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大夏楚氏結束了亂世,高皇帝建爵位,功臣皆有所賞,封五個皇子爲王,許其子孫延綿承襲,可自置吏﹐可得賦斂,齊吳周燕魯五王散佈東南西北,殘餘亂勢被震懾清掃,大夏王朝固若金湯,天下終得太平。

十年後,高祖駕崩,太子登基爲帝,新帝發現分封的五個王勢力極大,天下九州百郡佔去了一多半,他所能掌握的只有二十郡,這樣下去他想給自己的兒子們分封都沒有多餘的地方。

皇帝一看這樣不行,就要重新劃分封地,諸侯王們拿出聖旨,輩分高的罵皇帝違背祖訓,輩分小的哭自己的爹死的早,與朝廷紛爭,質問皇帝,皇帝無奈只能作罷。

十年後,皇帝駕崩,諸侯王進駐京城插手帝位之爭,最終十五歲三皇子登基爲帝,燕魯兩國不奉新帝,私藏被廢爲庶人的二皇子,齊吳周奉聖旨對燕魯用兵,是爲五國之亂。

五年後,齊吳周分燕魯兩國,諸侯王地位更盛,動輒不接朝廷聖旨,不進京朝拜,驅逐朝廷官員。

二十年後,御史大夫周青請皇帝推行承恩分封制,皇帝欣然同意,昭告諸侯王,不再要收回諸侯王的封地,希望諸侯王的兒子們能都得到自己父王的封地。

諸侯國頓時陷入紛亂,兄弟殘殺,甚至還要弒父。

三年後,諸侯王們舉着高祖的聖旨,帶領大軍,清君側討伐御史大夫周青,周青遇刺而亡,皇帝也險遭不測,是爲三王之亂。

不知道是因爲先前王子們爭搶封地傷了元氣,還是皇帝因爲遇到刺客而震怒,查問諸侯王行刺謀逆之事,迎戰諸侯王兵。

兩年後,周王吳王先後被誅殺,齊王將兒子送爲質,交出封地只留王爵得以退居北地存世。

大夏皇帝將九州百郡一千五百縣都握在手裡,天下終於安穩四海終於太平。

至今又十年矣。

第二百三十八章 質問第一百三十六章 路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父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重提第二百零四章 一聲第一百六十章 本事第三百零八章 反對第四百四十五章 突襲第一百二十八章 抱怨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寧第一百一十六章 定論第六十五章 突襲第二百三十七章 歡顏第三百八十四章 目送第四十七章 君前第五十二章 那人第三百二十章 夜暗第三百三十二章 望守第一百七十一章 攀扯第三百三十七章 困牢第四百五十四章 歸家第一百九十三章 叨叨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事第七十章 麻煩第四百五十三章 相見第四百四十一章 入宮第十九章 進言第四百零八章 離開第二百二十七章 拖走第七十五章 慢尋第四百三十二章 得知第二百零四章 一聲第四十五章 提議第四百二十一章 志向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旋第二百六十四章 拒婚第四百四十四章 細說第四百五十五章 悠閒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棄第二十四章 難阻第八十八章 叮囑第七十九章 不同第四百四十章 母喪第四百五十二章 歸林第六十章 相見第四百二十章 擔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公子第二十四章 難阻第二百七十五章 查明第三百三十章 明白第四百三十六章 領命第三百五十章 熱鬧第二百八十四章 重現第四百二十四章 哥哥第三十二章 說法第一百八十六章 相見第三十一章 所想第二百四十九章 邀請第四百二十章 擔心第一百一十章 質問第四百三十章 兩端第三百二十一章 所盼第一百七十九章 知道第一百六十章 本事第二十章 無恥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告第六十一章 辭別第二百六十九章 探視第三十二章 說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辦法第二百一十七章 結果第七十五章 慢尋第四十五章 提議第五十一章 舊夢第四百一十六章 他身第六十五章 突襲第一百一十三章 意思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旋第一百六十七章 酒樓第十七章 暗談第一百三十八章 落座第三百八十八章 打開第三百零九章 功過第四百四十六章 詢問第一百八十五章 快刀第三百九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二十六章 明白第三百六十三章 反應第一百三十六章 路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欺第五十五章 煩擾第三百二十二章 解釋第二百七十八章 爲引第五十二章 那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維護第三百四十八章 知心第八十一章 偷聽第八章 意外第二百章 不答第三百七十章 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