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一燈大師

這時全真教衆人已經收拾完了其他叛亂之人,向着趙志敬圍了過來。眼看蒙古大軍降至,王處一上前擒了趙志敬,讓人押着他離去。周伯通見此,氣得吹鬍子瞪眼,大呼無趣。正要上前問甄志丙,卻被方誌興拉住,招呼衆人撤離。

全真教這些日子早已準備完畢,此時雖然遇到意外受了損失,卻並不慌亂。各人攜帶了一些山上的剩餘物事,按派定路程,東一隊、西一隊奔下山去。方誌興和周伯通一起,護送衆人撤離。

蒙古大軍好不容易搬開全真教堆放的阻攔物事,攻上山來,卻只看到一片空蕩蕩的宅院,都是大爲憤怒,在重陽宮放起火來。冬季乾燥,不一會兒山上已熊熊燃燒起來,領頭的蒙古軍官見此,想着全真教衆人一時間也難以跑出多遠,便撤下大軍,派人在終南山四處放火,想要逼迫全真教的人出現。卻不知全真教衆人熟悉地形,早已撤到了山中隱蔽之地,又如何能逼得出來。

方誌興和衆人行了十數裡,眼見離的重陽宮遠了,纔是放下心來。遠遠看到山上火光,心中都是大爲憤怒,卻又無可奈何。計議之後,各人依照原計策分散離開,只留了一些人馬,在山中留守,等待蒙古大軍離去後重建重陽宮。

“周師叔呢?”丘處機正在分派衆人,突然想起好一會兒沒看到周伯通,向衆人問道。羣道聞言,紛紛搖頭不知,方誌興見此,請命離去,自去尋找周伯通後。丘處機知道兩人住所臨近,又都不常在全真教,想起如今教中事務已了,方誌興的弟子楊過又身中劇毒,如今也沒有信息,便答應下來。讓方誌興自行離去。

方誌興拜別衆道,又往終南山行去。也不知是不是受終南山大火影響,天空中飄飄揚揚的下起雪來,初時尚小。後來北風漸勁,雪也越下越大。方誌興自不放在心上,在大風雪之下展開輕功疾行,疾向終南山行去。

到了終南山,方誌興見重陽宮火勢極大。想起周伯通不愛待在這裡,反而多在後山耍弄蜜蜂,又擔心古墓中的林師父、小龍女、孫婆婆三人,便向古墓行去。好在山中有一道溪流直通古墓,方誌興在其中行走也是無礙。

忍着大火帶來的高溫,方誌興到了墓前,叫了許久,也沒聽到古墓中有人迴應。想起自己前些日子的囑咐,知道古墓中人應該對蒙古燒山有了防備,去古墓秘道或山中其它火燒不到的地方躲避。見此。方誌興心中也放下心來。至於周伯通安危如何,他並不擔心,眼見古墓暫時無人,便留下字跡,說明自己是往絕情谷,然後回返赤霞山莊,讓周伯通得到消息後,自己回去。

做完這些,天色已經黑了下來,方誌興眼見火勢不是一時可熄。也只得暫時離去。轉過山腰,忽見兩株大松樹之間蓋着兩間小小木屋,屋頂上已積了寸許厚白雪。他本不欲歇息,這時卻心中一動。向着木屋行去。

奔到臨近,見板門半掩,雪地中似乎並無足跡,他朗聲說道:“過路人遇雪,相求借宿一宵。”隔了一會,並無應聲。方誌興便推開板門。見屋中無人,桌凳上積滿灰塵,顯是久無人居。

方誌興關上板門,生了一堆柴火。木屋板壁上掛着弓箭,屋角中放着一隻捕兔機,看來這屋子是獵人暫居之處。另一間屋中有牀有桌,牀上堆着幾張破爛已極的狼皮。方誌興出去捕了一隻獐子,回來剝皮開腔,用雪一擦洗,便在火上烤了起來。

