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吃了狗屎一般的六國銀行

宣傳部的攻勢十分猛烈,不過短短一個星期,就把全國上百所中學中的三十四家忽悠到了華東自治三省。

這些中學是集體搬遷,師生共赴華東。

他們以前到華東自治三省,一是學生有補貼,二是教師可以在教育部領取工資,三是學校硬件也將由教育部負責修建。同時,華東自治政fǔ大辦教育實業,更符合他們的理想。

當物質和理想都具備後,吸引力就大大增加了。

相比那些沒有全校搬遷到華東自治三省的,學校裡的中學生和教師最少跑了一半,全都被忽悠到華東自治三省上學去了。

而那些大學中,山西大學堂,以及北京清華大學、天津這些地方的大學等,也有許多學生前往杭州。

對付這些大學,宣傳部有更高級的東西,那就是給他們放紀錄片。

這些紀錄片多是宣傳部請華東大學的電影系拍攝的,這些紀錄片中記錄了華東的教育、工業發展。

一個個工地,一所所正在修建的學校,以及那如同鋼鐵洪流般的摩托化部隊,以及在藍天上翱翔的空軍,都把那些學生看得熱血沸騰。

“路費包了,去了還有補貼,爲什麼不去呢?”

“就是啊!”

“同學,我們一起上路吧!”

“好啊!”

……

這場到處拉皮條的行動馬上受到了各大報紙的注意,杭州的記者派出大量記者到各地去採訪了那些師生,以及那些文化人士。

對於華東自治政fǔ的這種政策,在知識分子的羣體中普遍表示支持。

同時在採訪教育部時陶成章表示:“委員長日前又向教育部撥款五千萬元,我們華東自治政fǔ的教育經費將上升到每年一億元的程度。”

“陶部長,這麼高的經費,華東自治三省的財政能承受嗎?”申報的記者問道。

“委員長說過,勒緊‘褲’腰帶也要發展教育,其他可以省,唯獨教育不能省,今後教育部得到的經費將佔財政收入的30%以上。”陶成章回答道,“我們華東自治政fǔ將努力做到三年內普及小學教育,六年內普及中學教育,十二年內普及大學教育。”

“陶部長,那按照這個計劃,是否十二年後人們都能上大學呢?”又有記者問。

“按照發展計劃來說是這樣的,但也不完全是這樣。如果有些學生想堅持完成學業的話,現在都可以上大學,但也可以選擇進入社會就業。而到了十二年之後,大部分都將讀完大學才進入社會就業。當前,只要學生肯讀,我們教育部就竭盡全力供養他們就學。”

陶成章的回答震驚了很多人,他們震驚的是華東自治政fǔ的大手筆,以及發展教育的決心。

無論是南方的《申報》、《新聞報》,還是北方的《大公報》,都對華東自治政fǔ的發展教育決心給出了肯定的評價。

同時許多報紙也是第一次肯定華東自治政fǔ的自治,然而依舊有很多報紙在華東自治三省境外抨擊華東自治政fǔ的自治。

不管是革命黨還是立憲派,都對華東自治政fǔ持有一種隱隱的敵意,這種敵意在報紙上表‘露’無遺。

立憲派指責華東自治政fǔ廣羅人才,圖謀不軌。革命黨則指責夏鈞割據地方,不顧國家大局,這麼多教育經費,怎麼不‘交’給其他省份發展教育云云。

革命黨的這種甚是腦殘的言論把夏鈞都給看樂了,然後不出意外的,報紙被他扔進了垃圾桶。

然後……

夏鈞心情大爽。

北洋政fǔ華東自治政fǔ這樣大力發展教育的行爲表現得很支持,沒幾天袁世凱就把夏鈞任命成了教育部副部長。

對袁世凱來說,這樣的局面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發展教育,的確是強國之本,然而百年樹人,要想收到成效可不是這麼快的。在他看來,這樣反而可以拖住華東自治政fǔ的財政,免得他們在軍事上投入太多財政。

