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基礎工業

培育基地僅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建好了,培育基地全封閉式,裡面有平臺的自帶人員,連夏鈞都不能進去。

稻種培育方式很簡單,就是將高產水稻的稻穀拿去加工一下就能繼續種植了,不過夏鈞顯然手上沒有。

所以還是從系統中兌換,不過兌換價格卻非常低,1點積分可以兌換100公斤的未培育稻穀。

夏鈞當即兌換了100萬公斤稻穀,送入培育基地進行培育,第一批稻種很快培育了出來。

“老林,以後不愁沒稻種了,有這個培育基地在,以後想要多少都有。”夏鈞對林德寶說道。

林德寶欣喜道:“這下不用爲分稻種的事鬧了。”

最近林德寶可是被鬧得頭大,看着眼前這一袋袋的稻種,豈能不欣喜萬分,他這個農業部長哪是那麼容易當的。

夏鈞最近還給他下達了任務,就是把西鄉的農林業資源統計清楚,那些自生林要砍掉50%。

砍掉的自生林木材用於造紙,砍掉之後,山上種上楠竹和杉樹,福建40%左右的農田集中在沿海的海濱平原上,而閩西北則擁有60%多的林地資源,閩西北的經濟還是以發展林地爲主,那些木材加工一下都是錢。

夏鈞目前還缺少很多基礎工業,例如鋼鐵廠、水泥廠、採沙場、採石場,爲了搞清楚資源分佈,夏鈞只好在平臺上兌換閩北地區的資源分佈圖,這個分佈圖非常貴,僅僅是閩北地區,就需要5萬點積分。

剛投資100萬點積分建設了一個4級高產水稻培育基地的夏鈞此時所擁有的積分很少,雖然這一週的剿匪效率不錯,不過夏鈞手上也就只剩下12萬點積分了。

不過夏鈞又沒有什麼地質學專家,哪裡能勘探得出來。

只能捏着鼻子認了,於是夏鈞花了5萬點積分,購買了‘4級閩北資源分佈圖’,資源探測分4個等級,4級是最低的等級,探測不會太全面,那些比較掩蔽的礦產不會被探測出來。

拿到分佈圖,夏鈞驚喜的發現,圖上有三處小鐵礦,兩處小煤礦,一處小磷礦,另外還一個儲量巨大的石灰石礦脈。

還有金、銀、銅等礦,不過分佈比較零散,儲量也比較小。

有鐵礦,可以開設個鋼鐵廠生產鋼筋,石灰石可以用來生產水泥,煤炭可以用來製造尿素(氮肥),磷礦可以用來製造磷肥,可惜沒有鉀礦,中國的鉀礦儲量不多,後世需要進口。

工業上有水泥,有鋼筋,有沙石,就能修許多基礎設施,最急需的就是道路,福建的道路情況需要改善一下,否則哪裡能發展。

農業上有氮肥、磷肥,就可以讓農作物增產。、

同時夏鈞還需要一個兵工廠,最少能把子彈、手榴彈等東西自給自足,一旦軍隊擴充到一定程度,子彈也是很耗費積分的。

夏鈞穿越也有近半年多的時間了,對兌換平臺也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兌換的王道不是直接兌換雞蛋,而是直接兌換母雞。

就算是某個東西再便宜,也不如自己生產了划算,而積分則是用來兌換那些關鍵的科技和設備的。

甚至還需要留下一些積分,應對戰爭中所可能出現的變故。

夏鈞所需要的無非就是三個方面,一方面是財政,這有造紙廠以及預計建設的捲菸廠爲他賺取利潤,再加上現在高產水稻的稻種培育基地也已經建成,財政上暫時應該不是問題。

第二個方面就是基礎工業,福建的交通這麼差,基礎設施得大修一下,起碼的道路得改善。這就需要建築材料,鋼筋、水泥、沙石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還需要能源,這就必須發電。

