靡之音第七百三十八章 婚禮第六百五十七章 期待第二百三十七章 武俠第一百八十四章 主旋律和大衆化第六十二章 回京第十一章 女生外嚮第六百五十三章 角色第三百五十二章 實力第三百八十七章 幸運兒第三百三十七章 籌備第六百一十四章 看好第一百零八章 一道坎第七百八十九章 驚喜第四百五十八章 創作理念第五十三章 和女演員面對面第六百一十五章 好奇第二百四十章 檔期第七十章 大時代第六百七十七章 聲望第二百八十七章 素描第一百六十七章 合作伙伴第二百六十八章 畢業作品第六十五章 簡單的快樂第六十章 花城模式第六十三章 二人世界第四百四十二章 主旋律第三百八十二章 大背景下的日常第四百四十八章 評語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使第五百一十六章 鍛鍊第二百一十七章 班底第四十一章 青春正當時第六百六十九章 陣容第一百五十四章 京城的風很大第二百六十四章 理髮第五百三十六章 水很深第二百四十三章 豐收時刻第三百六十七章 傳奇歸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做個觀衆挺好第六百六十七章 回顧第四百五十九章 武術和舞蹈第六十六章 這一年第四百七十五章 主角第四百九十九章 加好友第二百一十五章 生活不容易第五百一十九章 點撥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衆娛樂大衆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四百一十四章 極限第六十五章 簡單的快樂第五百二十章 傾訴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響第六百章 傳承第四百一十章 大綱第七十七章 我們的家庭生活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片時代第六百三十一章 申奧第二百八十八章 先河第六百二十九章 鏡子第一百零四章 文壇多面手第八百零二章 校慶第七百六十四章 底氣第五百四十一章 投入第四百七十八章 冷處理第六百九十一章 低調第五百零三章 拜碼頭第四百零三章 深談第四百四十四章 文憑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席之地第七百一十六章 論壇第六百五十八章 表演第八百一十七章 孩子們第四百七十六章 爭議第五百四十七章 主動權第七百八十七章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