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西行之巍巍崑崙(十三)

周圍衆人聽到方誌興的聲音,心頭都是一震,還沒反應過來,便看到方誌興的這一劍,頓時被其吸引,心神沉醉其中。靈寶道長等人熟知崑崙派各路劍法,只更覺得此劍之妙,幾乎涵蓋了崑崙劍法的所有招式,心中之震撼,實在無法言說。而李莫愁雖然對崑崙劍法並不熟悉,但她冰玉神功圓滿後,武功已然更上一層,自然更能看出方誌興這一招的精妙所在。此時看到,才知道方誌興武功之高,已經達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境界,自己也只有用出冰玉神掌,纔可能勉強一搏。但這一招不過是方誌興隨意而發,如此看來,兩人之差距,可以說是顯而易見。

想到這裡,李莫愁心中不由黯然,知道自己和方誌興之間,武功上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了。此次若非自己有所突破,只怕連這一劍也看不懂了,到了那時,兩人之間又如何能夠交流武學?這感覺她以前也有,卻從沒有此次這麼強烈。經此一番,李莫愁功力突破的喜悅慢慢放下,又自奮發努力

要說方誌興這一劍,自然不是涵蓋了崑崙派的所有劍法招式,甚至可以說並非完全是由崑崙劍法而來。他所見過的崑崙派劍法不過何足道所用的那數十招,又不過片刻,哪裡能這麼快就創出包羅崑崙劍法的劍招。靈寶道長等人之所以如此認爲,實是因爲這一招蘊含了崑崙山的意蘊所在,和崑崙派的劍法練到最高境界後並無不同,所以才產生了如此錯覺。等到他們清醒過來,定然能發現其中不同。

方誌興能夠這麼快的領悟崑崙之意,也是和當日和薩迦班智達精神交鋒有關。兩人交鋒雖然不過短短一瞬,卻讓方誌興收穫極大,摸索之下,明白了許多精神上的妙用。這些日子他心神越發活潑,各種有關天地、自然、人等方面的感悟也是紛至杳來,又因爲多在崑崙山行走。對崑崙山勢可以說是最有體悟,不知不覺間,便領悟了崑崙山的巍峨之意,用劍法演化出來。而這一劍的招式。除了剛纔見到何足道用出的崑崙劍法外,主要還是取衡山五神劍的“天柱雲氣”一式,只是由縹緲奇詭轉化爲了崑崙山的巍峨浩大,纔會誕生的如此之快。

旁觀衆人的驚歎不必多說,場中何足道直面這一招。感受更是深刻。他自幼練習崑崙劍法,自然看得出方誌興這一劍的妙處,只覺得眼前驟然一亮,似乎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劍法境界。與此相比,自己平日覺得已經練會的崑崙劍法着實可以說是不值一提,而自創的“雨打飛花劍法”,也顯得招式太繁、威力不足,若是以此招架,只怕真會如飛花遇暴雨一般,迅速凋零……他天資不凡。瞬息之間,腦海中已經想起了十數套劍法中的招式,卻覺得自己傾盡所學劍法,也實在難以擋住這一招。想到這裡,心中不由大爲沮喪。

“何兄弟,承讓了!”何足道正思索間,突聽方誌興說道,回過神來,怔怔地看着落在胸前的長劍,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覺間。已然被對方所制,自己卻沒有絲毫髮覺,如此一來,當真是完敗於對方之手。不過對於這點。何足道心中卻沒有絲毫失落,反而覺得理所應當,能敗在神妙劍法之下,也算是一種榮幸吧!

方誌興這一招也只是信手使來,沒料到竟然發揮的這麼好,心中也極爲滿意。他收起長劍。心中暗暗思忖:“我已經從山勢中化出磐石印用於守禦,如今又領悟了崑崙之意,當能化出崑崙印,這樣一攻一守,總算是圓滿了。”磐石印是他又去海中練功時,由磐石式領悟而來,專一用於守禦,威力極爲不凡。

正浮想間,方誌興突聽何足道朗聲道:“小子狂妄,不知天高地厚,今日幸得前輩指點。它日若有所進,定會找前輩請益!”而後深深一揖,向方誌興拜了下來。他語氣清朗,光明磊落,雖然話中還有以後找回場子的意思,卻讓人難以生出惡感。

