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搏一搏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一篇或者一部電影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只有人民幣纔會有那種級待遇。

當初《活着》在《百花》雜誌上表的時候,就有人說過這篇的思想反動,這個詞語在九十年代以前的華國非常流行。

是指一個人的思想和社會主流意識不合拍,或者說是背道而馳。

進入九十年代,社會轉型,經濟展成了重心,一切向錢看,也就沒什麼人關心這些了。

不過總有一部分人對此念念不忘,並認爲自己是在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展,以衛道者自居,他們不願意看到新思想和新事物的出現。

一旦看到類似的苗頭,就會不遺餘力的進行打壓。

這種狀況在學術領域和作家羣體中尤爲嚴重,這些人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話語權,在各個部門有影響力,不容小覷。

林子軒對此的態度是視而不見。

這批人覺得自己代表着正義,你不可能用言語說服他們,這是思想觀念的不同,爭論的意義不大,他沒那麼多閒工夫打嘴仗,有時間不如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當社會上對《頑主》和《活着》進行批判的時候,他基本上都保持緘默。

在《活着》放映過了幾天後,林子軒聽到消息,這部電影被人告了。

他起初沒有在意,覺得很正常。

這部片子涉及到敏感的年代,總會有人出來鬧事。

張億謀在電影學院放映《活着》不會引起太大反響,學生就算是有不同意見頂多是爭論一番,不可能在媒體上表意見或者給相關部門寫告狀信。

可一羣作家和演藝圈內的人看了電影,肯定會有想法。

林子軒覺得最終還是要看上面的態度,看看張億謀的關係夠不夠硬,能不能過了審查這一關,如果上面覺得沒問題,這些攻擊就毫無用處了。

然而,事情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報紙上出現了一系列批判性的文章,包括這部電影的思想內涵,導演的拍攝手法等等,一看就是內行人寫的,剖析的頭頭是道。

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他還接到了長河文藝出版社的電話,這家出版社極爲關注《活着》這部電影,已經先期印刷了兩萬冊書籍放在倉庫裡,就等着電影上映了。

出版社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認爲這部電影怕是危險了。

林子軒想了想,給總局的副局長吳振輝打了個電話,吳振輝雖然主管的是電視方面,不過應該瞭解內情。

“吳局,我打聽下,《活着》那部電影現在是什麼情況?”林子軒詢問道。

“這個事啊,放心吧,和你的關係不大,你就不要參與進來了。”吳振輝提點道。

這麼一說林子軒有些明白了,這不是針對他來的,主要對象還是張億謀。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張億謀作爲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華國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大導演,勢必會有人看他不順眼,這種情況很常見。

這次好不容易找到了張億謀的把柄,自然會動攻擊。

有些人可能成事不足,敗事卻綽綽有餘。

這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還有去年田狀狀那件事,風頭還沒有過去,張億謀這時候把電影送上去審查,有點“頂風作案”的意味。

總局怕是也不好處理,如果通過了,會給人一種錯覺,既然張億謀能拍這種片子,我們也能拍,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如果直接給槍斃了,也會引起支持張億謀的那部分人的反彈。

於是,他們採用了慣用的手段,那就是拖字訣,打回去讓張億謀修改,並且非常籠統的提了幾條修改意見,比如主題有問題,立意不清楚等等。

一旦導演看到這種讓人一頭霧水的修改意見,就說明你這片子問題大了去了。

要是那種詳細到某段情節需要刪除的修改意見,說明這片子還可以挽救一下。

張億謀在電影圈混跡多年,熟悉裡面的各種規則,看到這種修改意見就知道這片子通過審查的希望不大,也就是私下裡被槍斃了。

總局不會直接下文件說禁映,只說是需要修改。

在電影圈,張億謀的人脈比林子軒強大。

林子軒能打聽到的事情他同樣知道,甚至很清楚是哪些人向總局告的狀。

這麼多年下來,他總會在有意或者無意中得罪一些人,比如在選角上沒有用某人推薦的演員,也可能某次言有映射某位老前輩的嫌疑。

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與人接觸,難免會產生矛盾。

有人處理的圓滑一點,矛盾就少一點,有人性子直一點,得罪的人就多一些。

張億謀不想接受這種結果,這畢竟是一部花了3oo萬美金的片子,他花費了心血,對片子抱有極大的期望。

他期望拿獎來證明自己,更不能讓投資商賠本。

像這類藝術片想要賣個好價錢,只有參加國際電影節才能引起全球片商的關注。

歐洲三大電影節,法國戛納的規模最大,片商最多,所以投資商纔想讓《活着》參加戛納電影節,以張億謀的名氣,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完全沒問題。