這時外邊雪愈下愈大,屋內火光熊熊,和暖如春。方誌興正在大快朵頤,只聽得屋外一人說道:“阿彌陀佛,貧僧山中遇雪,向施主求借一宿。”轉身出來,見雪地裡站着兩個老僧,一個白眉長垂,神色慈祥,另一個身裁矮小得多,留着一部蒼髯,身披緇衣,雖在寒冬臘月,兩人衣衫均甚單薄。

“可是一燈大師和慈恩大師,小子得遇兩位,不勝榮幸!”方誌興見到兩人,立時邀請兩人進屋,恭敬道。

這慈恩正是鐵掌幫幫主裘千仞。當日在華山絕頂頓悟前非,皈依一燈大師座下爲僧。這位白眉老僧,便是與王重陽、黃藥師、歐陽鋒、及洪七公齊名的一燈大師。裘千仞剃度後法名慈恩,誠心皈佛,努力修爲。這一日一燈大師在荊湖北路隱居處聽到弟子朱子柳傳來的信息,得知全真教有難,便帶着慈恩前來終南山。哪知緊趕慢趕,到頭來仍是晚了一步,只見到終南山漫山火光,徒自嘆息。

一燈大師聽到方誌興叫出自己兩人名號,又見他一身道袍,也大略猜出他是全真教弟子,說道:“可是重陽真人門下,不知道長尊號!”

方誌興哪裡敢在一燈大師面前失了禮數,連道不敢,回道:“貧道方誌興,家師廣寧子,不敢當大師垂詢。”

“原來是方道長,老衲有禮了。”方誌興這幾年也算聲名鵲起,一燈大師也知道他的名號,想起朱子柳所說,語氣中更是親切,向着方誌興道:“老衲聽聞全真教受蒙古逼迫,便帶着慈恩趕了過來,哪知仍是晚了一步,唉……”說着深爲嘆息。

“大師心意,全真教上下銘記於心!”方誌興聽到一燈大師是特爲全真教而來,心中微微感動,向一燈大師說道。接着又向他解釋,說明全真教早有準備,這次並沒有受到多大損傷,然後又。

一燈大師聽聞全真教損失不大,心中寬慰不已,連道幾聲佛號,恭賀全真教得脫大難。方誌興連連回禮,謝過一燈大師。

兩人正談話間,忽聽得嗆啷啷兩響,慈恩從懷中取出兩件黑黝黝的鐵鑄之物,喀喀兩響,將一件黑物扣在自己腳上,原來是副鐵銬,另一副鐵銬則扣上了自己雙手。

一燈大師見此,臉上大有關懷之色,低聲道:“又要發作麼?”慈恩道:“弟子一路上老覺得不對,只怕又要發作。”突然間跪倒在地。雙手合什,說道:“求佛祖慈悲。”他說了那句話後,低首縮身,一動不動的跪着。過了一會,身子輕輕顫抖,口中喘氣,漸喘漸響,到後來竟如牛吼一般。連木屋的板壁也爲吼聲震動,檐頭白雪撲簌簌地掉將下來。

方誌興見到慈恩如此模樣,心中也起了惻隱之心。想來這裘千仞出家之後,自己內心沒少受到折磨。又想到瑛姑和老頑童,心中嘆了口氣,決定爲四人盡力化解恩怨。

再過片刻,慈恩的吼聲更加急促,直似上氣難接下氣。一燈大師緩緩的道:“不應作而作,應作而不作,悔惱火所燒。證覺自此始……”這幾句偈語輕輕說來,雖在慈恩牛吼一般的喘息之中,仍令人聽得清清楚楚。

方誌興吃了一驚,心道:“一燈大師的功力竟而如此深厚,不知當世有誰能及?”他自忖功力大進,與洪七公、歐陽鋒等人也是相差不多,但此時聽到一燈大師所言,頓時感覺此人功力之深,自己也難以揣摩。今世所見的衆人之中,也就老頑童周伯通能夠與之相較。也不知一燈大師的先天功修到了何等地步。功力才能如此深厚。