方誌興對於他話中的狂傲也不以爲怪,反而有些喜悅,心中暗暗點頭。這何足道沒因爲見了自己這一招就失去信心,反而還能鼓起勇氣說要以後挑戰,如此心氣,當真不愧爲自己看重之人。見他躬身行禮,隨手拂袖,蕩起一陣氣流,然後向何足道道:“‘前輩’之稱,萬不敢當,你我平輩論交即可!”青靈子雖然輩分不如丘處機、郝大通等人,卻也可比全真教三代弟子,何足道是他的師弟,自然能和方誌興平輩論交。

何足道正躬身行禮,突然感受到一股柔和的氣流迎面而來,欲要化去,卻又感覺無從與抗,只得順着站起身來,心中對方誌興更是佩服。經過這一手,他已經知道方誌興不但劍法遠勝於己,內功之高,也是匪夷所思,恭敬說道:“‘學無先後,達者爲先’,方道長武功見識遠勝於我,自然當得起前輩之稱!”

方誌興對稱呼並不在意,見何足道如此誠懇,也就不再爭辯。而那邊靈寶道長等人這時也清醒過來,上前說道:“方道長遠道而來,還請留幾日,讓我崑崙派招待一番!”他見到方誌興那一劍,心神爲之所奪,內心之激動,更是無法言說。方誌興那一劍雖然和崑崙劍法有許多不同,卻又可以說是道盡了崑崙劍法精義,如此武功,當真匪夷所思。若是崑崙派能夠學到這一式,以後發揚光大可就要容易許多了。靈寶道長自幼就生活就在崑崙派中,又年紀輕輕便實際執掌崑崙派門戶,一直想的也是如何將崑崙派發揚光大,如今眼看有了機緣,自然不願錯過。

崑崙派其他人聽到靈寶道長所言,也紛紛想到了這點,同樣上前邀請方誌興,神情頗爲激動。方誌興看他們神色,也大略猜到了這些人的用意,卻又並不在意。這一招本就是他隨手創來,若是崑崙派付出足夠的代價,傳給他們也未嘗不可。何況此次前來崑崙派,方誌興還有不少消息需要打探,或許還有藉助崑崙派之處。因此並不推辭,隨他們進入派中。

天色已晚,方誌興便在崑崙派住了下來,他藝高人膽大。又是光明正大前來拜山,自然不擔心崑崙派敢於暗害自己,因此大大方方地在崑崙派中歇息。而且這次出行,他和李莫愁在青藏待了月餘,一路上頗爲艱苦。也需要修整一番,調養身心。

次日,方誌興再次見到靈寶道長等人,便詢問起白駝山莊所在和歐陽鋒的蹤跡。靈寶道長回想一番,說道:“白駝山莊就在崑崙山中,距此倒是不遠,但此莊二十多年前已經被毀,如今已毫無人煙,前輩即使去了,也難以有什麼發現。至於西毒歐陽鋒前輩。晚輩雖然聽說過他的名號,卻實在沒聽到過消息,他老人家如今還在人世嗎?”說着又歉然道:“我崑崙派雖然傳承久遠,但如今卻並不算強,這些消息也是在附近蒐集而來,前輩若要想要打探歐陽前輩消息的話,本派這就派人到它處去問。”

方誌興想到在崑崙派中所見,知道靈寶道長說的確實是實話。崑崙派傳承雖久,但此時的確算不上強,就他所見來開。崑崙派各輩弟子加起來,也不過數十人而已,論起實力、地位,連全真教的一脈也有所不如。當真是極爲沒落。想到這裡,他向靈寶道長說道:“那倒不必,我此來也不是一定要見到歐陽前輩,只是邀請他而已。麻煩崑崙派公開傳話,說楊過八月時在洞庭湖赤霞山莊大婚,還有第三次華山論劍。如此這番即可,這點應該能做到吧?”歐陽鋒參加過兩次華山論劍,又對天下第一極爲熱切,只要還活着聽到此事,定然會前去參與,因此方誌興也並不擔心。但對於他是否會參與楊過大婚,那就不太確定了,想到這裡,方誌興也不由心中一嘆,暗道一聲冤孽。