若說北洋政fǔ最大的威脅在哪裡,袁世凱第一個就會想到華東自治政fǔ所擁有的軍事力量。

華東自治三省的軍事力量已經逐步暴‘露’,先進的武器,齊全的裝備,這支軍隊擁有中國最好的裝備,最高的軍餉,最嚴格的紀律。

另一邊,華東自治政fǔ在政治上又再向北洋政fǔ靠攏,這讓袁世凱有一種被架到老虎背上下不來的感覺。

若是不籠絡這頭猛虎,兩下就會把他給吃了。但是籠絡這頭猛虎,說不定以後還會被吃掉。

所以綜合兩種結果,袁世凱還是努力籠絡華東自治政fǔ,畢竟未來的事情還不確定不是嗎?最起碼現在別被這頭老虎啃了就好,而且這頭老虎比較蠢,說不定以後就給他馴服了。

最近因爲遣散南京、湖北軍隊的緣故,袁世凱手上的貸款又‘花’得差不多了,接着又向華東自治政fǔ要求貸款一千萬元。

袁世凱已經在華東自治政fǔ那裡貸了2200萬元了,如果加上這1000萬元,就是3200萬元。

……

夏鈞看袁世凱發來的電報,感嘆道:“又要貸款,袁大頭‘花’錢還真厲害啊!”

說着,夏鈞拿起電話打給了外‘交’部,讓朱曉誠再去和袁世凱談一談,他的計劃可以施行了。

當朱曉誠跑到北京,與袁世凱會面‘交’談後,袁世凱這才知道夏鈞的佈局,原來華東自治政fǔ是想和嘗試着和四國銀行殺價,若是價碼能接受,則讓北洋政fǔ從四國銀行貸款,若是實在不能接受,那就從華東自治政fǔ那裡貸款。

朱曉誠抱怨說:“最近我們教育上‘花’費巨大,貸款來的錢基本上都投入到上面了,若是再借的話,今後我們華東自治三省三十年都還不起這筆錢啊!說不定要破產了。”

“老夫怎會看華東自治三省破產,此事就按你們的計劃來辦。”袁世凱慷慨說道,他自然是希望華東自治政fǔ破產的,然而若是他造成的,人家到時候狗急跳牆那不是連帶他也要完蛋了。

……

5月26日,袁世凱高調派出唐紹儀前往杭州,開始了與華東自治三省的貸款談判。

此時四國銀行正納悶着呢!

袁世凱這傢伙不是手頭緊張嗎?怎麼連月來壓根就不找他們了,本來以爲吃定了袁世凱的四國銀行此時已經與道勝銀行、比利時銀行等資本組成的國際財團達成妥協,雙方覺得競爭只會讓雙方都失去利益,所以選擇了合作。

四國銀行一下變成了五國銀行,既英、法、德、美、俄,另外還有一個在局外,卻也能分一杯羹的比利時銀行。

接着,這五國銀行又聯合日本銀行,組成了六國銀行。

這樣一來,就把袁世凱的所有路子都堵死了,以讓袁世凱只能向他們六國銀行貸款,再也找不到其他借款方。

這就是一種壟斷,一種卡特爾模式的資本壟斷。

六國銀行正坐等着生意上來,可沒想成,5月26日這天傳來消息,北洋政fǔ將向華東自治政fǔ借款。

這把六國銀行嚇了一跳,連忙召開會議進行應對。

“中國人一向不團結,恐怕華東自治政fǔ也不會借款給他們。”匯豐銀行主管在會議上說道。

“是的,現在的中國,北洋政fǔ最大的敵人就是華東自治政fǔ,而且中國人向來沒有什麼合作‘精’神,我想就是華東自治政fǔ也不會借款給袁世凱。”

“那就讓我們看一看接下來的勢態吧!”

……

就在六國銀行普遍認爲中國的北洋政fǔ與華東自治政fǔ沒有可能走到一起的時候,勢態卻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華東政fǔ與北洋政fǔ的借款談判中,夏鈞現身會場之外,在面對記者問起是否會借款給北洋政fǔ的時候,夏鈞回答道:“中國當前需要一個有力的政fǔ出面進一步穩定政局,並建立起國防系統,我們華東自治政fǔ將會全力協助北洋政fǔ渡過難關,借款已無問題,問題只在於數額多少,最少在兩千萬英鎊以內,我們華東自治政fǔ可以承受。”