一燈大師繼續念偈:“若人罪能悔,悔已莫復憂,如是心安樂,不應常念着。不以心悔故。不作而能作,諸惡事已作,不能令不作。”他念完偈後,慈恩喘聲頓歇,呆呆思索,低聲念道:“若人罪能悔。悔已莫復憂……師父,弟子深知過往種種,俱是罪孽,煩惱痛恨,不能自已。弟子便是想着‘諸惡事已作,不能令不作。’心中始終不得安樂,如何是好?”一燈大師道:“行罪而能生悔,本爲難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慈恩道:“弟子惡根難除。十年之前,弟子皈依吾師座下已久,仍出手傷了三人。今日身內血煎如沸,難以自制,只怕又要犯下大罪,求吾師慈悲,將弟子雙手割去了罷。”一燈大師道:“善哉善哉!我能替你割去雙手,你心中的惡念,卻須你自行除去。若惡念不去,手足縱斷,有何補益?”慈恩全身骨胳格格作響,突然痛哭失聲,說道:“師父諸般開導,弟子總是不能除去惡念。”

一燈大師喟然長嘆,說道:“你心中充滿憎恨,雖知過去行爲差失,只因少了仁愛,總之惡念難除。我說個‘佛說鹿母經’的故事給你聽聽。”慈恩道:“弟子恭聆。”說着盤膝坐下。方誌興見到一燈大師授徒,也是肅然靜聽。

一燈大師道:“從前有隻母鹿,生了兩隻小鹿。母鹿不慎爲獵人所捕,獵人便欲殺卻。母鹿叩頭哀求,說道:‘我生二子,幼小無知,不會尋覓水草。乞假片時,使我告知孩兒覓食之法,決當回來就死。’獵人不許。母鹿苦苦哀求,獵人心動,縱之使去。

“母鹿尋到二子,低頭鳴吟,舔子身體,又悲又喜,向二子道:‘一切恩愛會,皆由因緣合,會合有別離,無常難得久。今我爲爾母,恆恐不自保,生死多畏懼,命危於晨露。’二鹿幼小,不明母親所言之意。母鹿帶了二子,指點美好水草,涕淚交流,說道:‘吾朝行不吉,誤墮獵者手;即當應屠割,碎身化糜朽。念汝求哀來,今當還就死;憐汝小早孤,努力活自己。’”

“母鹿說完,便和小鹿分別。二子鳴啼,悲泣戀慕,從後緊緊跟隨,雖然幼小奔跑不快,還是跌倒了重又爬起,不肯離開母親。母鹿停步,回頭說道:‘兒啊!你們不可跟來,如給獵人見到,母子一同畢命。我原甘心就死,只因哀憐你們稚弱。世間無常,皆有別離。我自薄命,使你們從小便沒了母親。’說畢,便奔到獵人身前。兩小鹿孺慕心切,不畏獵人弓箭,追尋而至。

“獵人見母鹿篤信死義,捨生守誓,志節丹誠,人所不及;又見三鹿母子難分難捨,惻然憫傷,便放鹿不殺。三鹿悲喜,鳴聲咻咻,以謝獵者。獵人將此事稟報國王,舉國讚歎,爲止殺獵惡行。”

慈恩聽了這故事,淚流滿面,說道:“此鹿全信重義,母慈子孝,非弟子所能及於萬一。”一燈大師道:“慈心一起,殺業即消。”慈恩應道:“是!”一燈大師道:“若要補過,唯有行善。與其痛悔過去不應作之事,不如今後多作應作之事。”說着微微嘆息,道:“便是我,一生之中,何嘗也不是曾做了許多錯事。”說着閉目沉思。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大師此言,其實已經點明瞭其中真意。只要誠心悔過,又怎知對方不懇原諒呢?小子不才,願爲兩位分憂。”方誌興聽到一燈大師所言,說道。

一燈大師聞言搖了搖頭,對此不願多說。而慈恩心中煩躁,總是難以剋制,聽到方誌興所言,怒喝道:“小子懂的什麼,在這胡說八道!”