靈寶道長剛纔雖然說出了提議,但要說讓崑崙派真的大肆派人尋找歐陽鋒,卻還是有些忐忑的。不說需要多少人力,就是萬一引來歐陽鋒的誤解,也不是崑崙派所能承受的。畢竟白駝山莊當年威震西域,崑崙派可是遠遠不如,即使如今白駝山莊已毀,但有歐陽鋒在,外人也不敢稍有輕視。他聽到方誌興所說,心中一鬆,說道:“這點不難,我崑崙派有不少先輩的後人散落西域各地,讓他們傳話的話,定然能讓整個西域都知道,還請方道長放心!”崑崙派立派數百年,着實有不少分支,還有許多前輩的後代在各地散居,那些人雖然不見得聽從崑崙派吩咐,但只讓他們傳個話,料來還是不難的,靈寶道長做爲事實上的崑崙派掌門,自然有此信心。

方誌興點了點頭,向靈寶道長說道:“如此就麻煩道長了!我此番前來西域,主要就是爲了邀請歐陽前輩和青靈道長參與次華山論劍,沒想到兩位都沒遇到,當真是遺憾之至。唉!此番回去,也不知何時才能再來了!”說着他長嘆口氣,顯然是心中頗爲感嘆。

靈寶道長兩次聽到第三次華山論劍,心中好奇不已,向方誌興問道:“第三次華山論劍?莫非是道長主持嗎?貧道還是初次聽聞,不知道友能否詳說一下?”第一次華山論劍便是全真教祖師王重陽召集舉行的,第二次華山論劍參與者寥寥,而且影響不大,外人也不知詳情。方誌興是王重陽的徒孫,此次又特意奔走西域,想來第三次華山論劍不是他召集主持,也是脫不了關係。想到方誌興昨日展現的劍法,靈寶道長心中暗暗肯定了自己的推測:“如此武功,只怕當年的中神通也不過如此吧!”他雖然沒見過五絕,但作爲大派傳承人,對於武功境界也大致知道一些,知道方誌興如此武功,已經可以說是達到了人間巔峰,再往上去,就不是用凡俗武學所能形容的了。當世之中,五絕大概也就是如此境界吧!

方誌興聽靈寶道長詢問,大致談了一下華山論劍之事,又提起了君山會武。靈寶道長聽到方誌興竟有如此宏大的計劃,心中也是熱血沸騰,恨不得要去參與兩大盛會,一展平生所學。不過他到底是崑崙掌門,又自知自己武功雖然在西域可稱不凡,但要放到中原,卻也不過是尚可而已,只怕君山會武便難以出頭,更別說受邀參與華山論劍了。想到這裡,他不由嘆道:“如此盛會,貧道卻是無緣嘍!”崑崙地處西陲,離洞庭湖君山頗爲遙遠,多有不便,靈寶道長既然猜得到自己參與的結果,在肩負門派重任的情況下,自然不會去了,因此也只能徒自感慨。

“道友不方便去的話,卻也可以派出代表,我看何兄弟的武功就很不錯,就是放到中原,也可以說是年輕一輩的佼佼者。若是他能取得華山論劍資格,和青靈道長一起參加第三次華山論劍,那可當真是一大美談。”方誌興聽到靈寶道長感嘆,笑道。他有心讓何足道到中原經受磨礪,以後更好進步,因此便乘機提出此議。

聽到方誌興的提議,靈寶道長也是極爲心動,若是何足道真的和青靈子一起參與華山論劍,崑崙派可就當真是揚名中原了。不過他心中還是猶疑,說道:“何師弟的武功,真的能夠奪取華山論劍資格嗎?而且他被人妄加稱號,到了中原會不會有什麼妨礙?萬一有什麼事情,那可就麻煩了!”對於何足道被人稱作“崑崙三聖”之事,靈寶道長早知其中不妥,但何足道爲此特意改名,顯然認了下來。這樣一來,他也不好多說。只是如今方誌興提議讓何足道入中原,靈寶道長當然極爲擔心。不說萬一哪個前輩看何足道的名號不順眼,可能會隨手教訓一番,就是這“崑崙三聖”的名號傳出去,何足道可就免不了一路爭鬥了,而且連帶起來,崑崙派的形象也會大懷。是以靈寶道長雖然知道何足道的武功比自己等人都要高,卻也想着等何足道武功更上一層後,再讓他去中原揚名。畢竟如今何足道與真正的高手比起來,還是弱小的很,昨日何足道和方誌興的比試,便是明證。