第三個方面就是軍事工業,起碼得解決子彈、手榴彈等沒有什麼技術性,有需求巨大的東西能夠靠生產來滿足。

採石場和採沙場不需要什麼技術性,夏鈞直接兌換了採石場的設備以及採砂船,很快就選定了採石和採砂的地點。

採石場就在西鄉,西鄉可以採石的地方較多。採砂船則在建溪(閩江三大支流)作業,也就是東峰、東遊一段的建溪河道。

採砂船和採石設備只花了夏鈞五千多點積分,就兌換了二十艘採砂船,以及足夠五個採石場的設備。

夏鈞兌換的不是領先的設備,只是普通的設備和採砂船。

就當前來說,中國不缺乏勞動力,領先設備的好處就是節約勞動力,不過既然當前的中國有人口紅利,並非所有工廠都需要採用領先的設備。

另外,開辦工廠也不侷限於西鄉一地,整個閩北到處都可以開,誰敢來找茬?

緊接着,夏鈞又陸續建設了鋼鐵廠、水泥廠、化肥廠,除了鋼鐵廠和水泥廠的部分設備採用了領先級別的,其他都是普通的設備。

但這些普通的設備,也是這個年代最好的那種。

這些小工廠花不了多少積分,一共只用去夏鈞15萬的積分。

水泥廠一年可以生產10萬噸水泥,水泥質量更高。鋼鐵廠用的是轉爐鍊鋼,而不是平爐。

轉爐相比平爐的產能要高,更重要的是轉爐是用電的,不是燒煤的。

這一個小型的轉爐鍊鋼廠就花掉了夏鈞5萬點積分,可以年生產鋼材1萬噸。

不過設備兌換來了,但除了採石場、採砂船以及水泥廠、磷肥廠投入了運作外,氮肥廠、鋼鐵廠遲遲沒有進入運轉。

沒有別的原因,就是缺人。

氮肥廠設計到化工問題,夏鈞把鋼鐵廠的設備換來後發現,這種先進的設備需要較高的文化才能操作。

兵工廠則沒有條件,因爲沒有原料。

由於那些工廠的開辦,夏鈞感覺到了財政上的壓力,水泥廠、磷肥廠、採石、採砂都是不外銷的,這些東西都是供給自己建設用的。

東西生產出來,自然是要用到建設上,但建設要錢!不建設,工廠又放在那裡玩,自然是十分不划算。

這些工廠的工人,以及採礦的工人,需要兩千多人,一個月的工資三塊銀元,一個月就得支出6000塊銀元。

外加劉錦山那邊下次來的時候,說不定會拉一大票人來。

夏鈞還得辦學,還得支付補貼、高額薪金,財政上又顯得不足了。積分方面,由於各二線部隊擴散得已經越來越遠,後勤補給在交通不太通暢的情況下也壓力越來越大,下一步需要修路,而且通過剿匪的積分收入也會越來越少,因爲土匪是越打越少的。