“夏委員長,如果中央不還錢怎麼辦?”有記者故意挑撥道。

“所以這是談判的關鍵,但我們中國未來必然統一,中央於地方有時候並非要算得那麼清楚。”夏鈞棱模兩可的回答道。

夏鈞的這番言論頓時引起了諸多勢力的恐慌,六國銀行是其中之一,他們很快想到了華東自治政fǔ從他們手上大概借了8000萬英鎊,而從其他銀行又借了2000萬英鎊。

果然,夏鈞的這個‘陰’謀把四國銀行噁心得像吃了狗屎一樣。

另外一個恐慌的就是孫中山,此時革命黨人已經被完全分化了,黃興這個跑跑將軍顯然是想‘混’個功名利祿,正在大肆遣散部隊,這種人在革命黨中可不少見。

若是袁世凱拿到了大筆貸款,那麼革命黨的末日就不遠了,不僅部隊會被遣散,而且北洋軍的實力也將大增。

此時的孫中山根本很無助,他這個大盟主已經有些指揮不動了,他的訓政也搞得一塌糊塗。

若是袁世凱的勢力再強上幾分,那他的訓政更搞不成,因爲那時將有更多的人倒向袁世凱。

當前的中國,反而是光復會的復興黨與北洋政fǔ形成了兩大格局,而革命黨與湖北革命軍則處於第二階層,雖然都帶着革命二字,連黎元洪也在排擠革命黨。

恐慌因爲華東自治政fǔ向外界透‘露’出願意向北洋政fǔ借款開始,就一直在持續蔓延。

第202章 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第65章 再次擴軍第245章 讓每個同胞活得有尊嚴第288章 美國武力干涉意第268章 圍點打援第24章 寂寞似雪第116章 話不投機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33章 南北議和之機會第341章 俄國經濟崩潰第418章 法德戰爭爆發第82章 行軍演習(一)第94章 東北自治第326章 二十年發展綱領第412章 北海道大海戰,二十年發展報告第43章 炮戰(上)第43章 資本雄厚的農墾公司第268章 圍點打援第418章 法德戰爭爆發第195章 大赦天下!第315章 亞洲經濟一體化經濟體,構建中國世界體系第35章 摘桃子第142章 新式武器第46章 趕羊第396章 時代週刊封面人物,世界最富有的人第37章 心許第83章 配備軍犬章節內容重複問題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319章 擴軍與擴張第37章 心許第214章 軍情二處第71章 編練第166章 日本驚懼第396章 時代週刊封面人物,世界最富有的人第16章 說服第61章 八個義務兵師團第34章 新武器第273章 美國參戰,帝國中立態度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抱歉抱歉章節順序發佈錯了第68章 農業投資(二)第58章 基礎投資第72章 微型兵工廠第41章 霸王條款第313章 大戰結束,產業轉型第111章 瘋狂追殺第203章 閱兵、授勳~!第91章 痛擊出雲第62章 航道開通第6章 五色復興旗第60章 特種部隊與戰車第273章 美國參戰,帝國中立態度第243章 帝制呼聲高漲第179章 恐怖白磷彈第83章 配備軍犬第372章 四面開花第353章 攻勢凌厲第93章 威壓第41章 夏收到來第83章 配備軍犬第83章 被一鍋端的辮子軍和禁衛軍第63章 十大油田佔了兩個第43章 資本雄厚的農墾公司第313章 大戰結束,產業轉型第99章 嚴打前奏第358章 三大世界理論第328章 春季大反攻,奧倫堡大捷第22章 軍教片第328章 春季大反攻,奧倫堡大捷第53章 水利工程第119章 產能暴增第397章 走向帝制第152章 抓住了協約國的死穴第19章 民憤滔天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163章 新農業技術第266章 預算,教育部搞商業第94章 東北自治第301章 戰鬥結束第239章 態度變化,加大資本壟斷第317章 中俄聯軍反攻計劃,民用飛機發展第417章 大局初定第203章 到達中國第158章 掃盲風暴第29章 巴黎公約第74章 13年財政預算(二)第89章 炮臺第72章 微型兵工廠第212章 英法借款第291章 中國武力干涉,請君入甕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99章 保路高潮第298章 安娜斯塔西婭第398章 第三世界聯盟反傾銷預案第301章 戰鬥結束第389章 空前投資熱潮第10章 勾心鬥角第89章 中國格局第297章 完美計劃