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導演

華國國內,大導演張億謀收到了《百花》雜誌最新一期的清樣。

作爲華國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爲了獲得優質的拍攝素材,他擁有各種渠道。

他有一個編劇團隊,這些編劇專門按照他的想法和喜好來編寫劇本。

他會和不少華國著名的作家保持聯繫,時不時的和這些作家通過書信和麪談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想法,期望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他還會從文學作品中獲得靈感,他和國內幾家大型的文學雜誌都簽訂了“首看權”的協議,能夠獲得最新的雜誌內容。

包括《華國文學》、《創造》和《百花》等等。

《華國文學》是作協旗下的刊物,刊登的小說較爲正統,是傳統作家的根據地。

《創造》的興起源於八十年代初期的傷痕文學,以回憶和批判那個年代的小說爲主,聚集了一批四十歲左右的作家,屬於華國文壇的中堅力量。

《百花》向來以創新著稱,培養新人,敢於刊登新銳作家的作品,風格鮮明,內容大膽,成爲先鋒派作家的樂園,是華國文壇的少壯派。

可以說,華國文壇的著名作家都被這三家雜誌所收攏。

像是《京城文學》這種地域色彩濃厚的文學雜誌只屬於二流,刊登的是帶有京味的文學作品,發行範圍只在京城周邊地區。

張億謀手裡從來不缺劇本,他缺少的是好劇本,尤其是他想要拍攝的劇本。

經過多年的奮鬥,他拍攝的電影在國際上獲了不少獎項,得到了國際電影界的認可,成爲國內電影行業的帶頭人。

可以說,他是華國少有的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

剛剛四十二歲,他就站在了人生的巔峰,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不過,對於他的電影,國內電影界並不是一致的叫好聲,而是意見不一。

一些影評人和業內專家批評他的電影太過於注重形式,缺少內容,還有人說他拍攝的電影是爲了迎合國外的評委,這才能在國外獲獎。

張億謀在華國恢復高考後被京城電影學院破格錄取,在攝影系學習。

他剛開始在劇組做攝影師,後來才做的導演,所以他的電影總能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他本人也喜歡大張旗鼓的運用那種濃烈的色彩。

也就是說,他的電影帶着強烈的個人風格,讓人一看到畫面就知道這是張億謀的電影。

正因爲如此,他在講故事上稍顯薄弱,他的個人風格掩蓋了電影的故事性。

無論是觀衆還是評委都會被他拍攝的畫面所吸引,看完之後卻不怎麼記得電影講了什麼。

對於這一點,張億謀也很無奈,他想改變,想拍攝一部電影,觀衆看了之後不覺得這是張億謀的電影,他想藏在電影后面。

他需要一種挑戰,一種對過去自己的挑戰。

他覺得只有突破了這一層,纔算是達到了一種新的境界,前提是要有一個好故事。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億謀收到了《百花》雜誌,看到了《活着》這篇小說,

看完《活着》,他被小說裡福貴身上那種默默承受的韌性和頑強求生的精神所打動,他覺得這就是他一直在找的故事,這就是他的挑戰。

他準備放棄以往濃重的色彩,用最爲平實的方式來拍攝這部電影。

只是,他心裡還有疑慮,這部小說能被改編成電影麼?審查能不能通過?

張億謀給《百花》雜誌社打了電話,找到了雜誌社的社長李琳琳,詢問這部小說的情況,他想不通這部小說怎麼能在雜誌上發表出來的。

“我打算先刊載出來,至於會造成什麼影響,有什麼後果,以後再說。”李琳琳迴應道。

此時,這一期的《百花》雜誌還沒有發行,正在印刷之中。

張億謀想了想,自己是等等看,還是現在就把這部小說的改編權簽下來?

難得碰上一部自己心儀的故事,索性就任性一回,他要簽下這部小說,拍攝成電影。

張億謀從《百花》雜誌社要來了小說作者林子軒的聯繫方式,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電話,沒想到林子軒去美國拍電視劇了。

現在國內拍攝電視劇都要去美國了麼?

張億謀混的是電影圈,或者說是國際電影圈,經常歐美各國的到處跑,不怎麼關注國內的情況,更別說是國內的電視圈了。

雖然覺得驚訝,他還是禮貌的詢問了一番,然後他又被震驚了。

姜聞也開始演電視劇了?