只要拿了一兩個大獎,就會受到片商的青睞,這部片子的成本就賺回來了。

不過沒有通過總局的審查私自參加國外的電影節,這是違規行爲。

張億謀不由得想起了田狀狀,八年不能拍片的處罰實在是太嚴重了,他承受不起。

他思考良久,想到了一個辦法,從現在開始他要保持低調,不對《活着》表任何意見,不出席任何活動,就在家裡呆着。

與此同時,讓寶島的投資商把片子送去戛納,他不去戛納,不參與任何和戛納電影節相關的事宜,就算是片子真的獲獎,他也要繼續低調下去。

到時候,他可以說自己毫不知情,是寶島的投資商爲了收回成本的個人行爲。

這無疑是一個折中的辦法。

只要他的態度夠誠懇,做足面子上的功夫,相信總局的處罰不會太過嚴厲,這部片子還有在國內上映的可能。

到了這個時候,張億謀還是想着搏一搏,看看運氣如何。(未完待續。)8

第三百零五章 忙碌和閒適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賽第六百零四章 反派第五十五章 去南方第六百八十八章 現實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戰第一百零五章 首看權第六百六十五章 格局第三百五十七章 優勢第五百九十一章 趣味性第四百零六章 推波助瀾第二百九十五章 年年有今日第七百四十九章 優劣第五百二十九章 客串第五百四十七章 主動權第七百九十七章 大牌駕到第四百五十一章 三十而立第七百四十八章 賣點第七百六十五章 地位第六百六十五章 格局第六百三十二章 實用第六百二十六章 過節第六百六十章 效率第二百三十七章 武俠第一百七十九章 雛形第四百八十四章 候選第八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三百二十八章 解讀第四百四十章 簡單的力量第五百五十二章 配合第二百五十六章 票房分成第二百一十六章 脾氣第八百二十七章 搭臺唱戲第八十九章 還不是時候第一百六十六章 組團忽悠第六百三十章 造型第六百一十八章 倔強第六百四十三章 出發點第六百六十五章 格局第一百零三章 和過去告別第三百一十二章 生活化第三百六十三章 自然而然第三百零四章 市井化的江湖第六百三十一章 申奧第五百二十八章 海選第三百二十九章 傳統第三百五十三章 幾句話第五百二十四章 研討會第六百三十七章 分歧第五百七十章 這六年第三百零八章 把脫掉的衣服穿起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態度第九十四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比喻第七百九十章 表率第五十九章 靡靡之音第三百零三章 轉型第三百六十八章 戲包人和人扛戲第四十七章 合拍片第三百六十六章 立體第七百九十七章 大牌駕到第八百二十九章 招牌第五百七十六章 縮影第一百九十章 籤售會第五百零五章 版權第六百二十八章 感覺第四十六章 屬於平民的時代第三百八十九章 拿不準第四十六章 屬於平民的時代第二百九十一章 一個導演第五百五十一章 籤售會第四百七十八章 冷處理第八百二十九章 招牌第五百五十六章 千年等一回第七百五十三章 自信第六百四十二章 傳言第六百九十四章 片場第五百八十三章 酒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暢銷第七百九十七章 大牌駕到第四百六十五章 加入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五十三章 和女演員面對面第三百三十三章 經營第二百零一章 常客第四百四十一章 啓動第五百七十八章 院線第六百九十九章 敲門磚第二百二十七章 借勢第二百九十八章 類型第一百七十六章 紅圍脖女孩第五百五十二章 配合第六百八十九章 檔期第五百二十三章 知遇之恩第一百五十七章 獨門秘方第二百八十一章 契機第五百七十五章 提醒第一百七十五章 粗暴下的真實第六百八十六章 碰面第四百三十二章 成名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