因此夏鈞再次將行政區域擴張提上了計劃。

將越多的地區納入行政範圍,民心方面得到的積分也越多,同時推廣高產水稻,每畝抽100公斤的水稻,也可以解決財政上的問題。

此時農村包圍城市的所需條件已經具備,現在夏鈞即有高產水稻的種子,又培養出了第一批的行政人員。

這些行政人員倒是不怎麼缺乏,那些普通文化人並非沒什麼稀罕的,夏鈞開了這麼高的待遇,每月給10塊銀元,自然是蜂擁而來。

張四狗在建安縣就招募到了三十多人到西鄉,這些人全被送進了行政培訓班,克隆西鄉的自治已經不是問題。

於是,夏鈞任命了第一批自治區主任,一共八個人,將整個閩北分爲八個區域,這八個區域採用與西鄉一樣的制度,一樣的策略。

每個區域內分佈一個排的兵力,這一個排的不再到其他地方剿匪,而是全力負責本區域內的剿匪,務必將土匪清理乾淨。

宣傳部和情報部也要擴建,行政擴張需要宣傳部加強宣傳,同時還要有情報部監視當地官府的動向。

這8個自治區主任4月底派遣了出去,每個人帶着5個行政人員去的,另外還有1個排的兵力配合工作。

同時夏鈞擴大了行政培訓班,繼續招募文人進入培訓班,他的行政體系並不複雜,主要就是民政部、司法部、農業部三個部門。

民政部負責登記戶籍,並且幫助困難戶。

司法部負責伸張正義,說白了,主要目的就是打土豪,地方上確實存在一些爲富不仁的土豪,這些土豪是要堅決打掉的。

農業部則是負責指導農業生產,不過倒也沒什麼好指導的地方,最多是教農民怎麼用化肥。

同時農業部還負責下發高產稻種,並且負責抽取高產稻種的報酬,每公斤稻種,等收穫後需要上繳100公斤的稻子。

在推廣稻種的時候,農業部會與領取稻種的農戶簽訂協議,水稻若是不達到預期產量,則不需要上繳,也包括受災等自然因素在內。

除了種植高產水稻要交100公斤稻子外,其他就沒有任何稅收了。

——————

第二更到!

兄弟們看完記得投票啊!

雖然兄弟們的票票和收藏都比較給力,不過還是被人用點擊爆了菊花,咱們只能用票票來彌補!

第84章 交惡第20章 逆襲清軍第290章 收復遠東,中俄‘友好’協議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263章 逗你玩,衝鋒第70章 民營工業(二)第262章 英軍入套第108章 中日宣戰第340章 中日朝鮮戰爭的開端第177章 進攻西線第283章 七月流血事件爆發第266章 預算,教育部搞商業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376章 協議再啓,蘇俄停戰要求第320章 民族資本家的行爲規範第227章 保護大熊貓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7章 重申軍法第128章 日本妥協,停戰十五月第414章 被拋棄的日本第302章 再次空降第202章 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第132章 工業轉型第285章 俄國內戰爆發第410章 北海道海軍對峙,戰爭臨近第62章 不務正業的委員長第31章 下鄉資農第96章 毫無誠意第167章 統一之中國,一致之對外第30章 基礎工業第277章 安寧與繁榮第142章 新式武器第67章 農業投資(一)第309章 調教俄國第43章 資本雄厚的農墾公司第64章 張自忠、衛立煌第280章 中國的獨角戲第25章 私下通信第351章 國家氣運第393章 英美日海權級戰列艦第268章 圍點打援第292章 大流感爆發,金錢利益的鏈條第5章 侃暈了再說第204章 中俄聯姻,協約國的反應第100章 柏林博覽會第44章 炮戰(下)第2章 土匪襲村第92章 天大的驚喜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20章 逮捕陳其美第146章 春節臨近第131章 強悍的備戰計劃第378章 杭州協議第410章 北海道海軍對峙,戰爭臨近第134章 一肚子壞水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221章 吞併西南第61章 八個義務兵師團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415章 無比強大的戰爭潛力第58章 基礎投資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294章 中醫振興之路第148章 第二屆遠東運動會二百零九章 中國國防部長第322章 華東電影節第212章 英法借款第58章 到處拉皮條第182章 全體投降第245章 讓每個同胞活得有尊嚴第24章 反腐是亡黨?第58章 到處拉皮條第404章 以工代賑第329章 可以擠奶的北極熊第256章 列寧動向,沙俄革命前奏第177章 進攻西線第24章 反腐是亡黨?第9章 剪辮子第91章 痛擊出雲第166章 日本驚懼第183章 我們是閃電,我們是雷霆第270章 內閣移民會議第216章 振興五術第23章 收買民心第197章 計劃生育十五億第194章 緬甸漢族第389章 空前投資熱潮第377章 偷着樂第85章 划算的投資第14章 公然霸佔第363章 19120年中國發展第82章 行軍演習(一)第203章 閱兵、授勳~!第93章 威壓第23章 軍事法庭第243章 帝制呼聲高漲第40章 收回關稅第70章 民營工業(二)第47章 僕內門公司的噩運第51章 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