方誌興知道他的擔心,但卻認爲何足道此時正處於武功即將定型階段,如今若不去中原磨礪,只怕以後再去也難以改正了,因此思索一番,向靈寶道長說道:“何兄弟號稱‘崑崙三聖’,琴、棋我沒有見過,不敢妄言。但這‘劍聖’二字,他卻着實還當不得。你向何兄弟說我把他的稱號改爲‘崑崙劍客’,看他如何迴應?若是他應下的話,就讓他去中原吧!”有方誌興此話作保,以後即使何足道被人挖出“崑崙三聖”的名號,也並無大礙了。畢竟武功明顯高於何足道的高手,不是和方誌興有些交情,便聽說過他的名號,知道方誌興爲何足道特意取的稱號後,自然不會對何足道多加爲難。而普通的武林中人,即使心中不爽,也難以奈何得了何足道。這樣一來,他行走中原也就大有保障了。至於何足道會不會同意這個稱號,方誌興並不擔心,只要他還沒有自大成狂,那是定然會應下的。(~^~)

第280章 三湘武林第231章 神與氣合(二)第111章 混元光圈第587章 龍木之議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並求推薦票第249章 太極輪轉(三)第146章 玄關一竅第230章 神與氣合(一)第38章 金盆洗手(一)第205章 星羅雲佈第516章 坎離交匯第650章 傳功授藝(六)第416章 較場比武(六)第394章 百脈俱通第704章 神劍比拼,青年才俊第4章 初次下山(二)第457章 君山會武之木靈子第254章 大勝關前第503章 十丈繩索第209章 方女毓霞第394章 百脈俱通第720章 左右搖擺,彈指克敵第698章 參合神劍,乾坤輪轉第463章 華山論劍之問道(二)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新的一月,求月票、推第764章 返老還童,甲子輪迴第460章 華山論劍之師徒第765章 九翼道人,生死符第248章 太極輪轉(二)第591章 取捨得失第196章 當年往事(二)第57章 林平之入門第312章 蒙古大營第444章 君山會武之抓捕第153章 蛇膽神鵰第394章 百脈俱通第310章 金刀黑劍(三)第696章 新舊黨爭,國事朝政第502章 大陣揚威第85章 羣邪亂舞(四)第385章 大日印(一)第509章 忠孝之辯第671章 聽香水榭第348章 西行之陰陽化生(三)第489章 華山論劍之三花聚頂第505章 衝陣斬將第580章 凌霄城第540章 襄陽悲歌(五)第100章 正邪大戰之前奏第198章 當年往事(四)第198章 當年往事(四)第295章 無中生有 隔空取物(一)第253章 玉蟾五式笑傲卷武功層次第568章 輪迴涅盤第700章 雁門關事,慕容大敵第687章 奇經八脈,功成無相第740章 好爲人師,心有靈犀第133章 五嶽會盟(七)第72章 雨夜強敵(二)第372章 少林服軟第295章 無中生有 隔空取物(一)第733章 參合莊中,還施水閣第62章 華山九式第621章 金蠶蠱毒(四)第298章 岱宗如何第192章 頑劣弟子第239章 北斗拱辰第4章 初次下山(二)第390章 諸法實相第763章 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第260章 以扇對扇第717章 松鶴樓上,巧遇某人第764章 返老還童,甲子輪迴第143章 獨孤九劍第682章 正宮娘娘第250章 太極輪轉(四)第12章 洞中洞第450章 君山會武之史叔剛第187章 教派紛爭三江感言第17章 終見古墓第613章 路話(二)第463章 華山論劍之問道(二)第392章 終成大日第85章 羣邪亂舞(四)第312章 蒙古大營第658章 金鐘天地第652章 傳功授藝(八)第72章 雨夜強敵(二)推薦好友作品《爭弦》第128章 五嶽會盟(二)第61章 終悟劍意第537章 襄陽悲歌(二)第610章 脫出重圍第737章 神醫收徒,百花錯手第739章 欲神足,四神足第130章 五嶽會盟(四)第285章 虛室生白第642章 西域金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