他和姜聞合作過,知道姜聞的脾氣,沒挑戰的戲不會接,電視劇什麼時候有挑戰性了。

這不是貶低電視劇的意思,而是對於演員來說,電影纔能有更大的表演空間。

張億謀覺得自己好像和國內的演藝圈脫節了,連姜聞都演電視劇了,還有什麼不可能啊。

他想找電視藝術中心的領導,要到林子軒在美國的聯繫方式,先口頭簽下《活着》這部小說,至於改編成劇本以後再談。

這時候,林子軒正在和李虹通話。

他說的是把國內的電視劇賣到美國的事兒,《編輯部的故事》和《外來妹》的版權在藝術中心手裡,《渴望》的版權卻在華國電視臺手裡。

他需要獲得華國電視臺的授權,才能在美國進行電視劇交易,這需要李虹來協調。

如果華國電視臺同意,林子軒可以在美國成立一家公司經營國內電視劇在美國的發行,以及電視劇錄像帶的銷售工作。

在美國生活的華人不少,應該會很有前景。

國際長途挺貴的,剛纔慕姍姍已經說了一會,他長話短說,把事情交代清楚就行了。

他剛掛電話沒多久,電話鈴聲就響了起來。

他們住的公寓樓內有電話,不過只能撥打美國國內的電話,林子軒爲了方便,特意找到小鎮上的電話運營公司,開通了國際長途的業務。

剛纔是他打的第一個國際長途,林子軒拿起了話筒,接聽起來。

“我是張億謀,你是《活着》的作者林子軒吧?”電話那頭一個男人的聲音響起。

第一百八十二章 遇見第二百一十五章 生活不容易第六百一十五章 好奇第五百七十八章 院線第五十六章 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第六百三十五章 報道第六百九十章 窘境第四十三章 家庭肥皂劇第二百一十八章 青年們第五十五章 去南方第三百三十六章 變通第四百六十二章 商業價值第三百三十二章 意境第五百六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紅圍脖女孩第六百二十七章 心性第三百九十二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四百三十章 上調第七百九十一章 富豪第一百零五章 首看權第七百六十章 選角第一百八十二章 遇見第六章 男女之間的戰爭第六百五十八章 表演第八百一十九章 舞臺第六百二十五章 表演第六百六十七章 回顧第三百七十五章 感慨第五百五十二章 配合第四十八章 那根看不見的線第七百五十一章 綜合第一百六十九章 仿如昨日第一百零一章 新氣象第二百八十三章 起步第三百零六章 小目標第七百一十二章 專訪第六百一十五章 好奇第八十六章 大製作第一章 文藝青年的美好時代第六百一十六章 電話第一百八十九章 羣雄並起的時代第六百七十章 時機第二百六十二章 同一部電影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七百二十六章 簡單第五十九章 靡靡之音第三百五十八章 暢銷第七百五十七章 快車道第六百七十九章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第六百八十章 經紀第七百九十六章 小圈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羣雄並起的時代第七百八十四章 告別第一百九十五章 圈內圈外第八十六章 大製作第六百四十六章 目的第三百二十二章 改編權第六百八十七章 冰棍第二百九十二章 兩部戲第二百九十六章 女兒第二百七十章 上映第五百六十一章 從容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片時代第六百四十四章 聚會第八百二十六章 跟過去幹杯第七百八十七章 考察第三十七章 咱們倆第七十一章 石橋第六百五十七章 期待第五百零五章 版權第七百三十五章 夥伴第十六章 純真年代第三百六十七章 傳奇歸來第七百五十九章 定位第六百五十六章 複雜第二百三十章 國考元年第三百三十二章 意境第七百二十八章 股份第三百章 禮物第八百一十一章 勢不可當第八章 新人入職第一百六十二章 氛圍第二百一十章 第一版第二百三十四章 幕後第五百一十二章 導演第九十二章 再不折騰就老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有文藝傾向的女讀者第六百九十八章 風波第九十八章 對手戲第六百七十七章 聲望第八十一章 新人入門第一百八十九章 羣雄並起的時代第七百四十七章 提綱第七百七十三章 現實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逃第九十一章 拉大旗作虎皮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席之地第五百章 以誠待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闖一闖第七百七十九章 一代不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