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陶敬法找了個好女婿

《高山下的花環》的主要情節是圍繞着某部駐守邊疆的九連官兵展開的。

某部宣傳處幹事、高幹子弟趙蒙生一心想調回城市,在戰事發生前夕,他終於憑藉母親吳爽的關係,懷着曲線調動的目的,臨時下放到某部九連任副指導員,說白了就是鍍金。

此時,九連連長樑三喜已獲准回家探親,他的妻子玉秀即將分娩。然而,趙蒙生不安於位,整日爲調動之事奔波。

樑三喜因對連隊工作放心不下,一再推遲歸期。對此,排長靳開來忿忿不平,他替連長買好車票,並催促他啓程。

然而就在此時,九連突然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樑三喜因此失去了探親的機會,而趙蒙生卻接到了回城的調令。此消息一出,全連戰士譁然。

面對這種情況,爲了不動搖軍心,樑三喜嚴厲斥責了趙蒙生臨陣脫逃的可恥行爲,輿論的壓力迫使趙蒙生上了前線。

在此期間,趙蒙生母親吳爽不顧軍情緊急要求趙蒙生調離前線,此舉遭到了首長的強烈譴責。

九連在擔任穿插任務過程中,一個個戰友爲國捐軀。戰鬥臨近結束時,樑三喜爲掩護趙蒙生而英勇犧牲,趙蒙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了考驗。

戰後,在清理戰友的遺物時,樑三喜留下的一張要家屬歸還620元的欠賬單,使趙蒙生震驚不已。

烈士的家屬紛紛來到駐地,樑三喜的母親和玉秀用撫卹金及賣豬換來的錢,還清了三喜因家裡時困難向戰友借的債。

這一高尚的舉動震撼了所有人,臨別之際,趙蒙生和戰友們眼含熱淚,列隊向烈士的家屬舉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禮,完成了從一個公子哥向戰士的蛻變。

《高山下的花環》的故事拋棄了以往軍事題材一味高大全的主人公,刻畫了一系列個性鮮明、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連長樑三喜爲人正直、寬容、謙和,深受戰友們的尊敬和愛戴,他的身上融合了農民的質樸、軍人的剛毅和領導者的智慧與胸懷。

關鍵時刻敢於擔當、當於犧牲,他的犧牲不僅凸顯了戰爭的殘酷,也深化了中對軍人保家衛國和犧牲精神的歌頌。

排長靳開來率直坦誠、不畏權勢、嫉惡如仇,最後同樣英勇犧牲。性格略顯偏激,但恰好突破了傳統意義上完美無瑕的英雄模式,展示了真實而立體的軍人形象。

副指導員趙蒙生是一名高幹子弟,享受着父輩帶來的優越條件和地位,他最初的形象玩世不恭、作風懶散、依賴家庭,無法共情基層官兵,讀者在他身上也看不到對於部隊的熱愛和軍人的責任感。

在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和生死考驗之後,趙蒙生完成了從心靈逃兵到真正的戰士的轉變。

趙蒙生的成長和蛻變是《高山下的花環》的核心,他扮演了從矛盾衝突到覺醒昇華的關鍵角色,他的蛻變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社會中一部分青年人在歷史鉅變中的精神成長與價值重塑。

也正是因爲趙蒙生這樣一個形象,才讓《高山下的花環》完全區別於以往絕大多數戰爭軍事題材,迅速在讀者羣體當中引發巨大的討論和影響。

短短半個月時間,隨着第八期《人民文學》的瘋狂熱賣,《高山下的花環》收穫了衆多讀者的喜愛,也成爲了這些讀者工作、學習閒暇之餘的必看讀物,關於當中的情節和人物也成爲大家日常交流討論的重要內容。

樑三喜、靳開來、趙蒙生……

一個個鮮明、生動、飽滿的軍人形象不僅收穫了讀者們的喜愛,更成爲了許多青年人的偶像。

一部《高山下的花環》,在1979年9月的中國文壇刮出了一股撼動人心的颶風。

讀者們對發自內心的喜愛化成一句句毫無保留的讚美,數不清的讀者來信如漫天飛雪一般衝進《人民文學》編輯部的辦公室。

讀者來信數量之多、溢美之盛,甚於《人民文學》以往任何一部作品的刊載。

這些讀者來信以包裹的形式被置於《人民文學》編輯部北組的辦公室地上,編輯們甚至來不及拆。

審了一天的稿子,臨到下班時,崔道義看着這些讀者來信發愁。

“王扶,下班你騎車跟我走一趟吧。”

“幹嘛去?”