方誌興微微一笑,說道:“你們沒有試過,又怎麼知道對方現在所想呢?如今瑛姑前輩正和晚輩夫婦等人在赤霞山莊隱居,若有需要晚輩幫助之處,前輩儘可提出。”

一燈大師聽到瑛姑正在赤霞山莊隱居,神情也是微微一動,正欲詢問詳情,卻聽慈恩怒吼一聲,喝道:“小畜生,你胡說八道些什麼?”雙掌向着方誌興擊去。卻是他聽到瑛姑的名字,想到自己當年殺了她的兒子,再也壓制不住心中惡念,想要殺人泄憤。

慈恩這一下出手頗爲突然,一燈大師也是反應不及,眼看方誌興不閃不避,更是心生懊惱,暗道:“唉,我怎不及時救他性命?”見到方誌興臉上現出微笑,卻又心中奇異。(~^~)

第476章 華山論劍之蛤蟆跳擊第144章 天下第一第588章 臘八會盟第495章 龍象般若第413章 較場比武(四)第451章 君山會武之張一氓第28章 廳中交鋒第611章 乘雕而去第603章 俠客行(三)第6章 易筋十二式(二)第334章 絕情谷事(一)第26章 道旁傳功第371章 少林往事第574章 禪武合一第238章 北斗神拳第90章 梅莊交鋒(一)第672章 珍瓏棋局第199章 密教傳承(一)第297章 術數之道第439章 君山會武之挑釁第382章 達摩一掌經第500章 蓮花生大士第264章 袖裡藏針第134章 五嶽會盟(八)笑傲卷武功層次第365章 送貼較藝第269章 武林盟主(二)第216章 楊過出師(二)第447章 君山會武之激戰第622章 金蠶蠱毒(五)第477章 華山論劍之蛤蟆本能第105章 正邪大戰之入彀第502章 大陣揚威第711章 易筋鍛骨術,心境魔障第386章 大日印(二)第5章 易筋十二式(一)第758章 常有欲,以觀其徼第743章 三陰蜈蚣爪,九陰白骨爪第390章 諸法實相第109章 華山門戶(二)第615章 再臨終南第680章 接筋續骨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並求推薦票第707章 比劍落幕,段譽被擒第645章 傳功授藝(一)第267章 劍破金杵(二)第232章 文比招式第582章 臘八之邀第396章 重臨終南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並求推薦票第355章 西行之叔侄論教(十)第726章 蕭遠山起疑,阿朱和易筋經第518章 天人之道第399章 重回古墓第518章 天人之道第428章 傳功授藝(一)第481章 華山論劍之太極八卦第564章 帝師之策第92章 梅莊交鋒(三)第325章 由妒生恨第380章 收徒君寶(一)第639章 西域金剛(四)第81章 破玉伏魔第161章 禿毛醜雕第417章 較場論事(三)第409章 較場比武(一)第75章 氣劍之爭(三)第775章 擂鼓山棋會第296章 無中生有 隔空取物(二)第18章 古墓石室第494章 法王出關第11章 思過崖第768章 白虹掌力,曲直如意第121章 恆山掌門(四)第257章 英雄大會第459章 華山論劍之始章第775章 擂鼓山棋會第456章 君山會武之挑戰第443章 君山會武之誤區推薦好友作品《爭弦》第622章 金蠶蠱毒(五)第120章 恆山掌門(三)第618章 金蠶蠱毒(一)第565章 紫氣蘊神第679章 玄武真經第662章 轉世涅槃第145章 五大高手第247章 太極輪轉(一)第721章 踏水而行,丐幫內亂第78章 幾人爲間第236章 朝陽印法第750章 四大惡人,風流雲散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並求推薦票第527章 父女重逢第584章 威德先生第115章 朝陽一氣第148章 求師終南第512章 武夷偶遇第152章 全真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