“把這些信給林朝陽送去,編輯部可沒有地方放這些東西,太多了。這段時間一天一包,什麼時候是個頭啊!”崔道義感嘆着。

王扶笑道:“誰讓《高山下的花環》太火呢?真是太誇張了,我感覺當年《青春之歌》出版的時候,大概也就這樣了。”

“《青春之歌》也沒讓部隊採購啊!當初我審稿的時候想到了這部會火,可我沒想到,會這麼火!”

崔道義說話的時候,神色複雜。

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刊載《高山下的花環》的第八期《人民文學》已經加印了第三次了,印量達到了驚人的120萬份,創下了《人民文學》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

據新華書店發行所同志的反饋,這一期雜誌的銷量從爆發之後就一路走高,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趨勢。

他們大膽預測,哪怕是120萬份,也依舊不是這一期《人民文學》的終點。

想到這裡,崔道義不敢相信的搖了搖頭。

《人民文學》這回可真是撿到寶了!

下了班,崔道義和王扶騎着自行車,車筐和後座綁的都是一包包的讀者來信,找到了燕大圖書館。

這會兒林朝陽已經下班了,兩人又打聽到了朗潤湖公寓。

“老先生,您好。請問一下,林朝陽同志是不是住在這裡?”

崔道義第一次來,有些叫不準地址,攔住了樓下遛彎兒的老頭兒。

“是啊,你們找他有事啊?”吳祖緗問道。

崔道義笑着解釋道:“我們是《人民文學》的編輯,過來給他送讀者來信的。”

吳祖緗的眼神朝兩人推着的自行車上瞄了一眼,讀者來信?好傢伙,這得多少信?

陶敬法找了個好女婿啊!

崔道義兩人上了樓,敲響了房門。

開門的是陶玉墨,此時她粉面含煞,語氣清冷,“請問你們找誰?”

“你好,我們是《人民文學》的編輯,找林朝陽同志。”

聽着兩人的自我介紹,陶玉墨臉上的清冷褪去,露出熱情的笑容。

“請進,快請進!”她禮讓二人進門,朝屋裡喊道:“姐夫,《人民文學》的編輯來找你了。”

“老崔,你們怎麼來了?”

林朝陽看到崔、王二人,有些意外。

“來給伱送讀者來信啊,太多了,編輯部沒地方放了。”崔道義解釋了一句。

這時林朝陽才注意到放在門口的包裹,驚訝的問道:“這些都是信?”

“是啊,還只是一部分。現在是每天一包,我們根本拆不過來,所以就送你這了。”

林朝陽露出爲難之色,“家裡也沒地方啊,你們……”

他的話剛說到一半,就被陶玉書打斷,“怎麼就沒地方了,家裡那麼多空着的地方。”

陶玉墨也附和道:“就是啊,希文、希武那間房空的地方多了,放點信算什麼。”

林朝陽瞟了小姨子一眼,合理懷疑她是在打擊報復。

在崔道義和王扶二人到來之前,樂不思蜀的燕大新生陶玉墨同學終於想起了在朗潤湖公寓還有個家。

本來半個月不見,回到家裡應該是高高興興的,可陶玉墨一進家門就遭到了一記晴天霹靂。

家裡沒有她的容身之處了!

原本是她和嫂子、侄子陶希武住的房間,現在變成了兩個侄子住的房間。

她回到自己家,竟然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是可忍,孰不可忍。

陶玉墨一怒之下,跟母親吵了起來。

陶母倒是不生氣,面對陶玉墨的憤怒,她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都住學校了,家裡留那麼一張牀幹什麼?佔地方!”

把陶玉墨氣的活蹦亂跳,卻無可奈何。

林朝陽和陶玉書住的房間只有十平出頭,擺了雙人牀、書桌、衣櫃和書架,幾乎沒有什麼多餘的地方。

陶父陶母、大舅哥夫妻倆住的房間也差不多是這種狀態,唯獨陶希文、陶希武兄弟倆現在單獨住一間房,屋內傢俱、雜物都少,連牀都是上下鋪的鐵架子牀,空餘的地方比較多。

可房間再空,也不是林朝陽霸佔的理由。

更何況,丈母孃不過是跟小姨子鬧彆扭,生氣她半個月不回家。

哪可能真的讓她在家裡無容身之處,不過以後跟兩個侄子擠在一屋倒應該是沒錯的。

陶玉書姐妹倆一唱一和,況且崔道義他們都把信送來了,林朝陽也不好讓人再把東西拿回去。

只能先找個地方放了信,然後對二人說道:“之前《燕京文藝》也要給我送信來着,我沒讓,家裡實在是沒地方。你們編輯部想想辦法,先找個地方存放一下吧。”

崔道義之前並不知道林朝陽是跟岳父一家擠在一起住,現在瞭解了情況,也十分理解他的爲難。

“好,回頭我踅摸踅摸。”

說完了信的事,崔道義兩人便準備告辭。

趕上了飯點兒,林朝陽哪能讓他們餓着肚子走,盛情邀請兩人留在家裡吃了頓晚飯。

吃飯的時候,陶玉墨的注意力全在崔、王二人身上。

這可是《人民文學》的編輯,要不是因爲姐夫的關係,她可沒有機會見。

陶玉墨時不時的就問一個問題,以滿足自己文學少女的好奇心,並且牢記崔、王二人的回答。

這可都是以後在班裡與人溝(chui)通(niu)的本錢!

送走了崔、王二人,母女間的談判又開始了。

結果不出所料,陶玉墨以後只能跟兩個侄子擠一屋了,算是陶母對她在外流連忘返的小懲罰。

陶玉書則把注意力放到了崔道義送來的讀者來信上。

如此數量的讀者來信不僅是對作品的肯定,更是對作家本人最高的褒獎。

她樂此不疲的撕開每一封信,仔細的閱讀,享受着讀者們對於林朝陽的讚揚的同時,內心涌出的是無限的驕傲。

羣體認同感所帶來的成就,讓她心中充滿了喜悅,更加深了對於丈夫的愛慕。

這天晚上的她,熱情如火!

第110章 這劇本適合你們人藝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161章 我改了他兩場戲第106章 這不巧了嗎第130章 要兩塊給五塊,你啥意思啊第7章 巨大的倒退第168章 最完美的結局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學生,擺什麼老資格?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3章 朝陽,跟我去燕京吧第161章 我改了他兩場戲第85章 《十月》差點意思第119章 華僑公寓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46章 1978年的最後一天第157章 《燕京文學》第127章 回京後的好消息第130章 要兩塊給五塊,你啥意思啊第110章 這劇本適合你們人藝第191章 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83章 一份稿子,收兩回錢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202章 人間至味此齋尋第110章 這劇本適合你們人藝第79章 這對CP,老孃嗑定了第98章 爲了一個崇高的理想第216章 還得是我親姐夫第59章 少說也得是個中篇吧第15章 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奮鬥逼第121章 打工人最大的動力第203章 還真是瘋狂啊!第142章 無出其右者第34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113章 你們的矜持呢?第76章 《小鞋子》的反響第65章 是他寫的第16章 七七級中文系第205章 稿費給結一下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89章 道統之爭第110章 這劇本適合你們人藝第16章 七七級中文系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121章 打工人最大的動力第133章 降維打擊第23章 《未名湖》顧問第97章 我相信你!第118章 座談會爭鋒第134章 小林要去文講所嗎?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189章 輸給一個日本人,噁心第169章 《梵高之死》第5章 祖墳着了第215章 委屈的小貓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準第18章 《燕京文藝》第72章 你要成批評家啊第153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142章 無出其右者第46章 1978年的最後一天第58章 培養一位國際主義戰士第189章 輸給一個日本人,噁心第158章 哪個好編劇不讓導演改劇本啊第79章 這對CP,老孃嗑定了第116章 三幕劇很了不起嗎?第202章 人間至味此齋尋第116章 三幕劇很了不起嗎?第11章 燕大圖書館第157章 《燕京文學》第185章 有什麼了不起的?哼!第216章 還得是我親姐夫第106章 這不巧了嗎第70章 美國憤青第68章 小事犯迷糊,大事不糊塗第165章 給你個任務第27章 天賦在閃光第149章 文學講習所第157章 《燕京文學》第52章 自產自銷一條龍第217章 揮金如土第218章 有女婿了不起啊?第164章 學術界的共識第27章 天賦在閃光第186章 誰讓我兒子爭氣呢!第180章 露了一把臉第200章 《人民日報》爲我證明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159章 我還有更棒的第174章 偉大的亞倫·布什內爾第200章 《人民日報》爲我證明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學生,擺什麼老資格?第47章 筆來第58章 培養一位國際主義戰士第6章 這個男人,有點東西第29章 寫小說這麼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